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而于敏就在被授予勋章前几个月的1月16日,溘然长逝,享年93岁。众所周知,于敏的科研生涯,是绝密的国家科研工作,就连名字也成了代号,科学家要隐姓埋名,不可能像文艺明星那样闪耀在聚光灯下,但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你我一样的平凡生活,从于敏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我们似乎可以读懂他身上闪耀的人性。
发表在《人民日报》作家李朝全撰写的纪实文学《“愿将一生献宏谋”》,书写了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科研生涯之外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科学家于敏不一样的人生。应该说,即使是大科学家也有人间烟火,他们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但他们承担的责任不同,注定他们的生活也和我们的生活不一样。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狂公园狂商场的场景是我们一般人的生活,而于敏基本都不参与,偶尔洗洗衣服还闹出笑话,即使想让他出来休息休息而被妻子拉来狂商场,于敏也总是心不在焉,躲到角落里想工作上的事。
文章中有两个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大科学家于敏工作之外一个父亲对子女的浓浓情意。有一天女儿于元很兴奋地说:“妈妈,爸爸说‘肉’,我们有肉吃了!”那时候生活很艰苦,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平时吃肉不多,因此孩子对“肉”这个字眼很敏感。但到了吃饭的时候,于元却发现桌上并没有肉,就问爸爸:“爸爸,您不是在说‘肉’嘛,为什么我们没有肉吃呢?”于敏愣了一下,随即反应了过来,孩子说的一定是希腊字母ρ。“我说的不是吃的肉,而是一个希腊字母。它表示的是物体的密度。体积相同的前提下,密度越大的物体越重。”于敏和妻子都被逗乐了。
在儿子于辛的记忆中,父亲经常出差,有时一出差就是两三个月。于敏是一个大科学家,辅导孩子学习再正常不过了,但于敏太忙了,几乎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忙肯定忙,但也不是一次辅导也没有,就有一次,上物理课,老师讲到电路图这一章节。于辛弄不懂。回到家,正好父亲有时间,于辛就向父亲请教。于敏便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幅图,给于辛讲解起来。父亲这样一讲,于辛一下子就明白了。从那以后,他对电路图、接电线、动手做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父亲给他买来了磁铁、线圈、电容器,然后指导他如何将这些器件组装起来,如何通过调节电容调出声音来。后来,于辛制作了一台能够收听广播的收音机,心里很是得意。
于敏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对家人关怀备至,堂弟于确介绍,于敏的信里从不谈工作,全部是关心老人身体健康、孩子学习教育和健康成长的内容,鼓励弟弟妹妹好好学习。据于确统计,家里断断续续收到过于敏200多封家书。于确这样评价堂兄于敏:“他为了国家强盛,兢兢业业,是为国家尽了忠;27年汇款赡养老人,是尽了孝。哥哥是这世上忠孝两全的人!”于确说:“哥哥谦虚谨慎的性格,对我们这些弟弟妹妹影响非常大。我们都以他为榜样,心怀真诚、善良,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于敏作为一个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能写的方面肯定很多,但担忧涉及到国家机密,能写的东西又很少。写大科学家,对作家来说是一项挑战,作家李朝全勇于接受挑战,通过于敏作为常人的生活点滴,用4500多字的短小篇幅,写活了于敏的人生。对于自己,于敏也有准确的定义,不论自己是做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即使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也“身为一叶无轻重”,也“愿将一生献宏谋”!在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之后,73岁的于敏曾写了一首七言《抒怀》,总结了自己沉默而又壮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