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文学评论
文章内容页

关于人类不幸福之根源的谬论

  • 作者:莉莉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1-26 19:39:09
  • 被阅读0
  •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的会特别大吗?有的人穷极一生也赚不了的钱,有的人却唾手可得。”这位网友向我表达了对人类不公平的困惑。

      “我明明很努力工作了,每个月也没舍得吃没舍得穿的,一到年底什么都没攒下,我还是平平淡淡的我。”这位网友的言辞则透传着一股不甘平庸的倔强。

      那么问题来了。人真的生而平等吗?人人平等是人类真实愿望吗?前一个问题是个哲学问题,并没有确定之答案,且问题本身已超脱了文字表达范畴。后一个问题是个显性问题,其答案是否定的。人人平等意味着人人平庸,试问有多少人甘于平庸呢。这里便引出了一个谬论来:人类不幸福之根源便是人类同时追求平等与不平庸。人们仰望时常被那些俯视的目光刺痛,人们俯视时却能坦然傲视那些仰望的目光。最近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在无人问津的地方拿尊严换钱,又在人声鼎沸的地方拿钱换取尊严!”现实里,很多人卑微时拼命往上爬,爬上去后又趾高气扬的。君不见,陈胜为了追求平等揭杆而起,却为了保持威严杀害了同乡旧友;君不见,李自成为了追求温饱起兵造反,进了北京城却骄奢淫逸。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封中学生的遗书,我大概引用如下:“一直以来,我总活在别人的世界中,我总是去关爱他人,却没有人像我关心人一样关心我。我是舔狗,我是小丑,我是中央空调,你们都讨厌我,一个都准备好死的人,还怕有人讨厌,越多人讨厌越好。来吧,让我感受一下这个世界最后的恶意。”

      这位学生的理想便是,希望他人像他关心人一样关心他。这看起来是一个很不错的逻辑,然而这也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私欲,那就是他关心他人的目的是为了换取他人的关心,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简单成一种交换。没有人强迫你对他好,你是自发自愿对人好,那就不必强求对等回应。女儿有次回家显得闷闷不乐的,我问她发生了啥。她说:“今天考完政治科,我对我好朋友说,政治好难,对方装着没听见。”她把对方当作好朋友,很在乎对方的态度。由此看来,人性是相通的。我对女儿说:“她可能真没听到,也或者她当时心情不好,你若真把她当朋友就应该包容她。”我又想起了我儿子的一个经历来。那天他最要好的朋友用激光笔照了他的眼睛,弄得他眼睛通红通红的。他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批评了他那位朋友。回家后,我了解了具体情况后,便电话联系了老师,希望老师能把这件事告知对方家长。我之所以这么做,那是因为儿子曾向我抱怨:他这位朋友讨厌某某同学,不希望我儿子与这位同学交往,而那位同学和我儿子是同桌。我常告诫我儿子:要极力处理好与身边人的关系,为自己赢得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我觉得他那位朋友的行为颇具江湖气息,和我们的价值观是背离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把我们的立场告诉对方。我以为,交朋友是互相促进,相互成就,不能搞人身依附。我常陪儿子去打乒乓球,有位常陪孙子打球的阿姨对我儿子说:“你真幸福,有个好爸爸。”我听后对儿子说:“教育本质就是互相陪伴相互成就,我并不觉得我有多伟大。”

      在一个集体里,能享受众星捧月般荣耀的人毕竟是少数。即使是一堆宝石,那也只有露出表面的才有机会光彩夺目。俗语云:“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然现实生活里好花和好角毕竟是极少数,我们要学会了甘做绿叶,甘做众人,那便是大智慧了。记得上小学时,儿子学校举办文艺活动,我看儿子卖力地准备着,便问他在节目里担任什么角色。儿子认真地说:“我是群演,老师说群演也很重要。”我肯定地点了点头:“嗯,不管什么角色,我们都要去尽力做好。”后来我们家有了句口头禅:“配角也很重要。”人人平等的社会是不存在的,那不符合人类“得陇望蜀”之人性。这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平等只能存在于我们的思想里。经常有网友问我年龄,问我性别,问我是不是作家。我答曰:“我是一个‘三无人员’,无论年龄,无论性别,无论身份。”我希望我能无差别地对待每一位网友,即使大家聊不到一块也可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始终反感那些混圈子,攀门子,装孙子的人,他们便是“抽刃向更弱者”的人。这让我想起了最近一个热搜:某公司高管当孩子面暴打妻子。据知情人透露,该男子在单位唯唯诺诺的,看起来是个老实人。如此看来,该男子便是典型的“抽刃向更弱者”的人。

