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心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黄福康:请君三尺剑,烽火城头沥肝胆——雨谒昆仑关断想

  • 作者:凭窗听雪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8-19 00:19:05
  • 被阅读0
  •   谨以此文祭悼血洒昆仑关的父亲,以及长眠在昆仑关墓塔下精忠报国的英雄亡灵!并勉秉承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中华子孙……

      请君三尺剑,烽火城头沥肝胆

      ——雨谒昆仑关断想

      黄福康

      抗战胜利76周年纪念日前,兄弟洽商,决定远足造访父亲血战过的昆仑关。行前因侄女提醒近日广西高温,随身便只带了短衣裤。不料车行五百多公里却未遇暑热。是夜下榻宾阳。翌日出行,天色阴沉,恰似人的心境。半小时后车在“昆仑关爱国研学教育基地”路牌旁停稳,心霾才如雾渐散。这是平淡无奇的一片乡野,位于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与宾阳县交界处,山茂不高,野仄不阔。很难想象83年前数万精锐在此攻守相持血战十四昼夜是怎样一幅悲壮惨烈场景!

      位于公路左侧的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规模宏大。这是为了彪炳战绩、缅怀忠烈,1940年由原昆仑关战役前线总指挥、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将军派工兵连前后历时四年修建。“文革”中旧址曾遭毁损。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8月,南宁市市委、市政府对昆仑关旧址进行保护开发,耗资2500万元增建了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2015年8月又完成南山门、抗战胜利纪念雕塑、石景碑林园等项目,使其与昆仑古关楼、古驿道、北牌坊、六角碑亭,以及南牌坊、纪念塔与烈士墓园连片,形成昆仑关旅游风景区。2017年1月,昆仑关战役旧址景区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成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著名基地。

      石景碑林园

      择位存车,而后结队扫码。穿过百米篷布过道步出检查口,顺山路由北朝南信步前行。毕竟节后,游人不多,也不算少。及待前方绿丛突闪现开国领袖庆祝抗战胜利的十四个龙飞凤舞金红刻字,始知已步入“石景碑林园。”出乎意外的是,紧邻伟人墨迹的右侧,还横有一方浅灰卧石,镌刻着“坚苦卓绝”四个骨力雄强的翠绿题字。行楷者乃当时指挥中国三军的统帅。两墩刻石,材质各异,各显神韵。而在通往《纪战碑亭》的左侧,杜聿明将军完胜后喜吟的绝句却在刻石展示出另一番风采。转身跨入昆仑关北面关口,一座背南面北、单门双柱的牌坊横跨石级而立。牌坊正面,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题的“气壮山河”横批,与两旁石柱上桂林行营副主任林蔚的题联:“百战尚留苌氏血,九攻更轶狄青功”交相辉映。牌坊背面,政治部部长张治中“不朽是为”的横批,广西省主席黄旭初的题联:“编成战史勋名重,合葬雄关俎豆新”亦令人感慨万端。适逢此时,风推云涌,天竟飘落起冷雨,那雨点逐渐密集,意欲浸透游人的遐思。登高远望,冈峦扑朔迷离,不由让人联想起苏轼“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佳句。撑雨伞沉吟登上60来米石梯,一座古朴庄严的六角碑亭迎面扑来,抚摸目诵那块杜聿明将军记述昆仑关战役“无日不战,无战不烈”经过,对五军将士以身报国、奋勇杀敌的不朽功绩虔诚讴歌的《阵亡将士碑文》,不由联想起1979年10月在北京崇文门外国家政协公寓拜访杜老时的场景。(我对杜老始终心怀感激,因其曾应求尽心竭力帮我父母先后解决了生活待遇与工作难题)那时,他也就像我这般年纪,温文尔雅,酷似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因其身染重疾,基本谢绝会客,但闻五军将士后嗣拜访,便顾不上门贴的“面晤不得超过40分钟”警诫,礼贤下士,有问必答地与我聊了一个下午!其间提到傲立雄关他亲笔撰写的400多字的铭碑,文革初期已被红卫兵捣毁,不免太息,眼神瞬间黯淡。旋即回神安抚自解,说那亭应该还在,毕竟是一段历史,你要有机会不妨去看看。隔年杜老仙逝,令我好不伤感。如今肃立碑前我不由在心底默告:杜老,晚辈总算了却夙愿,从碑文聆听到您的肺腑之音!历史是推不倒的,您看,这碑不又竖起来了!毕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啊。九泉之下,将军您当笑慰!……

      中村正雄墓

      从北面关口左拐,沿着邕宾公路南行300米上山。不到一刻钟,便可抵达日军前线总指挥、第五师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墓地。该墓位于昆仑关南约5公里的九塘,直径3米、高1.6米呈圆柱形的坟茔背东面西,1.8米高的墓碑上镌刻着杜聿明将军的亲笔题字。厚葬敌酋,令人不解。然中村正雄之所以让杜将军礼仪相待,想来不外五因:一是各国都有个规则,那就是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无论战争是何性质,也不管强弱胜败,凡拼死殉国者,都会被高看一等。这似乎约定俗成。二是中村正雄素喜土木建筑,爱屋及乌,亦推崇并严禁部属毁损中国古迹,遂使不少文物在战火中得以幸存。三是其执纪甚严,不许士兵滥杀无辜,祸殃百姓。影片《铁血昆仑关》中有一个镜头,一个士兵抢夺当地百姓钱财,被中村正雄当场枪决以正军纪。中国的影视剧不可能存在美化敌军的情节,之所以如此,盖因事非编造而系实存。中村正雄在日军将领中算得上是一名真正的军人、学者,而不是杀红了眼的屠夫。故杜聿明称其为值得尊敬的对手,并亲自为他题写碑文。四是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就连俄军也甘拜下风。当年日本天皇为了激励在日俄战场上表现优秀的指挥官,特地打造了20把镶银军刀,一把就在中村正雄手上,可见其武功出众。五是隐含感答中村正雄的冥顽凶悍,磨砺了五军斗志,铸就了中国军魂。众所周知,日军第五师团是日本陆军第一流的精锐机械化部队,号称钢军,在南口、平型关、太原、台儿庄等重大战役中历任主攻,其打头阵的旅团长就是中村正雄,该旅团被誉为"日本部队永不折断的钢刀",所向披靡,无将能敌。当一个军人的行为足够血性、足够壮烈时,哪怕他不共戴天,也会获得对手足够尊重。当年岳飞沉冤,死对头完颜宗弼就曾叹息“天恨英才”。故对战死的敌酋,中国军人仍予厚葬,“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语)。这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善良仁厚的道统,同时也留下日本帝国的侵略铁证。杜聿明将军曾借绝句抒怀:“北海风迷骑士道,昆仑月葬大和魂。扶桑万里樱花节,夜雨千家数泪痕”,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其意似与唐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曲意暗合。侵略者玩火自焚,末了落得孤坟野草,徒让家人在樱花节向隅而泣!

