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
文章内容页

王树民:文学路上,谁是老师?

  • 作者:王树民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9-19 11:17:44
  • 被阅读0
  •   我喜欢文学,应该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也算得上是一个文学创作者。打小就与文学结缘,直到人至暮年,仍兴趣不减,痴情地在这片“土地”上播种、耕耘,虽然说收获微薄,可丝毫没有影响创作的热情。

      不少人问我:“你上过文学类专科学校?”

      “没有!”

      “你参加过文学创作培训班?”

      “没有!”

      “你受过名师指点?”

      “也没有!”

      “那你的文学素养和功底是如何形成的?”

      “主要原因我也难以说清。”

      回首一路走来的经历,究竟谁是我的老师?无法一语中的。细算下来,用“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定论,应该是最实事求是的答案。

      (一)

      父亲的影响,起到了启蒙之功效。

      朦胧的记忆中,在我能够简单听懂大人们语言表达的意思时,每天晚上就会缠着父亲讲故事。在我的眼里,父亲特别神奇,知道的东西非常多,仿佛有永远讲不完的神话传说和故事。《西游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大八义》、《小八义》、《三国演义》等等,里面的经典情节他都能熟练地讲给我们听。他讲得认真,我听得入迷,也许就是这样的天长日久,潜移默化,让我心里从小就埋下了文学的种子。

      此后,村子里会讲故事的人就成了我的追逐对象,瞅准各种机会即听上一段。夏天的阴凉地,冬天的向阳处,是大人们凑堆聊天讲古的地方,为了能饱耳福,我不惜舍去和同伴玩耍的时间,挤进大人堆里,支起耳朵,用心倾听,唯恐落下一点细节。对于我的举动,许多人不太理解,某些时候,竟受到了小伙伴们的讥讽和攻击。但无论如何,这种天生的喜好矢志不渝,痴心不改。

      (二)

      小人书、说书先生让我走进了文学的“殿堂”。

      六十年代,由于文化艺术形式的匮乏,很难满足好奇心日益增长孩子们的需求。可受经济条件和国家客观现实所限,又不能寻求更多更好的形式加以弥补,因此,一些民间朴素的艺术活动就成为了填补心灵空缺的一个重要来源。那些年,尤其是到了冬季,地里没有了太多的农活,村里就请来“说书先生”(多为盲人),每天晚上表演一到两个时辰,为父老乡亲们增加点生活乐趣。我家紧邻大队部,近水楼台先得月,晚饭后,就拿上小板凳和玉米皮编织的草垫子,早早占据有利位置,期待着享受这难得的文化“大餐”。

      那时说书的人多为二人组合,少数也有一个人跑“单邦”的,自拉自说自唱。主要内容是古典文学和民间故事,像《西厢记》、《白蛇传》等。我听得最多的是《小八義》,现在还清楚记得:“周景隆逢难、阮英杀嫂”等段落。不知是故事情节的吸引力,还是天生的性情使然,或许两方面的因素都有,反正听起说书就如痴如醉,不能自拔。说书先生为了攫取人心,往往会说到关键处,就来个“欲知后事如何?请下次听我再接着说。”弄得人们欲罢不能,纷纷要求继续往下说,激烈的时候,有的年轻人竟然揪住说书人举拳要揍,硬是逼着再说下去。弄得气氛十分紧张,场面非常尴尬。为了能够满足心理需求,常常夜里跑到邻村听书,害得父母时常不顾夜黑路难走,将我们从书场上拽回家。

      小人书,各种文学书籍,成了我汲取文学素养的主要源泉。

      正是这种经历,让我对文学艺术愈发偏爱,这个“种子”在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三)

      高中的语文老师,成为了我向文学之路迈进的“引领者”。

      真正让我步入文学创作之路,始于初中时代。语文课、作文点评成了我执着的偏爱,组词、造句成为了我的一大兴趣。虽然那时还不明白文学创作的真正意涵,但对老师的命题作文十分用心,把稚嫩的想象力注入到字句情节中,早早就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及好评。进入高中阶段,随着意识的逐渐丰满和经历的丰富,创作的欲望一发而不可阻挡。特别是语文老师矦庶华,在我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为了使我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不断的增强提高,除让我完成每个星期规定的一篇作文外,另开小灶,另加“营养餐”,单独为我拟题,每个星期再多写一篇作文。并且每篇都予以认真批注,加以指导。为了检验我的写作成果,鼓励引导我将比较好的作文投送到县广播站。每采用一篇,对我的鞭策鼓励就更深一层,以至后来的多年里,这种兴趣爱好一直不懈坚持,从未间断,对成长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正是在中学时代打下的良好基础,成为了以后我能顺利地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工作,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的关键因素。

      (四)

