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水三道堰
文/刘元兵
虎年春节后的大年初四,老几与妻子来了一趟西行之游,就想了却心中的一桩心愿,那就是追寻毗河上游的古蜀文明,问水三道堰。
虎年的春节,老几生活的天府花园水城一派节日景象。悠悠毗河湾也是光彩靓丽,妖娆亦然。在春风沉醉的初三夜晚,老几与毗河湾文学社的几个文友来到毗河边,悠闲地徒步赏景。五彩的灯光下,游人如织。扶老携幼,夫妻漫步,竞走骑游,休闲赏景的人们给这里夜色增添了一道道绚丽的风景。在毗河湾的半日闲茶庄倒上一杯清茶,乘着春风品茗赏景,春风扑面,柳枝飘摇,享受着毗河带给水城人民仙境一般的生活。文友们站在观景台上,欣赏毗河夜景,赞叹水城之美。
毗河妖艳的波光折射在老几的脸上,让已经有点沧桑的脸焕发出绚丽的光,一阵凉风袭来,老几打了一个寒颤。一旁的君哥说:“老几,为啥这水那么清澈,你去过毗河上游吗?”
“是啊,我们应该去上游看看啊。”老几回应道。
第二天一早,老几就与妻子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西行。这是疫情以来的三个春节,老几第一次激情出巢。
春节期间高速公路免费,让老几兴奋地奔驰在平时舍不得跑一趟的成都“二绕”上面,车子向着毗河上游的方向行驶,一旁的毗河若隐若离地伴随着,仅一小时车程,就到了郫都区。
居住在郫都区的文友秋水,早就在路口等候老几了。见到老朋友,老几有点兴奋,直奔主题,告诉秋水,此行的目的就是去三道堰看水。
“不要慌,先在我家喝点茶再说!”秋水说。
落座后,秋水拿出自己珍藏的好茶,从温水瓶里倒出沸水,冲泡出一壶深红的老茶。老几品了一口,这茶果然不错,醇香浸人。
秋水是个大作家,创作了不少的精品散文,特别是《红楼梦》和二十四节气系列,让老几叹服不已。身材魁梧的秋水有着一颗柔软的心,他不仅是作家,还是一个垂钓专家,创作了不少的垂钓文章,研发垂钓诱饵,让省内垂钓爱好者羡慕,有着“神钓”的绰号。老几不会钓鱼,但是喜欢秋水对大自然的那份深情。
“老几老师,这茶好喝吗?”秋水问道。
“好喝,有点像我们在家喝的云顶山矿泉水泡的茶,味道纯正、甘甜。”老几品了一口,慢慢道来。
“这是用三道堰的水泡的,这里是毗河的上游,水质很好,我们这一带的人基本不用矿泉水,更不买净水器,因为这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秋水端着小茶杯,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笑容。老几终于明白了,秋水这个龙泉山人为啥要在这里居家,还把远在重庆的岳父岳母接来养老。曾一度嚷着购买进水器的妻子品了这自来水泡的茶后,对毗河上游的生态环境啧啧称奇。
午餐后,秋水陪着老几来到梦中的三道堰。位于成都市西北部的三道堰,因古蜀人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得名,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川西古老小镇。徐堰河、柏条河并行穿越镇域而过,水源丰富,水质清澈,亲水性好,生态环境优美,有着“水润成都府,思源三道堰”和古蜀水乡之称。
三道堰静静地躺在百里长河之上,千年流水带着岷水的情感梳理着古镇秀美的容颜。只因有这两河好水的滋润,才使得这古镇浸透了水光月色,流淌着悠长的古韵,积淀了古老川西厚重的底蕴。古镇很小,三条街道,都临河而建,百姓与水为邻,靠水而生。流经镇里街道上的潺潺小溪,彰示着水乡独有的韵味。城镇建筑以灰瓦白墙、小青瓦屋顶、高低错落的风火山墙、挑梁等为特征的徽派建筑与川西民居风格温情相融,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镇廊桥上,古镇久负盛名的传统文化节日,歌舞表演、诗歌朗诵、川剧座唱、书画展览等活动,让古镇热闹非凡、人山人海。眼前从都江堰顺流而下的碧波,将古镇的神韵带向远方。
漫游在小镇的繁华的街道上,当年与父亲一起过年赶场的场景呈现在老几眼前。摊上的麻花、馓子、窝子油糕等小吃让老几情不自禁地将冒出来的口水下咽。
“老几,来点春卷吧!”说完,秋水就买来了一盒春卷,递给老几。“今天是立春,吃春卷有意义,来点儿时的记忆。小时候我赶广兴,看到卖春卷的,就想吃,但是囊中羞涩,只有含着口水,依依不舍离开。”
手拿着春卷,边走边吃,老几就像一个小孩一样,品味着儿时的味道,感受着春天的来临。
从悠悠的吊桥上,老几下到河边,来到清幽奔流的河水旁边,碧绿的一河清水,没有一点杂质,带着浪花一路向东奔流而下。这就是毗河的上游,他带给下游的是一汪清水,润泽着两岸的人民。老几弯下腰来,双手捧起清水,喝了一口,尽管有点冰冷刺骨,但是甘甜的水即刻浸润了老几的心田,仿佛就像喝了一杯酒一样神爽。妻子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矿泉水瓶,装了一瓶三道堰的清水,准备带回家泡茶。
来到廊桥旁边的一个休闲茶坊,秋水拿出自己准备的好茶,让服务员泡上,三人天南地北,神侃起来。尽管已经立春,奔流的毗河水带来的清风吹在脸上,依然有点寒冷,但是那温热浸脾的茶和对春天的向往,让老几对三道堰的水有了清新的认知。余秋雨说: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今日老几问水三道堰,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啊。
二〇二二年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