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方筱东:春满宜城,初见石楠先生

  • 作者:两毛钱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5-30 21:36:36
  • 被阅读0
  •   暮春的江淮大地,山青水秀,绿荫遮地,迎春花、玉兰花等次第绽放,芳香四溢……

      甲辰年五一劳动节这天,我们桐城几位微信好友,拽住暮春的尾巴,赶在立夏之前,去安庆赴一场“宜城之约”。

      安庆,古称宜城。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堪舆学家郭璞曾登临安庆盛唐山,极目远眺,见其南临长江天堑,北靠皖山群峰,当下挥毫,称“此地宜城”。“宜城”,宜建筑城防尔。在地名上也能看出“此地宜城”的痕迹,比如沿江东路北边的渡江路会让人想到1949年的渡江战役;高井头至江边码头的水师营;沿江西路的焚烟亭,亭中竖着的纪念碑刻的是孙中山盛赞安庆人民焚烧鸦片、抵制侵略的英勇事迹。时代变换,史迹有痕,屹立至今的安庆城山水形胜依旧,古城神韵犹存。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安庆,我第一次来时,还是三十多年前的1991年春末,随桐城单位集体来宜考试。此后,偕家属和独自也来过几次,最近一次距今也有十二三年了。安庆也是家父当年工作过的地方。

      今年5月1日,刚好放假。桐城朋友华园长、叶大姐、黄友斌老师和我一道,事先和安庆的石楠先生、张明润老师相约,参观安庆,并拜访石楠先生。

      是日上午,太阳似乎被云遮住脸,像姑娘似的显得有些腼腆。我们一行乘私家车沿合安公路206国道向南行进,小车如一叶小舟,行驶在流动的车流里。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随窗外风景起伏而澎湃。

      当车前方看到黛色的山脉时,我陶醉了。仿佛记起第一次见此山时情景。这山是月山,距安庆不远了。“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词)

      初见石楠先生

      到了到了,宜城!系人梦魂的地方。5月1日上午十时许,我们乘车扺达约好的安庆的皖源国际大酒店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张明润老师上前热惰迎接,互致问候。这幢建筑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原来这里过去叫“宜城饭店“!红色新店名是时任安庆市委书记方兆祥所题。至于皖源,安庆的天柱山也叫皖山,是安徽简称皖的来源,故宜城饭店改成“皖源国际大酒店”更具地域特色!而此大酒店向南的开阔地带,“七仙女”的白色汉白玉雕塑,依然栩栩如生,妖娆曼妙……对面的“路达公路”招待所,当年会考曾入驻的旅店,风景依旧。

      张明润老师以前和石楠老师同住一个小区,只是后来石老师乔迁新居,所以张老师仅来过一两次石老师新居,还不太熟悉那里。按石老师发的地址,我们好不容易寻到石楠老师府上。

      到了石楠老师家,石老师已在家热情迎接我们。石老师家里家俱摆设朴素,淡雅,家里收拾得纤尘不染。家里的书架因前年春无偿捐赠给安庆政府而显空荡不少。客厅的墙上张贴着石楠老师的书画作品及名家所赠书法墨宝。书画上描绘的是月季花、荷花等绿植;书法作品是国学大师、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所题:“读君新著意难平,一树垂柳万古情。我亦虞山拜柳墓,短碑荒草卧纵横。”前面一句出自南宋文学家、词人辛弃疾的作品。经笔者查阅,原来石楠老师与冯其庸老先生有段难忘的文学经历,石老师曾为此撰文到《同步悦读》2017年的版面上,表示对冯老的怀念。

      今年八十七岁的石楠老师,身着蓝色内衣,外套红色绒马甲,依然精神矍铄,鹤发童心。我们和石老师一起观阅书架上的书籍,看看哪些我们想读的。很快,石老师将已选好的她老的代表作:《画魂——潘玉良传》四本放我们面前,遂坐到写字台前,郑重为我们一一签名、盖章。

