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高中作文
文章内容页

庐山漫记

  • 作者:东山老杨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4-30 20:16:45
  • 被阅读0
  •   庐山漫记

      早年读着中华民族当代最伟大的诗人那“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著名诗句,就想一睹庐山的葱茏,遗憾的是多年来总是没有合适的机会。今年,国庆放假送外孙女到南昌,又别无正事要做,正好可以一了夙愿。

      三号一早从南昌乘动车,十点过钟到达九江,怀着对神秘庐山的向往,恨不得一下子就飞驰到那山上。到客车站一问,去庐山的客车最早也要到下午两点过才有。当时就非常纳闷,在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又是旅游的黄金时间,也是客运的大好时机,为什么九江到庐山那几个钟头竟然不发一班车?心里不免感到遗憾。时间总是这样,当你急切想实现什么又不能的时候,等待是最漫长的。坐车到九江城内绕了一圈,了无兴趣,再回到车站坐等。

      客车终于向庐山开发了,离开九江,一路平顺,到了北山门,买了门票,车就开始在山中盘旋而上,坡越来越陡,弯越来越急,路越来越险,树林也越来越秀丽越来越繁茂。摇摇晃晃将近一个钟头,到了牯岭,找到预先订好的私人旅店,放下行囊,办理好入住,已是五点来钟,就只能急匆匆趁着暮色看看仙人洞了。

      到了仙人洞,晴天无云,未能“纵览云飞”,夕阳急驰而下,暮色之中,雾气迷蒙,也没有“豁然贯通”,人多,来不及细看仙人洞面容,怕赶不上返回的观光车,就只能如此这般地“到此一游”了。

      第二天一早前往三叠泉。观光车不紧不慢地行驶在环山路上,树木繁茂,松杉笔直林立,朝阳温暖的光辉穿过枝桠与树叶间的缝隙,投射到路面上,抛撒下些斑驳的金黄,驱散了笼罩在林中的郁郁的阴暗,更增添了树林与山道的美感。空气异常清新爽朗,浸润着各种树木的独特气息,格外宜人。

      下了观光车,得走一小段山路,和庐山最亲近而又最温柔的接触,就在这小段山路之上。山路伴着一条小溪,蜿蜒曲折迭宕而下。溪谷之中,那种在我们家乡被称作“磨石”(可以用来磨刀)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小的全沉浸在清澈的溪水之中,被溪水冲刷打磨得圆润光滑,又把溪水吸附沉静得澄澈清明。大的石块根基坚固,迎着溪水的一面被溪水冲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粒尘土,而溪水冲刷不到的地方,显示着岁月浸染出的独特的黑色。溪水淙淙而下,不平的水面折射着清晨温柔的阳光,又在水底投下一条条各不相同的明亮的光线。哦,这种石块,这种溪水,我相违已经太久了——我们小时候在家乡,或上学途中,或从岩山中扛着柴回来,看到这样的溪水,总得淋漓畅饮,而后或恋恋不舍地离开,或精神抖擞地负重前行——我于是执著地对妻子说,这水肯定能喝。

      我们观赏溪边景致的兴趣正浓,不觉已到了该坐缆车的地方。上了缆车,顺着山势缓缓而下,在缆车中,看着外面的景色,虽说只是走马观花,在不可能投身野林消受野趣的情况下,也算是一种享受了,各种各样的树木,葱茏繁茂,在凉爽的晨风中摇曳着,从缆车的两旁或者底下退去,一棵野生的板栗树,那茂密的枝桠间,满缀着针毛直刺向周边的板栗果,果虽不大,却是清一色的碧绿,格外惹人喜爱。小溪在我们的脚下,忽左忽右,或急或缓,一路欢歌,向下流淌,琤琤瑽瑽,宛然一曲优美的轻音乐,萦绕在绿树青山之间,欢快地奔向远方。

