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父亲节这天,两个儿女都分别给我发了两个大红包,祝我节日快乐!让我特别惊喜!
实话实说,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没有给儿女创造优越的物资条件,也没将儿女培养成更加优秀的人才。儿女大学毕业后,都是自主创业,都是自己在都市购房,都背着沉重的房贷。而我的同龄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他们有经济实力供孩子上好的学校,为他们在大都市买车买房,还能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儿女找到体面的工作,而我却无能为力。父亲节前,作家罗金明将我的几十年来帮助贫困生的故事发在公众号平台,在遂宁某物业公司任经理的女儿看到后,写了一段情真意切地话,并连同那篇长文转发到了她的朋友圈。
女儿深地地写道:
对于父亲,我觉得我对他是愧疚的。
由于父亲在山区教书工作频繁调动,从我上小学开始,就和父亲辗转在明星镇几所村小,父亲每一次调动,我就面临一次转学,父亲为我上学的事伤透了脑筋,但他从无怨言。
我上小学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爸觉得我这样“混下去”不行,会耽误前途。在初一下学期,他把我从普通班转到了该校的尖子班。我中考失利,进入普高后,又是老爸想方设法将我以“艺体生”的名义转入重点中学,我这才顺利考上师范院校。
在我大学毕业后,也是父亲建议让我去当“村官”历练,虽然没有做出多大的成绩,但使我增长了见识,得到了锻炼。
其实,我内心是特别敬佩父亲的。他27年坚持为贫困学子募集爱心款250万多元,改变了近200名寒门学子的人生轨迹,为此,父亲吃了不少苦,作了不少牺牲,妈妈为他受了许多累和操不完的心,我们有时还报怨他顾此失彼,肥了自留地,荒芜责任田。
辛苦一生的老爸现在退休了,该好好享受人生了。
祝爸爸节日快乐!
看到女儿在她朋友圈上晒出的感言,我百感交集,眼睛湿润了。
我5岁丧父,师范毕业参加工作4个月后,母亲病故。1984年腊月,我苦结良缘,次年冬月女儿呱呱坠地。
7年之后的1991年秋,儿子又艰难地来到了人世间,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记得当时我工资80元,妻领30元代课费,一家4口生活艰辛,常常举借度日。
1991年9月,未满6岁的女儿在雷电村小学启蒙了,我成了一年级和幼儿园“复式班"老师,为了妻“出月”后能继续教书,我主动承担“复式”班教学任务,虽苦,但一家四口在一起仍然其乐融融。
然而好景不长。1992年秋天,校长一纸调令,将我派到龙胆村小。我向校长求情,让妻子到紧邻龙胆村的老鹰村小代课,校长答应了。
妻在龙胆村上班,我们住龙胆村学校,每天,我背着女儿去几公里外的老鹰村小上班。
1993年夏天,我家土地房屋被沱牌公司全征,妻进厂当“土地工”。这年女儿8岁,儿子2岁。照料两个孩子的千钧重担,压得妻喘不过气来。
女儿转回柳树镇龙池村小读三年级,儿子入托儿班,妻子一边上班一边照管两个孩子,忙得头发不沾背。我独守冷坛破庙,周末回家团聚,风雨无阻。
山区与平坝的教学质量差距大。由于女儿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拖后腿,老师不让她参加期考试。不让考试,意味着老师对该学生放弃。我知道此事后,怒发冲冠,一口气跑到学校找校长大吵大闹,差点儿酿出悲剧……教师子女遭遇如此下场,情以何堪?
