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登书山访群贤
——读《群贤之光》
曾佐然
收到屈强老先生的力作《群贤之光》(成都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2021年12月第1版),我十分振奋。这是老先生多年的夙愿。九易其稿,几经周折,终于付梓,实属不易,可喜可贺。仔细拜读,感慨胜多。
所谓乡贤,是非官方授予的品德、才学上受推崇的人,官员、平民皆有,但小人物居多。乡贤文化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张扬固有文化传统的精神原动力。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借助传统的‘乡贤文化’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乡情为纽带,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示范引领,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利于延续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促进共同富裕,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由此可见,屈老先生在做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
千年古县,宋韵龙城。自古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征程里,泸县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功立业,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乡贤。他们的业绩所揭示出来的精神内涵,反映出了与时俱进的历史站位,忠诚奉献的鲜明特质,与民连心的新民情怀,多谋实干的睿智才能,像标杆示范,如灯塔引领,聚积起群贤之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群贤之光》分公仆之光、文坛之光、百业之光三部分,共24人。他们皆为屈老身边的同事乡贤,大部分人我都熟悉。所以,我感觉到分外亲切。
屈老本着秉官重政绩、从文重著述、百业重创造、企业重贡献的原则,以人物为经,以掌故为纬,着重展现了24位乡贤的人生春秋。
屈老怡然自得回忆他们的“贤”情往事,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保存了乡贤轶事,极富史料价值。
乡贤是高尚的,他们的品格耳闻则诵,过多的称赞也反而会令读者心生厌烦。
屈老力图抹平传统沟壑,以开阔的全新视野,严谨立传,极富见地,使后人读其书,想见其人。
屈老在文字运用上偏重事实阐述,条理清晰,语言简单明了,更加通俗易懂。更为重要的是,没有过多主观观点,对读者的思想影响较小,便于把握清晰脉络。
没有那么多夸赞的字眼,平铺直白的叙述让人最为舒服。好与坏,交给读者;贤不贤,是历史的界定,但喜不喜欢,是读者的事情。
屈老以时代变迁为背景,以人的“历时态”存在为经,以每一个时期人的“共时态”为纬,质感地展示泸州的繁复图景。
屈老本着有忆则记,有知则详,将平凡人的芳名,传播于读者之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沧桑世事,千古文心,《群贤之光》将自然的写实凝结为精神的写意,意蕴深远。
《群贤之光》从大处看,与“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要求符合。因为, 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不光要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从书中的乡贤来看,他们也包含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相同的终极追求。 一些乡贤的友善行为,特别被当地人传颂,成为他人的榜样。
乡贤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地域性和地方性。大多数的乡贤一辈子都在某个区域的乡村生活,对于当地的贡献功不可没。乡贤的爱国,实际上都始于爱家乡。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实际上,屈老本人也堪称乡贤。他从军18年,地方人武部履职10年,人大从政11年。退休后,在市、县志办修书,亲手创办了泸县老科技协会、泸县诗词楹联学会。十余年间,笔耕不辍。他用手中的笔追忆风雨人生,撰写成《我的人生脚迹》。主编有《振华风韵——朱德与振华诗社》《英雄的足迹》《龙城酒魂》《岁月留影》等书籍。
乡贤文化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张扬固有文化传统的精神原动力。这也许就是屈老先生潜心数载,撰写本书的精神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