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心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女工城忆旧》——何永康

  • 作者:大嫂高叶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6-24 10:29:09
  • 被阅读0
  •   近年来,南充新添了一个颇为火爆的旅游景点,就是在原南充丝二厂(后重组成六合集团)荒废的厂区开发的以丝绸探源为主题的厂区游。我也随大流去观光了一次,见一度冷清凋敝的百年老厂,一下子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起来,就有了恍若隔世的感觉,不由得想起许多旧事来。

      南充曾经是全国有名的轻纺城市。沿着嘉陵江两岸,上游有棉纺厂,绢纺厂,中游有南充绸厂、丝三厂,下游有丝二厂。鼎盛时期,不到二十万人口的小城,丝绸纺织女工就有好几万,是名副其实的女工城。

      早年在乐山开文学笔会,和刘心武等喝茶闲聊。刘是成都人,当大家说到乐山出美女时,刘不以为然,说四川的美女在南充。我说,那你到南充去看看嘛。他答应了,但始终没有成行。刘兴武没来,但蒋子龙来过,陈世旭(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小镇上的将军》作者)来过,舒婷来过。我曾经在南充便餐接待过他们一行。席间,说到南充的纺织女工,都是眉飞色舞、兴味盎然的,只有舒婷,因为是女性,保持着高贵的沉默。后来,重庆女诗人付天琳来,我陪他到丝绸厂转了一圈。她回去写了首诗,其中有个意思大概是,女人最好不要去南充,更不要去丝厂绸厂。言下之意是,美女太多,会让自己不自信。

      少不更事时,我在南充城里晃荡过几年,看画家画街头画画,在五星花园电影院翻墙逃票蹭电影,在电影院外面的小广场的新歌教唱站领免费的歌单跟着乱吼,从事的都是不正经的“文化活动”。有时候也跟着几个大哥哥到绸厂和丝三厂大门口去看美女。穿着喇叭裤,蓄着长发的大哥哥们,提着音量开到最大的大三洋录音机,期望能够吸引女工们的目光。但女工们骄傲而冷漠,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嗤之以鼻;温和一点则低眉含羞,掩口巧笑。都不会停留半步。大哥哥们只好吹着失望的口哨,很有些悻悻然。伤了自尊的大哥哥们,就编出顺口溜传开了——“上不找绢棉纺,下不找丝二厂,丝三厂(丝三厂在市区),勉强勉强”。。女工们毫不示弱,也编出顺口溜回击——“幺妹幺妹快点长,长大好进丝二厂;伙食巴适工资高,军官干部随便挑”。

      后来我下乡去了,满以为从此就与女工绝缘了,没想到恢复高考,我考入了坐落在龙门场的师范学校的高师班。学校的大门和棉纺厂的大门紧挨着,我们放学时正好女工们下班,一伙男同学就邀约到厂区门口溜达,继续着看美女饱眼福的勾当。时在1979年前后,思想已经开始解放,女工们已然打扮入时了,穿得花团锦簇,加之下班后刚刚洗浴出来,披散着长发,脸色红扑扑的,莺啼燕鸣,洒一路上欢歌笑语。个性也开始张扬,敢于直视和挑战人们的目光。我那时已经开始文学写作,一直想写一部反映女工生活的小说。但我很快就离开龙门场调到南充日报工作。这或多或少有点遗憾。但我的遗憾很快就被弥补了。七十年代末,文艺开始复兴,文学因干预生活,针砭时弊,表现人性而受到大众的关注追捧,如前面提到的刘心武的《班主任》、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舒婷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等,都是洛阳纸贵,不胫而走的作品。作家诗人不论大小都受到社会的礼遇和尊崇,喜爱文学成为一些年轻人的首选,文学创作成了神圣的事业,文学社团也如雨后春笋。南充的几个轻纺大厂也都先后成立了文学社,绸厂叫“绸花”,棉纺厂叫“含羞草”等,还办起了油印刊物。我那时搞文学有了点小名气,又在报社编副刊,就被几个文学社聘为荣誉社长、荣誉主编或顾问,经常去厂里参加文学活动。