1994年秋,我悲愤地将女儿转回明星读四年级。校长开恩,调我到距中心小不远的三岔溪小学教书,我也将儿子接到学校入幼儿园,姐弟俩有个玩伴,欢声笑语荡漾在冷坛破庙。女儿的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老师常常在我面前“告状”,弄得我焦头烂额,唉声叹气。
1995年秋,我被调入天马山村小教五年级,我把女儿转入我班,她的成绩开始一天天好起来。
唉——女儿跟着我辗转山村小学,光是适应环境都颇费周折,哪有心思专心学习?每当想起对女儿的愧疚,我暗自神伤……
女儿在明星镇求学期间发生的两件事,使我刻骨铭心。
第一件:1995年春季那个风雨交加的早晨,我怀抱儿子手牵女儿,在三岔溪通往中心小学的泥泞路上艰难前行。女儿不停地说,爸爸,要迟到了,迟到了老师要打手板!唉,怪我昨晚备课睡得晚,起床晚了。
我来不及做饭,推醒熟睡中的儿子,抱儿携女,冒雨前行。半路上,同校工作的钱老师迎面走来,他见我这副狼狈相,真诚地说,张哥,我把小孩带回学校照看,你快点送女儿去上学,不然要迟到。我背着女儿跑步到校,预备铃刚响,女儿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
教室门紧邻教师食堂,饥肠辘辘的我看见蒸笼里有两个馒头,想买来给女儿吃。我一边伸手去抓馒头一边喊,买馒头。炊事员韩姐赶忙用手将馒头死死罩住,说,不买不买,这是其他老师的。原来,馒头是按搭伙老师人头订做的,一个不多。
镇教办王主任正在用餐,他看到我这副尴尬相,顿生怜悯之心,大声说,把我的馒头拿给张老师。我将馒头递给女儿,热泪盈眶/……
第二件:1996年秋,马天山村小学主任教员“民转公”后到县进修校脱产学习两年,学校领导安排我当主任教员。这学期,女儿读六年级,前主任教员的女儿与我女儿是同学,关系不错,常到她家玩。
9月下旬的一个周五,我到中心小开紧急会,迎接县上“普九”检查,许多资料当天必须完成。
那天的雨下个不停,大伙儿忙到天黑也未完成任务,晚饭由学校安排,喝了白酒。饭后,几位老师邀我搓麻将。心想,晚上不回校,女儿会去她好友家蹭饭,与好友一起住……平时,我们两家关系处得和谐。
正是这草率不负责任的决定,使我愧疚一生。那晚上,在风雨声麻将声中,我将独自在校的女儿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二天一大早赶回学校,发现大门紧闭,顿觉情况不妙。紧急敲门,女儿见到我“哇”的一声号啕大哭。原来,她同学的妈妈不欢迎女儿,黑脸董嘴,叽叽歪歪,用冷酷的表情下“逐客令”,女儿失望地回到学,眼巴巴地等待爸爸归来。
饥寒交迫,孤独无助,女儿独自在半山腰的学校哭泣。万幸,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否则,我还配“父亲”这个神圣的称谓吗?
听完女儿的哭诉,我泪湿衣襟。当天上午,带着女儿步行30华里回到柳树转学,坚决离开那个伤心之地。
沱牌实验学校韩校长,听完我的哭诉,他不但同意女儿转学,还考虑到从山区转到城镇的学点跟不上学习进度,建议重读五年级。
女儿回到妈妈身边上学,有利于成长。我在山区乡村小学传道授业,干劲倍增。
女儿小学毕业后在沱校初中,开始分到“平行班”,一期后转入了“火箭班”。
2001年6月,女儿中考失利,分数低于重高录取线,我拿不出巨额“择校费”,只好送她到大榆读普高。
刚读了一学期,在镇教办曾主任帮助下,女儿转入柳树中学艺体班,2004年顺利考入康定师专(四川民族师院)。
女儿大学毕应聘教师未遂,在成都打工。两年后后的9月,我动员女儿参加大学生“村官”招聘,文考和面临第三名的成绩成为了明星镇白蝉村一名“村官”。
2013年春天,在外孙女呀呀学语时,女儿辞职到成都市某物业公司应聘,从此走上物管岗位,目前在遂宁市某物业公司任经理。
由于我这不称职父亲,天资聪明的女儿童年求知岁月,辗转多所学校,交不到知心闺密,影响了学业,输在了起跑线上。
女儿在艰苦的环境中,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事业发展也不错。如今,年近不惑之年的女儿,自己12岁的女儿即将升入初中,8岁的儿子成绩同样优异。儿女双全,家庭幸福,事业蒸蒸日上。
