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的知识及智慧不是生来就有,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阅读,不断的思索,慢慢的累积起来的。
毛主席创下了千秋伟业,他之所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这和他整天手不释卷,卷不离手是分不开的,连行军作战途中,骑在马背上都不忘记要看书;鲁迅先生能成为新文化运动之后的中国文坛旗手,他自称“是把别人聊天和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因为沉浸在思索之中,以至于走路时常撞到电线杆上……古往今来,所有的发明家及一切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因为喜欢阅读和思考才成就了他们。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愚笨且迟钝的人,但我打小时候起就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喜欢阅读。
小时候,因各种原因及条件的限制,仅只能看看连环画,看一些自己能看到的书;读初一时,就开始订阅了《山海经》《少年文艺》《读者文摘》等文学刊物;参加工作之后,每天必看单位上所订的各类报刊;到亲友家里去串门或做客的时候,我只对他们的书房和所藏的书籍感兴趣,其它的则都不太关心和在意;每陪家人散步、逛街购物时,我总是久久地站在书橱、书摊前面不愿离去,以至家人常笑话我是个“书呆子”。
都说:书可医愚。此话不假,因为喜欢读书,才开阔了我的眼界和视野,提高了我的认知和格局。喜欢阅读的我,不说有诗仙李白那般“豪放”、也不说有东坡居士那般“豁达”、更不说如高僧那般深藏禅意,但至少没有小肚鸡肠、不会什么都去斤斤计较,能吃亏、能容忍,凡事皆看得开,看得淡,拿得起、放得下。
因为喜欢阅读,让我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文明及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各种公众号及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只要你想看书,随时随地都可以去看。但其中不免鱼龙混杂,着实让人感到眼花缭乱。
我有一文学鉴赏能力特别高的、已是身为作家的同学,曾做过长时间的编辑,在2018年7月初,给我转发分享了几篇美文,打开一看,发现全都是《同步悦读》这个平台推出来的,这是我有幸第一次接触和注意到这个平台。阅读时,发现无论是推文的质量,还是编排插图等,都令我耳目一新,这是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高质量微刊,宛如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精美佳肴,一下子就深深地把我俘获住了,我立马加了关注。从此,我宛如一个饥饿的人见到了面包,更如一只蜜蜂,飞进了一座万紫千红的花园那样,忘情地吮吸着琼浆玉液,开心地酿造着心中甜蜜的蜂糖。
尤其是微刊那句“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办刊理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深深地吸引着我,同时也激荡着我那颗自少就热爱文学的梦想,这颗被逐渐催醒的“种子”,我感觉到就要在同步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于是,我试着往邮箱投进了一篇刚写不久的习作,谁知未过多久,便收到了白夜总编的回复,白总编在肯定我文字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帮忙略加修改润色之后,就决定在三天之后推出,同时把我也带进了同步作家研读群,当时我的心情是特别激动的,激动得仿佛心似要从胸腔中跳出,而更让我感动,更让我此生都需铭记的,那就是白夜总编在繁忙的工作当中,抽空给我发文,指导我怎么更好地去写好文章,这份鞭策、鼓励以及在我内心所激起的那份“涟漪”,我想,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文章推出之后,编排得当,插图精美,瞬间便惊艳了我的眼眸,不用说编辑人员是花了很多心血和精力的。当看到文后,婷婷美编及诸多读者和亲友们的留言点赞之后,我的心即刻便被温暖包围着。
那是我在2018年7月17日,发表在同步的第一篇文字——《那一抹乡愁》(点击标题阅读原文)。
紧接着,我在同步又发表了一篇纪念奶奶的文字,我是由奶奶带大的,自小到大,奶奶都特别特别的疼爱我,那份从骨子里漫溢出来的爱,左邻右舍及所有认识我们的人,都能感受和看得出来,奶奶在我16岁时辞世,虽然已逝去多年,但我感觉她一直还在默默地注视着我,护佑着我。我那篇文字,便是想告慰奶奶,还有她对我一番疼爱而无以为报的一种补偿,相信奶奶在天堂里也一定能感知。
