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高中作文
文章内容页

沙河巷菜市

  • 作者:竹林逸士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6-11 18:10:47
  • 被阅读0
  •   沙河巷离我家不远,我常到巷子里买菜。从距离上来看,红边门农贸市场离我家似乎更近一些,里边的蔬菜、肉类、家禽、海鲜、农副产品应有尽有,东西更为齐全。

      但是,两个相邻的市场却有很大区别,红边菜场虽是地下室改造而成,面积却比较大,宽敞明亮,分区有序,整齐划一,体现出人为规范管理的痕迹;而沙河巷的菜场呢,则杂乱无章,像野草肆意生长,明显是民间草根范儿。沙河巷靠近河边那一段,路边常有农民挑着箩筐卖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较便宜。路边摆摊卖菜,好处是不用缴纳摊位费,箩筐即是摊位,卖完即走,省事;而坏处呢,即是要看老天爷的脸色,遇上刮风下雨,或是冬天寒风凛冽的时候,路边站着卖菜,身体得受些罪。路边卖菜的多是近郊的农民,以中老年为主,妇女居多,一担蔬菜卖不了几个钱,他们卖了菜还得匆匆赶回家,不像坐摊那样从容。虽然,作为小商贩,卖菜讨生活都不容易,可相较于有个遮风避雨地方的坐摊,曾在农村生活过的我,潜意识里对路边卖菜的农民多了几分生活不易的同情,因此,两相比较,我到沙河巷买菜的频次要多一些——帮不上别的忙,多给路边小贩买点菜,使他们早点卖完回家,也算是尽了点力吧。

      在贵阳老城区,沙河巷算是一条比较老的巷子。小巷不长,就百来米左右的样子,加上河边的那一段,顶多不过两百来米长。巷道狭窄,最窄处仅一两米,房屋也陈旧,多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红砖小平房。短短的巷子里,有几家餐馆,还有卖菜的,卖肉的,卖调料之类副食品的店铺,大大小小的菜摊,烟火气浓,周边来买菜的居民不少;特别是周末早上,小巷里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很是热闹。靠河边围栏的那一段,郊区农民清早挑着竹篮摆的路边摊,时令的瓜果蔬菜,又新鲜,又便宜,有时,还有野生菌之类山珍,深得城里老太太的青睐,有时扎堆买菜,把路都堵死,半天过不了人。

      农民挑菜进城摆路边摊,也挺不容易。几年前,遇上创卫或是什么检查,常见城管驱赶他们——本来沿路摆得好好的箩筐,一见城管出现,或是城管的喇叭声响,这些菜农马上惊慌失措,狼奔豕突,作鸟兽散,甚是凄惶;疫情几年下来,生活日艰,上边都说地摊经济是人间烟火,平时城管来清理路边摊的情况少了——小摊小贩也不容易,给底层者留点生路,也体现社会的一丝温情。

      到沙河巷菜摊买菜,图的是新鲜而便宜,以早上去的人为多;当然,下午下班去买菜的人也不少。只是,下午去,摆路边摊的农民基本散了,只能在店铺里或坐摊上买菜,但相较于红边门菜市里的菜价,似乎也便宜一些。某天下午我下班去买菜,在一个摊位上买点干辣椒、生姜、大蒜之类,正要还价,老婆婆对我说,今天开张生意,就给你便宜点喽。我有些惊异,都下午六点钟了,生意才开张,生意不至于这样清淡吧?老婆婆却向我诉苦,说今年生意淡得很,从没见过这么难的生意。我这才恍然发现,今年的沙河巷平常似乎比往年冷清了许多,有几家店铺的门经常关着,似乎歇了业。小巷里行人稀少,难见往年熙熙攘攘的样子。

      在我的想象中,菜摊生意是刚需,不管经济环境好坏,人总得吃饭,吃饭就少不了买菜;沙河巷周边的居民多,市场上的菜又比较实惠,那生意该不愁吧?可多次听到商贩报怨生意淡的怨言后,又眼见几家商铺关门歇业,还有小巷日渐稀少的人流,始知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压力层层传导,小商贩也有着生意难做,生活之易之难。

      我曾想,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不会做饭,或是工作太卷,996之类工作制,没有时间做饭,只有点外卖或是下馆子解决吃饭问题,而导致菜场生意萎缩吧?事实上,传统菜场、小商贩的生意也受着电商的冲击,在资本的力量加持下,盒马生鲜、叮咚买菜、每日优选这些电商平台也在与小商贩争夺市场,依靠垄断上下游资源,利用高科技手段、现代物流提高便捷性,挤占小商贩的生存空间,让底层的人更加无路可走!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大家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当省即省,菜场的生意也日渐清淡;可我还是喜欢逛菜市场,喜欢到路边摊买菜,照顾一下菜农的生意,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是希望小巷菜市这点烟火能够留存下去啦!

    【审核人:站长】

        标题:沙河巷菜市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gaozhongzuowen/17787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