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鱼米香
这首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赞美山西的歌,曾经响遍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是五零后、六零后的男男女女们都耳熟能详并也肯定会哼唱的一首难忘的歌。
山西的确是个好地方,东太行,西吕梁,哗啦啦的汾河水贯穿南北,两山夹一水,自然风光美。山西北部煤炭资源富集,在过去很多年里一直是我国的能源大省。当然山西还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景观,如云岗石窟、平遥古城,应县木塔等,自然风光以绵山、恒山、五台山为代表,还有宁武冰洞、运城盐湖等也不逊色。
我曾久居黄河西岸的陕西,所以经常过河前去山西。但我对山西的几座山不太感冒,所以自然景观一处也没有涉足,只去了几个著名的人文景区。
最早去的是云岗石窟。我从大同乘公交车向西行十余公里就到了武周山下的石窟,景区并不大,从头到尾只有一公里多,据说一共有四十多个洞窟和二百多个窟龛。我用了没多少时间,就将能进的洞窟一个不漏地走了一遍,拍摄了不少照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最大佛象的那一窟,佛像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雕刻技艺十分高超,其他石窟就没太大的印象了。
云冈石窟是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460年)起开凿,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在辽代对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石窟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造像风格都各有特色。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它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窟室布局和装饰,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风格,而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的融汇贯通,也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去过的第二个地方是晋祠,它距太原市区不远。我共去了两次,一次是带十多个三系统的先进个人前去观光,另一次是为陪北京的两个朋友。
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面临晋水,背依悬瓮山,庄严壮观、清雅秀丽,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古建园林、古树名木完美结合为一体的著名游览胜地。
我走入晋祠,放眼环顾,只见古木参天,各类建筑密集。但面积并不很大,向前穿过献殿经鱼沼飞梁便到了圣母殿。这“鱼沼飞梁”是在方池之上架的一座十字形桥,东西宽广,南北下斜如翼,与圣母殿上翘的翼角遥相呼应,显示出展翅欲飞之势,它是我国最早的十字形立交桥的雏形,与献殿、圣母殿同为晋祠的三大国宝建筑。晋祠还有“周柏、难老泉、侍女彩塑”三绝。周柏,是位于圣母殿北侧的一株距今已有3000多年柏树,老干遒枝,生机勃勃;侍女塑像,就是圣母殿内的宋代彩塑,形态各异,神情皆备;难老泉,有水从背靠的悬瓮山断岩层溢出,泉水清澈,长流不息。
从圣母殿出来,分别寻看了周柏和难老泉,然后很快就将祠院游览完毕,晋祠作为最完美、最成功类型的建筑物的杰出范例,具有浓厚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去的是平遥古城和王家大院。这次是陪同北京的几位邮票设计师前去,自然受到了山西方面的盛情接待。在他们的安排下,早晨先去介休的王家大院,晚上又去的平遥古城。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依山而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由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民间建筑艺术博物馆。
我们一行七、八个人随着带领人进入王家大院,沿着主干道前行,先后看了几个代表性的院落。院落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古代庭院前堂后寝的风格,起居功能一应俱全,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还顾及到了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
在华灯初上时,我们从平遥古城门穿入城内,先在不太长的店铺密集的明清一条街上转悠了一会,便去一家餐馆进了晚餐,然后就登上灯光通明的城墙,由于已是夜色深沉,城外却是灯火稀疏,所以什么也看不到,只好顺着女儿墙绕行了一周,观赏了多座城楼,也就结束了游览。
平遥旧称“古陶”, 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除西安外,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城市之一。平遥古城是明、清城市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游览了山西这四处最有代表性的古迹,也就对其人文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山西曾被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也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的说法,可见三晋大地的历史文化的底蕴之深厚。看来以后还要专徎再来寻奇访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