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杂文精选
文章内容页

文章与前额并高

  • 作者:雷定京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1-10-06 00:19:35
  • 被阅读0
  •   自从两年前考入湘潭大学哲学系以来,几乎日日与王向清教授见面。印象最深的几次,都是在重要的节日,王教授宴请同学们吃饭。最近的一次,还是今天中午刚在王教授家中,吃了他老人家亲自下厨做的午饭。记得王教授曾经指导过我写一篇论文,后来我拿去参加了湖南省内的一个研究生论坛,结果有幸获得了一等奖。参赛过后我亲手将奖状递给王教授一份,他用他一双宽厚的大手接了过来。我还记得王老师那温暖的手掌,因为我这一生的努力,要是没有王老师那只温暖的大手的提掖,只怕难有今天。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与前额并高》的长文纪念他的老师梁实秋先生,现在我也将这篇文章的标题窃来,权且作为我这篇文章的题目吧。要说初见王老师,已经是两年以前了。但是要是说与王老师的书信往来,则要说到三年以前。那时我仍在娄底市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读本科,正在努力复习争取考上湘潭大学的研究生,在读哲学史的时候有一处小问题不甚了解,于是先向王老师发送了一封邮件介绍自己,并附了我的一张照片。信中云:“尊敬的王教授:您好!我是来自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三班的雷定京同学,我十分喜爱中国及西方之哲学,特别喜欢康德、黑格尔及庄子之哲学思想。进入大学以来,我便对湘大哲学系甚为仰慕,王教授您以及哲学系的张今杰教授、刘启良教授、陈代湘教授我都特别敬仰。大二时偶然在学校对面的书店购得您主编的《新编逻辑学教程》,更是如获至宝,虽则鄙人基础极差,对于其中的许多知识未能理解透彻,但十分向往王教授您的治学方法,特别是王教授您对于冯契哲学思想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我觉得您的文章《章太炎独特的俱分进化论》非常深刻有趣,您的许多思想都使得浅薄的我受到震撼,在您的引导下,一个缤纷多彩的哲学世界在我的面前展开了。因为我特别佩服您、喜爱您,因而我胆敢给您发送这一封电子邮件抒发我对湘大哲学系的倾慕,我想报考2019年湘大哲学系中国哲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并且我还想能够在您的引导下攻读湘大的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学生此时正在不断努力力求明年能考入湘大哲学系跟随王教授学习。发送了这封电子邮件冒昧地惊扰到您,学生由于知识的浅薄及冒昧的打扰到您,还有对您真诚的仰慕但由于过于激动而语无伦次的失礼感到万分惊恐。学生近来一定将努力学习中西哲学之思想,意图明年此时能接受王教授您的亲聆教导。”

      不久竟得到了王老师的一封回复邮件,称我为“小雷同学”,对我的学习鼓励有加,并欢迎我报考他的研究生。后来我又在学习中遇见了一个小问题,于是便又斗胆发送邮件向王老师垂询:“亲爱的王教授:您好!我是来自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的雷定京同学。目前哲学界对“中国哲学”这个讲法至今仍旧存疑,很多中外的理论家、思想家对中国是否有哲学传统这一问题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典型的有西方的黑格尔、罗素,以及中国的欧阳竟无。亲爱的王教授,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不料王老师却在百忙之中给予了我较为详细的回复:“小雷:这些人的说法是不对的。凡是探讨形上问题的论著都属哲学,显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少作品具有这一特点。西方少数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哲学是西方中心主义观念作祟。当然,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古代哲学有很大区别,以西方人的标准来衡量,不像他们心目中的哲学。”直到今日我还记得,王老师回复邮件时,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那些认真、细致的态度。在收到这些电子邮件后,我的心中自然是充满了惊喜。自此之后,我便开始了同王老师的学术交往,此后王老师对我所写的每一篇文章都精心修改、认真批阅,——当然,此是后话。