      我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法子教给诸君,然不平等是不幸福之根源,那我们就尝试忘记那些不平等吧,或许我们会更幸福些。这是掩耳盗铃吗?算是吧,然而人类掩耳盗铃的事情还少吗?不平等是事实,但人们真正的痛苦有时并不是来自不平等,而是源自人们攀比的心理。我们无法消除不平等,但我们可以尽力做到不攀比。最近有位很火的贪官,他就是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金融业的高管,你打交道的人层面都比较高,人家私人飞机什么都有,所以自己就觉得心理上不平衡,意志薄弱,那就滑向深渊了。”他面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有网友评论说胡怀邦的忏悔不真诚,给人一种炫耀的感觉。我个人以为,这可能称不上真诚的忏悔,但却道出了真实的人性,攀比导致了私欲膨胀。

      不幸福的根源还有很多,比如金钱,健康,婚姻,家庭和学业等。这些现实问题很多时候会令人无可奈何与茫然失措的。孟子曾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引申为,在现实里无法获得解脱的困惑,唯有依靠内在调和解决。笛卡尔提出过类似的行为守则:“始终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欲望,不求改变世界的秩序。总之,要始终相信: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做主。所以,我们对自身以外的事情尽了全力之后,凡是没有办到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所在意的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困难之外。我这里所说的困难之外,便是人们所预设的结果与目标。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我们要有勇气凝注它,用心记录它,用力抚摸它,而不是去忧虑结果,担心目标。无法摆脱困境就学会与之共存,直至完全失去了生命的意志。我们很多时候不是被困境打败,而是我们自己逃向了悬崖,跳进了深渊,那位学生便是这样的人。比如,有人怕蜘蛛,那是因为他们连直视蜘蛛的勇气都没有;有人怕黑,那是因为他们没能学会与黑暗共存。这里便又引出了一个谬论:人类不幸福之根源便是把人生目标当作了人生。这里我必须引用下西西弗的神话故事。

      “我们仅仅看到一副绷紧的躯体,全力推着巨石滚动上山,无数次重复同样的动作;仅仅看到那张抽搐的脸,脸颊紧紧抵着石头,一个肩头扛住沾满泥土的庞然大物,一只脚撑住,双臂再往上掀动,满把泥土的双手充分显示人的把稳。这种长久的奋力,只能用无顶的空间和无底的时间来衡量,终于到达目的地。然而,西西弗却眼睁睁看着,巨石转瞬间又滚落到山下,必须重新推上山顶。于是,他又下山走向平原。”加缪这样写道:“我所感兴趣的,正是在这样回返、这种间歇中的西西弗。一张受苦受难的脸,那么贴近石头,已然化作石头了!我看见这个人迈着均匀的沉重步伐,重又下山,走向他也不知尽头的磨难。这一时刻仿佛一阵喘息,同他的不幸一样,肯定会去而复来,这便是意识活跃的时刻。每逢这种时刻,他离开山顶,渐渐深入神仙的洞府,那形象就高出他的命运,比他的那块巨石更坚忍而强大。”我们从西西弗故事里看到了什么呢?人生不仅仅有目标,更最要的是有过程,有经历,有感受。我常告诫我孩子:“对待学习不要太功利,致力于解决具体问题,不必追求达成具体目标。”我把这句话送给那位专门写信向我求助的甘肃天水的高三学子。

      最近越来越多的读者在关心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让更多的人读到我的文章。他们给了我一些很好的建议,比如在某平台开专栏,申请加入某某作协,向报刊杂志投稿,参加征文比赛,出版文集。这些我都想过,但它们都不适合我,因为我是一个极懒惰极随便的人,最不喜折腾。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常看我文章的读者对此似乎并不关注,我认为他们是较全面了解我的人。一个写作的人要考虑那么多写作之外的东西,那样的写作有何幸福可言呀。我曾告诫自己,写作时尽量少关注写作以外的事情,写作以外的种种很多是写作不幸福的根源。比如写作时,我们若看重别人的评价,写作时便会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甚至于焦虑不安。写作本是给人以力量的活动,我以为这样状态下的作品很难让读者获取到真正的力量。所以我对约稿与征文是抗拒的,我以为那是非自主写作。古语云: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营销学里又有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理论。我觉得真正的思想并不需要营销,好的作品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我曾对孩子们说:“红楼梦靠手抄本风糜一时,我的作品若真有些力量,我相信我的读者会自觉自发地广而告之。”今天我儿子在拼魔方时抱怨教学视频误导了他,耽误了他好多时间。我对他说:“学习目标固然重要,但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有读者留言说:“看完文章想到一个著名的评论区笑话,‘讲这些有什么用,能挣着钱吗。’这在当下是一个很好用的反驳妙句。他那个愚蠢的网络形象总敦促着你,一切偏离物质的,都是无价值的,都是无需讨论的。”我笑着答曰:“如果你内心真正因此获得了富足,也是一种财富。不必去反驳别人,否则你刚赢取的那点内心富足,因为自我怀疑又会失去。”我这里似乎又要引出一个谬论:人类不幸福之根源便是虚假一致。我们倾向于假设其他人会做出与我们一样的反应,把自己的行为看做是典型的,是普适的。这在伦理学里称之为同理心。同理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在传统伦理学里应该是道德的,但有时它也是很有害的。比如人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便是一例。我对传统道德里表现在当下现实里的伪道德是持保留意见的,我觉得人们有必要对当下一切价值进行重估,这种重估可以不是社会性的,可以不是集体性的,但个体差异性的重构势在必行。重估一切价值必然对传统道德发起挑衅,但这是应对当下生命不断自我觉醒的现实选择。