      无须讳言,日军也曾东施效颦,对国军名将略施仁政。三次长沙会战,薛岳将军指挥麾下歼灭日军11.75万人,成为整个抗战史上,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其中万家岭大捷全歼日军一个师团,为八年抗战中绝无仅有,兀使其名声显赫。在国民党第一代军事将领中,先后参加过北伐、“剿共”、抗日、内战的,多如云汉星斗。然真正能征善战并名垂青史者不多,薛岳即为其中之一,系日寇最为忌惮的中国将领。日军后来打到广州,路过薛岳祖墓,非但没有报复破坏,反而杀鸡宰牛隆重祭奠。及后还尊称薛岳为“战神”。薛岳晚年在台湾很是低调宁静。1998年102岁的薛岳去世后,亲人整理遗物,发现宅内只有一些旧衣服和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十几枚最重要的勋章。其不谋私利,精忠报国,由此可见一斑。1940年5月,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枣宜阵前身中七弹,气绝前拼死疾呼: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日军在《一位将军之死》中曾记述下这悲壮一幕:“他(藤冈)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两眼死死盯住藤冈,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头部,他脸上微微地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身躯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张自忠将军每战必留遗书,以必死取胜,无愧国军十大将领中排名第一的抗日英雄。阵亡后,日军感佩其忠勇,列队脱帽向遗体敬军礼。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闻讯赶来,当即跪地,为其整理破碎的军衣,然后命令下属用担架将尸体抬至三十余里之陈家集附近,将血污洗净,用布裹尸,备棺厚葬,并在墓前竖“英勇上将张自忠”灵碑一块,集体肃立致敬,还发报道称张自忠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后38师师长黄维纲奉令组成敢死队,连夜将张将军遗体掘墓抬回。在迎接张自忠将军灵寝的重庆码头,十余万百姓啜泣流泪,蒋介石抚棺大恸。并在办公桌特地放上张的遗像。毛泽东、周恩来闻耗亦题词追悼。建国后,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张自忠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同时也是二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据报道,在重庆举行国葬时,日机曾多次盘旋在送葬队伍上空,但却放弃了投弹,唯恐渎毁张自忠遗体。足见张自忠这种身先士卒、悍不畏死的凛然正气,也征服了日本军人。在昆仑关,新编22师打扫战场时,在中村正雄尸身上搜出一本日记,他在战死前写到:“帝国皇军第5师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这兴许是杜将军修建这座坟墓的意义所在,因为它无可辩驳地印证了这场侵略战争的走向与结局!

      战役博物馆

      转到墓园战役博物馆前,雨霁风轻。该馆位于宾阳县思陇镇与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交界处,占地总面积40亩,建筑面积约4430平米,含5个展厅、3D影厅及书画院等,并设有接待室和办公管理用房,共计2950平米。该馆由戴安澜将军的长子戴复东设计。博物馆正门外墙呈“V”字型结构,用86吨大理石制成,象征胜利之意。墙上的五幅浅浮雕画像,乃广西书画家张达平先生匠心独运,描述和表达了昆仑关战役的主题场景。前广场东面设置有“魂兮归来”方尖碑阵,记载着当年第五军阵亡的约220个姓氏计3400名将士。全馆免费开放,时值新冠疫期,游人须戴口罩并测试体温方可入内。展览汇集了抗战期间中日双方军队使用的刺刀、钢盔、军服、望远镜、枪械、弹药及当时出版的报纸杂志等文物1000多件(套),历史图片700多幅,以及30多分钟真实的历史影像史料,其中有50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是2016年从台湾征集获得;杜聿明的手表和印章系其子女专程由美赴昆仑关捐赠。基本陈列切合“血色雄关民族魂”主题,真实反映了昆仑关战役过程。尤其是采用声光电技术合成再现的昆仑关战役复原战,生动展示了当年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鏖战情景。如今,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成为各族群众了解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窗口,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该馆曾先后接待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游客高达400多万人次。观瞻中,我曾在空军遗物前肃立良久。中国对美日联盟差距最大的就是海空军事力量,这最容易引发层层升级链式反应。国民政府空军打的十分壮烈,几乎以全灭的代价来拖延侵华日军的战速。海军则更为悬殊,吨位完全不成比例。空军将士当时都是社会精英,可惜在抗战开始一年多时间几乎全部殉国。出现我眼前的是名神色严峻的英烈,面庞充满稚气,正是我父当时的年纪。空战中阵亡的他使我浮想联翩,痛楚莫名。27日,是昆仑关争夺战最惨烈的一天,中国空军第三大队出动6架飞机支援五军攻关,其中一架想必系眼前的青年操纵。而他兴许就在当天血染长空。这不仅使我联想起父亲多次提及的一名东安籍弱冠士兵,因父姐均被日机炸死,为复仇他偷偷离乡从戎,平时训练认真刻苦,当连队迂回受阻,他挺身请缨,临别将积攒的三元军饷含泪交与我父,拜托连长转交孤母,而后浑身绑满手榴弹,挟上炸药包跃出掩体,翻滚腾跃,疾如狡兔,贴近地堡时不幸被敌发现,仍负伤爬行,临终跃身拉响炸药包与敌堡同归于尽!当年的青年都能“铁肩担道义”,“我以我血荐轩辕”;而今的年轻人多沉溺玩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想想也是,“宫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如果眼前的空军英烈还活着,已是爷祖辈分,而今日凭吊的兴许就是其后代子孙。然风华正茂的他,却将青春化作雷鸣电闪,在昆仑关上空振聋发聩地一去不返!抚今追昔,怎不让人慨叹敬瞻!……战后杜聿明曾为牺牲烈士情深意切撰文:“当其猛烈争夺之际,敌则配合空军强行增援,负隅顽抗,无懈可击,我则万众一心,前仆后继,不辞攀跻之艰,不畏壁垒市固,炮火交炽于山林,血肉横飞于林麓。攻坚之苦、牺牲之烈,殆兴军以来所罕有。而攻坚克险,实开抗战之先河。”日军战史也供认不违:昆仑关战役是“中国事变以来,日本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之不少。”日军除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外,第42联队长、接任中村的代旅团长坂田元一大佐;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副联队长生田滕一;第一大队长杵平作;第二大队长官本得;第三大队长森本宫等全部阵亡;4000多士兵丧生,102人被俘。中国军队虽伤亡更甚,拥有1.3万官兵的荣誉第一师撤下战场时仅剩700人(全军负伤、阵亡及失踪者合计约2.4万人)。但五军基本干部构架仍在,而日军85%班长以上军官悉数被歼。国军一役全歼日军一个精锐旅团,抗战中尚无先例。可以说,在抗战史上,昆仑关为中国军人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阵亡将士塔

