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写景散文
文章内容页

张伦昌:风雨沧桑雁门关

  • 作者:笨表妹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3-15 18:48:18
  • 被阅读0
  •   2023年10月中旬,我有幸与几位老战友一起前往晋北旅游。上午九时左右,我们乘汽车从大同古城出发,直奔此次游览的第一站——雁门关。金秋十月,晋北大地是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壮丽画卷。广袤苍茫的原野上呈现出绿黄交织色彩斑斓的景象,点缀其间的一座座烽火台,告诉人们这里曾是古代的边关前线,演绎过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大约十一时许我们到达了古长城雁门关景区。

      雁门关位于山西忻州代县县城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南控中原,北扼漠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防御要塞,被誉为九塞之首,天下第一雄关。作为曾经的军人,我们来此游览,兴趣盎然自在情理之中。午餐后,顾不上休息,就跟随着导游踏上了雁门关的游途。直到下午四时左右,才基本完成了雁门关主要景点的游览。四个小时的游程,虽然是走马观花,但还是留下了比较清晰的印象。

      雁门关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气势恢宏,险峻壮观。我原以为雁门关也和其他一般的关隘相似,只是在险峻的隘口上耸立起一座雄伟的关门及部分观察防御工事。事实上大大超过了我的想象。雁门关不是一座关门,而是一座关城。关城依山傍险,高踞钩住山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关城的围墙依山势而建,周长有五公里之多。围墙之外还筑有三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层层设防,坚不可摧,易守难攻。关城内设施齐全。有驻军的营房,练兵的校场,调兵遣将的关署,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作战指挥部。关城设东西北三个门。东门通向内地,西门面向漠北高原,北门则是西门边瓮城的门。三个大门的建筑也很宏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关城西门外,有一段相对开阔平缓的地段,这里建有另一种要塞防御工程——雁门边贸街。相传这是古代和平时期边境的贸易市场,有过繁华兴盛的历史。历史上,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经常到内地抢劫骚扰,甚至大规模入侵,其根本原因,还是少数民族生产力低下,主要从事游牧业,而农业和手工业几乎是空白,缺少粮食和生活日用品。看到内地汉民族物产丰富,相对富裕,他们就动了抢劫之念。一而再,再而三地到内地抢劫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虽然当时朝廷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和打击措施,但仍难以禁止。汉朝建立初期,主要任务是稳定政权,发展生产。所以对少数民族的抢劫和侵扰,主要采用怀柔政策,如和亲及开放边境贸易。特别是开放边境贸易,开展产品互换,游牧民族以宝马、牛羊及其皮毛,换取内地的粮食、丝绸及生产、生活工具等,实现优势互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的民族矛盾和冲突。开放边境贸易这是当时国家固边政策的一大进步。在参观边贸街时,我颇有感触,便写了《雁门边贸街》七绝诗一首:“短街货贸闹纷呈,宝马绢帛互惠诚。藩汉交融平戮险,抵得雄隘万千兵。”从一定意义上说,开放边境贸易也是又一座雁门关。

      雁门关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是她那厚重的历史和无数名垂千古的英雄。战国时期,雁门关是赵国的军事要塞。为抵御匈奴的入侵,赵王派李牧将军驻守,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为赵国赢得了十多年的边境安宁。后人为纪念其战功,在雁门关东门建有祠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率大军前出雁门关,收复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修筑了长城。汉朝建立以后,早期对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以安抚为主。至汉武帝时期,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对匈奴的猖狂南侵,开始进行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关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宋代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争夺的战场。杨家将英勇抗辽的故事流传甚广。历史上雁门关经历过的战役战斗不计其数,参加过浴血奋战的将士及壮烈献身的烈士更是数不胜数。雁门关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也引起了历代帝王的高度关注。据有关史料记载,历史上到过雁门关视察慰问的帝王有周穆王、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宋钦宗、明武宗等22位帝王。足见雁门关在历代高层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

      雁门关作为一个边关军事要塞,在中国军事历史上地位如此重要,发挥支撑作用的时间如此之长,涌现的戍边英雄如此众多、名气如此之大,都是罕见的,难以比拟的。我被雁门关厚重的历史和名垂千古英雄们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曾经写下《雁门关怀古》七律诗一首:“久慕雄关登雁门,畅游九塞第一尊。苍峰险峻雁难过,铁马金汤敌断魂。猛将奇勋千古颂,勇兵喋血万民吟。报国豪气今犹在,四海宁安有后人。”以此表达对英雄之关和千古英雄们的敬意!

      在雁门关游览期间,眼前不止一次浮现过戍边将士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惨烈场景,仿佛看到关城内外殉难将士的累累白骨。到达关城东门外,见到纪念牺牲将士的靖边寺时,我立即拾阶而上登寺祭拜,表达对为国捐躯勇士们的敬念之情。后来还写了《雁门靖边寺》小诗一首:“镇边将士几人回,漫野忠魂何处归。幸有英祠关上立,能遮雪雨厉风吹。”

      雁门关悠久的文化底蕴及其深远影响也让我印象比较深刻。雁门关虽是一个偏远的军事要塞,但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不仅历代统治者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极大关注。据有关史料记载,去过雁门关的文人雅士有蔡文姬、李白、沈括、元好问、傅山、顾炎武等历史名人不计其数。唐代兴起的边塞诗风,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雁门关的影响。如王昌龄的七绝《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的飞将军讲的就是在雁门关屡立战功的汉代名将李广。唐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诗中有一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描绘的就是雁门关战时的景象。有关雁门关的古诗词还有很多。根据雁门关有关历史人物、英雄故事创作的其他文学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我们在雁门关东门外雁门驿站参观时,其中的公主洞引起了我的关注。据史料记载,汉唐两朝曾有五位公主途经雁门关北上和亲,远嫁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以缓和边境的安全情势。王昭君就是其中之一。她们在出关前一般都要在雁门关小住时日。我想她们可能是舍不得离开家乡,想再多看看故国的山山水水吧!当想到几千年前,几位年少的弱女子,为了国家的安危和边境的和平,不远几千里嫁到异国他乡,奉献青春年华,不觉眼睛有些湿润。情不自禁地写下一首《雁门驿站其一》的七言绝句:“公主洞前颇动容,昭君出塞憩其中。红妆孤雁男儿泪。遥忆安邦不世功。”以表达对古代女中豪杰的敬仰。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张伦昌:风雨沧桑雁门关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jingsanwen/14653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