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诗词鉴赏
文章内容页

浔阳楼上题反诗

  • 作者:徐恩芳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4-20 11:14:39
  • 被阅读0
  •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是“浔阳楼宋江吟反诗”,这首七绝大致是这样的:

      《西江月》(其二)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郓城宋江作

      先简单说一下诗的意思:我人虽然在吴地(江州)服刑,但心却在山东(梁山),飘零江湖常常感叹蹉跎岁月,如果以后我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我可以嘲笑黄巢的行为不是大丈夫所为。

      一般情况,七绝诗是重后不重前,也就是说:前两句多半是铺垫、渲染(气氛)或外部环境描写,后两句基本是(作者)想表达的精髓。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李商隐《瑶池》)等等。

      同样,在这首无比霸气的“反诗”中,也是后两句——“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两句中有两个特别关键的字——第一句的“若”第二句的“敢”。“若”是假如、如果,在某种假设的前提下,那么就“敢”笑黄巢,笑黄巢什么呢?笑他“不丈夫”。

      “丈夫”历来是光明磊落、高大威猛的伟岸形象。“不丈夫”就是不够格、不威猛,甚至不够狠,不能完全达到宋江如果“作为黄巢当时”的一个评判标准。

      此时的宋江俨然把黄巢当成心中的偶像、今后为人处事的标准,甚至有可能的话,他会超越这个标准。

      想仔细理解这首诗的话,必须先提出一个问题:黄巢是谁?为何就成了宋头领的偶像了呢?

      轻阅历史,不难发现:黄巢确实是个“猛人”,他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仙芝健在时,他是之一,王仙芝去世后,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没有之一)。

      黄巢早年间是私盐贩子,多说一句,在封建社会,贩私盐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高收入高风险”的工种。因为过去,“盐”和“铁”属于国家管制物品,非允许,不得经营贩卖,专业说法叫“盐铁官营”。

      这是政府为限制工商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盐铁专卖使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盐,一直是历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其收入是历代政府重要财源。政府卖的叫“官盐”有两大特点:1是贵,寻常百姓吃不起;2是限量,不让多买,于是,很快无形中,催生了一种“新型职业”——贩私盐。

      私盐自然也有两大特点:一是不“排队”,(私下交易,这也是不能公开的性质决定的);二是价低,私盐价格明显低于“官盐市场价”。就这样,私盐还有大量的利润空间。

      很明显,家里有了私盐,谁家吃饱了撑的慌,去买“官盐”。于是,政府也很快发现这一问题。堵死了这一“口子”:贩私盐便定性为“违法”活动:“轻者入狱,重者处死”。

      所谓“轻重”只是看私盐数量。比如:贩卖私盐一石(约120斤),就要处死刑。贩私盐者是不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扯开嗓子,大声吆喝。都是秘密进行的。百姓家买个私盐感觉像在贩毒,偷偷缩缩,颤颤惊惊,偷偷摸摸一点也不精神。卖私盐的,基本上都是些有组织,持械聚众的“亡命徒”。

      不是真逼到那个份上,谁也不会想着要去贩私盐。而黄巢一开始就是“脑袋别在裤腰带”过活的人,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就是要“暴利致富”。

      私盐贩子且热血青年黄巢懂武艺,在武举人考试中,打败众多对手,一举夺魁,夺得武举人这一光荣称号。结果,在殿前“面试”过程中,唐僖宗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不管怎么看,都觉得这新科黄巢黄举人长相丑陋,于是,革了他的武举头衔,黄巢当时尴尬到了极点,“长相爹妈生的,再者也没规定颜值不够,不能当武举人啊”,这让他内心对唐王朝上下充满了无比的仇恨与敌视。

      很快,机会来了。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王仙芝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应者云集。黄巢加入并壮大了义军队伍,扩大了势力范围。

      唐广明元年12月13日(881年1月16日),杀人无数的黄巢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黄巢所率领的起义军经过七年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史料记:黄巢占长安,其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部下所过之地,百姓净尽、赤地千里。