      越过331级3米宽的石梯,到达昆仑山山顶。1800平米被苍松、翠柏、芳草合围的坪地中央,坐北向南的阵亡将士纪念塔酷似阵亡将士英武的身躯和挥舞杀敌的长剑,岿然屹立,直指云天。纪念塔上方刻有杜聿明“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的手书,下方刻有蒋中正“碧血千秋”的题词。塔的背面及东西两面,分别刻有参谋总长何应钦“气塞苍冥”的题词,和桂南会战总指挥、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与军事参议院院长李济琛撰写的纪战碑文。一场战役的阵亡将士墓园,竟然有军委会委员长、监察院院长、12名上将、1名中将的题联、题词和撰文,浓郁的兵儒文化气息和悲壮的英雄绝唱在刻石上回荡,这种罕见国殇,足以证明昆仑关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抗战史册上形同鼎铭的篇章。纪念塔以北20米,建有凸字形的、面积约330平方米的阵亡将士公墓。公墓下面,合葬着3384名阵亡将士的遗骸。3块高1.4米、宽2.5米、厚0.3米的花岗岩墓碑上,镌刻着阵亡将士的英名。尽管天长日久、风雨剥蚀,文革中又遭破坏,不少字迹已模糊不清或残损不全,但烈士纪念塔仍在静静诉说着中国军人面对尖刀利刃铁骨铮铮的意志和视死如归的气节。在昆仑关能与英雄浩气媲美的是汉字的魅力:杜聿明将军在题写阵亡将士墓园碑名时把“第五军”写成“弟五军”,寓意第五军将士皆兄弟;国民党军委会军令部长、一级上将徐永昌在碑门上题“毅魂长雄”时,魂字中鬼上少了一撇,寓意阵亡将士不是鬼,而是英魂。好个“碧血千秋”,“气塞苍冥”,实乃黄钟大吕,空谷足音。惨烈的攻坚彰显出英雄本色。“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末革命家徐锡麟语)忠烈们的英名将与星月同耀、山川共存!

      许是天地有灵,敬瞻塔壁间,突阴云四合,塔墓四周忽变得凄恻迷离。“不知何处雨,已觉此间凉”,只有左右两侧供案上游人祭奠的香烛寂燃不灭仍摇曳着血红之光。肃立塔前,栉风沐雨,凭吊亡灵,我的心空蓦然响起三阙悲沧激昂古歌,一是“虽九死其犹未悔!”二是“不破楼兰终不还!”三是“留取丹心照汗青”!昆仑关战役为抗日大型战役之一,起始时间为1939年12月18日~1940年1月11日,历经的是血与火交织的24昼夜(若只按五军攻占雄关起始划线则为14昼夜)!这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是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正面战场做出的卓越贡献。想想安息在这里的三千多中华优秀儿女,谁的心能不在冷雨中泣颤!?凝视墓塔,兀想起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还有李白《忆秦娥》中的名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历史的沧桑感在昆仑关兀变得格外悲壮强烈。这场恶战惊神泣鬼,值得笔墨一赘,以供后人敬览——

      五军丰翼再战

      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广西钦州湾防城县附近强行登陆。随后突破中国守军防线,一路北进,仅用9天就将南宁攻占。次月4日进占昆仑关,而后精心构筑工事,派重兵驻守,企图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线,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其陆军作战部部长富永恭次甚至狂妄宣称:“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国之殇,民之殃,“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为此,国民党不惜孤注一掷,从数百公里外急调四个战区五个集团军计10个精锐师予以反击,欲趁日军立足未稳一举夺回失地。战线环绕南宁数百里,以昆仑关为主轴展开。以杜聿明第五军为攻关主力的国军进入主战场,但其装备相比日军第一流精锐机械化第五师团,仍相形见绌。日第五师团在开辟华南战场前,曾经过两个月山地作战强化训练,官兵多系日本山口县人,秉性剽悍,长期受武士道整训,攻守经验丰富,自称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军”。战前军长杜聿明曾紧急召开团级以上会议,制订了“关门打虎”的歼灭部署,即以戴安澜的第200师、郑洞国的荣誉第一师全力主攻昆仑关;邱清泉的新编第22师作为右翼绕过昆仑关,抢占五塘、六塘,围点打援;第200师副师长彭璧生率两个补充团作为左翼部队,堵住昆仑关守敌的退路并协同阻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语)邱清泉当即慷慨陈词:“国家培养了我们,此次战役是报效国家的机会,我已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第五军成长不易,其来有自——

      五军的前身是杜聿明任团长的“陆军装甲兵团”,其拥有的36辆战车和坦克都是由德国、意大利买进。1937年5月政府又从德国购买29辆轻型坦克和装甲车配备该团。淞沪会战中,杜聿明率战车营,配合第87师攻击杨树浦日军据点。但由于情报失误,加之缺乏机械化作战经验,导致全部坦克被击毁。后又从苏联、意大利进口部分新型坦克,1938年1月装甲兵团扩编为第200师,由杜聿明任师长,德国留学归来的邱清泉任副师长。同年5月14日,日军第14师团从濮县附近强渡黄河西进意图切断徐州附近中国军队后路。第200师奉命抽调主力组成突击纵队,由邱清泉率领前往参战。其不负重望,击毁击伤日军战车联队装甲车、坦克30多辆,缴获中小型坦克8辆,一五点八重炮二门及履带式牵引车4辆;中国坦克部队获取全胜。邱清泉因冲杀不顾一切而赢得“邱疯子”别称。

      徐州会战的胜利,让国民政府看到了打造机械化部队的必要性。随后又向欧美各国购进九吨半战车80辆,德国造彭斯柴油卡车百余辆,美造福特卡车400余辆。1939年3月将第200师与荣誉第1师,新编第22师整合为第五军,使其成为国军唯一的机械化部队,是年军训成绩位于全国陆军之首。经过严格整训后的第五军锋芒初露,随即在昆仑关与日军精锐之师展开对决!

