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写景散文
文章内容页

胡庚辰:漫游神都

  • 作者:我的楼兰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2-16 02:39:00
  • 被阅读0
  •   来到洛阳,走进丽景门,顺着城门洞走入稍弯细长的街面,刹那时,才发现街两边鼎沸的人流,喧嚣着古诗文里才有的热闹。路边远眺,满眼皆是汉服唐装。一众的女客,在花红袖白的彩色衣裳中,如一朵朵花团锦簇的娇艳牡丹,在青石铺就的古老地面上缓缓移动、五彩缤纷。蜿蜒其中,我仿佛穿越回到了汉唐,更仿佛看到隋炀帝坐着龙撵,正在通过定鼎门走进洛阳的情景。

      文史中镌刻的如烟岁月,在今天文化旅游的体验中被一个个场景聚实。游人雅兴、叫卖声不绝,宽口低胸的丝质粉黛们,带着一睦睦姹紫嫣红的大唐写真长卷,从历史中姗姗走来。

      这是千年轮回的洛阳场景,再现了中华历史中的弹指一瞬。

      这是唐代壁画吗?不是、这是丽景门内的生活写照、这是洛邑古城复建后,城内的真实现实场景。

      天高云淡、天空湛蓝,满目的汉唐人群,不禁使我恍若隔世。

      洛阳是东周的首都,她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洛邑。周灭商后,考虑到朝歌商朝的贵族群体庞大而不好管理,西周武王将他们迁到洛邑,此后这里也成为商朝贵族的领地。历史的轮回恐怕令武王和武王之后费尽心力辅佐幼主的周公旦失落,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身后百年,他们的都城和后裔,也被迫从镐京,迁来洛邑,同时,周公旦苦心创建的“礼仪”,也在走向“礼崩乐坏”的境地,从而使推崇他“礼仪”而周游六国的孔子,每每见到六国国君,就要提及“礼仪”、倡导克己复礼。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古老谚语,再一次演绎了人类用自然的变化来暗蓄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实,洛邑政治文化地位的变迁,在洛阳的建都史上,并不是最为重要的一页,而声名盖过这些都城文化的则是洛邑周朝的“守藏史”,即洛邑东周的图书馆馆长。他在这里接受孔子的问礼,并在函谷关留下了一卷震烁古今的五千多言长卷《道德经》后,便消失在了函谷关外的晨风细雨之中。这位留下墨宝弃关而去的周天子史官,就是道家鼻祖老子,他出关云游去了哪里现在已经不再重要,反倒是他被孔子入周问礼的洛邑图书馆,在连绵的战火、尘埃和风雨的蚕食下,烟消云散而鲜有人提及。

      洛邑的东周图书馆,这座给人力量、被孔子推崇、藏着周公旦殚心竭虑制定的宗法礼仪之地,就这样消失在黄土、黄沙和岁月的掩埋之下,如我们黄河文明串起的一个个珍珠,收藏在已经远去的经典长卷之内,流落在中原政权盛极必衰的文化长河之中。

      我望着眼前川流不息的唐装汉服人群,不免心生涟漪:如果能把老子办公的图书馆复原、如果再有身穿东周服饰的群体、如果能有“大家”在那里饰演老子讲学穿越,线上、线下又该有多少人身临其境地听讲获益。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述,使河洛二字名满天下。破解二图的密码,掌握看似不可捉摸的自然规律,利用天象与地理的演变变化,推演出可知的未来环境密码,便成为华夏民族在你来我往的改朝换代中、在黄河水势年复一年的流淌里,不断学习、感悟、理解、创新、刷新着我们一代代人的求索尝试。

      阴阳文化,是黄河文明中至今最为深奥的哲学智慧之一,而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兴衰,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河图洛书”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

      这是华夏民族黄河文明中最为朴素的辩证法,它指导我们用生命科学与自然科学中的精粹、带领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而因势利导。

