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心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阿满:走亲戚

  • 作者:夏宇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1-12 10:48:00
  • 被阅读0
  •   农村的年过的特别长,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春节那天是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年味就淡了,但不到二月二,就不算过完年了。大年之后的这段时间,就是庄户人家走亲戚的季节。即便是大年初一,也不会闲着,挨家挨户互相拜年。在外地工作或者倒插门的爷们儿,如果老家还有长辈的话,也要在这一天回去拜年,串本门亲戚。从初二开始,在村口放过三声响炮之后,就可以加入到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走亲戚的人群中去了。

      我小时候特别爱走亲戚。那个时候规矩大,小孩子在家是不让上餐桌的,出门是客,也就例外。小孩子爱走亲戚,不仅仅是为了混一顿好饭食,也想到外面去看一看不同的世界。那时交通工具有限,也舍不得坐票车,到哪里都是靠步行,平时很少出门,所经历的风景就有限。认识的小伙伴们已经玩不出什么新的花样,跟亲戚家的表弟表妹们去玩,或者到田野里看看,也是一种新鲜。有时也为了得几毛钱的压岁钱,不惜跑几里地甚至十几里路,有时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我们有家亲戚因为有人在公社工作,家境相对好一点。每年走亲戚时我们兄弟姐妹都愿意去那一家,目的都是能得一毛两毛的压岁钱。压岁钱放在口袋里一整年舍不得花,时不时掏出来给小伙伴们谝一谝。有一次竟忘了从脏衣服里掏出来,被母亲洗衣服时搓烂了,就向母亲哭闹了好几天。

      那时候过年经常下雪,雪下的也大,有一年雪有一尺多厚,化雪之后的路特别的难走。但大年初二是出嫁的闺女回娘家,也是外甥到姥姥家走亲戚的日子,不管多远,路多难走,雷打不动。有一年,因为晚去了一天,我姥爷拿着老绑(方言,笤帚)撵了我半拉庄子要打我,吆喝着说我初二来偷了他家的枣花子,我说,初二我就没来,姥爷气愤地说,我就是打你个没来。

      新头(新女婿第一次春节到丈人家走亲戚)或者是定亲了的男方到女方家,要拿的礼物应是油炸的一筐筐的油条或馓子。一般人走亲戚拿的包(礼物)很平常,就是一封果子(面做的,象蚕茧样,再用油炸,最后蘸些糖,用牛皮纸包成马蹄状,放上果签,用细纸绳子捆扎起来),用白糖、红糖也可以,但没有果子妆光(装门面)。包果子是很要技术的,会包的能用很少的果子,包得很漂亮,要是不会包,用很多的果子包得也不漂亮。大人一般在家等客人,小孩子走亲戚的居多,小孩子半路上嘴馋了,就把果子解开,偷吃两粒三粒,解开了,却怎么也包不好,就胡乱捆扎起来,亲戚家自然不高兴,因为亲戚接了包,也是舍不得吃的,也要拿着再去走亲戚,这样一封果子你转我我转你,竟然又奇迹般地转到原来买果子的那一家了。那时候一封果子的价格大约是一块多钱,不到两块钱的样子,但对庄稼人来说,就是不小的花费了,一个鸡蛋也才几分钱呢。所以,每年辈长的人家是不用买果子的,只等着晚辈来孝敬。走亲戚是有规矩的,只能是晚辈先去长辈家,长辈才能去回走,如果哪一年,晚辈去的迟了,就是不敬,长辈就会怪罪,有时还有可能断亲的危险。晚辈走亲戚时,一般拿两封果子,送一封留一封。如果要去的村庄,长辈多,就要多拿,一般先去老大家,再拿着果子一家一家的去送,一家一封,最后必须还剩一封。每家要压两个白面馍,不许空篮子。有一次送果子,那家的大人走亲戚去了,我们吃了午饭,已经在回家的路上,那家的大人才回家,看到家中多了一封果子,知道我们来了,拿了两个白面馍,撵了老远,硬塞给我们,说是不兴(不吉利),连说道歉的话。来的果子只能留一封,留错了果子,会被亲戚看作不懂规矩。一旦客人没有备用的,还会造成尴尬。晚辈不许留长辈的果子。因为我家的辈长,我们每次走亲戚时,拿的两封果子又原封不动地提溜回家,只混得个肚儿圆,走了五六家亲戚,果子还是原来的两封,馒头倒是赚回来十几个。

      一般每家的堂屋里都有一个供桌,正中稍高一点摆的是木板做的祖宗牌位,牌位也有用红纸写了贴在墙上的。下面摆的是大馍、枣花子,有的枣花子做的很大,有二尺见方,大馍有一尺见方,斜立在堂屋供桌上,被两枝红蜡烛照耀着,很是壮观。大是为了取个吉利,锅有多大馍就能蒸多大,出门的闺女每年也要给娘送大馍的,馍越大就越有孝心。

      那时候农村都不宽裕,张罗一顿好饭不容易。来客了最低也要弄点红薯粉条,加几块肉,熬成细粉汤,再做点米饭就可以了。没有细粉汤,米饭加面片也是一种特色。如果有成年男客,还要备点酒,最低也要整四个小菜,但有时实在凑不够数,就用配盘代替。农村人上菜盘子是不允许单数的。每家一般都有几个配盘,是应付待客用的,用来配双。这是用木雕的囫囵鸡鱼、红烧肉的形象,再涂上颜色,能够以假乱真。由于做得特别逼真,看着特别的解馋,对这样的盘子,大人们心照不宣,没人会去碰,但小孩子不知道,拿筷子一碰,是硬硬的东西,才知道受骗上当了。有的小孩子米饭没有吃完,把筷子插在饭里,这是不行的。筷子插饭里的意思是祭拜的意思,就等于筷子是香,插饭里等于上香的意思,当然不吉利。细粉汤里的肥肉膘子,如果盛到客人碗里被吃掉了,那就算了,如果没有被吃掉,剩饭里还有肥肉膘子,小孩不许吃,大人是更是舍不得吃的,就一条一条的挑出来,摆到盘子里,再来客的时候,还可以用。几十年前,冬天特别的长,也特别的冷,所以肉食不易坏,过年蒸的馍可以吃到二月二,干干的,吃着掉渣,别是一番风味。

      过年正是农村人最闲的时候,不是走亲戚,就是在家等亲戚,外出的很少,一找就能找得到。现在,时代真的变了。农村留守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外出闯世界去了,有的过年也不回来,甚至几年不回来,定居城市也是有的。亲戚们见面少了,走亲戚往往找不到人了。

      但你在或者不在,老屋还在那里;你来或者不来,亲情还在那里。大家都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营生,自己的追求,虽然辛苦,但不再干守着几亩土地祖祖辈辈在一起受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未来充满希望。

      由于常年不在家,家乡的概念渐渐的模糊了,亲情似乎也淡了,但那一口乡音难改,那一份执念永存,亲不亲,根里分,骨子里那一丝亲情永远也割不断。亲戚们虽然很少联系,但凡知道有谁在外面混得风光了,亲戚们打心眼里替他高兴,时不时在人前人后显摆,特有面儿。如果有什么事需要亲戚帮忙,一个电话或是一条信息,都会尽最大努力去搞定。

      只要你在他乡还好,联系多少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濡以沫,未若相忘于江湖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阿满:走亲戚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nqing/13106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