      雄关血火铸军魂

      18日凌晨,五军几十门火炮发出地动山摇般怒吼,揭开了昆仑关攻坚序幕!荣誉第一师奋勇当先,在坦克部队的配合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敌阵,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很快占领仙女山,其后各部乘胜夜袭,相继占领了老毛岭、万福村、四四一等高地。杜聿明随即命令荣一师连夜从侧翼主动向昆仑关主阵地发起攻击,以吸引日军注意力;让第200师主力隐蔽接近敌方,以便出其不意乘乱突袭夺关。但荣誉第一师的进攻不太顺利,一次次出击均遭到日军居高临下的密集弹雨压制。军属各炮兵部队拼命将炮弹倾泻到关内阵地上,巨大的尘柱拔地而起,整个阵地几乎就象犁田一样被各种型号的炮弹翻了一遍,然后是进攻,压制,炮轰,再进攻……周而复始,进展非常艰难。

      19日晨7时许,第200师击溃日军第3次疯狂反扑后,乘势追杀,日军主阵地防线终于被撕开缺口,日军一个中队指挥所随即被歼,600团乘机对各自为战的日军分割包围,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将残余日军逼退到关南的几处小高地上。激战一天一夜后600团终于在太阳升起时停止攻击,向友军移交阵地后奉令撤出休整。但日本“钢军”确非浪得虚名,面对优势对手,毫不怯阵。加上日军工事修筑的非常坚固巧妙,且情知不妙,决心背水一战,并在飞机的掩护下一次次发起疯狂反扑,第五军顶着敌人多维度的火力打击,以沉重的代价艰难向前推进。很多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昆仑关亦几易其手。战事处于胶着状态。一连数日,昆仑关上杀得血流如河,尸积成山,可谓颦鼓惊天雷霆怒,尸血遍地鬼神哀。

      尽管率部驰援的旅团长中村正雄被邱清泉挡在昆仑关外,几十公里征途举步维艰,无从驰援。但强攻死拼已让荣誉师损失惨重,杜聿明深知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昆仑关守敌,一旦外围阵地被突破,事前谋划的攻坚部署将鸡飞蛋打。

      12月23日,为打破僵局,郑洞国奉令孤注一掷,官兵以“攻关夺隘,舍我其谁”的神勇,前仆后继,对昆仑关的西北高地再次发起强攻,在重炮部队的配合之下,终于在次日傍晚成功收复高地。这场恶战虽使郑洞国的突击营打得仅剩10余人,但却将昆仑关日军的补给线彻底截断。被困的21联队业已穷途末路,几近弹尽粮绝,甚至需要靠野果、树皮充饥,靠制造竹制梭镖作战。当晚,绝望的日军联队长下令焚烧战旗,并亲自向今村均发电称,如果援军仍旧无法抵达,一线阵地将守无可守。

      同日,中村正雄在新编22师的阻击中被击伤,直到24日晚,日军方才抵达九塘,而此时,位于九塘不远的人形山高地刚好被我军攻占,一位叫李大伟的营长正在山上布防,见九塘下方一隅有军人进进出出,极有可能是日军的指挥所,便果断下令对其进行炮击。结果一枚炮弹正好落在正在做手术的中村正雄的房顶,中村正雄脸部被塌壁砸伤,血肉模糊,25日早上5时,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日军的编制十分奇葩,分为: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联队通常编制3000~3800人。一般将日军的联队视为团级单位。联队长军衔通常为大佐,也有中佐。与师团一样,日本陆军各级指挥官都不设副职,这也是其指挥体制精干、高效的一个主因。中村正雄作为“钢军”的首领,可谓名声显赫,举足轻重,其夭折使增援部队顿时乱了手脚,其毙命无论是心理上或是战力上对日军都是一记重创!

      昆仑关的战斗十分惨烈,其中以界首阵地的争夺最为残酷。抗战中,国军因为大多缺乏重武器和训练,无法遵循防御战以一挡四的一般规律,往往需要一个军(约3万人)才能防御日军一个师团。何况昆仑关打的是攻坚战,敌守我攻,伤亡更重,取胜特难。界首是日军最坚固的据点,上两层下一层碉堡,构成交叉火力,仅23、24两日,第五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就高达2千余人(日本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28日晚,见连续多日攻击均不凑效,杜下令对界首高地发起最后强攻。戴安澜将军亲率两个团兵力,以大刀、铲刀和血肉之躯,劈荊斩棘,割破日军满山遍野设置的铁丝网,清障开路。在炮火掩护下,敢死队的士兵们手里拿着大刀,身上绑着手榴弹扑向高地,他们凭借着火力支援,爆破日军掩体工事;一些战士拉燃手榴弹直接冲进山洞、坑道深处与日军同归于尽。“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在我军凌厉攻势下,日军界首高地大多数火力点被歼灭,但仍负隅顽抗,反复发动反冲锋,导致界首高地双方多次爆发激烈肉搏战。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指挥官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激战至次日白天,日军的凶残被我军的顽强压倒,困兽犹斗的残敌终于肃清,界首阵地被我牢牢掌控。驻守昆仑关的日军步兵21旅团随即被国军完全包围。五军艰苦卓绝的战斗表现,正应了西晋陈寿《隆中对》中的那句名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0日,昆仑关周边村子酷如过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并用独轮车和挑担连夜将几千个粽子送到前线犒劳士兵(自昆仑关血战伊始,这种来自内地各界的慰问品势若潮涌,盛况空前)已成瓮中之鳖的21旅团继续顽抗,弹药打光之后就削制竹刀竹枪继续垂死挣扎。31日上午,新22师第65团、第66团被列为进攻主力开始向昆仑关进击,随后荣誉第一师、200师相继加入战斗。当晚日军溃退九塘,21旅团基本被全歼。至此,五军战旗胜利插上昆仑关!