      就这么一个杀人魔王,颠覆腐朽唐王朝的“异数”,竟然成了宋江的最低理想。就好比已知某个人是坏人,去问一个小孩,长大以后想干什么。这小孩想都不想,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想成为那个人,或者超越那个人,(将来愿意)成为更坏的人。

      你作为旁人,怎么想?该是后脊梁冷汗“嗖嗖”地往上冒吧!这小孩真莫法说。宋江认为:他之所以不是“黄巢”,是因为缺少一个“机会”,但凡有机会,定会搅它个天翻地覆。

      浔阳楼这首诗(其实是两首诗)是挫败感极强、中年人宋江人生最重大的转折,几乎是断崖式的绝望与准备迎接反击机会的充分体现,每个人心中都有欲望,嘴里有长有獠牙,过早地、不合时宜地暴露出欲望、裸露出獠牙,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与尴尬。

      这浔阳楼的“反诗”便是如此。

      电视剧可能由于剧情的特殊原因,只拍出了这一首七绝,其实,还有一首,表达出相同意思,但字里行间表达的更为狠毒:

      《西江月》(其一)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在发配沧州之前,发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怒杀阎婆惜”。

      阎婆惜是唱小曲的,社会地位比较低,甚至可以说是卑微。其父得瘟疫去世,无钱安葬。经人介绍,向宋江求助。作为“及时雨”的宋江随手就送了一副棺材,外加十两银子(宋朝一两银子大约1000元,十两就是1万元人民币)。等于说:作为下等“吏”的宋押司“路见不平,拔刀相见”随手就给人一万块钱,对他自是稀松平常之事。

      但在阎婆惜母女眼中,这是“大户”,而且经过打听,更惊喜的是这“恩人”竟然是——单身。那好吧,既然单的,投怀送抱便是最好的“报恩”,于是,30岁的老男人宋江以“包养”的特殊形式跟年方18的阎婆惜同居。

      阎婆惜在发现宋江跟晁盖的书信来往之后,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要求宋江还她典身文书,还她自由人,以便嫁给张文远(用现在标准说法: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

      第二、她头上戴的,身上穿着,屋里用的,都给她,当改嫁的嫁妆(女方出轨,男方则要求净身出户,车子房子啥也不能带);

      第三、让宋江把晁盖给他的100两黄金也掏出来给她(赔偿精神损失费,本来没有这一条,但这不是发现意外“收入”,刚好)。

      经常往外“散财”的宋江、颇具野心的宋江、压根不在这段感情的宋江,对于这三个摆不上“台面”的条件,微微一笑,都答应她了。

      只是有一个小小的问题:他根本没拿那100两黄金(有就给她了),但还是答应从家里拿给阎婆惜:“你也须知我是老实的人,不会说慌。你若不相信,限我三日,我将家私变卖一百两金子与你,你还了我招文袋!”

      但是,宋江越这样说,越激怒了阎婆惜,她以明天就告官相威胁,这才彻底激起了宋江的杀心,并为此命丧黄泉。阎婆惜的死,很大程度是逼宋江逼的太甚,咎由自取。

      梁山英雄,每当说起生平志向,无不是两眼闪闪发亮,脱口冲出这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空有一身好武艺的群雄,视野局限于一张小饭桌,只图今世快活,不想身背贼盗骂名。

      宋江有颗狂野不羁的心,志向高远庞大,吃喝对他庸俗不堪。宋江视“头把交椅”为探囊取物;视万里河山为掌中之物;他有格局有气魄,视野无限大。

      谋大事者不拘小节,道德标准、观念与群雄完全不同:该示强时示强;该示弱时坚决示弱,从来不固定,可以说:宋江是不择手段成功者的投影,一切“真善美”在需要面前顷刻土崩瓦解。

      满江红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浔阳楼上题反诗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hici/geci/16219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