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范文工作总结
文章内容页

文昌阁里看样板戏

  • 作者:香山雪痴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1-07 19:44:16
  • 被阅读0
  •   作者: 张卫忠(原创) 2022年元月 于浙江开化

      文昌阁是我们村的一个古老的建筑,据文献记载文昌阁始建于清朝末期,是我们村的古戏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座两层砖木结构的古戏台里演绎过数不清的戏曲,舞台上的唱念做打,剧中的离合悲欢、忠孝节义、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喜怒哀乐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和启迪,只可惜文昌阁在文革期间被拆毁。

      文昌阁里既是我上过两年小学,也是童年时经常看戏的地方,印象颇深。文昌阁不仅高大宏伟四周开阔,与中国的许多古代的砖木建筑风格一样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气势不凡。文昌阁分两部分,前面是一个宽敞的戏台,正中一个天井将戏台与观众席隔开。观众席分上下两层,均是厚实的木板。据村里人估计其占地面积大约在400—500平方米之间,在偏僻的小山村,在当时也算的上是较大的建筑了。

      上世纪70年代前后,我们这儿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现代京剧样板戏极其活跃。当时我们村里有自己的业余剧团,当时主要演出的剧目是《红灯记》、《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这三部最火的样板戏。我们村庄附近的一些小村庄他们不具备有自已的戏台,在春节期间,不仅我村里能走动的人都会去文昌阁看戏。而周围村庄的许多人也点着火把步行来观看(古时候也是这样),一天一个样板戏在文昌阁轮着演。优美的唱腔、紧凑的节奏、直白的唱词、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与欢迎。文昌阁里天天爆满,我至今总觉得那时候比现在还要热闹许多。在当时吹拉弹唱、报幕、道具均是由我们村里的人担当。他们有的是教师、医生、更多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白天劳动,到夜晚再聚集在一起进行紧张的排练。他们的演出非常成功,至今我印象最深的是《沙家浜》里有一段翻跟头的戏,台上许多“新四军”指战员在戏台上连续翻的跟头又高又飘,把观众都看的目瞪口呆。他们都是非专业的,当时练这个翻跟头得付出多少的时间和汗水才能有这么出色的表演,村里的剧团还在开化县城里比赛时还拿过奖项。

      扮演阿庆嫂、小常宝、李铁梅角色是同一个女演员,村里人公认她是最棒的演员。她不仅唱功了得,口齿清晰,扮相也极其俊俏,在我们那一带知名度很高。大家都觉得她比电影里的阿庆嫂,铁梅还要漂亮许多。而这位女演员还是我的小学教师呢,如今她早已退休在家,平时依然喜欢极其唱京剧。

      由于在文昌阁里看戏的人很多,即是天寒地冻的冬天也觉得温暖舒适。山区的夜晚温差很大,戏看完在回家的路上往往会冷得瑟瑟发抖。此时村里路灯已经关了,回家的路很黑。在当时的山村手电筒还是个稀罕之物,不过路上总有人点燃了特意带去的亮杆,在一路犬吠声中,一根根亮杆照亮着山村高低不平的回家之路。大家兴致勃勃议论着剧情夸着哪些人演的好,也期待着下一场的演出。

      而至于什么是亮杆,我也是百度了才明白。在那个年代我们家乡很常见,就是用葵花籽的杆浸泡在水里一段时间,然后抽出里面腐烂的白色内芯,外面的那一层晒干便是易燃的亮杆。这个轻巧的亮杆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黑晚里行走用于照明的一种非常好的用具,现在已经绝迹了。

      刚看样板戏时或许我年龄太小,还没有多少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又看过所有样板戏的小人书和电影。而当时,家家户户都有广播,公社的广播站早晚几乎都是播放样板戏,由于看的多听的也多,对这十部样板戏也了如指掌。许多唱段也几乎会唱一些,随便放一段歌就能知道它出自是哪一出戏。后来又看过一些介绍样板戏的文章和小说,比如《林海雪原》、《芦荡火种》等更加深了对这些样板戏的了解。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听着样板戏长大的,对这些经典的现代京剧具有很深的感情。

      然而有个一段时期对由于京剧样板戏争议很大,电影和戏被禁演禁放了。这些深受普通老百姓喜欢的经典京剧似乎销声匿迹了,不过几年后很又恢复了。其实正是有了这些京剧样板戏,才有很多人喜欢上京剧。我们现在知道当时的样板戏,是由全国最优秀的戏剧方面的专家和演员共同完成的。戏中每一个唱腔每一句台词都要经过反复推敲,京剧样板戏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是集体创造的结晶。这些样板戏也来之不易,样板戏它产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在今天这个开放包容的社会,要承认它对京剧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喜好,样板戏它是我童年无法忘怀的美好记忆。

    【审核人:站长】

        标题:文昌阁里看样板戏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aiqing/wangluoaiqing/775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