风雨人生路,自有贵人助。
苦难是一笔财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女儿从小吃过苦,受过挫折,成长之路才不那么坎坷,前进的步伐才那么铿锵有力。
感谢女儿从心灵深处理解并原谅了我这位不称职的父亲。
我的一双儿女都有孝心,今年父亲节,姐弟俩好像商量了似的,都给我发红包,充实了我的“小金库”,为我坚持了27年的爱心行动注入新鲜血液。
我这位不称职的父亲,四年前光荣退休,在儿孙绕膝的同时,继续关心身边的寒门学子,将爱心大业与天伦之乐,演绎得如火如荼,熠熠生辉…… 6月21日初稿,6月22日定稿
实话实说,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没有给儿女创造优越的物资条件,也没将儿女培养成更加优秀的人才。儿女大学毕业后,都是自主创业,都是自己在都市购房,都背着沉重的房贷。而我的同龄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他们有经济实力供孩子上好的学校,为他们在大都市买车买房,还能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儿女找到体面的工作,而我却无能为力。父亲节前,作家罗金明将我的几十年来帮助贫困生的故事发在公众号平台,在遂宁某物业公司任经理的女儿看到后,写了一段情真意切地话,并连同那篇长文转发到了她的朋友圈。
女儿深地地写道:
对于父亲,我觉得我对他是愧疚的。
由于父亲在山区教书工作频繁调动,从我上小学开始,就和父亲辗转在明星镇几所村小,父亲每一次调动,我就面临一次转学,父亲为我上学的事伤透了脑筋,但他从无怨言。
我上小学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爸觉得我这样“混下去”不行,会耽误前途。在初一下学期,他把我从普通班转到了该校的尖子班。我中考失利,进入普高后,又是老爸想方设法将我以“艺体生”的名义转入重点中学,我这才顺利考上师范院校。
在我大学毕业后,也是父亲建议让我去当“村官”历练,虽然没有做出多大的成绩,但使我增长了见识,得到了锻炼。
其实,我内心是特别敬佩父亲的。他27年坚持为贫困学子募集爱心款250万多元,改变了近200名寒门学子的人生轨迹,为此,父亲吃了不少苦,作了不少牺牲,妈妈为他受了许多累和操不完的心,我们有时还报怨他顾此失彼,肥了自留地,荒芜责任田。
辛苦一生的老爸现在退休了,该好好享受人生了。
祝爸爸节日快乐!
看到女儿在她朋友圈上晒出的感言,我百感交集,眼睛湿润了。
我5岁丧父,师范毕业参加工作4个月后,母亲病故。1984年腊月,我苦结良缘,次年冬月女儿呱呱坠地。
7年之后的1991年秋,儿子又艰难地来到了人世间,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记得当时我工资80元,妻领30元代课费,一家4口生活艰辛,常常举借度日。
1991年9月,未满6岁的女儿在雷电村小学启蒙了,我成了一年级和幼儿园“复式班"老师,为了妻“出月”后能继续教书,我主动承担“复式”班教学任务,虽苦,但一家四口在一起仍然其乐融融。
然而好景不长。1992年秋天,校长一纸调令,将我派到龙胆村小。我向校长求情,让妻子到紧邻龙胆村的老鹰村小代课,校长答应了。
妻在龙胆村上班,我们住龙胆村学校,每天,我背着女儿去几公里外的老鹰村小上班。
1993年夏天,我家土地房屋被沱牌公司全征,妻进厂当“土地工”。这年女儿8岁,儿子2岁。照料两个孩子的千钧重担,压得妻喘不过气来。
女儿转回柳树镇龙池村小读三年级,儿子入托儿班,妻子一边上班一边照管两个孩子,忙得头发不沾背。我独守冷坛破庙,周末回家团聚,风雨无阻。
山区与平坝的教学质量差距大。由于女儿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拖后腿,老师不让她参加期考试。不让考试,意味着老师对该学生放弃。我知道此事后,怒发冲冠,一口气跑到学校找校长大吵大闹,差点儿酿出悲剧……教师子女遭遇如此下场,情以何堪?