      自2019年我开始毁人设以来,我便否定了我很多伪道德。比如我以前常对孩子说,父母把他们当作生命的延续,他们承载着父母的所有希望,他们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我非常在意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把学业成绩当成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我常对孩子们说:“都是为了你们好,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呀。”我为他们制定了严格的生活学习计划,最严厉时精准到分钟。去年暑假,女儿爆发过一次情绪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我错了。我因此进行了深刻的内省,我对之前的价值观进行了重新评估,我觉得我持有的一些传统观念已经与时代脱节。五四运动反孔教,反儒学便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价值重估运动。尼采对基督教,犹太教教义里的价值进行了重估,也是顺应了当时个性解放的社会潮流。我前面文章里曾写道:“自己做不到的,别靦着脸要求自己的孩子。”我现在的做法便是做好自己,争取他们的认同,用榜样的效应去引导孩子们。这便是“我要活成一道光”的生活原则。

      我前面的文章曾表达过,我们要撕掉标签,准备战斗。这句话其实亦是对我自己说的,我以前有很多标签,骨子里装满了传统道德观念,因此我变得特别脆弱,懦弱,我常常会患得患失,进退失据。当下社会,若再固守传统道德价值,你便成了别人眼里的傻子、疯子、暴徒。比如我原则上不借钱给任何人,但只要借岀去了,我便假设这个钱损失了。若别人还了,我算看准了这个人;若别人不还,这个人则与我认知上的品德有不少差距,我并不会介意,更不会因此与他们反目成仇。有位大姐向我抱怨,她母亲对她很不好,但她却想孝敬她母亲。我并不清楚真相,若真如这位大姐所说,我建议她放弃传统道德,和她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各自安好便可以了。交谈中,这位大姐经常提到“付出”、“资源”、“帮助”和“关系”等字眼。我是讨厌圈子的,因此我对她讲诉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她非常期待我能给她一些建议,在这里,我建议她重估一下自己的价值观,不要做圈中人,跳出圈子重新审视下自己的生活。

      这里我想起了一个热搜来:美国爸爸辅导孩子写汉字气到失控暴走。孩子妈妈表示,孩子爸爸平时不怎么辅导作业,他都是快乐教育,很温柔地讲道理。我不由得联想起我的经历来。曾经的我,辅导孩子时情绪常被传统道德与责任所绑架,经常会情绪化。我后来尝试重构自己的价值体系,把辅导自己孩子当作辅导他人的孩子,把处理自己家庭矛盾当作为他人做调解。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换位行事,换位生活。生活中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不要以为这个世界离了谁就不行。我始终秉承快乐至上的原则,快乐自己,快乐他人是我一切行为与思想的原则。我教育孩子以耐心说教规劝为主,引导孩子自己去领悟,让孩子在毫无压力和压迫感的情况下接受我的建议。我并不强求他们立即接受我的观点,但是我会要求大家快乐相处,互相尊重。我坚持:我说教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们听不听从是他们的权利。值得庆幸的是,我女儿和儿子都是我思想的拥趸。当下的确有些极端顽劣的孩子,这种孩子最后只能交给社会了,因为家长不敢打,不敢骂。若说理,家长可能说不过自己的孩子,那只能无可奈何了。

      有网友曾预言:我最近会写一篇很长的文章。如今这已然成了一个事实。今天,我发了这样一篇说说:“最近不少网友向我讲述了他们的困惑,我本计划写篇文章一一予以回复,然我思量了许久,发觉自己这个想法非常可笑。我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我哪来的勇气为他人排忧解困,指点迷津呀。”这篇说说透传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

      2022年1月23日作家子音于广州

    【审核人:雨祺】

        标题:关于人类不幸福之根源的谬论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861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