      石楠老师一生经历坎坷,但她自强不息,将苦难当成人生的历炼,她因此也关注苦难中的女人,为苦难中的女人立传。比如:她笔下的作品《画魂——潘玉良传》《美神——刘苇传》《寒柳——柳如是传》《一代明星舒绣文》《从尼姑庵走上红地毯》等,莫不如此。石老师四十岁开始文学创作,七十岁又爱上书画,她老因眼疾曾停笔过,可她老闲不住啊!又笔耕不辍。

      对于这次拜访石楠老师,同行的桐城诗友黄友斌后来赋诗道:

      《拜访石楠先生》

      精神矍铄笑慈祥,

      书著万千芳满堂。

      今日相逢终握手,

      贫生衣袖数年香。

      据悉,2022年春,石楠老师决定将自己著作、绘画,名人书信、名家赠书,珍藏的名人书画、手稿,手抄的石楠著作等,共3871件无偿赠安庆市政府。政府在安庆博物馆建立永久性石楠书屋,永久保存陈列。

      去年石楠老师又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稿费一百万元,慷慨奉献出来,设立“石捕文学奖”基金,并在安庆师范大学举行。

      石楠老师与桐城有缘。她老的代表作《画魂——潘玉良传》的主人公之一潘赞化,祖籍就是桐城练潭潘家楼人。石老师也来过桐城几次。

      我早在2017年就听说过石楠老师。当时她正好也在皖藉著名作家刘湘如老师牵头的文学群里。加石楠老师微信时间也不长,去年《同步悦读》“走进桐城”文学采风活动,在文都桐城举办,当时我就有拜访石楠老师的想法。这次是我第一次线下拜访她老,终于实现愿望,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丰,因而感觉十分欣慰!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耄耋之年的石楠老师依然笔者不辍;依然活跃于各大演讲平台上。她不愧是德艺双馨的老作家,是我们晚辈文学爱好者的榜样,她的精神将鼓舞着我们踔厉奋发,不断砥砺前行!

      拜谒严凤英纪念馆

      5月1日午后,我们来到位于主城区的菱湖公园参观。

      走过飞檐翘角的菱湖公园大门门楼,进入园内。道路一侧的湖池己抽干湖水,一台挖掘机正在进行清淤作业。我们沿着湖心石板路向另一侧行走,只见前面湖面开阔,绿树碧水,亭台竖立,小桥流水,湖中游艇惬意的游弋着。啊,好一幅美丽灵动的水墨画卷!

      一座亭子上有几位中老年居民正在演奏歌曲,男士拉二胡,女士对着话筒唱歌,声腔圆润,声音宏量,一听便知应该有些音乐基础。大家知道,安庆市区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我们上前冒昧打扰他们:我们可不可以唱一首?对方爽快答应我们的请求。我和叶大姐便即兴来了段黄梅戏《风尘女画家》的对唱……

      不知不觉中,我们沿湖心路,穿过白色的石拱桥,不一会便来到“黄梅阁”的大门边。大门飞檐翘角,黛瓦白墙,门两边的对联引起了同行的黄友斌的兴趣。

      穿过黄梅阁门,里面小岛上建有严凤英纪念馆,一侧还竖立着汉白玉的“七仙女”雕塑,形象逼真。雕塑下面安放着严凤英的骨灰。雕塑旁边大石头上,镌刻着赖少其的诗:《吊严凤英》……纪念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的黄梅戏专业人士及戏迷前来参观、拜谒,尤其是每年的4月8日严凤英忌日、4月13日严凤英诞辰日,拜谒群众更是络绎不绝,大家深切缅怀严大师,以传唱黄梅佳音来寄托对大师无尽的思念。

      纪念馆内陈列着严凤英的生平事迹,及演出剧目。图文并茂,仿佛将人们带入那久远的峥嵘岁月中……

      严凤英,名黛峰,艺名凤英,祖籍安徽桐城罗岭镇,1930年4月13日出生于安庆。12岁为桐城黄梅戏艺人严云高所赏识,并破例收为女徒。15岁拜老艺人丁永泉之女丁翠霞为师,16岁随班卖艺,后随胡金涛、刘凤云学唱京戏,又拜北昆名演员白云生为师。