      下了缆车,又顺着级差很有规律而去向不定的石梯下行,山路极为陡峭,石梯又有些湿滑,只得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走,必要时还得攀附着两旁的树木藤条。下到一处,有个可以休息的地方,看见有人用可装二十来斤的塑料壶就着一棵小管子接水,一问方知,是山里负责道路维护的员工,接了用管子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做饭。这更增强了我先前喝溪水的欲望,等他们接满了,我顾不上别的,把水瓶里所剩不多的矿泉水倒了,也接了满满一瓶,迫不及待地含了一口,慢慢品味,清醇而甘甜,果然比原装的矿泉水更富有风味,出于大自然的原生态的独特风味。再往下,走一段,歇一会;歇一会,再走一段,就这样走走歇歇,到了一条山沟,转到对面山脚,又顺着山脚走了一小段,终于到了三叠泉。

      左边的大山,巨崖壁立,如斧劈刀削,饱受风雨侵蚀,虽满身纵横的裂纹,却没有树木的立足之地,只在雨水可浸润的地方,长着些远看如柔毛的小草。右边的大山,笔直的山崖被横亘的两条窄缓石坡截而成为三段,每一段直立至脚下再稍稍舒缓,一缕清泉从崖顶扬扬洒洒飘逸而下,到舒缓处冲击着乱石,溅成阵阵迷雾,再汇成一股,又从崖上扬扬洒洒飘逸而下,周而复始,历三段悬崖最终坠落而成一泓清泉——这就是三叠泉。泉水纤尘不染,清澈见底,阳光照射之下,粼粼波光投映潭底,幻化成一道道闪闪的金光,韵味无穷;潭中一石,高二米左右,长宽达三四米,植根水中,又仿佛被那极清澈的潭水托起,清水浮巨石——给人一种奇特的联想!人大概也是这样,惟有清澈、坦荡、无私的,才担得起重任!

      据有关资料记载,一叠泉头海拔814.7米,龙潭海拔605.8米,这样看来,三叠泉垂直落差竟达208米以上,这是大自然的神功,只可惜,站在左边的山脚,距离太近,无论如何一眼总不能尽睹三叠泉雄奇山崖和柔美山泉的全貌。

      从三叠泉回头往上爬,爬一两百步石梯就得歇一气,歇了六七气,应该有1400多步石梯吧,直累得双腿发软,大汗淋漓,才坐上缆车。下了缆车,早已是人困腹饥日已高,就着缆车站附近的餐馆,休息,吃饭,补充能量,恢复体力。

      饭后乘景区的观光车回到最高的山口,再拾级而上,游五老峰。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丫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然像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名。从山口往上,先到近而稍低的第一峰,山路两旁,斜板样的岩石不断露出,石头间薄脊的灰土中稀稀疏疏地长着些高低相近而大小、形状不同的松树,那些松树,树干枯瘦而矍铄,一身树皮满是纵横杂乱的沟壑,在弯曲突起的节处,或旁生出一两棵枯瘦的枝桠,或留着一两个枝桠枯死掉落后的疤痕,枝桠尽头三两撮墨绿的树叶,表面似乎涂着一层淡淡的银霜,一副营养不良水分严重缺失的模样。这一切,正好展示了那松树在薄脊山地上与炎炎烈日雨雪风霜抗争的不屈不挠。

      沿着山崖的边上转到第二峰,靠山崖的一边,松树极少,那山崖上长出的细草,反而异常繁茂,经过秋风秋日的历练和秋露秋雾的洗礼,已披上一层淡淡的微黄,在徐徐秋风中摇曳,柔曼而又不失遒劲。

