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彭泽
——彭泽人文景观散游记》赏析
文/叶尔达西
看了细人老师的《人文彭泽——彭泽人文景观散游记》散文及文中照片,深深地被他的写作功底所折服,有如身临其境在高清屏幕看大片的感觉:长江南岸古邑彭泽,史属吴楚两地,地理优越、山川灵秀,民风淳朴、贤哲辈出,陶狄遗风、惠泽千载,历史文化蕴藏丰厚。阅读了这样的文章,了解了祖国辽阔大好河山一隅——江西彭泽的人文景观,多少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俗话说“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可见出游的见识程度与收获。我年轻时也转了一些地方,对江南的人文通过“看”和“听”加上揣摩,知道了一点皮毛,还 “七揣八摩”,较经典的莫过于“甜咸之争”了——咸豆花还是甜豆花或咸粽子还是肉粽子?再比如穿秋裤这件事,南方秋裤是什么鬼样,丑死啦;而北方不穿秋裤不会丑死,只会冷死!冬天,南方人觉得北方人不怕冷,北方人觉得南方不冷;南方人取暖全靠抖,北方人有厚袄厚裤加暖气。南北方不仅在口味和生活上有差异,在建筑上也是有差异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由此便可见南北方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是《诗经》中描述我国传统建筑屋宇和飞檐形态的诗句。传统建筑的屋顶造型,被梁思成先生称之为“建筑物之冠冕”。
一角飞檐,一段历史。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飞檐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角处,屋檐上翘,形如飞鸟展翅,轻盈而活泼。我大致知道和认可的:
一是北方豪迈南方温婉。北方的飞檐屋檐本身比较平直,但飞檐的翘起颇为突出,多有重檐,以此扩大屋顶和屋身的体重,增添屋顶的高度和层次,也增强屋顶的雄伟感与庄严感。然而,江南地域的屋顶坡度则明显比较陡峻,飞檐高翘,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装饰、雕塑手法精细,显得清新、秀美、温婉和优雅。
二是北方姿态多样南方秀丽灵巧。北方古建筑脊饰的题材十分丰富,海马、狻猊、狎鱼、獬豸、凤、狮子、天马、斗牛、行什、骑凤仙人等,均是飞檐装饰物中常见的形象。然而,江南的飞檐脊饰淡雅清新,形成了自己的地域风格;一般建筑两端用哺鸡脊、哺龙脊、雌毛脊等形式,如苏州园林的飞檐装饰一般使用佛手、寿桃、石榴等样式,总的营造风格是秀丽灵巧。
看了细人老师游记里有关楼阁的描写,我在这里自由发挥“走了几步”,以诠释和延伸自己的看法与理解。
游记散文里说到的彭泽是一个县,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记得那里有个黄花镇(原为黄花乡),毛泽东诗词“战地黄花分外香”的“黄花”好像由此而来。不妨在这里欣赏一下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彭泽县黄花镇(乡)不是毛泽东主席取的名称,但是那个年代无人不崇拜毛主席,大家对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语录说起来朗朗上口。一直到如今,还有大叔大婶们谈话的时候运用了毛主席语录。黄花镇(乡)一带生长了很多黄花菜,金针菜、野菊花也是黄色的,所以大家一致认为毛泽东诗词“战地黄花分外香”中的“黄花”就是黄花乡的“黄花”,也不足为奇。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写名山秀水是游记中很难写的一部分,写好的关键一定是注入写作者自己的真感情。细人老师的游记“下笔如有神”,一定有大量的阅读积淀和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这篇散文游记内容如此丰富,描述如此具体,用词如此自然,表达如此顺畅,更展示了他的文学功底。文章开头简而得当地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心情十分艺术化,结尾也与开头相呼应。看了文章,仿佛眼前流过一条小溪,清纯、活泼、可爱。保持这样的文风,用纯净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看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且认识深刻,这真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