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明又出新书,发来电子书稿请我作序。我虽然知道自己水平有限,还是爽快地答应下来,既因为我俩是感情甚笃的老战友,更因为书中的内容我之前大都读过,这次有机会全面品读光明的专著,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他的认知和印象。
光明新著《我看见了太阳雪》,收集其以人物记、散文随笔、文学评论为主要内容的作品70余篇,分为“学府情思”“市井百态”“文论书跋”“南岛春秋”四章,不论哪一章都是作者亲自体验、阅读和写作的结晶,且以小见大,善于从个人情感故事中提炼主题,每篇文章皆单独成篇。如果将其分为记叙、抒情、议论三类,那么,细品这本书,不难发现书中的几个亮点和特色:
——人物疏淡利落,打下了时代的烙印。
我熟知光明早期搞新闻报道,从基层连队写“读者来信”开始,一直写到军报,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文章。1990年发表散文处女作;1991年春节,有画配诗上了海军报头条;2013年出版文集,还寄了本给我。由于他长期从事宣传、组织工作,在舰航政治部编发《政工简报》时,采、写、编“一条龙”,得到较好的锻炼,写人物则得心应手。退役后,更是注意结交文友,取长补短,再用散文的笔法记人记事,如虎添翼,成了散文创作的发力点。
可以说,光明在人物记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他写的《又见“老连长”》,拿了全国散文联赛一等奖。可见,书中人物记是这本文集中的一个拳头。因为我也当过通讯报道员,了解媒体要宣传典型的旨意,叙事当是铺垫和手段,通过记述人物故事宣传某种精神才是目的。书中人物记既写出怎样做,又写出为什么要那样做,文章就自然生动。书中的人物记,大都从个人情感故事中提炼出一种精神,从而凡中见奇,深刻而有厚度。写“老连长”,就是他通过几十年断断续续的交往,叙述战友情深。读过此文者,都为“老连长”的才情和高贵的品德所折服。一篇令人感动的《琴心剑胆老政委》,如果说对老政委尚文爱武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夸奖的话,那么内柔外刚的坚强性格描述则是恰如其分的。倘不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人物刻画和比喻就难得如此精准。
不管走到哪里,光明都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只要与他共过事,且让他有所感触的人,都成为他用心创作的对象。从《燕落呈祥》《健在的“铁队长”》的故乡人物,到《护雏情深》《清能有容》的校园风采,无不流露出作者饱满的感情色彩。最近采写周边的人物,从艺海名人到普通乡贤,不同程度地颂扬了某种精神。如:《潇湘一舟放异彩》记述倪老艺海泛舟不觉老,善行天下的奉献精神;《三维人生》从笔下人物的三个工作阶段,提炼出三种精神——“教书育人的道德风范、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以及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使这个人物的三维立体形象跃然纸上。
散文从故事中提炼观点而见精神,有了“精神”,自然就能打动读者。可见,光明的散文熔铸新闻通讯和散文笔调,写人物疏淡利落,形象鲜明,无雕琢痕迹,语言也是简洁明快,力透纸背,具有古朴的写作风范。
——散文随笔,寄寓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我过去在部队工作时就了解到,光明渴求知识,勤奋好学,他那时在宣传部门工作,经常看见他办公室的灯光亮到深夜。他在工作之余,刻苦研读文学理论书籍,揣摩不同体裁的写作规律,如今对散文写作和研究,情有独钟。一篇《散文意境赏析与构思》,从命题到构思方法,从叙事说理到思想升华,书中举例论证引用了伟人以及贾平凹、知名军旅作家黄玉东先生的范文,分析透彻,较好地阐述了散文写作是个归纳和推理的过程。
他指出:伟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散文,最后连续用“它是站在地平线上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三个比喻句,升华为思想精髓,解决了当年红军中个别将领信心不足的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实乃散文传奇!这些论述在读者中引起不同凡响,赢得同仁的好评,对于入门作者更具指导意义。
