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一个清晨 ,我们一行五人从县城出发 ,向西北探寻老山寺。
据历史资料记载,该寺建于元末明初,曾名弥陀寺,又名玄中观,清同治后一直称老山寺。寺的名字很有意思,既奉弥陀,又称道观,可见是一所佛道合一的古寺。
沿路经过数座废弃的大大小小的煤矿。苍莽的西北山脉,蕴藏着宝贵的煤炭资源。正因为这里有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一带曾经红火热闹。操各种口音的人们聚集到此,把机器的触角伸向这黑色而火热的大山心脏。
当资源已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热闹随之退去。如果不是本地人,很难将眼前的废墟与昔日的人来车往联系起来 。旧矿区里的树木依然浓绿 ,树枝伸出高高的围墙,紫色的槐花开得正盛 。而矿区里已是空无一人,归于寂静 。草木不知人间事 ,树若有情树亦老啊 !
一路无车,也少有行人。虽有导航引路,我们心里依然懵懂。向北行至五岔村口,终于看到一片村落 。路边遇到一位老妇人 ,上前询问 ,老人正是本村人 ,只说村里不远处就有一座寺庙。我们经过一路颠簸,听到寺庙二字以为就是老山寺,没有细问,就迫不及待驱车前行了。
沿村里的小路西行不远,果见有一寺院,远看院落不大,寺前踞守两只石狮。走近一看,门匾上却是“西太寺”三个字。寺门紧锁 ,从外观看整个寺院是翻新的建筑 ,只有寺前一棵古松挺拔矗立 ,告诉人们这个小寺虽是后建,但也年代久远了。
老山寺身在何方?也只有跟着导航继续北上吧。四面已是荒无人迹 ,路边都是土山 ,山体裸露在外的表层呈灰黑色 ,可知这里的确是产煤的地质。路面土质疏松,汽车也只能试探着小心前行 。转过几道弯 ,远远望见北面山体高处出现一朱红色建筑 ,在灰蒙蒙的山间显得甚是醒目 。那会是老山寺吗 ?
前面没有了平坦的路 ,车不能前行了。我们几个人下车继续朝着朱红色建筑步行 。心里更加疑惑 ,会是古寺吗 ?荒野里一片苍凉 !虽已近仲夏时节,山上却只遥见隐隐绿意 。山野里荒草丛生,偶见狼毒花点缀在荒原。这种野花呈圆球形 ,由数十朵极小的白花围聚而成球状 ,花柄呈粉红色 ,远看红白相间 ,一簇簇开在山野间。这种植物多长在高原或沙漠恶劣的环境里,它还有个别名 ,叫“断肠草”。从名字可以想象出它的毒性不小 。在这样荒凉的环境里 ,长出这样毒的花儿 ,让人感觉很诡谲。
终于走到寺前。
蔚县老一辈学者李兆才先生游老山寺后曾留有《鹧鸪天》一词:“敲门试问野人家 ,中日分时渴饮茶 。鸟鸣山寂不畏惊,左登右旋境自佳。无边炕,无底洞,飞檐朱楼披蓝纱 。高僧涅槃名山在,汩汩石泉甜如瓜。”这首词写出了当时老山寺周边以及寺内样貌:寺周围是有农家人居住的,在行路至又热又渴时,可以敲门讨杯茶喝 ;山寺寂静,鸟鸣更幽,一步步盘山而上,山峦深秀,意境渐佳。无边炕,是僧众休息住宿的地方,无底洞,是寺内的一处奇观。大殿飞檐灵动,山崖上朱红色的楼宇在云雾间仿佛披了一层青蓝色的细纱。有高僧涅槃处,有塔林,寺周围还有山泉汩汩,泉水清冽而甘甜。
距离李老先生游寺填词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了。眼前出现的是这样一幕 :脚下有一二百级水泥台阶通向山上的寺院 ,但是水泥台阶已完全风化开裂 ,与其说是台阶,不如说是破碎的水泥块,要想拾级而上 ,还须小心选择可以下脚的地方 。上到最后一级台阶 ,两边是红砖砌成的简易院墙 ,上方有一弧形铁架 ,上面焊了三个铁片,铁片上写着“老山寺”三个字,就算是寺门了。
走到此,我们已兴致索然。李老先生曾记述过的老山寺蓝底金字门匾、大雄宝殿、钟鼓楼均不见踪影,原大雄宝殿处唯余残碑数片,无头石龟一只,东侧见一墓塔,不知是否是书中记载的正通禅师的舍利塔。
我们从远处看到的朱红色建筑,就是位于北峰山崖间的玄中观,也是老山寺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道观是建在北山半山石壁上的三层石窟,李兆才先生这样记述玄中观:由释迦石窟东登窄径可上玄中观。观中有木楼三层,头层祀天官,地官,水官,二层祭玉帝,三层供太上老君石雕像。中国老百姓的信仰很有意思 ,他们好像没有专一的信仰 ,又好像信仰很包容,他们能把释迦牟尼与玉皇大帝供奉在同一个寺庙里 ,拜完佛祖拜玉帝 ,还毫无违和感 ,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 。
我们从东侧狭窄的石阶爬上石窟前,我只觉山崖陡峭 ,山寺森然,山风拂面,幻觉似石窟摇摇欲坠,恐洞内年久失修 ,竟没有胆量走进去 。同行也只有两人上得洞内,粗略观看,言皆是后塑道家神像,一行人便匆匆下山了。
不由想起东坡先生夜游赤壁的情景:“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我就是不能从焉的二客之一,所以虽近老寺,却并未见得洞内现貌。
归来后,只觉此行不免让人失望。这是李老先生记下的“寺貌伟峙”的风景吗 ?经历过时间的洗礼、人为的破坏、煤炭的采挖,这里已是有山无水,有寺无殿,有地无人。山也不够秀美,树也没有几株,台阶破败,寺门简陋,后修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粗糙。以至于走近寺前无心游览。
可是冥冥中我仍念念不忘这座苍老的山寺 。心底想起它,总似一位暮年老者想要对我诉说什么。于是我便翻阅资料,结果让我震惊:2001年7月,从老山寺出土了十三尊精美绝伦的石像,现陈列于蔚州博物馆内!我曾在博物馆见过那些石像,件件造型大气,雕刻精细,色彩华美。据考究,均为明代道教神像 。当时我看到这些石像就感到震撼 ,没想到竟然是出自这座破败的老寺!
老山寺蕴藏宝物几百年 ,石像终又见诸于人世间 ,宝物离它而去进了博物馆 ,那也许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而老山寺,从最初建寺的香火繁盛到后世的风雨沧桑 ,从发现宝藏的红极一时到石像离开后的无人问津 ,盛耶?衰耶?世人慨叹,而那座古寺,恰似一位老者,怀抱于山间,笑而不语 ,凝望着脚下的大地。
(在此感谢柏林兄为我提供的其父李兆才先生留下的关于老山寺宝贵的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