      古道壮怀激烈

      站在昆仑山顶眺望,可以饱览冈峦起伏、公路蜿蜒、田园织锦的雄奇风光。往东北看,被松林染成墨绿色的马鞍山巍然屹立、挺拔峥嵘。往东看,653高地高耸入云、半隐岭后。往南看,一望无垠、染翠点黛的山峦绵延数十里,邕宾公路、南梧322国道贯穿在山岭之间的狭长冲沟上。往西看,重峦叠嶂,连绵不绝,441高地山体雄浑、林松蓊蔚;仙女山山势嵯峨、岩壁陡峭;老毛岭东北梯田染绿、村庄错落、炊烟袅袅……有道是:这山川如酒,敬旷世温柔,至死方休。你会情不自禁联想起刘邦的《大风歌》,曹操的《观沧海》,而南宋将领辛弃疾“山深闻鹧鸪”的戚情怅绪,也仿佛漫浸在墓园四周。《九天行歌》词云:“请君三尺剑,烽火城头沥肝胆。借君三十年,繁华万里好江山”。意为:请给我一个立功机会,让我冲上城头显示英雄本色;三十年后秦亡汉立,让我陪你饱览繁花似锦的美好河山。若以此表述英烈心志,无异美美与共,最是恰切不过!……遐思之际,冥想之

      间,行行复行行,黯与塔别。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从北面关口往右拐,便是幽深静谧的昆仑古驿道。古驿道长约600米,修建在昆仑山东面的山坳内,北端关口为起点,南端止于昆仑山脚的邕宾公路处,南北两端各竖“昆仑古道”古碑一块。古城垣乃素有“雄关独峙镇南天”之称的昆仑关标志,建在距北端约200米的古道上,门洞不大,高不过一丈,宽不过两米,用方石砌筑而成。相传昆仑关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门洞内只有一块清朝年间的题字碑字迹可辨,其余三块字迹几乎完全消失,成了平平的石板。因其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垣屡被摧毁,现在所见古关楼是2006年重建,已非原貌。其实,我倒是希望能见到当年五军攻占的古城垣,尽管吉光片羽,墙倾楼摧,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残留的炮火弹洞遗痕,更具史料保存和旅游观赏价值!

      穿过城门沿古驿道下行,“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路旁宣传栏展示着广西“学生兵”自发组织抗击日寇的图片资料,引发游人驻足围观。1936年6月1日,李宗仁、白崇禧在南宁宣布“抗日”、“反蒋”,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增强后方治安力量,号召初中以上的青年学生参加学生军。是日由广西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和广西师专学生发起组织的“中华民国革命广西抗日救国学生军”(史称广西第一届学生军)在南宁成立,6月28日开赴桂林,后分赴湘桂、粤桂、黔桂边区从事抗日宣传。不到一个月,学生军改名为学生军团,司令部设在南宁一中。1936年至1941年,共组织学生军三届,其中以第三届为众,计4200人,编为三个团,按军队建制,三个团组成一个军,由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兼任学生军司令,开赴桂东南和桂南各县,以及广东邻近县份宣传组织群众,还直接参加桂南大会战等70余次大小战斗。至1941年8月学生军历时近3年宣布结束。在昆仑关战役中,学生军主要担负发动民众破坏日军补给,保障中国军队战地后勤,协调军民关系,为部队提供情报,进行战地宣传等任务,对保证战役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广西学生军成为国共联合抗日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入桂曾感怪异,偌大宾阳、南宁,竟找不到几家棋牌室,比之麻将馆遍布街巷的川黔,实乃匪夷所思。由此可见广西民风淳朴,崇德重义,无怪乎在校生一呼百应,揭竿而起。其感人事迹,如秋后枫叶,成为昆仑关又一道非同寻常的壮丽风景!

      名将剑走偏锋

      因昆仑关位于南宁与宾阳间的三角点上,回黔路程相当,我等决定取道南宁折返。原以为远足到此终结,但前方挡风玻璃上相继跳出的“六塘”、“五塘”字样,不意给了我又一番惊喜!这可是当年邱清泉将军摆兵布阵阻击日军、而我父率全连兄弟浴血奋战的沙场呀!霎那间,我脑海又闪出熟悉的一幕——

      昆仑关告急后,日军师团长今村均急调一个联队的兵力驰援。然其刚赶到昆仑关地区,便被邱清泉的新编二十二师通过迂回包抄的方式截断后路。今村均大惊失色,急忙命令旅团长中村正雄率部驰援。面对日军来势汹汹的强攻,邱清泉表现出了极其顽强的战斗意志,迫使中村正雄只得暂缓攻势,在五塘与六塘间与新编22师形成对峙。

      邱清泉并非粗犷行伍,他在进入黄埔军校之前就已经是上海大学的高材生了,而且当时的校长还是大名鼎鼎的于右任先生。生活中的邱清泉文采斐然,常常撰写一些为人津津乐道的诗篇。不过邱清泉觉得笔杆子不能救中国,改考黄埔军校,成为第二期学员。毕业后,又先后参加了东征、北伐和中原大战,以稳准狠闻名。因其战功显赫,国民政府给了他留学德国的机会,先入柏林陆军大学,后又转到德国陆军大学专攻军事机械,成为首位研读机械化大兵团作战理论的国军将领。他精通英、德文,作为国民党机械化作战理论的奠基人,他还获得一个响亮的军名“东方的古德里安”(古德里安系德军名将,因在德军中首倡坦克兵器号称德国“装甲兵之父”,并被誉为闪击战的创始人)。

      邱学成归国后先在有“蒋介石铁卫队”之称的教导总队任参谋长。在南京保卫战中,邱清泉率部最后一批撤离南京。在南京郊区被日军抓捕,之后被迫当了一段苦力,最后侥幸逃出。南京受辱的往事一直让邱清泉如鲠在喉。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此后的日子里,他立誓报仇雪耻,接连参加了兰封、信阳对日作战,成为剑走偏锋的抗日名将。1938年10月,200师扩编为第五军,邱改任新编22师师长,率部在湖南东安整训。邱个性刚烈乖张,虽对同僚粗鲁无礼,对下属却关爱有加,更以治军有方享誉黄埔诸将。新编22师在湖南扩招组建后只经过短暂集训,我父刚从中央军校(即黄埔军校)毕业就分到该师65团一营任一连连长,因训练刻苦认真,全连相继在师、军级校阅中拔得头筹,落入邱的法眼。初上战场的士兵缺的不是操练规程而是英雄热血!也正是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成就了22师的剑胆与雄风。但是,真正让邱清泉杀得过瘾的还数昆仑关的围点打援。

      阻击兵不厌诈

      早在12月7日,刚刚荣升邕钦兵团总指挥、署理广西军务的今村均就不断得到汉奸密报,谓南宁昆仑关以北已有十余万国军陆续集结。狂妄的今村均中将听后付之一笑,断言在南宁以北的山地间,绝不可能有十万大军通过。何况他已命台湾混成旅团由钦县北上协防,其只将注意力集聚在桂西南那条华军的生命线——中越边境上的两个战略要地上,准备向龙州和镇南关(即友谊关)进攻。无疑,拿下它将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荣耀。

      然而实际情况是,号称“德国将军”的邱清泉第22师战车部队,原奉令赶赴长沙接防,战况生变后旋即调头南下,迅速从思陇越过重重大山,经太平村向昆仑关南面的五塘地区穿插,并小试牛刀,对日军发动奇袭,将扼守邕宾要道的五、六塘攻占,随即破坏掉邕宾公路上的桥梁和电话线,切断了日军的后方联络和前方退路。机械化五军的成名作就是昆仑关之战,而邱清泉在其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至此,邱已为昆仑关大捷埋下伏笔。