1994年秋,我悲愤地将女儿转回明星读四年级。校长开恩,调我到距中心小不远的三岔溪小学教书,我也将儿子接到学校入幼儿园,姐弟俩有个玩伴,欢声笑语荡漾在冷坛破庙。女儿的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老师常常在我面前“告状”,弄得我焦头烂额,唉声叹气。
1995年秋,我被调入天马山村小教五年级,我把女儿转入我班,她的成绩开始一天天好起来。
唉——女儿跟着我辗转山村小学,光是适应环境都颇费周折,哪有心思专心学习?每当想起对女儿的愧疚,我暗自神伤……
女儿在明星镇求学期间发生的两件事,使我刻骨铭心。
第一件:1995年春季那个风雨交加的早晨,我怀抱儿子手牵女儿,在三岔溪通往中心小学的泥泞路上艰难前行。女儿不停地说,爸爸,要迟到了,迟到了老师要打手板!唉,怪我昨晚备课睡得晚,起床晚了。
我来不及做饭,推醒熟睡中的儿子,抱儿携女,冒雨前行。半路上,同校工作的钱老师迎面走来,他见我这副狼狈相,真诚地说,张哥,我把小孩带回学校照看,你快点送女儿去上学,不然要迟到。我背着女儿跑步到校,预备铃刚响,女儿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
教室门紧邻教师食堂,饥肠辘辘的我看见蒸笼里有两个馒头,想买来给女儿吃。我一边伸手去抓馒头一边喊,买馒头。炊事员韩姐赶忙用手将馒头死死罩住,说,不买不买,这是其他老师的。原来,馒头是按搭伙老师人头订做的,一个不多。
镇教办王主任正在用餐,他看到我这副尴尬相,顿生怜悯之心,大声说,把我的馒头拿给张老师。我将馒头递给女儿,热泪盈眶/……
第二件:1996年秋,马天山村小学主任教员“民转公”后到县进修校脱产学习两年,学校领导安排我当主任教员。这学期,女儿读六年级,前主任教员的女儿与我女儿是同学,关系不错,常到她家玩。
9月下旬的一个周五,我到中心小开紧急会,迎接县上“普九”检查,许多资料当天必须完成。
那天的雨下个不停,大伙儿忙到天黑也未完成任务,晚饭由学校安排,喝了白酒。饭后,几位老师邀我搓麻将。心想,晚上不回校,女儿会去她好友家蹭饭,与好友一起住……平时,我们两家关系处得和谐。
正是这草率不负责任的决定,使我愧疚一生。那晚上,在风雨声麻将声中,我将独自在校的女儿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二天一大早赶回学校,发现大门紧闭,顿觉情况不妙。紧急敲门,女儿见到我“哇”的一声号啕大哭。原来,她同学的妈妈不欢迎女儿,黑脸董嘴,叽叽歪歪,用冷酷的表情下“逐客令”,女儿失望地回到学,眼巴巴地等待爸爸归来。
饥寒交迫,孤独无助,女儿独自在半山腰的学校哭泣。万幸,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否则,我还配“父亲”这个神圣的称谓吗?
听完女儿的哭诉,我泪湿衣襟。当天上午,带着女儿步行30华里回到柳树转学,坚决离开那个伤心之地。
沱牌实验学校韩校长,听完我的哭诉,他不但同意女儿转学,还考虑到从山区转到城镇的学点跟不上学习进度,建议重读五年级。
女儿回到妈妈身边上学,有利于成长。我在山区乡村小学传道授业,干劲倍增。
女儿小学毕业后在沱校初中,开始分到“平行班”,一期后转入了“火箭班”。
2001年6月,女儿中考失利,分数低于重高录取线,我拿不出巨额“择校费”,只好送她到大榆读普高。
刚读了一学期,在镇教办曾主任帮助下,女儿转入柳树中学艺体班,2004年顺利考入康定师专(四川民族师院)。
女儿大学毕应聘教师未遂,在成都打工。两年后后的9月,我动员女儿参加大学生“村官”招聘,文考和面临第三名的成绩成为了明星镇白蝉村一名“村官”。
2013年春天,在外孙女呀呀学语时,女儿辞职到成都市某物业公司应聘,从此走上物管岗位,目前在遂宁市某物业公司任经理。
由于我这不称职父亲,天资聪明的女儿童年求知岁月,辗转多所学校,交不到知心闺密,影响了学业,输在了起跑线上。
女儿在艰苦的环境中,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事业发展也不错。如今,年近不惑之年的女儿,自己12岁的女儿即将升入初中,8岁的儿子成绩同样优异。儿女双全,家庭幸福,事业蒸蒸日上。
风雨人生路,自有贵人助。
苦难是一笔财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女儿从小吃过苦,受过挫折,成长之路才不那么坎坷,前进的步伐才那么铿锵有力。
感谢女儿从心灵深处理解并原谅了我这位不称职的父亲。
我的一双儿女都有孝心,今年父亲节,姐弟俩好像商量了似的,都给我发红包,充实了我的“小金库”,为我坚持了27年的爱心行动注入新鲜血液。
我这位不称职的父亲,四年前光荣退休,在儿孙绕膝的同时,继续关心身边的寒门学子,将爱心大业与天伦之乐,演绎得如火如荼,熠熠生辉…… 6月21日初稿,6月22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