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几位好友相约,特意去了莲花山的雷打石和白云寺。
雷打石是鄱阳县最高峰,海拔745.5米。绿阴遍野、风暖昼长的季节,山下茶树老叶嫩籽,林中毛竹新老相依。我们沿水泥台阶而上,过人工杉木林,有鸟语蝉声,略有微凉。原以为就是一个山头而已,可走过几段台阶,速度因坡度的陡峭而减缓。
山路边有几颗粗大的松树拦腰折倒,我很是疑惑。老刘说,这是“松线虫”在作祟,也算是松树的疫情。他还说,莲花山人木屋就怕白蚁,零散难防;所以大山之下的村民建造木屋也会有所顾忌。
再往山深处,抬头看古树枝叶向阳而生,林木葱荣;低头见枯枝落叶遍地,有去、有来而不失生机。这或许就是大山深林的生态。
上万波岭,路边树叶间散落不少杨梅,色泽剔透。举头再看“红果深枝已熟中”,令人望梅而生津。老刘立即招呼说,准备啦,于是对着碗口粗的树干使劲揣上几脚,红彤彤的杨梅如雨珠纷纷落下,我们迅速捡拾,那动作也如少年般敏捷,一边装进口袋,一边也顾不上什么清洁,尝鲜为快。果熟滴落,恰逢我来。有意而有味!
上山的水泥台阶只修到海拔600米的好汉坡。到此我已有些气喘吁吁、举步为艰。真有好心人,路傍的大树下整齐摆放着几根修理过的木拐杖。我随手拿上一根,长一米五左右,还有点分量。老刘说这是狗骨头树的。
接下来的路开始是简易的木庄、木板铺设的台阶,很陡。临近山顶一条羊场小道被很厚的枯叶覆盖。这拐杖真派上了用场,记忆中这是我第一次使用拐杖,但攀行差不多还是手脚并用,气喘如牛,走一段歇一节。此时想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有“入之愈深,其进愈难……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看来今天是现场体验一回了。心里还不由感叹,再过十年,我可能再也攀爬不了这样的陡峭山崖了。
总算到了山头“雷打石”。倚石附瞰,群山葱郁,草木竞秀。灵秀圣境,苍山奇峰为框架,清溪山路为脉络,好一幅风格独特的生动画卷。云雾从山谷中升腾起来环绕于群山之间,仿佛給大地披上了一层轻柔的面纱,给人一种蓬莱仙境的感觉。随风飘逸的烟雾如玉带缠腰,大雾散开时有的像袅袅炊烟,山脚小楼散落林间。
这种原生态的山林,让我这个山里长大的孩子倍感亲切。登山的路途不足十里,一路与古木相伴。在走走停停中,心里总觉得有一股咬劲。趁身力尚在,即使是艰难,也不忘享受阳光和清风,累而快乐。过瘾!返回途中,我想过把这根用过约一小时的拐杖带回去做个纪念,但觉得这有愧后来登山人,于是还是端端正正地把它放回原来的树下。
一路上,老刘一路介绍着路边的树木科类,例如乌米饭、横剥皮、榆树、槭树、野柿子树等等。还说这些碗口粗的檀树都与我们的年龄相当。他对山里的一草一木似乎熟悉得如同自己家人。老刘是土生土长的莲花山人,师范毕业扎根家乡从教30多年,而且工作连年褒奖。他年近六十,身板硬朗。每次见到他们,似乎脸上总洋溢着满足和快乐。我想,难道真如醉翁所言,山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莲花山我来过多次,可不知莲花何在?离开雷打石已时近正午,我仍然坚持要去看看那五朵莲花山峰的真容。于是驱车白云寺,陡峭的公路傍,几株喇叭花红中带白,色泽鲜艳,夺人眼目。“草木有本心”,他们在自己的位置,尽情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雨露与阳光。似乎也有一份悠闲和自得。
白云寺位于山顶一小盆地,因为四周有五座相连且相似的小山峰,酷似莲花花瓣而得名。我眼拙心笨,环顾四周却看不出门道。据记载,白云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千年古刹,一直以来这里香客络绎不绝,殿堂前千年红豆杉树龄久长,树干笔直粗大,枝叶茂盛显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宣红拿着手机别走边录:“这是1200年的红豆杉,这棵槐树600多年、那两株苦楮树已有500年、还有这棵罗汉松…”老刘指着不远处的一棵小红豆杉树苗笑道,“多少年后它也得挂上牌子”。我想,那时山无恙,树成荫,我们就不知道去了那儿?
我仔细观察着这些千年古树,有的树皮的层层褶皱,还有的枝丫已经干枯和腐烂,有的甚至成了虫豸的巢穴。但这些仍然不失它们斜依暮空之下的优美。他们历经沧桑依然站立,见证着千年风雨。他们用残缺的身躯诉说,生命的经历,有阳光更有风雪!
荷叶田田的季节,这里秀峰如莲,须用心察而非眼观。我们都是薄地凡夫,心中有莲,才能不忘自己的归依,不失去自己心地的光明。我们都是一片树叶或一枚小果,暂时栖居在这株屹立洪荒的大树之上,蓬勃着、摇曳着、梦想着、成熟着、凋谢着、永恒着……
现代文明让我们有着更大的占据,却有更多的流失与更大的荒芜;我们失去的是心灵的故乡与山水的田园;看这莽莽群山,四季轮回,白云寺的钟声依旧千年不散。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争,心静才能如莲。山,因树而茂,得木而华。默默无闻,但能让世界因她们而更加美好。他们有高贵的生命,能给我们带来神奇的安宁和平静。
请到山中来,来感受山林的丰富和安美。来看秀峰如莲,生命如花!
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