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道山位于鲁山县张良镇南端,是张良镇与南阳市方城县的拐河镇和四里店乡分界岭,传说曾被真武大帝选为道场,是座道教名山。
0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真武大帝和姜道山的传说在鲁山县可谓是家喻户晓。
年幼起,父亲就常常指着村西约十里处的佛爷山说佛爷山西南有座姜道山,曾被真武大帝选做道场,相传他在方城县独树镇的黄石山修炼成仙后,不小心跺了两脚,差点把山震塌,虽然,众神把周围山峰都赶过来,顶住了摇摇欲坠的黄石山,但也不再适合大神居住。于是,北上寻找名山大川,走到黄石山西北约八十里的张良地界时,看到此山奇石林立、山势险峻,是处洞天福地,就打算作为道场。
但因山不够高大,他怕坐不稳,打算赶来群山顶住此山,为了不惊扰百姓,就夜里运用法术赶山,计划到鸡鸣停止。不料,一月子婆娘上茅房,看到群山都在飞动,惊恐不已,就高声喊道:“山飞起来了!山飞起来了!”这一喊泄露了天机,群山停了下来,真武大帝见此情此景只好长叹一声,离开此地继续寻找名山大川,最后选中湖北武当山作为道场。
真武大帝到此山不久就离开,从此,山名叫“姜道山”,在鲁山方言里,“姜道”就是刚到的意思。
因和真武大帝这段渊源,又被称做北武当山、小武当山,和湖北的武当山遥遥相望。
0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年少起,我就渴望能去姜道山游览,可惜,那时交通不便,道阻且长,又听闻主峰山势十分险峻,陡峭似屏嶂,又名“嶂陡山”,怕出事故,就未能一游。
2018年春节,我站在佛爷山南麓往西南远眺,只见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山色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愈发青幽。目光稍稍往北移动,看到一道山脉像一条蜿蜒起伏的长龙,呈南北走向,南端那座山峰最高,像极了高高抬起的龙头,中间一座山峰高高耸立,像极了拱起的龙背,和南端山峰相互对峙,北面几座山峰山势渐低,状若龙尾。
周围群峰相连,它却仿佛是从平原上突兀而起的一道山峰,山色发白,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最令人称奇的是比起四周山峰,此山并非最高,但同时眺望时,群峰仿佛都“活”了,都在向此山移动、朝拜。而那状若龙头的主峰,又极像一座高台,台上仿佛端坐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帝王。
想起姜道山的传说,断定必是此山了,我很想去游玩,却未能成行,而这一推迟又是四年。
因瘟疫阻隔,2022年春节才回到故乡,刚到家就急匆匆地去游览姜道山。行走在崇山峻岭间,远远地看到群山的后面露出两道尖尖的山峰,那像极了“龙头”的山峰此时却像极了一棵直插云霄的苍松,而那高高隆起的“龙脊”,则像极了一盆盛开的白莲花。
到石盘沟村,看路旁指示牌上书“嶂陡山”,抬头望去,那主峰像极了一只匍匐在地的独角兽,兽角顶端有座庙。那中峰中间最高,两旁又有两座小山峰,像极了甲骨文中的“山”字,峰峦间散落着几座红色庙宇。
我远眺时看到的原野竟然是千沟万壑的山岗,姜道山就坐落在山岗上。
03 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姜道山主峰名姜道山,共有大小五座个山峰,南北逶迤十多里,迎面是中峰,中峰名玉皇顶,峰顶有玉皇庙。