      一年后的四月,我便前往湘潭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复试了。我提前了一天赶赴学校,以便留存充足时间准备复试。记得初来的那天下午,正下着蒙蒙细雨,在碧泉书院的门口,我恰好偶遇了王向清老师。我热情地向王老师打了招呼,但王老师神情匆忙、面目严肃地回应了我。或许是那天他忘记带伞却急于回家,但自那天起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位十分严肃的老师。第二天便是面试,地点仍是碧泉书院。碧泉书院在图书馆的方向,与学校南门延伸而来的北京路横交,至则巷静人稀,王老师的办公室雅洁清幽,正是湘潭大学八十年代常见的办公室。我们面试的地点正是碧泉书院二楼的一间大办公室。在工作人员引我们在办公室外待定后,心仪已久的王向清教授很快也就出现了。那时王老师已将近花甲之年,前半生经历的风雨晴日似乎并没有化作皱纹刻在脸上。随心所欲也好,魏晋风流也好,早已进入“又摘桃花换酒钱”的境界。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智慧,机智中自有分寸,有几分逻辑学家的严密,更有几分散文家的幽默,给人感觉他的为人与其论文风格一致。面试时我十分紧张,滔滔不绝说了许多,王老师就坐在那里,悠闲而从容地和我谈笑、帮我解围。我一面答复老师提问,一面仔细地观察王老师。我发现眼前的这位著名教授,似乎并不那么严肃,真可谓是深广体胖,给人厚重、温暖的感觉。或许是接近花甲之年,也可能是由于钻研学问过于操劳,王老师的发际线有早退之像,他的前额显得十分宽坦,整个面相不愧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加以下巴有一层密密的胡茬,看来很是和蔼。这一切,加上他双颊红彤彤的脸色,好像一尊弥勒佛,于是给我的印象颇为特殊。后来我在与老师更为深入的接触中,才发现那果然是祥瑞佛相。 面试后不久,我便被湘潭大学录取了。王老师便主动热心地询问我的家庭情况,我便如实说了我的家庭颇为贫困。后来我才知道,加上我报考王老师中国哲学方向的学生一共两位,老师只有一个中国哲学硕士的名额。但最终王老师还是同时录取接受了我们,——因为我们那一届中国哲学硕士只有两个同学上线,都报了王老师作导师。面试之后,我便又去娄底的一所学校代课教书,一个月一千六百块的薪资,王老师对此似乎仍颇为惋惜,认为我教书耽误了时间。