感谢同步,让我把这份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宣泄和释放。
因为工作和一些琐碎之事,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曾动笔,但我从没有放松,更没有忘记去阅读,阅读也如同写作一样,是充实自己,丰盈内心最佳的一种方法。同步每天所推出的6—8篇文章,我都会去看,即使偶有特殊情况耽搁了,我也会尽量抽空再去补上。且所看的每一篇文章,基本上都有留言,也有很多深深地打动了我,引起情感共鸣的文章,我会情不自禁的去转发,去点赞打赏,这份赞赏就如同我逛了公园、看了电影、吃了一顿可口的美味那样,若不赞赏的话,自己觉得实在是有点过不去,也觉得似乎对不起作者的那份聪明才智及辛勤的劳动。
同步大家庭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中有教授、政府官员警察,也有企业高管、军人、农民、个体户、建筑工、环卫工等,涵盖了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因为基于对文学的共同爱好而齐聚在一起。
石楠先生和孙仁寿老师举着鲜艳的旗帜永远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白夜总编如同舵手,而近4千的资深作家和优质作者,还有10万多粉丝,则浩浩荡荡地跟在队伍的后面。
我在这里,见证了徐明怀、叶子、王淑霞、王金明等草根作家及后起之秀的崛起,为他们的进步及所取得的成绩,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并衷心的祝福他们;同时也在这里得到了慰籍、享受到了真趣:叶静老师感情细腻真挚,如同邻家的阿妹;书忘带老师风趣幽默,机警俏皮,恰似家中的长兄;胡银福及王崇彪两位警官老师,好比正义的化身,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及无穷无尽向上的力量;也常听徐恩芳大姐追忆往昔,细数从前,让我们能感知过去的艰难,从而更加热爱如今这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而曾经做过长时间编辑工作的张梅和赵泽华俩位老师的文风婉约清新,缠绵悱恻,让我们领略到了汉字的厚重及文字的力量。
我总是带着十二分欣赏及崇敬的心情去看刘灭资老师、王巍老师,还有罗春山老师所写的文章,他们的语句凝炼,古文功底深厚,唉!自叹不如。越是常看书,越是觉得自己无知及渺小。
我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中不断地汲取水分和营养,先后有数篇文字经婷婷美编之手被推出。正如白夜总编所指导的那样,写文章没有什么诀窍,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途径就是多看多想,反复思索的过程就是把看来的东西融化为自己的。我写文没有功利之心,不在乎阅读量,更不在意点赞和打赏,只为记录那份过往、只为记录那份内心、只为不断的丰盈自己。正如我在《我是路人甲》(点击标题阅读原文)的文后留言所写:我是自己文字里的王,孤独又快乐的王。
我在文字里纵横驰骋、我在文字里闲庭信步、我在文字里呼风唤雨、我在文字里天马行空……我这一生活了一回、两回、几十回,啊啊,我在文字里永生。
不可否认,身处这浮躁的盛世华年,有很多物质生活相当丰富的人,其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却仿如“乞丐”,然而,所有的同步家人不管物质生活如何,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非常富有的,他们是一群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的人。
在《同步悦读》创刊五周年庆之际,我写了一篇(心中的诗歌和远方),由衷地表达了对同步的热爱及感激之情。后来又陆陆续续地推出了《我与阅读》《海门游记》《细说冬天》《就医记》《童年往事》(点击标题阅读原文)等十多篇文字。
我写文字一般都是在十分轻松,没有任何压力的状态之下写的,感觉心中有话要表达,就拟好一个标题,然后在心中反复酝酿打磨,哪怕是在散步或做别的什么事情的时候,都在想着那事,等材料都弄齐了,语言也都组织好了,才动笔去写,这样写的时候,不说“文思泉涌”,但至少没有如“挤牙膏”那般费力,很快就会“水到渠成”。
善良及懂得感恩,应该是所有喜欢读书之人的一个共性。
同步让我获益良多,之前连做一些文案都尚觉吃力的我,如今已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那么,我该怎样去表达对同步的那份感激之情呢?我想“谢谢”二字确实是份量太轻了,不足以表达内心万分之一的情意。
唯借此六周年庆之际,真诚祝愿所有热爱同步的作者及读者们笔丰身健,吉祥如意!希望同步所提出的“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的美好愿景明天就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