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的习惯,看看喜欢的几个公众号,昨晚(5月21日)眼前一惊——语文报社沉痛缅怀钱梦龙先生!钱老——走了!
虽然报社已发文悼念,但我还是不太相信是真的,便询问钱老关门弟子肖培东老师的弟子李永梅,确信钱老真的走了。我不禁回忆起我和钱老的缘份。
从我毕业在乡镇做老师时,我就知道中国有个教育大家钱梦龙,那时他给我的印象是神化一样的存在,我想我这个山村教师这辈子也够不上上海的大师。虽然这是现实,但也没有完全泯灭我的野心,我渴望着扎根农村教育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或许有一天能见到这位大家。这个愿望不期真的实现了。
我在那个乡村中学一干就是二十年,其间付出了辛勤,却也得到了收获。学校在一众同志的努力下,从一所薄弱学校成为全县小有影响力的学校。我也因此被选拔到县城最大公办初中任职。
又是一片新天地,学校虽说是县城最大公办初中,但其实是城郊结合部的一所乡办中学,它是适应城镇化发展扩建起来的,当初条件十分艰苦。于是我开始了又一个梦想,那就是先把学校办成市级名校。
校长其实就是抓两件事:学生和教师。抓学生就是抓德育,抓教师就是抓师能。德育抓常规,师能抓培训。特别是教师培训,我一直认为“下棋找高手”,县镇中学教师不是素质不行,是眼界受限,缺少与教育大师、名家的交流。“请进来、走出去”成为我抓师能的主要途径。我借助各种资源结交省市名校名师,把大师请进来,把教师派出去。终于从省城名校袁方正校长那里得到肖培东老师的信息,表达了请他来指导的愿望,没有想到的是肖老师提出一个要求——带他的师父钱梦龙一起来!
我一时激动得不知所措,要求?是我不敢请求的!我终于可以见到梦中的大师了!
以往请名家大师来,我虽然也做了精心准备,但这次钱老来,我是考虑又考虑、深思又深思。既要考虑让老人家好好指导,又要考虑老人家的饮食起居;既要深思如何让老人家和肖老师的指导落地,又要深思如何让钱老和肖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在四中生根繁茂。于是我想让我校老师拜肖老师为师,我把培训议程定为肖老师的一节示范课、李永梅老师一节汇报课和钱老的讲座。
2014年5月14日,钱老和肖老师来了!肖老师自然和网上照片一样英俊帅气,钱老却比照片上更加和蔼慈祥,我一见面,心里的紧张感立马全无。老人家80多岁了,精神矍铄。我请老人家吃淮南的豆腐——各种豆腐,既平常又彰显淮南特色,钱老非常开心。
小地方见名师不易,我向全市语文老师发出了邀请,六百多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肖老师和李永梅课上完后,钱老讲座。肖老师说钱老身体不好,就讲半个小时吧。结果老人家讲了一个多小时,声音都沙哑了,肖老师多次示意他都不听,结束后,台下是老师们不尽的热泪和经久不息的掌声!
晚上继续吃豆腐,席间我表达了让肖老师收李永梅为弟子的想法,肖老师很谦逊。没想到钱老发话:“培东,收,收!”,就这样,我们得偿夙愿,李永梅成为钱派嫡系弟子,四中成为钱派语文教学法的传承之地。
在钱老的关心和肖老师的支持下,我校“梦培工作室”成立,钱老亲自题名。我校语文教研的蓬勃之势一发不可收拾。在“梦培工作室”影响下,后面我请名家大师到校,都要安排优秀老师和大师同台上课,拜名家为师,让语文教学百花齐放。因为我从钱老身上看到:但凡真正的大家,都有宽厚的胸怀和平易近人的品格。
很快,我校仅语文教研组就有了钱梦龙、肖培东的“梦培派”、黄厚江的“本色语文派”、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派”、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派”。这些派别不是分家,而是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研模式。一大批语文优秀老师在名家大师的引领下,迅速成长起来。2018年我市评选语文学科带头人21人,我选派5人全部当选!
我在激动之际,感恩的是一群优秀的教师得遇一批高尚品德的名家大师。学校影响力也因名家大师的频频来临和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大增。学校荣誉牵连而来。
因为一项荣誉,我不得不再次想念起钱老。2017年我校申报“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称号获批,中华诗词学会要来授牌,校园文化环境是必须要考虑的。有人说,四中建校时间短,缺少文化底蕴,要是能栽几棵大树请个名人题写个校名就好了。栽树不是问题,请谁题写校名呢?名人自然要找教育名人——钱老!
我不敢冒昧,便让李永梅联系师父肖培东教师,请肖老师联系师父钱老。正在等待忐忑之际,得到好消息——钱老欣然应允!我马上带着校办郑主任和李永梅驱车前往钱老住处,钱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第二天老人家为我们写好了校名、校训,又为我们每人写了一幅字!看着画案上的题字,老人还谦虚地说,写得不好,改了好几次。
我想到钱老为我们题写校名、校训,还是因为那个“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的荣誉。我校苏燕等几个老师在语文诗词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受到了当时的硖石诗词学会会长周文龙先生(也已做古)的支持。我受老师们的推动,对诗词有了一些兴趣,但我一直想不太明白诗词格律的声韵。直到钱老第二次来我校,闲谈到古诗词,他说诗词是“吟”的!他又用吴越腔调为我们吟唱了几首诗词,我顿时豁然开朗!有时我们一辈子悟不出的道理,大师一句话就能指点迷津。信乎?钱老不余欺也!
钱老走了,我知道有许多人和我一样伤悲。网上李镇西等大师不断地发表悼文,后面还会有名家发文,我只是个小人物,又不是语文出身,自知文字功底无法和大家相比。但我只想表达我的怀念,写上这点文字,我自然知道,这无足轻重。但我坚信,只要四中的校名在、校训石在,四中的梦培精神还在,无论你我在与不在,教育的明天仍然一片光明。
钱老,您来的两次,都是三五月,您最终在今年的五月走了。那年您看过的桃花梨花明年还会开,我再也见不到您,但我会在见到桃李硕果累累的时刻,想起您,想起《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