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孙令辉:钟芳与《藤桥惜别》

  • 作者:两毛钱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5-30 21:42:59
  • 被阅读0
  •   藤桥(今海棠区)是三亚的东大门,一座千年古镇。唐宋时期,朝廷在藤桥设县设镇后,藤桥港通商繁忙,墟市交易活跃,人口急剧增多,逐渐成为三亚东部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曾去过藤桥,并留下不少诗文、碑刻。如,清雍正四年(1726年),崖州知州程哲巡视藤桥时题刻《藤桥市劝诫客民碑》立于墟市,倡导风气,训诫民众;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著名文学大师胡适的父亲胡传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邀考察海南,写下《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其中有一段记录了藤桥的山川风物、风土人情。而明代“岭海巨儒”钟芳也巡视过藤桥,写下了《藤桥惜别》诗三首,后收录《钟筠溪集》。

      钟芳(1476-1540),字仲实,号筠溪,明代崖州高山所(今崖州区水南村)人。十岁入学读书,25岁中举人,32岁中进士,“一时名动京师”。选翰林庶吉士,授编修。从此开启从政生涯。为官二十余年,他宦迹遍布北京、安徽、福建、浙江、广西、江西、南京等地,官至浙江副提学、广西右参政、江西右布政使、南京太常寺卿、南京兵部右侍郎等,所任之处,政声斐然。钟芳才华出众,学识博而精,论学,以程朱为宗,提出“知行合一,知以导行,行以践知”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所著《学易疑义》《春秋集要》《皇极经世图》《续古今纪要》《崖州志略》《小学广义》《养生举要》等,及诗文《钟筠溪集》行世。被誉为“岭海巨儒”。崖州名士吉大文盛赞他为“三百年间气运开,海前丘后论人才”(《访钟仲实先生故居有感》)。

      钟芳自明正德三年(1508年)走上仕途,嘉靖十三年(1534年)告老还乡,其间,他曾两次“归省”崖州,第一次在正德十三年(1518年)。这一年,钟芳在南京任吏部考功司郎中。他上疏朝廷准许“南归展省先茔”,顺便将思乡心切的66岁继母杨氏送回崖州,在水南高山村待了三年之久。钟芳在《祭允直文》中提到“就业南圻,渐得所好,归肄三载,乃益有造”,亦证明他确实休了三年的长假。第二次在嘉靖九年(1530年),这一年,钟芳由江西右布政使升任南京太常寺卿,接到调令后,奏请皇帝恩准“归省”。此次钟芳回崖州待了几个月时间,目的只有一个,将次子钟允直的遗骨从江西送回崖州,了却一桩心事。

      第一次荣归故里,钟芳除了祭拜先人,他还四处探亲访友,浏览家乡风景名胜,并对家乡的经济、文化等进行了一些了解,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议。当年,崖州知州陈尧恩(江苏吴县人)曾登门请教开通州城南北沟渠,灌溉农田,以利农桑的意见,得到钟芳的肯定和支持。钟芳既受陈尧恩所托,代拟《崖州开二沟祭土地文》,还在南北沟开通之后,亲撰《崖南北沟记》一文,以记载这项民心工程落成并表彰陈尧恩的功绩。这些《崖州志》都有记载,而钟芳赴藤桥考察的这段史实却鲜为人知。

      从崖州城往东赴藤桥距离一百余公里,沿途必经一座山岭——回风岭(今吉阳区与海棠区交界的大茅岭山脉)。古时的回风岭,重峦叠嶂,危岩列垣,草木繁茂,为崖州东路第三道关隘,最险最难走的路段之一。当钟芳登上岭顶,放眼远眺,只见蓝天碧云之下,岭东和岭西土地上广袤的绿意与层叠的山岭交相辉映,共同演绎着大自然的壮美,令他激动不已,思绪万千,而写下了这首《回风岭》:“南北风声倩斡旋,回风应是力回天。当年洚水生灵垫,恨不移之障百川。”在他的心目中,回风岭应该是动用了回天的力量才能屏列成嶂,阻隔了凛冽北风的侵袭,让琼南这片土地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由此而联想,这些年一些地方洪水泛滥,堤溃家毁,民生甚艰,真恨不得将回风岭搬去以阻挡江河湖水,保生民免遭侵害,安居乐业。体现了钟芳仁民爱物的执政理念,细细品读,仍具积极的现实意义。

      翻越回风岭,东边就是一马平川的藤桥地区。在藤桥,钟芳遍访了港口、墟市、田野、村庄,夜宿古镇,把酒饮茶,与友人相谈甚欢,临别创作了《藤桥惜别》:

      (一)

      备更岩险更临溪,忽忆相从丱角时。

      露刃夹行蛇豕恶,野田荒草各凄其。

      (二)

      故乡话旧转伤神,白发青山四五人。

      此去璚台隔烟霭,不知重会更何辰。

      (三)

      云林气象异红尘,笑谑相忘意味真。

      不为松楸遂归愿,醉乡常作未醒人。

      文以载道,歌以咏情。从这三首诗中得知,藤桥古镇给钟芳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首诗记述了当年藤桥的现状。藤桥虽依山临溪靠海,但地广人稀,偏僻落后,时有盗贼持刀抢劫,祸害百姓,致使一些田地尚未开垦耕种,长满荒草。相隔三百余年后,胡传经过藤桥,他在《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中写到“沙坡一片,甚宽而平,遍生浅草,稀有树木,无开垦者……崖陵接界之山僻处,有偷牛贼藏于此,屡至陵水界偷牛。”钟芳的诗,胡传的文,均说明当时的藤桥还是较落后。

      第二首诗抒发了钟芳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偏僻落后的故乡,让钟芳很是心疼。由于长期在外地工作,对故乡疏于了解,因此每每谈起故乡便流露出一份愁绪和感伤。这种愁情别绪在钟芳的另一首诗《还崖稿》中:“旧日主人今在少,同时僚友别来疏。到家童稚迎相笑,仍是天涯一腐儒。”表现得更为突出。此次离开,将远隔千山万水、海峡烟波,不知何时才能重回故乡,会亲友,话桑榆,叙旧情。钟芳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溢于言表。

      第三首诗表达了钟芳的胸襟和志向。人居庙堂和凡尘,处境不同,心境各异,嬉笑戏谑要彼此相忘,趣味相投。“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主张人生苦短,及时行乐;“醉乡卜筑亦佳哉”,陆游欲在僻乡筑一小屋,早晚把自己喝醉,人生一大乐事。钟芳的“醉乡常作未醒人”,与李、陆诗意截然不同,他不寻求“松楸”(松树和楸树,喻坟墓)作“归愿”,而要做一名长醉故乡的未醒人,时刻惦记故乡,为故乡未来着想。钟芳既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兵部、吏部任上,他曾多方组织财物扶助琼州、崖州修建学宫,救济贫困,使海南一度教化蔚兴,社会安定。曾上奏《恤疲民以安地方疏》,伏望皇上挂念边地土瘠民贫,停免征科,安靖地方,呼吁对琼岛黎胞应以优抚和善待。钟芳以诗歌和行动,践行亲民爱民的亮节高风,热心桑梓的赤子情怀。

      如今的藤桥古镇,已撤镇设立了海棠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三亚美丽画卷之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假如钟芳九泉有知,定会飘然而至,重游藤桥,再执“巨儒”之笔撰写诗文,赞颂故乡的辉煌。

    【审核人:站长】

        标题:孙令辉:钟芳与《藤桥惜别》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17429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