      生活工作的实践,把我文学创作的热情进一步点燃。

      高中毕业后,正式走向了社会生活。接触的人多了,看到的现象多了,经历的事多了,随着阅历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用手中的笔反映和记录现实中的人和事的欲望更加强烈了。起初,只是关注身边有限范围内的创作素材,后视线逐渐放远放宽,触角也从邻居到全村,又从本村到全公社;从纪实到伦理,从议论到影评,无所不及。那时候感觉到天也高了,地也阔了,生活处处皆是丰富多彩,眼里所见尽为新鲜生动。深感在学校、在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越来越贫乏,越来越不够用。具有的文字功底和能力远远满足不了意识的需要。从而,更加激发起了沉下心来,虚心向他人、向生活学习的极大热情。

      1972到1973年的两年间,两次参加水库修建的历程,让我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练和提升。成千上万人的工地,热火朝天,波澜壮阔,每天都有新鲜和感人的故事发生,为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动能。而且许多发生在身边和眼前的事情,清晰又生动,稍加整理加工,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稿。因此,那段日子里,受现实生活、工作环境的感染,想写、愿写、有东西可写就成了主业之外的最好方式。这种难得的经历,无疑为自己能够保持饱满的写作热情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五)

      部队文秘工作的历练,为我攀登文学创作台阶助了一臂之力。

      1973年底,我参军入伍了。从农村来到了部队,由一个农民转换成了一名军人。环境和身份的改变,丝毫没有影响我对文学的热爱痴情。新兵连的三个月生活,让我在这个崭新的领域像“爬山者”一样,思想和认知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期间,结合训练、学习等实际,编写了不少小文章,均被部队的广播站采用播诵。

      正式融入整个部队生活后的前10年里,我的兴趣爱好一直没有中断。尤其是部队火热的生活,干部战士间纯洁的友谊,不但深深影响和教育着我,也时时鼓舞和激励着我,让我不得不将一腔的热血和情感倾注于笔端,去宣扬和传播鼓舞斗志的正能量,去歌颂各个岗位涌现出来的时代骄子的模范事迹和可贵精神。

      回顾部队十五年的历程,受各级首长的信任,我前前后后竟然有八年时间从事文秘工作。这八年的历练,对我的文学爱好和文字组织能力的进一步激发提高,可谓是起到了淬火加钢的关键作用。如果硬要为文学之路的各阶段下个评注的话,那么部队这个阶段当属重中之重。

      (六)

      退下工作岗位,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成就了我尽情享受文学创作的第二个春天。

      在岗工作的时候,为了事业,为了家庭,整天忙忙碌碌,很难静下心来,抽出大段时间去写些喜欢写作的话题,抒发一下自己的真情实感。退下来了,许多人陡然生出莫大的失落感,一时难以转过弯来。但对我而言,却好像被捆绑久了,突然去掉了束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终于自己可以左右自己,干点自己喜欢而且想干的事情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力的下降,过去的兴趣爱好也不得不相应的改变。年轻时痴情的各种球类活动,只能是心到眼到手腿难到了。调整之下,我选择了两项,一是走出去,融身于大自然中,开开眼界,长长见识,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多享受一下休闲悠哉的快乐时光。二是坐下来,沉下心,聚精会神地写点熟悉的人和事,释放释放压抑太久太久的真实情感。以此调节心理和脾性,坦然面对过去和今后的所有,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延缓大脑迟钝和痴呆的速度。

      真是难以想象,旅行不但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敬畏,深深懂得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哲理,明白了世上只有你未见过的奇山异水,没有不存在的鬼斧神工创造出来的绝伦美景。写东西不仅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期待,对人生观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矫正,而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向往。活得愈发充实,愈发轻松。因而,十多年了,手中的笔一直没有停顿下来,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触及的话题也无所不有。不是“王婆卖瓜”,隐隐约约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七)

      发达、便捷、丰富的网络,各种文学平台提供的优秀作品,成为了可持续创作的源泉。

      学会上网,始于2011年。从起初的只会看看新闻、信息和打打游戏,到后来逐渐学会聊天交流和简单写写心情日志,直至今天可以熟练地流览所有的网页、网站,得心应手地查找借用各种知识典故,并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发挥所长,编辑发表一些诗词文章。更使我收获颇丰的是,近些年来,各种文学原创平台不但让我分享了老师、文友们的文学作品,学到了过去想学而没能学到的东西,而且还让我很快加入了这个队伍,拿起手中的笔创作了上千篇各种文学作品,分别予以了刋登发表。其中,还有部分获得了各种奖项。

      这一阶段的历程,可以说:网络是老师,文学平台是老师,文友们更是老师。而这些老师,虽没有亲授,但所起到的作用不亚于课堂上循循善诱的功效。

      老师,崇高而令人尊敬,每一次微小的进步,背后都离不开许多老师的默默奉献和支持,都浸含着他(她)们的心血和努力。

      老师,生活中无处不在!

      老师,人生路上的引领和助力者!

    【审核人:雨祺】

        标题:王树民:文学路上,谁是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anwu/3374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