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给张莹打来电话,说学校里正组织师生捐书,尤其是捐孩子们喜欢的好书。我看过咱家的书,没有几本适合孩子们阅读。我想是不是去书店里看看。
张莹回答说:“书店里的书多贵啊,捐了多可惜!”
母亲说:“那怎么办?我这教语文的班主任总得拿出几本象样的书吧!”母亲语气柔和,带着征求张莹意见的意味,却有不容否定的坚决。
张莹沉吟了一下,说:“妈,别着急,我有办法,咱去旧书摊上挑几本,我知道哪有旧书摊,抽时间我陪你去。”
母亲两个月前查出子宫肌瘤,瘤体不断增大,一个月前刚刚做了切除手术,术后没有几天,母亲就去学校上课了。张莹对母亲的身体一直担心,每天都会叮嘱母亲按时吃药准时休息。“记住,别再管那么多闲事。”她最了解母亲的脾性,所以对母亲千叮咛万嘱咐。
周末,天气风和日丽,张莹开车载母亲到市区一个有名的景区。在景区旁边一个胡同口,有一个较大的旧书摊,新旧不一的书杂乱地码放在地上。旁边竖着两个手写的牌子,上面写着:“五元一本”“十元三本”。有些看上去有些份量的书,则排在三轮车上。摊前有几个书虫或蹲或站“啃”着厚薄不一的书。琳琅满目的书名,一下子拉直了母亲的目光。
吹面不寒杨柳风。张莹注意到有一缕春风调皮地撩动起蹲在地上的母亲的白发,白发随风东倒西歪。一会儿功夫,母亲就挑了一摞书,有《伊索寓言》《给孩子的诗》《101个神奇的实验》《儿童哲学智慧书》《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草房子》《红瓦》《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一周一首古诗词》……光看这些书名,就极富吸引力。
“小兔崽子,你往哪儿跑?我可逮住你了,把我的东西拿出来……”
附近传来争吵声,扭头看过去,是邻近一个眼镜摊的摊主抓住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还有一个同龄的小男孩用力挣脱开,慌慌张张跑了。那小女孩头发枯黄,又乱,几天没梳洗的样子,小眼睛,小脸盘,身上的衣服明显不合身,短到小腿肚的裤子,露着脚踝,脚踝处瘦骨嶙峋。
女孩挣扎着说道:“我没拿,我没拿。”
“我早注意你俩了,以为我没看见啊?”眼镜摊主说道。
女孩的双眼里满是慌乱和惊悚。
摊主是个大个子,他在女孩身上摸了两把,搜出一副眼镜,说:“你还嘴硬,这是什么?”
女孩的眼泪刷地流下来,大声哭起来:“我不敢了,叔叔,不敢了。”
周围的人发出一阵唏嘘。家长去哪儿了?张莹忿忿不平地说:“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偷东西,家长干啥去了。”是呀!小偷针,大了偷金。有人跟着说。
摊主用力捏住女孩的手臂,有些暴躁地吼道:“你家大人呢?让你爹娘来看看,从小不学好,让我替他们好好教育教育你。”
孩子哭得更历害了。看上去有些弱不禁风的张莹的母亲,这时候走近摊主问道:“师傅,你别着急,你少了几副眼镜?”
“至少两副。”摊主回道。
“大约多少钱?”母亲边问边掏出纸巾,替孩子揩去眼泪。用一只手抚着孩子的肩,变了囗气柔声问:“孩子,你告诉阿姨,你拿这眼镜有什么用呢?”
“少说五十块。”摊主怒气冲冲地说。
女孩抽泣着说:“我奶奶眼睛坏了,看不见了……我想给她配副眼镜,可我没钱……诚诚说他有一副,我就跟他来了。”
“你爸爸妈妈呢?”这位母亲继续问道。
“他们——都死了。我没有爸妈。”女孩哭得更委屈了。
“别哭,孩子别哭。”母亲整理好女孩的头发和衣服后说道:“那你告诉阿姨,你偷拿叔叔的眼镜对不对呢?不对是不是?”
母亲转过身对摊主说:“师傅,这孩子知道错了,你原谅她一次,这眼镜就算我们买了。”说完从包里取出五十元递给摊主。张莹埋怨地说:“妈,你又管闲事。”
母亲说:“你看这孩子多可怜!”
摊主收下钱,仍耿耿于怀地瞅着女孩和母亲。
孩子还在抽泣。母亲牵起孩子的手,轻声地安慰她。张莹只隐约地听到她们的对话:“奶奶的眼睛为什么看不见了?”“白内障。”“你家在哪儿?你怎么不上学?”女孩嗫嚅着。
她们回到书摊前,母亲把两本书递给女孩,说道:“阿姨这儿有几本书借给你看吧,看完想着还给阿姨,这是阿姨的电话号码。看完后,给阿姨打电话,告诉阿姨书里都写了什么。”那是本《安徒生童话》和《丁丁历险记》。
看着女孩离去的背影,母亲笑着说:“这书还没买就捐出去了。”
结了账。母女俩提着书往回走。
张莹说:“妈,这些书我都没看过,你先借给我看看……”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