      就在今村均12月15日命令第九旅团长及川源七少将率领数千日军南向奔袭龙州、镇南关时,中方军队也发出第一号反击令,且将总攻时间定在18日拂晓。此时镇守昆仑关的是日第五师团主力——第21旅团,第42联队及第21联队则在九塘至南宁一线作后卫呼应。

      在反复争夺关隘中,日军濒危。12月19日午后,日军21联队在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下驰援昆仑关,来势非常迅猛,在炮兵的支援下,几次发起冲锋,后一下突破新22师在五塘和六塘的阻击阵地,窃以为国军溃败,便耀武扬威加速推进。怎知邱清泉见敌来势凶猛,为避其锋芒,便擅作主张,改变既定部署,他把主要兵力埋伏在六塘北侧山地,将战车部队埋伏于道路两旁的树林中,命工兵营在六塘以东路上遍插大木桩,沿途埋下地雷。故意让部队溃败弃阵。这的确是步险棋,万一失算,日军从南宁到昆仑关便畅通无阻,整个攻坚战势必毁于一旦!鉴于邱清泉向来我行我素,是个不折不扣的“刺儿头”,杜聿明曾再三要求邱清泉严守既得阵地,不让日军越过防线。当他得知日军轻而易举就攻占了五塘,当即拍案怒斥邱是个“疯子”!急欲调兵解围。骄狂的日军第21联队不知有诈,大队人马趾高气扬冲过五塘至六塘之间的大桥向六塘进逼。邱请君入瓮,待敌全部进入22师火力网,随即下令将桥梁全部炸毁。日步兵联队当即陷入孤立无援、无路可退的境地。兵不厌诈,邱清泉下的“险棋”随即变为高招,其在工兵专业和装甲作战方面的优势演化成瓮中捉鳖。埋伏的坦克车队夹枪带炮狂吼着冲出潜伏的树林,趁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在中央公路上向日军车队冲撞扫射,形同砍瓜切菜,运斤如风。此时杜聿明调派的增援部队正好赶到,便会同邱清泉的第22师从附近高地向下发起攻击,其势如泰山压顶。哪里敌人多就往那里冲,哪里抵抗火力大就往那里扑。预埋的地雷不时引爆,日军联队被中国军队的“闪电战”分割包围,首鼠两端,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慌不择路,只好将车辆与重武器全部扔掉,逃奔两旁山地躲避求生。公路上丢下累累敌尸和二百多部各式车辆,各种轻、重武器更是无以计数。昆仑关上的日军得知援兵垂危,遂发起反击,意图接应,但为时已晚,21联队损失惨重,只有幸免于难的三木与逃躲的步兵逃出战车打击,得以与援兵汇合。

      夺取雄关扬军威

      逃上昆仑关的三木气急败坏,要来飞机支援,在包围圈里疯狂反扑,虽然21联队的车辆与火炮都丢光,然而步兵因逃躲迅速损失不是很大,于是一拨一拨的日军竟然不顾主阵地正被日机狂轰乱炸,疯狂反扑,竟然又夺回昆仑关据守待援。其后五塘也被日军重兵占领,中村正雄率部猛攻六塘,日军为了对付国军坦克,动用了很多速射炮,并出动大批敢死队,身抱炸药欲与国军坦克同归于尽。在飞机的支援下,疯狂反扑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邱却泰然自若,将奉令驰援昆仑关的台湾旅团林义雄大佐第一联队堵在六塘门外,欲退无令,欲进无门。撼关山易,撼邱军难。若无22师切断援兵通道,固守六塘要塞,攻坚部队势必腹背受敌,且难自保,遑论夺关?!可以说,没有邱清泉的成功阻击,便没有昆仑关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浙江永嘉是谢灵运的故里,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自幼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邱清泉,做得一手好旧体诗词,六塘之战打得酣畅淋漓,意气风发之余,他曾赋诗:“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天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后来,他曾将此诗抄赠我父。若干年后,邱由陪都重返五军任军长,率部赴滇西北,开辟第二抗日战场。云南龙陵负隅顽抗的日军,得知“邱疯子”又兵临城下,欲“水淹火攻”龙陵城,随即阵脚大乱,不战而溃。藉此可见邱之威慑力!以致后来杜聿明远征缅甸遭遇“滑铁卢”,便有舆论断言是因其少了“邱疯子”襄助之故。不妨提一下当年昆仑关前沿的一起小插曲——

      伏击战后,杜聿明在指挥部接到了蒋介石发来的一份电报,此时,有参谋人员告诉他,邱清泉“负荆请罪”来了。

      显然,邱清泉自知擅改军令有错,主动赶来向杜聿明请求处分。杜聿明沉默有晌说:“要不是你放进来的日军被吃掉了,我正打算送你上军事法庭呢!”

      “关键是我挡住了日军,而且中村正雄也被我击毙了……”邱清泉的“刺儿头”脾气又冒了上来。

      “那顶多只能将功补过!我告诉你‘邱疯子’,现在仗还没打完,昆仑关要是拿不下来,你还得坐牢!”杜聿明十分严肃地提醒道。

      “请军座帮我在委员长面前包涵几句……”邱清泉这才闭上从不服输的嘴,开始央求杜聿明。

      “你的事校长已经知道了”杜聿明说。

      “校长怎么讲?”邱清泉急切追问。

      “你自己看吧。”杜聿明把蒋介石发来的电报递过。电报内容为:“击毙敌军将级军官一名为抗战以来不可多得,当论功行赏。邱清泉若能改过自作主张的毛病,我将另有任用。蒋中正。”邱清泉顿时明白,定是军座帮己说了不少好话。

      从此,“刺儿头”邱清泉独服杜聿明一人。

      其实,邱并非“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因战况危急,且事关大局,邱要放弃五塘,让敌长驱直入,委实凶吉难测,若请示军座肯定不会同意,那样,无疑会贻误大好契机。正是邱不计个人得失的“先斩后奏”,成就了五军的辉煌!