      文学社自然是女工最多,因此,我才和纺织女工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丝绸女工,表面看起来青春靓丽,其实工作还是很辛苦的,一个人要管十几台织机,八小时要不停地走巡回,眼睛一点也不敢走神,双手还要不停的打结,连牙齿也要用起来。还要三班倒,夜班下来,脸青面黑,憔悴不堪。还有就是婚姻的困惑,男工太少,大都是干粗活的搬运工,极少一部分是检修工,算是技术活,就成了女孩子们追逐的对象。我有一个朋友就是个检修工,其貌不扬,却把车间最漂亮的女工搞到手;还有一个朋友,很有些才华,但锋芒太露,思想解放太超前,结果因过激的自由化言论受到批判和处理,由管理人员降为搬运工。组织批判他的是一个根红苗正且十分干练的女工,是车间团支部书记,两个人都是文学社的成员。奇葩的是,这位书记,一边在批判该男子,一边又在和该男子耍朋友,最终辞去书记不当了,和该男子结成了夫妻。我们戏称他们的经历,可以写一部新的《红与黑》。

      也就在这段时间,南充的五星花园立起来了一尊高大的雕塑,名为丝绸女神,塑的是三个裸女,整个塑像呈飘逸和上升状,健康而美丽,既体现了丝绸元素,也昭示着南充的未来会节节上升,寓意贴切精准,造型生动传神。从此,这尊塑像成了丝绸的象征,成了丝绸之城南充的地标,也成了南充人美好的记忆。前些年,五星花园进行改造,丝绸女神被移至嘉陵江边的一个公园安放。民间多有反对之声,但没有左右当时决策者的决心,在他们看来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功能的配套比文化记忆更重要。好在几年后,政府顺应市民呼声,重塑的丝绸女神又被请回五星花园安放了。

      那些年,南充大打丝绸牌,争取到了丝绸之城的正式名号,还搞了几届丝绸艺术节,在国内很有影响。丝绸节除了展销推介外,还有系列文化活动,其中一个重头戏是模特儿大赛,赛事由南充日报具体操办,我因此认识了一些模特儿们,大都是从几个丝绸厂的纺织女工中遴选出来的,她们高挑的个子,袅娜的身段,穿上华丽的丝绸时装,成为T形舞台的佼佼者,也成了丝绸节的亮点。前几天在丝二厂,偶遇几位曾经的名模,虽然已徐娘半老,但风韵犹存。她们穿上了艳丽的服装,在自己熟悉的厂区,在曾经运来蚕茧运走生丝或者绸缎的小火车旁,在金黄的银杏叶的衬托下,摆着各种姿势,走着各种台步拍照。显然,她们是想找回并留住曾经风华正茂的流金溢彩的岁月,慰藉即将老去的生命。

      我的慰藉是什么呢?最大的慰藉莫过于在这座轻纺女工城生活了几十年,城市虽然给我的是并无多少诗意的栖居,但也给了我既五味杂陈又活色生香的人生体验,也从纺织女工坦然面对变局(比如企业转型、转制、重组给她们带来的下岗、待业、创业的艰难困苦)的豁达通透人生态度中,获得一些启迪,使我在曲折之路上,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

      我很惭愧,舞文弄墨几十年,却没有为纺织女工写出一首诗歌一篇文章,虽然有过多次创作的冲动,但都因才情不够而没能兑现。此时,我只能在手机上下载前苏联的著名歌曲《纺织姑娘》,一遍一遍地倾听,让我纷繁的情绪在歌声中慢慢地平复,最终,归于波澜不惊的平静——

      在那矮小的房屋里,

      灯火在闪着光。

      年轻的纺织姑娘,

      坐在窗口旁。

      她那伶俐的头脑,

      思量得多深远。

      你在幻想着什么?

      美丽的姑娘……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女工城忆旧》——何永康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nqing/6551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