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诗词鉴赏
文章内容页

王霁良诗歌(诗友点评8)

  • 作者:木头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2-06 13:24:42
  • 被阅读0
  •   那时我是一个圣徒

      那时那样拘谨地看你

      挂在树下的衣衫

      不敢上前摸一下,它多么圣洁

      我那时就是一个圣徒

      不敢触摸那圣器

      内心充满火一般的隐喻

      年轻时的所思

      今天的文字仍然讲不清它

      那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那是一颗失落落的心,远落异乡

      浙师大王洪岳:

      《那时我是一个圣徒》写出了诗人少年时代初恋的心怀,或许这世上唯有爱情接近信上帝吧!都是因为悖论性存在而爱和信。互补抑或缺乏,正构成了人、诗、存在的悖论性的关系。对此的深刻认知和表达,正引领着诗人走向心灵的圣地,从而获得新生。

      在浑善达克沙地以北

      我见过天的尽头

      在浑善达克沙地以北

      浑善达克,那是沙漠里的

      一片城堡,大墓一样的沙丘

      生着蓊郁的榆树

      再往北,榆树消失了

      代之以久无尽头的草地

      透过车窗,你会见到

      骏马、牛羊、草原鸥

      白鹤、金色的鹰

      还有横穿公路的沙鼠

      牛群过路你必须停车等待

      即使这样,首领还不买账

      后蹄刨起的砂砾击向车窗

      在空旷的草原疾驰

      赴死的沙雀访问挡风玻璃

      我结石般的心和硬词

      无法怜悯它们

      只看见通天的大道断在前方

      以为尽头是大海,是断崖

      是世界的尽头

      自己跟沙雀一样是去赴死

      实际只是驶上一段丘冈

      山东交通学院张永:

      《在浑善达克沙地以北》就很典型。诗写一段旅途见闻,“透过车窗,你会见到/骏马、牛羊、草原鸥/白鹤、金色的鹰/还有横穿公路的沙鼠/牛群过路你必须停车等待”,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入辽远和苍茫的原野中,但“见到”的这些不是主角,只是陪衬,是沙雀的陪衬。

      为什么沙雀会成为主角,因为“死亡”,而且是颇有悲壮感的死亡,“赴死的沙雀访问挡风玻璃”;接着写感受:“我结石般的心和硬词/无法怜悯它们/只看见通天的大道断在前方/以为尽头是大海,是断崖/是世界的尽头/自己跟沙雀一样是去赴死/实际只是驶上一段丘冈”。

      这节感受可谓水到渠成又不同凡响,而且有余音缭绕之魅。诗虽然说无法怜悯沙雀的赴死,因为被生活磨砺的心肠硬了,但总还不够硬,毕竟还在言说这样的死亡,并且因为车行丘岗,因为视觉和错觉,以为路已断头、无路可走,联想到“自己”——至此“沙雀”的角色让位于“人”——马上面临沙雀那样死亡的命运。最后一句,解释了错觉的原因,整首诗戛然而止,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许会延展思维,前路即使不是断崖、不是尽头,依然不会平坦如砥。

      和他绝大多数作品一样,这首诗的逻辑脉络清晰,层层推进。诗的思维空间可以少受约束地变换跳跃,但也要讲逻辑,不能薅到篮子里就是菜。顺便建议一下,可以去掉“大海”,因为地理知识告诉我们那种地方分明不会有大海。

      工蚁

      兄弟,俯下身

      俯下身

      我看你扛起死虫子

      穿过森林般的草坪

      奔向家乡

      虫子高举过头顶

      你就像在炫耀的富豪

      得意洋洋

      兄弟!你比哥强

      哥无颜回乡

      哥穷得叮当都不响

      洞见文化沙龙魏东建:

      诗人反叛于内心强加的规则、人生的井井有条,遇到生活的杂草丛生,这就是生活本身了,他在挑战自己中探索,其实诗就是诗人的情感无限的融入生活本身,霁良王兄执着于这种努力。他真诚的面对生活,而调侃了生活中的你我,你我就是那只蚂蚁。

    【审核人:雨祺】

        标题:王霁良诗歌(诗友点评8)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hici/geci/618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