闲瑕时,常常望着窗外的那片草地,虽小,却自成绿州,无论春夏秋冬,一片绿意。春夏,草地会应着季节开些黄色、白色的小花,酢酱草、黄鹌菜、鼠曲草、马齿苋等,翩跹其间的小蝴蝶也是粉白粉黄的。秋冬季就有红的、黄的不同形状的落叶卧伏草间,自成一景。不自觉地常驻足观望,那片绿意直沁到心底,足于消弭疲惫和不快。
这种感觉很像文字带给我的感觉,称心灵的绿洲吧,可栖息,可依赖,趣有所归。
接触同步,也有七、八年了。那时正是自媒体兴起时,各种微信公众号平台如雨后春笋,手机阅读方便、快捷,这激起了我重拾文字的兴趣,我已淡漠它很多年了。在公众号上投过几篇文字,为了更多读者的阅读,又把它分享到众多微信群。长胜老师就是那时主动加我的微信好友,他说,能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让人惊呆啊!这有点过誉了,让人惭愧。
点开他在群内的文章,文风大气、自然又独运匠心,不由点赞。看到他文章后的简介,是著名作家编剧啊!却这么亲和、低调,心生敬意。再浏览到文后的留言,简直是气势磅礴,人气爆棚。哇噻,留言的篇幅比文章内文都长,让我惊呆啊!惊奇读者的热情,惊奇文学的凝集力,惊奇情感的共鸣。
快速滑到文首,看到这个平台叫《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这是个有气势有热情的真诚平台,它风格淡雅清新、亲民唯美,一下抓住了我的视觉,沁入心底的文学绿意,让我想到了自己御封的那片绿洲。
试着投了篇稿,很快得到了主编白夜的回复:文章近期推出。没太在意,不想文章另天就排出了,排版精美、插图写意到位,为文章添色不少。最让人感动的是文后读者真诚的留言,让人心生暖意。文学,它是圣洁而孤独的,写作更是孤独的,而在同步,这种孤独得到抚慰,得到认同,找到回馈,这大概是同步人气集结的原因,它是一种文学情感共鸣。
长胜老师和我父亲年龄差不多,如良师。他眼睛不好,但每有我的文章,他都认真、善意地留言。有次有篇不成熟的稿子,发给他看,想听取一下他的意见,长胜老师真诚地指出问题,尔后说,作家和写作者一定要对生活保持热情,对文字要有敬畏之心!
这真是金玉良言啊!
进入同步群,认识了许多文友,我因忙也较懒散,疏于互动。但她他的名字和文风都是熟悉的,常无声地在群里溜达一遍,看看这片“青草地”。一次打开群内一篇文章《夜路》,鬼故事吧?饶有兴趣地点开,构思巧妙,引人入胜入境。最大的优点是语言老道,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一看作者吕树国。我把文章转发到好友群,大家都有阅读后的愉悦。我告诉吕树国老师,我转发了你的鬼故事了。
吕老师文风幽默,生活中却是很严谨。他曾友好而严厉地指出过我作品中的缺陷,俨然益友,一语惊醒梦中人。
王淑惠老师,网名惠心羽飞。是陕西灞桥的一个民间作家、画家。她古道热肠,自称是一个追梦的绥德女子,视文学与绘画为梦的双翼,颤长国画写意牡丹。
她虽年事已高,却如一个追梦少女。牡丹画得富丽而典雅,有如此画风的人,内心一定是丰盈而殷实的,美丽又真诚。一篇文章发给她看,很快留言出来了,评论精准、地道。她看文章像看画样的,可顺着看,倒着看,视角自然独特。
文学,原是可让人如此丰盈的。
同步群里还有个书忘带老师,此人视本人文章为“仇敌”,我暗说“鸡蛋里挑骨头”,有时心里不快,事后仔细看看,还真有哪么回事,那就接受些批评意见吧。我在同步平台的参赛文《老屋春秋》,因行文匆匆,被他批得很惨,事后略作润色修改,被《散文选刊》刊发了,最近又收辑在由《半月谈》杂志、新华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品读家乡》系列丛书。
善意的批评和真诚的赞美,一样难得。
时值同步八周年,它一直都在我的默默关注里,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感受着它的茁壮成长和温馨亲和的文学氛围,它有如一片绿洲,在文学的海洋里,可供疲惫的泳者休憩、涵养。愿它四季常青,绿意盎然,永让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