      由于22师的成功阻击,台湾旅团的援军无法抵达昆仑关。200师攻克界首后,阵地移交22师接防。当时界首硝烟未散,死尸未埋,臭味难闻,日军还在对面山上窥探,白天还得利用交通壕潜行。是夜军参谋处戴科长带来两位日方反战人士,由65团派兵保护到前沿对日军喊话,敌方当即用火力回应,双方激烈对射,直至天明方休。邱开始积极为总攻厉兵秣马。

      29日杜聿明在军指挥部召集团长作战前动员,命令22师沿公路两侧直插昆仑关。邱会后部署进攻兵力:65团居左,64团在右,66团为预备队。善战骁勇的65团团长邓军林决定以一、二营为主攻队,三营为预备队,连夜准备,拂晓出击。昆仑关地形特殊,其所在的昆仑山被称为“昆仑台地”,虽然海拔仅有300多米,但由于这里地势险要、河川纵横、道路狭窄,不适宜布兵摆阵。坂田元一在昆仑关主阵地与三木汇合后,尽管21联队与42联队只剩下3000多士兵,而且已经处于弹尽粮绝的困境,但其穷兵黩武,效忠天皇的心态更加强硬!

      坂田元一为此下令:破损无弹军器一律拆散就地掩埋,军械不足就削制竹刀竹枪,准备为帝国杀身成仁。12月29日中午,国军发起总攻,日军拼死顽抗,没有枪械的日军拿着竹枪或刺刀组成肉搏队,埋伏在刺蓬草丛,等国军士兵靠近后突然跳出,近距离发动肉搏战;尙有子弹的日军则组成狙击小组专放冷枪射杀国军;还有一些日军拿着手榴弹或刺刀倒地装死等着国军近前突然跳起拼命。整个昆仑关没了大规模的枪击炮战,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日军发动的零星肉搏或自杀式引爆,日军以死相搏之决绝令人震惊!由于日军刺杀技术比国军强,在这些零零星星却又连绵不断的肉搏战中,国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国军并未被此震慑,仍前仆后继,神勇搏杀,枪械施展不开,就抡棍棒大刀与之相拼。

      30日天快亮时,新编22师65团二营五连已潜近关口。要求三营协助一营顺利进入攻击位置。因被敌火力密集封锁,一营与三营进展缓慢。营长陈膺华改变战法,让我父率一连留下牵制阻击敌军,他率二、三连迂回包抄。我父接过全营的战斗任务,日军在战机掩护下轮番向其发起反击,但均被一连击溃。丧心病狂的日寇开始向阵地投放毒气弹,一连伤亡惨重。行将不支,我父不幸腿部中弹,其忙用手绢试图堵塞伤口,不料热血一下将手绢冲出,喷了他一脸一身!他自认凶多吉少,便将五枚手榴弹用皮带捆放身边,以待日军近前时同归于尽。也就在此刻,二、三连包抄成功,营16岁的传令兵前来通知一连撤出阵地,猛见战壕中钻出一血人,吓得掉头就跑,我父急忙叫其趴下,但为时已晚,其当即被俯冲扫射的敌机击毙。我父的叫喊声被阵地残存的几名士兵听到,循声奔了过来,随即从日军死尸上褪下两条长裤,用炸断的树枝穿进裤腿做成担架,抬了我父往山下走,迷糊中我父还听见远处山头隐约传来邓团长喊打的怒吼声。这时一营已占领关南高地。二营也趁炮击奋起冲上昆仑关口,突入敌阵展开白刃战。敌军随后向冲占关口的二营五连猛扑,连长蒋瑞珍阵亡,邓急令二营副营长王春喣率第四连从侧翼援助,击退了敌军反扑,王副营长亦在拼杀中不幸牺牲。夺关战中五连干部伤亡殆尽,只剩排副杜超然一人指挥残余的几十名士兵卫关死守,后二营营长罗英率六连及时赶到,阵脚才算稳住。然龟缩地堡里的几名残敌拒不投降,杜排副要捉活的,可战士们报仇心切,哪里肯听,当即往里扔了几颗手榴弹,送其上了西天。12月31日,日军21旅团代理旅团长坂田元一大佐自杀,步兵21旅团的旅团旗烧毁。步兵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几十名日军拿着军刀竹枪跳出草丛与搜山的国军展开肉搏,最后全部被歼。上午11点,65团肃清了残敌,将昆仑关完全夺取。该役共击毙日军春田大尉以下官兵150余名,缴获七五山炮四门,小钢炮七门,轻重机枪和步枪等140多件。65团除三、四、五连连长李九福、周德贵、蒋瑞珍,一、二营副营长刘复兴、王春喣皆牺牲外,一连连长黄子安(我父),二连连长邓军政,六连连长都负伤获救。士兵伤亡虽大,但士气却很旺盛。

      1940年1月1日上午,日军卷土重来,其飞机对昆仑关界首高地北侧狂轰滥炸,步兵大举进攻。荣一师守卫高地的一个团加一个营,战至仅剩百余人,但仍坚守阵地。中午,及川支队数千主力抵达八塘,今村均命令及川少将接替自毙的坂田元一担任前线总指挥。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北侧,并歼灭了第21旅团的两个主力联队之后,欲向南挺进,一举收复南宁。但战事难料,第21旅团的残部、台湾混成旅团的第一、第二联队仍盘桓在九塘至八塘间。于是,第五军向南宁方向的进攻战先在昆仑关至九塘间的441高地打响。

      1940年元旦杜聿明将军夫人曹秀清亲率一批军官眷属和男女政工人员,在枪炮声中来到昆仑关前线阵地慰问65团官兵。此举包含的感激与褒奖当不言而喻!邓军林很担心白天敌军骚扰,直到深夜两点才将慰问团安全送回山下。1月2日,荣一师举残余兵力向昆仑关界首南侧高地发起反攻,激战一整天,毫无进展。22师在向盘踞九塘、八塘的201高地进攻时,遭遇敌方毒瓦斯袭击,致使64团团长熊笑三及不少士兵中毒倒下。但65团仍勇猛冲杀,攻下九塘的201高地,并乘胜追击,将八塘也一举拿下。昆仑关中期战役就此结束。包围圈内日军步兵21旅团基本全部被歼,只有少数日军化整为零逃逸。此后五军奉令撤离一线到后方休整。由于国军派系摩擦,自保实力,屡误战机,另加白崇禧突被撤换,五军调离,反攻南宁的军事部署胎死腹中。事后,蒋介石亲临柳州主持军事会议,总结昆仑关战役,同时颁布奖惩令,将前线总指挥白崇禧和督战大员陈诚的一级上将军衔降为二级上将;将集团军总司令叶肇和徐庭瑶撤职查办,好几名军长和师长也遭连坐。而邱清泉却获授四等宝鼎勋章,同时升任5军副军长(22师师长由廖耀湘接任)。