      洛阳,她是我们风水文化中最为官方的一部教科书之一。就拿“汉魏故城”的筑城方式来说,她头枕邙山、脚踩洛水,她宽大的午门遗址,即便是我们今天看来,依然觉得大气磅礴。她那不可一世、目中无人的筑城格局,融尽了中原政权睥睨天下的豪迈。

      然而繁华落尽,昙花一现的东汉王朝,还是在汉末君臣同被董卓胁迫迁都,继而留下董卓焚烧东汉皇城的惨剧。若是站在此地,面对着曾经的台基和柱础、面对着火焚后的痕迹,内心如波涛翻滚、深感沉痛和压抑。

      风水的布局虽说能对设计者的谋略推波助澜,但终又逃不掉阴阳失衡后而被替代的悲剧。

      “烟悉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是当年宋司马光做《过故洛阳城》时发出的由衷感叹。虽然作者距今已近千年,但这座见证了十三个王朝更迭、延续了几千年时光交错的都城,今天依然令我们的情感百虑千愁。

      漫步洛阳,遇到“娘娘和贵妃”,已经不再是旧时的闲言碎语,与您擦肩而过的不仅有“域外公主”、“才子佳人”,还有带着三个徒弟回到偃师区的“唐三藏师徒”。应天门的恢宏、洛邑古城内的汉服唐装,手拿手机随时拍照的“圣女”、张灯结彩的大街小巷,就连身着锦服的“锦衣卫”,也开启了“驿站”接送乘客的服饰文化回归。

      十三朝古都的穿越,让人目不暇接。

      曾经的都城文化,造就了洛阳海纳百川的古都文化氛围,其“二里头文化”根脉,更为整座城市的包容和穿越,提供了宽广的历史文化思维。

      从偃师区夏都开始,洛阳依次出现了商、周、东汉、北魏、隋、唐等历史朝代,是我国建都最多的都城,而隋唐洛阳城,更是我们建都史中最为重要的筑城顶峰。她的筑城风格,不仅有汉魏古城的雄风,还有参照天象、结合山川地势,用龙门为中轴、引洛水穿城的更大格局,因而隋唐洛阳城在北邙与嵩山之间依地顺势平地而起,使“神都”在黄河流域傲视群雄。今天来看,虽说伊洛盆地的地理空间不大,但风水极佳,她那“城内坊市林立、城外郡国舟船”的繁华商业都会,引领了汉民族黄河商业文明的神话。

      隋唐洛阳城不仅是隋唐的帝都,还是武则天精心建造的武周政治中心。单说她设立在中轴线上的明堂,对后世的设计思路和视野启迪,就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太阳的余晖照在北邙山上,微风掠过墓葬陵寝、石刻造像、天堂、明堂的遗址大门缓慢打开,唐三彩的骆驼驼铃,映射着十三朝的历史浮光。他们如一幕幕掠影,倒映在客家人一步一回望的洛阳桥上……洛阳,在万千幻想的场景中、被如今的无数手机快门重复分享。

      这是历史、是我们黄河文明的彩墨画卷;这是战火、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永久创伤、这是“丝路”,白马驼来了佛教中原化的发展壮大。

      城楼、城墙、立柱、走廊;飞檐、斗拱、楼阙、雕梁。这些昔日被“丝绸之路”上商人们传颂的古建筑专有名词,正在现今洛阳的地理位置上逐次重现。这是第一批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后,洛阳正式疏通了遗址文化和现代经济发展的相互制约关系,使古都遗址文化,融入现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基因,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让昔日的历史文化,绽放出了灿烂的绚丽火花。

      街面上鳞次栉比的汉唐服饰租赁橱窗,就这样在今天洛阳古建的场景中、在抖音和快手的热烈簇拥下、在自媒体不停地传播声中,开启了中华汉民族的寻根文化!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胡庚辰:漫游神都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jingsanwen/14082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