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天上午播放三集《人世间》,这是改编自梁晓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由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主演,讲述几个家庭50年来经历爱情、婚姻、事业的风风雨雨的电视剧。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件件人间烟火气的故事,展示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折射出人性的善恶和世间冷暖。
我收看该剧后,为剧中丰富的故事和人物内涵所吸引,更是深为触动。正如一位收视者所言:“电视剧《人世间》没有你死我活的矛盾冲突,没有高能反转的强情节刺激,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派,却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观众,书写了一部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这部“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记述了诸多人物,有参加革命战争的高级干部,有经历过“文革”的青年一代;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孙子外孙女;有军工厂工人、饭店书店职工,有街坊邻居、市井小民……给我触动最深的当属“犟牛”周秉昆。
周秉昆是周志刚的小儿子,出生于1952年。上有哥哥周秉义、姐姐周蓉,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周秉昆的“犟牛”称呼,为他的哥哥和姐姐所赐。哥哥姐姐几次劝说秉昆,给在“大三线”工作的父亲写封信,他就是执意不肯,哥哥姐姐无奈叹息:“犟牛!”
我认为,周秉昆的“犟牛”脾气,在很大程度上缘于父亲,既有遗传因素,又有成长环境。哥哥姐姐的人生可谓波澜壮阔,他们1969年上山下乡,远离家乡奔赴理想,恢复高考后又双双考上了北京大学,一个“学而优则仕”,从政当了领导干部,另一个读研攻博,成为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相比之下,周秉昆就显得有些暗淡无光。小时候学习成绩没有哥哥姐姐好,长大后也没有太大的志向,先后在伐木场、酱油厂当工人,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活,找对象时还有一个别人的孩子。因而在父亲的心目中,他没有“出息”,没有“本领”,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的青睐,父子关系闹得很僵。好不容易在事业上有了一些起色,却又摊上了九年的牢狱之灾,饱尝了人世间的心酸与眼泪。
父子俩的“犟”,在火车站候车室的唇枪舌剑,可谓达到顶峰。父亲又一次离家回“大三线”,点名小儿子秉昆送站,本想借机缓和一下紧张关系,不料想父亲的那句“你小时候学习就不好”,又一次触痛了秉昆的心灵,父子俩再次发生争吵,互不相让,怒不可遏的父亲留下气冲冲的背影,而秉昆也恼羞成怒地转身离开。之后的几年,他们互相牵挂却再未通过信。
其实,周秉昆的“犟牛”脾气,是他骨子里不愿认输,不甘被埋汰,既自卑又自尊的一种外在表现。虽然备受委屈、难过、惶恐、辛酸,可他依然没有气馁。因为他懂得,“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所以他一直在努力奋斗,一直在为这个家付出,一直期盼自己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
为了心中憋着的那口气,他打零工,修水坝,拉三轮,做煎饼,开面食馆,尽管命运沉浮,却毫不气馁地在生活中摸爬滚打。周秉昆命运的转机,是在离开酱油厂,去出版社办起了饭庄。他起早摸黑的付出渐渐有了回报,饭庄生意红火,他又接着开起了书店,凭借自己的双手为一家人创造不断向好的生活条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出版社给了他正式的编制。在那个时代,一个文化单位的正式工作,意味着端起了“铁饭碗”,周秉昆终于有头有脸了。
“犟牛”周秉昆,实际上是一个善良正直、重情重义的人。在那个激情澎湃又瞬息万变的年代里,父亲是“大三线”工人,常年远在外地,姐姐为爱远走贵州,哥哥去了边疆的生产建设兵团。挑起养家和照顾常年有病的母亲重担的,唯有留在家里的秉昆。