      感君恩重报君命

      我父负伤被士兵抬下高地途中,正巧被一线督战的师长邱清泉碰上,他蹙眉俯身问了问情况,当即叫副官犒赏我父20元大洋。随后让安排救护车辆,将其转送到桂林陆军总院救治。当时,总院消炎药奇缺,父亲伤口出现继发性感染,大夫拟截肢保命。我父执意不从。院方只好与22师联系,请协助做好伤员工作。邱获知后,立即派副官带上200块大洋连夜赶到医院,随即将我父转到条件较好的美空军医院,伤病随之化险为夷。待其伤癒归队,一营已在福泉凤山冬青休整。冬青是个山清水秀的富庶村寨,在这里父亲与大户杨承溥家在外上学回家度假的三小姐相识相爱,并私定终身。

      自伤癒归队后,我父视师长为贵人。国军中以黄埔为名门,名门中又以浙江为嫡系。邱为浙江永嘉人,我父出生四川营山市井,素昧平生,邱却对我父刮目相看,足见其重才爱才惜才之心。“铭心立报,永矣无贰”(《三国志》语)以后发生的几件事,使我父更难忘邱长官的知遇之恩:一是1941年下半年,五军在昆明作赴缅作战准备。当时邱清泉已被蒋介石调到重庆,任委员长侍从室参议。我父已是团副,被派往湖南接新兵。到贵阳后,他弃湘赴渝投奔了邱清泉。主从相见,邱喜出望外,一迭声“来得正好!”原来蒋欲拉拢西北王胡宗南,让邱去西安帮胡管理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按理擅离职守,须军法论处。但经邱从中斡旋,我父不仅相安无事,还随邱去七分校当了两年教官。二是1943年元月,邱调任第五军军长,我父随行,并升任团长。在昆明驻防休整期间,一位名叫龚浩的师部军需官因涉嫌“通共”被通缉,其半夜潜逃上门,恳请我父将他护送出城。我父碍于故交,仍连夜开车将他护送到曲靖火车站。后东窗事发,邱明知系我父所为,却佯装糊涂让此事不了了之。三是1946年内战爆发,已由重庆迁都南京的国民政府重建警备师。蒋介石要五军推荐团长人选,邱极力举荐我父。后蒋亲莅徐州,召见我父面试。事后调任其为南京警备师290团团长,并授予警卫总统府和中山陵的重任。四是我父念母一生辛劳,赴宁后生活比较安定,便想将母接来尽孝。于是托人在沙家湾(位于现南京大桥头)造了栋一楼一底的简易板房。邱回京得知后,将我父叫去,语重心长道: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有事业何愁无家!?……其切中肯綮,使我父抱愧赧颜。(为此我曾以《无题》诗追念:伊赠一壶酒,醇香怀藏久。虽无金樽饮,日日醉心头)。五是淮海战事吃紧,邱夫人乘直升机前往看探,不料地面炮火密集,无法降落。只能隔空对话,邱让妻不要以他为念,抚育好孩子,今后有事可找黄子安,语气分明在交待后事,已隐含以身殉国之意。从中也可看出邱已不把我父当外人!

      “中国向来很少有因为失败的英雄”(鲁迅语)邱亦唯是。军史专家帅克“品读历史名人”中曾坦陈:“解放战争的南线战场上,有一个国军兵团司令极为活跃:他与刘邓、陈粟都交过手,并且从未吃过大亏;他是蒋介石的‘救火队长’,哪里战事危急便派他去往哪里;他曾被解放军称之为‘大鱼’,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曾将1948年夏季南线的作战中心锁定为歼灭他;他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中,最后一个被歼的主力;他是继黄百韬之后,国军第二位战死的兵团司令。”“他”即邱清泉。在淮海战场他先后两次将陈毅将军亲笔写的劝降书轻蔑撕毁,并说服杜聿明,意图护其趁夜从陈官庄杀出重围。但离营不久与杜失联,心念俱灭,趁众不备,朝腹自击三枪,倒地未亡,乃喝令随员补枪,方殒。当年在京我曾就此询问过杜老,他断然作答:依邱好胜个性,绝不会自戕,定是夜黑突围被乱枪夺命!其实,那夜过江报丧的贴身副官所言非假,待我父闻讯赶到邱宅,其家人已哭成一团。后我父派人收拾打点,将邱夫人一家六口送上江轮,由在沪的海军司令也是邱一起留德的将领桂永清迎候安置。那夜贴身副官尚可乱中脱险过江,身经百战的邱突围何难?但却弃生求死,满腹诗书的他,想必未忘李清照的那句名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若干年后我问父亲,当年既已过江,为何不随上司一道举义?父亲叹息道:换谁是我,也不会那样去做!“感君恩重报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直至1989年经市及州省中高院复查核准,宣布对我父冤案彻底昭雪平反,我算领会了老父那声沉重的叹息!恩格斯说过:“一切都要站到理性的审判台前来,或者辨明自身存在的理由,或者放弃自己的存在。”毫无疑问,邱清泉已以军人履职的忠诚和抗日卫国的骁勇,向历史辨明了自身存在的理由。“人生无恨蒂,飘如陌上尘”。令人欣慰的是,原在教科书上面目狰狞凶狠残暴的邱清泉,如今网上褒奖已多于贬损,其遗照且与杜聿明将军并列共享“抗日名将,民族英雄”之誉。“不以一眚掩大德”,历史正循流年回归本真。此言非虚妄,堪抚邱与家父!

      我已惯于“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寂寥的日常生活往往使人记不住时辰。唯有此次出游,跋涉雄关绿丛石阶,总觉耳畔时有枪炮轰鸣,眼前犹见热血喷涌,灵魂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死的轮回与拷问!“山中一日游,胜却十年书”。家人想必也会如我留下刀凿斧砍般感受。回望渐行渐远的六塘、五塘,生命价值突变得清晰,闲居的时日忽然有了铭心的时候……

      此次同行九人,包括二弟家五口,三弟夫妇及长女。小弟抱恙未赴。其费用悉由侄儿女支付。其事后在微信转发昆仑关所摄影照并附言:“寻找爷爷足迹,满足父辈宿愿。今生难忘昆仑关!”侄儿磊磊亦在网上抒怀:“爷爷血洒昆仑关,我骄傲!”返匀前二弟凝情感言:车抵昆仑关,联想到父亲生前力有不逮,却不忘仁孝忠事,身处逆境仍将亲人由蜀接黔,躬养履责,不由悲从中来,兀感身心不适,未能相随观览全程。望兄能拾遗补缺,记叙此行,以志永念。怀冀于嘱,这才有了上文。读史明理,是以为记。

    【审核人:雨祺】

        标题:黄福康:请君三尺剑,烽火城头沥肝胆——雨谒昆仑关断想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nqing/8941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