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市,开始时都从最低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了辞呈,并痛斥其用人不公。
总经理很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点什么。缺少什么呢?他有了个主意。“布若先生,请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总经理说。布若很快回来了,说,刚才集市上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布若又跑去,回来说有十袋。“价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市上。
总经理看着跑得起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吧,你可以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爱若。爱若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十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它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等候回话呢。总经理望了一眼红了脸的布若,回答爱若说“请他进来。”
看完此例,我们发现:在工作中做的仅仅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优秀。很多人或许会感叹:在太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做得不好,而是别人比我们做得更好!可太多人也会问这是为什么?其实,如上所述,不同的人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差异优劣,并不是人不好,也不是工作不好,而是一个人在工作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不同罢了。
如布若,之所以不被经理提拔,并非他不是好员工,只能说他不够优秀。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主观能动性的缺乏,以致使他意识不到自己需要学习,改变,意识不到他需要改变工作方式,需要提高工作效率(至少在爱若第一次被提拔时他就应该进行反思)。看其表现,不难看出布若在工作中是一个一贯坚持着固有的思维行为模式的员工,做事机械呆板而不灵活,点以下动一下,习惯于等候指令而不会主动行事。爱若就不同,他是一个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员工,并且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在某些程度上甚至发挥到了极致,不仅深,而且广。其表现也正是如此。
我们人降临到世上来是为了工作的,而工作就是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每一个员工的状态就是企业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人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正好相反,绝大多数人恰恰是日复一日地做着相同的工作,甚至是枯燥乏味的工作。而因此走向消极怠工,散漫而无进取心,最终做一天和尚装撞一天钟就属正常。长此以往,生出厌恶厌倦之心也就不足为奇。而一旦形成习惯,一个人哪怕从事世界上最神圣的工作,也会感到毫无意义。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内心充满热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也不论地位高低,理所当然地把理所当然的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