中峰以石胜,漫山遍野怪石嶙峋,巨石林立,石上有很多天然洞穴,原来姜道山山石是白色麻骨石,如同密密麻麻的砂子粘合一起,周围群峰却是其它种类岩石,怪不得,我远眺时群峰山色青幽,而姜道山却山色灰白。
沿着右侧石径拾阶而上,抬头望去头顶正上方巨石犹如一颗 “仙桃”,根部和山体连接很少,似乎风一吹就会掉落。
前行,路东侧有一座袖珍型土地爷庙,里面供奉慈眉善目的土地爷和土地奶奶,香火旺盛。
过土地爷庙,到云城寺山门,山门东侧有一块巨石,石上建一座财神殿,面阔两间,红墙黛瓦。庙里庙外挤满熙熙攘攘的香客,透过漫天飞舞的烟灰,看到两位神仙塑像,仔细看了看,却瞧不出端倪。向护庙人打听:“这两位神仙都是谁呀?”“西边的是财神爷,东边的是龙王。”他说。看那财神神态服饰,应当是文财神,却看不出来是哪位龙王,又想问他,但看他忙着招呼香客,就笑笑作罢。
回到山门前,看到门楣上方书写:“玉皇顶云城寺”。门柱上写着一副楹联:“击金钟群仙聚会,敲玉鼓万神来朝” 横批“道统诸天”。心想:好大的口吻!又转念一想,这一脚踏进去可就进了道家的洞天福地,满心欢喜。
过山门,石阶更加陡峭,耳边传来阵阵梵音,抬头望去是观音殿,观音殿面阔三间,红墙黛瓦,硬山顶,顶脊正中塑两条火龙,龙头间一颗火珠,这就是“双龙戏珠”了,还塑有鱼、狗等饰物。房檐伸出很长,檐下有走廊。殿内中间塑有观音雕像,两位童子塑像侍立两旁,两边两间放置床铺、被褥。
观音殿因被南面巨石挡住阳光,别处积雪早已消融,此处还白雪皑皑,殿旁古木林立、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愈发清幽。
过观音殿,前面一条之字形石径向南通往山顶,另有一条小路往北下行到一片平坦空地,空地上矗立一座释迦牟尼殿,释迦牟尼殿北面一块巨石上,矗立一座龙王殿,殿内端坐着五位龙王,中间一位龙王头戴王冠。龙王殿背靠巨石,巨石顶部高过屋脊,爬上巨石向北眺望,北面有一座低矮山峰,如同龙脚,西北面又有两座低矮山峰,如同龙尾,这几座山峰上也是怪石嶙峋,巨石林立,最大的一块巨石上能坐百十号人。龙尾处有一大片宽阔的湖水,湖水南北长、东西窄,如同一块碧玉静静地藏在寒烟缭绕的山谷间,这就是澎水。彭水是滍水的最长支流,有小滍水美称,而滍水得名于蚩尤,是淮河的主要支流。据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 卷三十一记载:“彭水注之,俗谓之小滍水。水出鲁阳县南彭山蚁坞东麓,北流径彭山西,下有彭山庙,庙前有《彭山碑》,汉桓帝元嘉三年杜仲长立。”“彭水又东北流,直应城南而入滍。”五十年代,拦河筑坝、聚水成湖,惠泽一方百姓。
原路返回,沿观音殿西侧石径拾阶而上,石径西侧是一人多高的石墙,石墙上方有一片平地,北侧建有坐北朝南的十二老母殿,南侧建有坐北朝南的包爷殿,敬奉北宋名臣包拯。
过南天门,迎面一块一间房屋大小的圆形巨石,巨石西侧小路通往悬崖边的山洞,东侧石径直通玉皇顶。
玉皇顶顶部是一片面积约五十平方平台,平台西南角有一棵古松,挺秀青郁,松北侧一块约二十平方大小的扁平巨石,状若屏风,石上布满鸽子窝大小的孔穴。巨石北侧建有一座坐北朝南的玉皇庙,或许因受地形限制的缘故,玉皇庙、包公庙、十二老母殿、释迦牟尼殿和龙王殿样式、规模都和观音殿相似。玉皇庙里正中端坐着玉皇大帝塑像,东侧是神龛上塑四大天王坐像,西侧神龛上塑四位龙王坐像,这么多位神仙挤在一起还是第一次遇见。凭栏远眺,南面主峰如同云端上的城堡,北面澎水像一条张牙舞爪的龙。山风习习,朵朵白云从山坳间生起,云生处住着不少人家。
此情此景,如同置身仙境一般,也正如同玉皇庙门口楹联上的诗句:“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04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下玉皇顶,特意去看那状若仙桃摇摇欲坠的巨石,此时,看起来又像一面石鼓,根部深深插入山体之中,看来自己是杞人忧天了。