      在娄底教书的空闲之余,我又着手写了一篇哲学论文,即《曾朝节心学思想发微》,此篇文章是我写好拿给王老师看的第一篇文章。我没有料到王老师将这篇文章从标题至关键词、摘要,乃至正文的许多语句甚至个别词汇都做了极其详细的批注。我更没有料到王老师后来,帮我将这篇文章投稿至《船山学刊》发表了,并且还给了我稿费。王老师对学生的热心,真是令人完全意想不到。迈向智慧之光的长征,起步不久,就能得到前辈如此的奖掖,使我的信心大为坚定。同时,在王门的同门中,我也结识了不少像沈款、欧明容、张小阳这样的优秀师兄,嘤其鸣也,更鼓动了我做好研究的雄心壮志。不知为何,记忆里好像总是夏天的晚上去王老师家去得最频。王先生好酒,去年疫情一结束,便邀我们前往他家喝酒吃饭。大概夏天王老师也是很怕热的,想是因为 微胖的缘故,更有可能是王老师接待我们都亲自下厨。我们夏天时,去王老师家的绝大多数时候,他都索性只穿一件旧背心接见我们,一面笑谈,一面还要不时做菜。我总觉得,王老师虽然是华东师范大学逻辑学专业毕业,气质却在儒、道之间,进可为儒,退可为道。去年夏天我们在湘潭大学教师公寓,打完桂花给王老师泡桂花酒,却不料桂花放多了,泡出来的桂花酒太香。但没过多久,王老师便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没泡多久的桂花酒给我们喝了。可以想见,没有我们这些晚辈的夏天之夜晚,王老师做完饭菜之后,是如何地把酒言欢、对影成三人的。王老师好客兼好吃,去王府串门子,总有好吃的招待,想必这些美味佳肴一半是王老师的手艺,一半又出于师母之手吧。王老师不但好酒,而且懂吃,两者孰因孰果,不得而知。只知他下厨做起珍馐名菜来,令人垂涎。就连既不好酒也不懂吃的我,也不禁食指欲动,馋肠若蠕。大多时候乘兴,王老师也会请我们浅酌一杯。我若推说不解饮酒,他就会作态佯怒,说什么“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引得我和欧师兄发笑。有一次,他斟了上好的白酒飨客,沈师兄和欧师兄欣然作陪。我那时真是不行,王老师便说“那好吧”,转身向橱柜取来一瓶低度杨梅酒,强调绝对低度,绝对美味。我总算喝了半蛊,飘飘然回到家里。王老师见而乐之,但大多时候我真是喝不了酒,王老师也不勉强,只是说我“朽木不可雕也”,但也是很高兴的。 还有一件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便是去年的湖南省孔子学会年会。王老师带着我投了一篇论文,我要在会议上汇报,但只有六分钟时间。我说着说着有些超时了,王老师便在台下打断我:“恐怕要超时了!”但我却说上头了,情急之下脱口言:“你别打断我咯,还没到时间呢!”假设当日做汇报的是我的学生,学生反驳的是今日的我,我大概会一声狮子怒吼,当场翻脸便把狂妄的青年逐出师门去了。但是王老师眉头一抬,只淡淡地一笑,会后王老师徐徐地对我说道:“我很欣赏你为学的态度,你做报告时很有风采。”量大而宽厚的王老师,在我做完汇报后不久,竟然还期望我能将那篇文章投稿发表,但我自觉这篇文章写的不甚好,恐怕会玷污了王老师的名声,于是对王老师说这篇文章发表在孔子学会年会的论文集里了,差不多已是发表了。王老师才作罢,不久后湘潭大学要求硕士生导师为学生写评语,具体的话已记不清楚了,但在评论里有这样的句子: “该生做学问严谨认真,他的知识面甚为广阔,有做学问的根柢,得到古人的启发。如果对其加以培养,相信必是一位可塑之才。”在无知无畏当众顶撞了老师的情况下,王老师对于我青涩的文笔、浅薄的根柢,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做学生的感动与感激可想而知。王老师的溢美之词固然是出于鼓励,但他为人谦逊和蔼、为学严谨认真的作风,却是我日后学习的榜样。

      王向清教授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的思考、独立的判断,反对奇崛的取巧、随波的附和。他认为不能之把哲学当作宣传的工具,眼中并无哲学;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也不赞成搞玄之又玄的形而上学,因为那样势必把哲学和智慧抽离时代。简而言之,他认为哲学既非宣传,亦非玄秘。他始终标举冯契先生所说的,思想家应该“自由自在的独立思考”。因此他认为哲学描写、刻画的充分对象是人生和时代,要对时代进行深刻反思。《社会科学家》杂志对于王向清教授的访谈,说老师“以辩证思维驾驭人生反者道之动,哲学作为追求智慧的学说,赐给人们的最大精神财富莫过于对人事的辩证思索。”王向清教授自己也在《立场·方法·逻辑》一书之中,把他的哲学研究活动分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逻辑学研究、管理学研究等四种。这当然是王老师漫长的学术生涯,给予读者的一种印象。王老师最恨写文章的西化的生硬和冗赘,他出身逻辑学,却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王老师的文章在出版的《逻辑趣话》里已经形成了简洁而幽默的风格。这都说明恩师的写作水准始终在那里,正像他的前额一样高而宽阔。

    【审核人:站长】

        标题:文章与前额并高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359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