在周秉昆的身上,有着一种近乎固执的坚守——不问缘由,只因值得。他不仅尽心地陪伴着母亲,一心一意守护着这个家,为这个家默默地付出一切,“撑起屋檐之下的一方烟火”,还帮助一心发展事业的姐姐抚养着女儿玥玥,更为哥哥谋划着“香火”大计。嫂子在生产建设兵团时,因为一次意外坠井而丧失生育能力,他打算将亲生儿子聪聪调教成一个好孩子,再大几岁时过继给兄嫂,自己与养子楠楠共度余生。周秉昆为家庭的默默奉献,特别是为哥哥的这样无私考虑,体现了一个平凡的人不平凡的境界,甚至称得上崇高。
1988年,父亲退休回到家,看到家里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当周秉昆忙完饭店突如其来的变故,忐忑地赶回来家时已经是深夜。毫无睡意的父亲等到小儿子回家,用慈祥的目光看着秉昆,一句“你终于出息了。爸必须承认,你出息到这一步,是爸没想到的!”让秉昆哭了,他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多年压在心底的憋屈终于得到释放。父亲的又一句“你啊你啊,是家中最犟的,为家付出最多的,也是挨揍最多的!”让父子二人都泪如雨下!我收看此剧,曾经数度哽咽,数度落泪,看到这一幕,又一次立马伸手从茶几上抽出一片片纸巾。
周秉昆一直认为,家人最重要,亲情最珍贵。在漠视和责备中长大的他,努力做到忠孝两全。父亲每次离家,送行的都是他,公交车上的话别,站台上的不舍……虽然自己不愿意“俯首称臣”,但时常牵挂着远在外地的父亲,几次让妻子郑娟给父亲写信,告诉父亲家里一切安好。没有多少文化的妻子碰到不会写的字,他就一笔一划地比划着告诉她。
周秉昆对爱情忠贞不渝,是他“犟牛”秉性的又一写照。在味精厂,他认识了郑娟,一个苦命的女人。第一天,这个女人就走进了他的心里,他同情于她的遭遇,心疼于她的处境,对她更有着一种别样的悸动。当郑娟告诉他,孩子是被骆士宾酒后的不端行为所生,转瞬间悲伤像根刺一样直插入他的心底。家人得知这些隐情,不赞成他们继续交往。但是,善良的秉性叠加着他的“犟牛”脾气,他以这个孩子是自己与郑娟未婚先孕为借口,说服了家人,与这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女人组成美满的家庭,俩人相濡以沫,共同走过漫漫岁月,谱写了一曲曲平凡人的幸福之歌。
周秉昆和妻子郑娟以家为中心,在努力过好自家小日子的同时,尽心尽力地帮助亲朋好友和街坊邻里。他当了老板后,安排吴倩和小宁到单位上班,给国庆找了一个军工厂门卫的工作……周秉昆这一辈子,都在尽己所能帮助别人,是一个“逢忙就帮”的热心人。
剧中还有一处情节,最能体现周秉昆夫妇的善良正直:他们原先的老住地——“冬天不扛雪,夏天不扛雨”的“光字片”改造拆迁分房时,周秉昆的已故朋友孙赶超的妻子于虹,因为户口在娘家没有分房资格,希望郑娟能把她的房子过户给自己。郑娟几经努力,终于拿到那处房子的产权后,周秉昆和郑娟商量此事,作为母亲的郑娟想留给儿子作为婚房。在秉昆的劝说下,郑娟想到于虹过去对自己一家的好,更想到于虹的艰难处境,终于忍痛割爱,把房子过户给了于虹。这是千千万万勤劳善良的中国老百姓的写照,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周秉昆的两次牢狱生涯,是该剧揭示他人生磨难的重要片段。第一次入狱是在1976年,他因为帮助姐夫冯化成发表了一首诗,被定性为“政治事件”,一关就是半年多。第二次,发生在首都国际机场。1993年,郑娟去美国处理遭抢劫枪击身亡的楠楠后事,周秉昆送她到机场办完登机手续出站时,碰到来到机场的骆士宾,骆士宾的无端指责,尤其是极富侮辱的一句话——你吃的是我吃过的剩菜,彻底激怒了周秉昆,二人发生肢体格斗,骆士宾摔跤跌倒,脑袋磕到石墩上,被诊断为严重脑震荡后死亡,周秉昆因此获刑九年(后因表现突出而两次减刑)。这是“犟牛”周秉昆视养子为己出的真情!这是亲情与人性挣扎的交织!这是患难与共的夫妻情感容不得一点侮辱的打拼!
我和周秉昆年龄相差无几,从历经半生、磨难重重的周秉昆身上,我们这一代人,多多少少可以找到自己或者周边人的一些影子,虽然经历不完全相同,但人生之路何尝不是如此?周秉昆在工作中被冷落过,打压过,排挤过;在人生跋涉中,努力过,迷茫过,失意过,甚至两度坐牢。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而是“像一棵顽强的小草,不屈地想要破土而出,奔向美好的生活”,更是“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
孔子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对爱情的坚守,对友情的担当,对亲情的守望,大义君子,秉昆是也。看剧情故事,品百味人生,我对“小老百姓”周秉昆这位社会底层的代表人物更加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