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了吃饱不挨饿的年代,玉米面糊糊就是家常便饭,如果糊糊饭里煮块糕、煮块窝窝、或山药,就是一顿美餐,对于从六、七十年代生活过的农村人来说,应该都有同感
我的家乡是典型的北方农村,在那里,六、七十年代时能够吃饱饭就是好人家了,一般人家早饭和晚饭都是稀饭,有条件的个别人家隔三差五的吃顿小米粥,大部分人家是喝糊糊。家庭氛围最浓的是晚上这顿糊糊饭,家里出工的壮劳力,和上学的子女都回到了家,做为母亲和妻子角色的家庭主妇就开始忙碌地做晚饭。记得我们家熬糊糊时,父亲是拉韛烧火的,母亲是掌勺的。在父亲生着火后,母亲往锅里舀两瓢多冷水,随后把两勺玉米面放到锅中,顺时针方向慢慢地搅勺,如果需要煮山药,把切成两半的小山药一起放在锅里,随着锅里温度的上升,糊糊越来越粘稠,锅中的气泡儿也越来越多,等咕嘟咕嘟的声音也越来越紧密时,糊糊就算熟到了。糊糊出锅时,每人先盛一大碗,因为父亲活儿重,煮糕、或煮窝窝的先端给父亲,菜是家中自己咸的萝卜切成条,喝一口,沿着碗边转半圈儿,真香。如果不是太饿,糊糊稍微冷一冷,碗中飘一层皮,吃起来更香,而我更喜欢吃锅中的最后一碗,能铲起饹馇,这碗糊糊中有一股淡淡的焦糊味儿,吃起来回味无穷。
几十年过去了,玉米面糊糊成了历史,就连粗粮馆儿的糊糊也是豆面、米面改良的炒面,虽然口感更好,只不过少了一家人围着锅台的氛围,有时真想再体验一下那种其乐融融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