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英语作文
文章内容页

生活,感悟,文学——读李娟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

  • 作者:西部井水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6-15 12:04:19
  • 被阅读0
  •   ​最近在网络上,因为八集影视剧《我的阿勒泰》的播出,带火了著名作家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不仅仅是这本书,李娟的所有作品都很抢手。我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李娟的其他作品也都借完了,仅剩下这一本《遥远的向日葵地》。那就读一下这本书吧,读了才知道,它和《我的阿勒泰》写的是同一个地方同一件事情。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李娟发表在《文汇报》笔会专栏“遥远的向日葵地”的文字结集,出版于2017年。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新疆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确切地说,是发生在李娟母亲在那里租种的一片大约200亩的贫瘠荒凉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上。李娟的母亲以及叔叔在那里连续两年种植向日葵。向日葵花开,像无数金色的小太阳,壮丽无比,既有美好的寓意又有背后的财富诱惑——一个哈萨克族小伙之前在这里种植向日葵发了大财。可是,李娟母亲在这里付出百倍的艰辛却无法复制别人的成功案例,遭遇滑铁卢,两年中看似拼命奋斗,实际却不得不靠天吃饭,几乎是在赌命运,土地贫瘠,干旱缺水,鹅喉羚危害等等,残酷的现实导致大部分土地没有收成,只有一小部分开花结籽收获,最后总算投资和收入打个平手,收获的喜悦常常是“没有亏太多”,但是付出的健康和时光却无法追回。李娟母亲的丈夫,也就是李娟的叔叔因收获葵花籽劳累过度中风偏瘫,无法治愈。李娟只是给母亲帮忙,参与其中,但却是最大的赢家——因为这一段生活经历,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财富和文学收获。李娟为什么能够成功,不是偶然的,我觉得和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一、特定的生活体验

      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为什么能够红遍网络,唱遍全国?我觉得不仅仅因为作者是王琪,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歌曲中描写的地域和生活有关,可可托海,牧羊,戈壁,伊犁,这些对当地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地名和职业,但对域域人的人来说,就是陌生的、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同样,李娟在文学上的成功,和母亲租种的这片向日葵地有着很大的关系。文学从来都是忌讳陌生,青睐熟悉;同时又青睐陌生,忌讳熟悉。这意思是,对作家来说,要写你熟悉的生活,你曾深入其中的生活,而不能写陌生的,道听途说的;而在读者层面,却是追捧陌生的生活作品,厌倦熟悉的正在进行的生活场景,除非这个生活对他来说曾经熟悉而后来失去了,再也回不来。从这一点上李娟是幸运的,她放弃了城里的生活,去帮母亲去种地收获、看家、养鸡鸭狗兔,过上颠破流离的生活,不仅仅是体贴母亲,而是有着自己的文学的打算。因为作家们不可能坐在书房里创作,有些专业作家没有生活,还要创造条件去深入生活,例如兼职、挂职、旅行等等,而李娟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生活场或者文学场,不用就太可惜。

      李娟是城里人,在戈壁滩上建造和住在地窝子、蒙古包等等,随遇而安,像农民一样在风霜雨雪中劳作,在戈壁滩上养鸡鸭狗兔,割草,在乌伦古河里捡石头,对于她其实也是陌生和新鲜的,充满好奇,同时也充满挑战,比如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比如母亲能够光着身子在葵花地里干活,比如好久都见不到一个人,比如不停地搬家等等。在这里,她的缺点和弱点都暴露无遗,所以她的生活体验,她的努力,她的改变,就是最能抓住读者眼球的。她在文章中多次大篇幅和细腻地描写家里养的两条狗,写它们的聪明、忠实和顽劣,写它们帮主人驱赶祸害向日葵的鹅喉羚等,还有狗对主人的依赖和主人对狗的深深的感情。这些都很真实,是不熟悉地域上的熟悉,也或多或少地唤起了读者的生活体验和共鸣。