      快至峰巅时,一块不怎么起眼的石头上,“庐山松”三个字,顿时引发游人的无限兴味。然而,上到峰顶,环顾四周,并未看到能副其名的松树。顺着崎岖险峻的山路向悬崖的一侧,小心翼翼向下面走了十来米,站在一块临崖的石头上向下眺望,刀削斧辟般的悬崖上,一棵不很大的松树让人眼前不禁一亮——那应该就是庐山松,惟有那棵松,才肩负得起“庐山松”那响当当的三个字:短促而粗壮的树杆,从草丛中探出,凌于万丈悬崖之上,分长出的三根枝桠,最下面的一根,已经枯死折断,半截的树皮已经干枯脱落,露出白花花的身躯,仿佛一生戎马的老将沙场征战后留下的断臂,散发着令人胆寒的英气;正中间的一根,虽不粗壮,长势却异常令人震撼,虬曲的枝桠,向那悬崖外潇洒地舒展着,一簇簇松针密密麻麻层层叠叠伫立枝头,苍翠欲滴,向蓝天展示着那不屈不挠的伟力;最上面的一根,最粗壮有力,然而,应该是在与风暴雨雪雷霆的拼搏中,被折断了,那未曾脱落的皴裂着的老树皮,宛然一副坚硬的铠甲,正裹挟着银霜,不禁让人从内心深处赞叹:

      五老峰巅不老松,风霜雨雪仍从容。

      枝残叶翠志常在,咬定悬崖更峥嵘。

      说来也怪,上山的沿途,也有不少松树,大小高低不等,树杆和枝桠都完好,其生长的环境,无论土壤的肥厚还是水分的充裕,都是这悬崖上不能相比的,而风暴雷霆狂放猛烈的摧残与破坏性,又远远比不上这悬崖,然而,那些缓坡上的松树,是那样的柔弱,枝桠纤细,只在枝头稀疏地长着几撮松叶,干燥而枯黄,一副营养不良病泱泱的可怜相。人间若有真谛,必藏于大自然。这庐山松,也像一部无字的天书,或许,只有经历过磨难一路拼搏而不失坚强的人,才能参悟得些许。

      又到了第三峰,感受了五老洞的凉爽,惊叹于鹰嘴岩的奇特险峻峭拔,看着暮色渐起,遥望那第四峰和第五峰,在天黑之前是无论如何游不成了,难免遗憾。于是下了山,坐了观光车往回赶。

      将近五点钟,到了含鄱口附近,萌生了顺便看看的念头。打电话询问了游客服务中心“坐缆车是否拥挤”“时间是否足够浏览景点”之类问题,回答是令人满意的。于是走了十来分钟,翻过山口,更令人遗憾的是,到了缆车入站口,那候车的游人之多,上车排队的无序,都令人惊诧。大约一个多钟头,顺着人流往前挤,终于登上了观光缆车,下了缆车,又是同样无序地拥挤着出站,又耗了一个多钟头,暮色朦胧,赶紧沿着近于垂直的曲曲折折的石梯,攀援着两旁的小树向下,到得那观赏“庐山瀑布”的地方,仰望面前的崖壁,只见无数线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水珠如聚如散地汇成一缕,裹挟着霭霭的雾汽,慢悠悠轻飏飏抛洒而下——这也算“庐山瀑布”?哪里有一点“飞流直下三千尺”气息,生长在中华瀑布之乡,也还受《望庐山瀑布》的一点震撼,看了眼前这“瀑布”,从内心深处怨愤,李白的夸张,也未免太夸张了!。兴味索然之际,顾不了那么多,还得赶紧原路攀爬着回到缆车站,又是漫长的人流拥挤着上下缆车,又是将近两个钟头!离开缆车站,摸黑到了观光车站,已九点过钟,景区的观光车,早已收班休息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夜幕漆黑,道路漫长,精疲力竭,怎么办?还没理出头绪,就被前面的游客甩得老远了——以年近花甲的身板再经过如此一天长途而险峻山路上的消耗,徒步回去?要走到多久,路途中会发生什么,都不得而知!好在,我们保留了旅店老板娘的电话,只得求援,请她帮联系车子来接,电话中说费用怕有点高,要50元左右呢。我们可是慌不择路了,哪管得了租车费用的多少?能回到住所吃饭休息,才是最要紧的!不能回到住所吃饭休息,才是最要命的!大约20来分钟,一辆面包车来接我们了,趁着车灯看去,车显得有些破旧,回程也不到10公里,细想起来,租车费是高了些。但在万难之中,有人愿意出手相助,就已是莫大的恩德了,得感谢那些乐于帮助的人!后来经过询访得知,那李白赋诗的“庐山瀑布”,在山的另一边,最终也未曾和我们见面。