      严凤英在安庆扮演《小辞店》中柳凤英时,风采多姿,名动一时,遂改名为凤英。1951年入“群乐剧场”演主角,移植京剧《梅龙镇》《玉堂春》为黄梅戏,获得成功。1952年入安徽省艺人培训班,1953年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后任副团长。1954年主演《天仙配》,获华东戏曲观摩演出一等奖。翌年,主演电影《天仙配》,名蜚全国。严凤英因善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吸收京剧、昆曲、越剧、评剧的精华,舞台艺术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的艺木风格。对此,严凤英大师丈夫王冠亚先生曾在《安徽文化报》撰文:《不拘陈法众为师——严凤英学艺》,加以阐述。

      1958年,严凤英主演《打金枝》《春香闹学》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赴京参加群英会,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63年,严凤英主演电影《牛郎织女》,1964年先后主演现代时装戏曲《江姐》《白毛女》《党的女儿》等。

      当我们离开黄梅阁时,沿湖心路向出园大门走去。沿途经过另一座拱桥时,看到附近搭有露天舞台,有不少演员、票友上台献演黄梅戏,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再往前走,路旁有十二生肖的雕塑,一个个刻画得活灵活现,引得现场不少儿童爬上雕塑骑着嬉戏起来。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寓含丰富的古代智慧。

      走着走着,我不禁看看菱湖的南面,那边以前可是一片广阔水面的莲湖公园啊!记得父亲当年在安庆机关工作时,曾下派到莲湖郊区挂职一段时间,并受到郊区政府和居委的写信感谢!

      参观黄梅戏博物馆

      是日下午四时许,我们一行乘车一路辗转来到位于迎江区经开区的安庆新博物馆。中国黄梅戏博物就位于新博物馆的三楼。今年5月8日,安庆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为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是后话。

      安庆博物馆:六个固定陈列,两个临时展厅:一层为书画厅和临时展厅;二层有钱币陈列、安庆古代文明陈列、安庆近代文明陈列;三层有安庆城市记忆、黄梅戏艺术陈列。

      “黄梅戏艺术陈列”以文物藏品及幻影成像、大信息量电子触摸屏等手段讲述黄梅戏的发展历程。

      我们乘电梯到达二楼时,同行的黄友斌诗友因对钱币诗词感兴趣,故他继续留二楼参观,我们分别来到三楼重点参观黄梅戏陈列。

      黄梅戏陈列的《前言》中写道:“黄梅戏兴起于清中晚期安庆周边诸乡,初为乡俚之曲,历草台之敷演、花台之嬗变,兼汲民间歌舞之养分,取兄弟剧种之菁华,渐登大雅,遂成妖娆曼舞,绕梁乐章。至薪中国成立初,黄梅之树得雨露滋养,遂有“槐荫”一曲,中华人人尽羡董郎;“七仙”舒袖,神州处处百鸟鸣唱,渐成“黄梅家家雨”,遍地黄梅腔。2006年,黄梅戏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纵观二百年黄梅大厦,前有蔡仲贤、胡普伢茹苦开山,继有严凤英、王少舫矗起大梁,而一代新人继往开来,遂有黄梅舞台星光璀璨。”……

      本展览列《戏源篇——皖国古都,戏剧之乡》《戏咏篇——根植沃土,黄梅飘香》《戏彩篇——琴鼓之间,匠心宗承》《戏品篇——海纳百川,山野之风》《戏建篇——雨露滋润,盛世黄梅》五部分。

      我们依序参观陈列,第一幅是严凤英大师,第二幅是王少舫老师,接着展出其他演员的陈列,以及文艺交流图片。既图文并茂,又有实物藏品。其中《徽州女人》展区,既有舞台场景,又有模拟韩再芬演出的人物塑像等,仿佛一下将参观者带入那迭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让人留连忘返……

      当我的循声来到最里面的舞台时,不禁被眼前热闹景象所吸引:黄梅飘扬,台上演出者专注表演,形象生动;台下人头攒动,观众专心看戏,并不时报以掌声。

      近日得知韩再芬院长,被安庆博物馆骋任担任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名誉馆长,油然产生对韩院长的敬意和祝贺!

      近日又得知,2023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十二亿九千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这是多么可喜势头啊!

    【审核人:站长】

        标题:方筱东:春满宜城,初见石楠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17425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