姜道山主峰和玉皇顶看起来近在咫尺,走起来却有五里之遥,玉皇顶在平顶山境内,主峰已入南阳。
沿着山脊小路前行,向下走到山坳处,再往上攀登好汉坡,渐渐地到主峰峰顶北面,看那峰顶非常险峻,由巨大的岩石层层叠叠构成,岩石上建造满大大小小的庙宇,最顶端是一块方方正正的巨石,高约三十米,巨石上面建有一间祖师庙,这些巨石、庙宇组合起来很像一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城堡。
沿西侧小路盘旋向上,到一间石砌房屋,墙根处卧着一只大狗,小心翼翼地绕过狗,到房子门口。屋内炊烟缭绕,栎木柴火噼啪燃烧,一位妇女正在做饭。向她打招呼:“住这里啊?”“护庙的,进来吃饭吧。”她热情地说。我向她道谢:“谢谢,吃过了。”又问道:“吃水怎么解决呢?”“去下面挑水,”她站在门口往我来的好汉坡方向指了指道:“那里有个水缸大小的石坑,坑里有泉眼。”
向她告别,继续往前,就到了著名的“黄楝树仙人洞”。站在洞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本来已经山穷水尽无路,却又生出一个天然洞穴使前途柳暗花明,真是神奇!洞两边是陡峭的石壁,石壁间约四尺宽,建有几十层石阶,因十分陡峭,石阶两侧打上立柱,装上栏杆供游客扶持。我抓紧栏杆,小心翼翼地往上挪,出洞口,过千手观音庙和龙王庙,迎面是在悬崖边缘开凿的十几级石阶,一位女青年坐在石阶旁哭泣,身旁一位男青年劝她:“都快到顶了,不上去多可惜啊!”可是,那女孩子还是不肯,听他们对话方知,她被石阶南侧的万丈深渊吓得腿发软,执意下山。
拾阶而上到顶峰,顶部约有二十平方大小,被祖师庙全部占据,只剩下南面庙门前不足一尺宽的道路,道路下面是万丈深渊,非常危险。现在,庙前建有一条窄窄的走廊和那不足一尺宽的路连在一起,总宽度约二尺,围有栏杆,由插在悬崖峭壁间的几根水泥桩支撑。
庙内供奉着真武大帝披发跣足坐像,两位童子侍奉左右,童子和真武大帝都是通体乌黑,身着玄衣。西侧放置一口重逾千斤的大香炉,听说建造祖师庙的砖瓦都是从山下一块块背上山,这么大的香炉应该是建庙前放置。
站在走廊上,仿佛站在云端,大好河山一览无余,美不胜收。西南方一道山岭横斜,顶部平齐如削,一眼望不到边际,云横其上,这就是横山了。传说横山当年遵从召唤,从远方风驰电掣般赶来拱卫姜道山,可惜,还未调整好方向,月子婆娘已破道法,就横斜这里,故名横山。
东南方向是我童年起就常常眺望的南山,这些险峻的山,现在却看着像一群低眉顺眼的小媳妇,举案齐眉地望着姜道山,真让人感叹造化的神奇……
下山时,碰到那妇女正挑着扁担担着水桶从峰下打水回来,大狗跑在前面开路,跑远了就扭头蹲下来摇着尾巴等她……
注释:
月子婆娘:鲁山人对月子婆娘极为忌惮,认为具有某种神秘力量,能带来厄运,女人坐月子期间,不能去亲戚朋友家串门,也不能进娘家门(女婿入赘者例外),当地俗语:宁愿死口人,不让血扑门。血扑门指的就是月子婆娘进家。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武大帝等,亦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等,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尊神,豫西南有许多关于真武大帝传说和遗迹,不过,当地人喜欢称之为祖师爷,称其庙为祖师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