      第三天,先游石门涧。又坐了一趟缆车,上下匆匆,迭跟打斗,不禁心生恐惧。放眼望去,周边全是陡峭的山崖,在顺着曲折的石梯路抓着两旁藤树攀援而下时,就已经感觉前一天过度劳累疲惫而双腿酸软乏力了,只下到一半,一座平桥跨过山谷,连着对面的山路,蜿蜒伸向那豁开的“V”字形山口。从平桥上跨过山谷,顺着山路观赏着石门涧奇特的山形,山壁险峻陡峭,围成一个不规则的碓窝形山窝,只在山的靠外一侧,敞开一个巨大的“V”字形山口,直达山窝底部,几面山上流下的大小不等的溪水,汇在一起,从这山口中流向山外,流向山下广袤的田野。还没到山口,就已经备感腿脚酸软乏力了,要到涧底,再从涧底攀爬着回来,想着都令人恐怖!无可奈何,半途而回吧。回到半山,一个小平台上摆着一把藤椅,刚想坐上去休息,就有人来制止——那是人家占地用来拍照收费的!远处巨大的山幕,烘托着近处一棵劲松:斜立而挺拔的树杆,向山外舒展着飘逸的长枝,树顶平展而整齐,简直就是一顶碧绿的翠盖,坐在那藤椅上,翠盖仿佛遮蔽和护佑着上方,使得人与天地自然显得那样的和谐。原来,当年伟大领袖登庐山时,也曾在此留下过光辉形象,照片在报刊杂志登载后为世人所熟知,那也是一幅人物风光摄影的珍品!于是乎,后人就利用这一契机,找到了一处生财的宝地,于是乎,其他人来到这里,要享用这片美景,就身不由已了。但毕竟机会难得,赶紧付费,留个影,再去慢慢浏览别的地方。

      离开了石门涧,经二龙潭游黄龙寺,一路上,峭壁巉巉丰碧草,绿树森森荫幽谷,清溪潺潺绕峻石,碧波粼粼耀浅潭。这黄龙寺,据说明代万历年间,僧人释彻空云游至玉屏峰下,看见这里山势环拥,丛林茂密,清潭飞瀑,风景幽邃,“心爱之”而在此建寺弘法。寺前有三株参天古木,一株银杏,二株柳杉,这就是“三宝树”,为庐山树木之王,也被誉称镇山之宝,柳杉树龄大约有600年,银杏树龄大约有1500年,最大一株直径为2.8米,高达34米。这里环境清幽凉爽,又有古树为伴,确实是修身养性、读书悟道的好去处。

      黄龙寺和三宝树下面有一处石刻,浅淡的字迹中透着一种书法的魅力:“莫欲今生胜来世”,细细品味,是一番人生的哲理,一个人,如果有来世的话,来世一定比今生好,不要觉得今生比来世好就自我满足,所以,你得尽心修炼。但我想,给它换一下,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莫欲来世胜今生”,也是很有意义的:来世的有无,我可不知道,但今生是人人都不可否认的,何必寄希望于那虚无缥缈的来世?实实在在地过好今生的每一天,做好今生的每一件事,真正做到无悔于今生,无愧于未来,也就足够了。

      2014年10月于贵阳

    【审核人:站长】
        上一篇:散文的魅力
        下一篇: 超人意态

        标题:庐山漫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gaozhongzuowen/16558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