      二、独特的感悟

      拥有生活和生活体验,最后还得像蜜蜂酿蜜一样把生活变成文学和文字。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于大自然和灾害、对于现实和生活的深刻的思考、感受和感悟,是与众不同的,是有自己独到的成分。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敏锐。她透过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或者说是看到了一种现象背后隐匿着的另一种现象,在美丽的表象上,感觉到了丑陋。比如乌伦古河,它周围的绿色、道路、土地、人烟和动物,都围绕着它,趋向于它,按照我们一般的思维是,乌伦古河哺育了大地万物,哺育了人和一切生物。而李娟的思考正好相反,或者说是换了一个角度:是所有的大地万物,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在拼命地靠近它,向它索取,逼它付出,让它断流,不堪重负。对于自己的母亲租赁二百亩土地以及所有在这里租赁千亩土地种植向日葵的人,他们都是一种残酷地向大地索取和掠夺的行为,年复一年地无休止地索取,甚至榨取,他们让这片土地越来越贫瘠,越来越脆弱,不堪一击。种植千亩美丽多姿的向日葵,多么有诗意,但作者认为她回避不了的是其背后的丑陋:人性的贪婪,贪婪的占有。没有人体恤土地,只想赌一把财富梦。本来,作为农民,不仅要使用土地,还应该爱惜土地,让土地生息和恢复。不能连年种植向日葵,尤其是油葵,对于土地的肥力消耗更大,中间应该停几年来种植苜蓿,以恢复和增加土壤肥力。作者在文章中,不是站在自己母亲和其他种植户的立场和利益上看问题,而是真正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来思考和发声。文章中还有专门篇幅写捡拾美丽的石头,这看似闲情雅致的背后,也是一种残酷。因为滥采滥挖戈壁玉,让河流和土地满目疮痍,最终会导致贫瘠的土地被沙化和破坏。她是这样说的:“总之,就在那两年,我和我妈不约而同改变了生活。可大地永远不改变。丰沃的森林不应该被砍伐毁灭,贫瘠干涸之地也不应该被强行垦耕和绿化。人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截然相反。我到了葵花地边,为这巨大的相反而惊骇。”

      其次,她的感悟很特别,带有饱满的诗性。她不是一个官员,不是一个记者,也不是一个农民,她就像一个诗人,用诗性的思维、语言和意象,让客观世界有了主观的灵动,让主观世界有了客观的实在,浪漫而不失现实。她像一个大悲悯胸怀的诗人,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自我为媒介,连接世界。她让读者不是在她的感悟中获得对世界的看法,而是在她的感悟里,再次感悟世界的万事万物。例如,在写到麻雀的时候,她说:“我怜惜它短暂的生命,差点忘了我自己的生命也是短暂的。”这里,不是仅仅说她自己的生命的是短暂的,而是说人类的生命是短暂的。“我”就像是诗歌里的意象,并非我自己。有人说戈壁玉好看,有人说不好看,而李娟看法是,粗粝的外表里,藏着天然的美丽,这种巨大反差,才是美丽。关于戈壁玉的采挖,她没有言辞激烈的批评,而是让人想得更远更多。她是这样说的:“我反复对比,放弃了一块,占有了另一块。被我占有的石头从此以后就真的属于我了吗?不是的,从此以后,它只是和我并列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而已。”

      三、最后是文学

      要说这本书,文学是要放在最后的,并不是李娟的散文不优秀,相反她是非常擅长散文的,但是那么多的散文作者中,为什么李娟更够一枝独秀,重点还在前面两点,特定的生活体验和特别的感悟,最后才是文学。

      这本书是同主题的系列散文,虽然没有刻意组织矛盾冲突,构架情节发展,只是叙事和抒情,但是,本书作为一部描写同一生活场景、同一人物和事件的系列散文,把散文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了,散文的现场感,参与感,真实感,应有尽有,再加上李娟散文丰富细腻的笔触和女性作者特有的亲和力,因此也就有了很强的代入感,很吸引读者。

      作者用一本书来描写同一件事情,就像写小说一样,但又不是线性的故事叙事,而是有点类似于现代小说的碎片化叙事,不是只写我的妈妈如何租地,如何种植,如何收获,而是围绕着在乌伦古河南岸二百亩土地上种植向日葵两年的故事核心,分成许多小碎片,并分别安排给许许多多的角色:妈妈,我,外婆,叔叔,哈族青年,水电站的女工,站长,丑丑,赛虎,鸡,鸭,兔子,等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这些不同的角色,构成了一个大的又是松散的故事,歌颂了人性中的善良。

      当然作为事件核心人物的李娟的妈妈,这个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人物生动,形象鲜明,性格突出,真实丰满。她一言一行,特别是语言,非常有特点和个性,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像是我们正在阅读的一个精彩的小说中的主人公。

      这本书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文本的“透气”感。它没有让人窒息的长句子,句式明快短小,语言精炼。有些感觉需要用逗号的地方,都用了句号,让叙事戛然而止。另外,分行多,好多地方几个字就是一行,就像诗歌,让人读起来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审核人:站长】

        标题:生活,感悟,文学——读李娟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xiaoyuanaiqingwenzhang/17903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