光明如此将写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效果明显。近年不断发表作品连连获奖,“冬歌文苑”头条发表《我看见了太阳雪》,投送第五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荣获银奖,后来又被《青年文学家》浓缩刊载,这或许是他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那年,光明去玉龙雪山游玩,回家后不乏感慨,写了几篇散文,其中《我看见了太阳雪》的散文,标题有韵味,其内涵层层递进,较好地从现实中提炼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寓意友情、亲情、党的恩情一样的“依附”关系的美好,引人思索和回味。
《麓山劲松微嵬舞》一文,是他为姚教授《麓山松庐散文诗集》写的书跋,也有象征意义。文中通过事物表象,提炼出油松的本质是坚强、抗腐,以此来类比作者的个性特征,与之性格相吻合,写到了点子上,独创文论书跋参赛自然就获奖。
好的散文就是这样,或具有诗情画意,或具有哲思教义,或具有研究价值。读完光明的散文集,直觉三者兼而有之,其独特的抒情语调,荡气回肠。他善于选择典型的客观事物,深挖抽象本质,类比真实情节,在客观的叙述中寄寓了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闪耀其思想光辉。
——文学评论,彰显了作者的写作个性和力度。
从部队转业的同志去了高校,大都不带职称,难以得到晋升。光明虽然不是教授,但能在校机关几个部门穿梭,尤其在那个藏龙卧虎的千年学府,著书立说,更能闪现其亮点和功底。
也许是他在纪检监察部门工作多年,从而形成了职业特点,他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的触角伸向社会,善于运用现实案例和社会见闻,既颂扬真善美,又针砭时弊。文集中的随笔,大都有的放矢,逻辑思维强,环环相扣,扣人心弦,议论纵横捭阖,气势充畅,通过叙述、说理和提升,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度。
《正义聚焦有力道》,是一篇纵论青少年沉迷电游的文章,在《冬歌文苑》发表后,被《东方旅游文化网》转载,点击率达数百万人次,一度成为“网红”。不少名人跟帖呼吁,促使限制电游时间的新政出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空间。
光明的随笔作品,捕捉热点,激浊扬清,凸显了作者的创作个性和社会责任感。光明不论是看电影还是读书,常常有感而发,写出一些富于激情的文学评论及书跋。那年观看电影《长津湖》,所写《英雄与日月同辉》的影评,让人产生强烈共鸣。他读到好的新书,不论认识作者与否,都会把读后感写出来,还为科普作家、学者教授写过序跋,使转自如,可读性强,这是我没想到的。这次阅览了这本新书,让我刮目相看。尤其近来发表的《棋如人生》《引领孩子茁壮成长》等作品,都是源于生活的教育经验之谈,引起不同凡响。
我认为,光明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作品注重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社会实际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故散文集《我看见了太阳雪》,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当然,我深知光明在军、地穿越数十载,做事雷厉风行,说话干脆利落,在文学渲染方面,与文学大师相比稍逊一筹,但他能够避实就虚,奉行写人归纳提炼精神,抒情类比抽象本质,议论提升思想高度,惯用比喻、类比、排比、抑扬、反讽、呼应、概述、逻辑推理等写作手法和思维方法,直率淳朴,抵达内心,文气充沛,形成了武士铿锵坦诚与文人气度儒雅交织的独特语言风格。近年来,他先后有数十篇散文被收编入书、5篇荣获全国征文和散文联赛一、二、三等奖,一跃成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和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
随着《我看见了太阳雪》的文集问世,从“学府情思”到“南岛春秋”,光明的情感故事跃然纸上,彰显其行稳致远的操守、锐意进取的精神!
我相信,刘光明这本新书的出版,对于激励人们自信自强自律,对于引领青少年立志写作成才,对于激励“夕阳红”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成等方面,都将具有积极意义。
还有一点令我感触颇深,光明在作品中多次提及冬歌文苑产生的良好影响,在重点文章后面,还附有文友的精彩留言,必定有益于大家的学习、交流和思考。我身为冬歌文苑名誉顾问,由衷的欣赏并感谢光明对冬歌文苑的挚爱!
一言以蔽之,散文贵在升华。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