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文学评论
文章内容页

《羲娲传奇》

  • 作者:飘云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7-22 01:20:59
  • 被阅读0
  •   伏羲氏与女娲氏是华夏的人文始祖,远在炎黄之前。大部分人认为伏羲氏就是太昊,建都河南省淮阳,而后葬在当地。但实际上太昊不同于伏羲,伏羲氏是伏羲女娲集团的开国君,是画八卦的那个;而太昊却是伏羲氏的第四代子孙,因其五行属木,居于泰山,被封为东岳大帝;而伏羲氏是创世神,为三皇之一。伏羲氏教人织造,教人渔猎,又会画八卦,精通《周易》,泽被于民,所以被封为天皇。

      那么,伏羲氏和女娲氏到底生于何处?都城各在哪里?死后又葬于何方?

      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伏羲氏和女娲氏出生于陕西省利平县的中皇山,又说此山正是传说中的不周山,女娲曾在此炼石补天,其间还有女娲沟,他们在此进行滚磨成亲。《路史》云:“女娲始治于中皇山,继兴于骊山之下,中皇山即女娲山,有天台鼎峙,今建女娲庙”。

      女娲被称为上帝神女,可见其法力之高,几乎超越所有帝女。临潼区的骊山可视为其初兴之地,而后又迁往冀州,大致在今之山西省。

      另一种说法认为他们出生于甘肃天水的秦安县,北部的凤凰山(也写作凤山)又名女娲山、皇母山,他们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可是《山海经》又记载伏羲生于雷泽,据考证大概是位于六盘山区南端的陇山以西,形如弯月的朝那湫便是传说中的雷泽。有无大人迹倒不重要,那仅仅是出于神话化。因为六盘山下恰好有西葫芦河,传闻他们是在这里成亲的。而其他地方并没有葫芦河。

      有的认为女娲氏诞生于凤山的风沟,成长于风台,绝灭之后葬于风茔。山西省西南部的风陵本是黄帝一名官职风后的陵墓,其渡口称为风陵渡。至于其他地方的女娲墓不过是伪造,是为了争取人文,宣扬当地的古老文化。女娲本是凤凰,所以与她相关的一切都会以风命名?女娲的陵墓也应该带风字才对。如陕西的凤县也应是她的活动范围。也有的认为女娲的故里是在山西或者河南。她的后嗣发展成了苗蛮部落,包括今之湖北、云南与贵州一带。于是人们就以为她的出生地可能在南方。但是我们判定一个方位就必须结合多方面的佐证,今之甘肃省秦安县北部山区正好有这几个古迹,还有风谷、女娲洞、龙泉。但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曾亲自去实地考察),说华胥氏妊娠于蓝田县华胥镇,被彩虹环绕而怀孕。当然这种传奇故事只是为了渲染神秘感。

      西迁甘肃

      华胥氏族在华胥之渚(今陕西蓝田)日益发展,人口有所增长,需要寻找新的食源地。于是部落内的氏族,有的留居,有的向北或向东发展,华胥则带领部落之民向西迁徙,一支居于华亭(今甘肃庆阳华池县),本人的一支居于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逐渐形成新的“聚落”。当地的土著氏族与迁来之族和睦相处,并加入其部落,尊奉华胥为首领。华胥在成纪居住一段时间后,留氏族于此,便带领一些氏族先民沿渭水东返。

      华胥怀孕数月后,带亲从去巡察故地族民生活、生产状况,先渡过渭水、泾水到达华亭(今甘肃庆阳市华池县),又到达静宁。

      考证一个史实,我们必须搜寻各方面的根据,史传伏羲生于雷泽,而且可能又是舜帝所渔的雷泽,那么附近就得有历山,还要靠近黄河滨才行。这三者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它们之间不能距离太远。

      宋《太平寰宇记·濮州·雷泽县》下引西汉《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 之而生伏羲”。

      东汉王符作《潜夫论》,其于《五德志》曰:“大人迹发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曰角,世号太白皋,都于陈。

      《水经注》注明:

      关于伏羲的出生地有多处,有山东、甘肃或秦安县、或甘谷县、或仇夷山、或庄浪县,还有河南与云南,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理由不充足,更找不着雷泽的方位,所以都可以一一排除。

      那会是在甘肃西部的仇夷山吗?可甘肃仇夷山也有两处,一为成县的仇夷山(据说是古仇夷山),一为陇南市的仇夷山。陇南市西和县的仇夷山据说竟有大人迹存在。莫非此处的池泽就是传说中的雷泽?

      但看了一篇题目为《庆阳盘克古镇9000年人祖民俗文化记忆》的文章,我才感到极度诧异。作者亲自到当地去考察,根据文中所记载,原来华胥氏的家族就居住在庆阳一带。在子午岭西端有盘克原,就是‘盘古儿’的意思,盘克塬原名葫芦原,‘盘’字意为大可做舟,小可做器皿。后被传讹为盘古(改为了人名)。在庆阳市当地,盘古就成了原始天王的尊称,盘古就是最高之神。他就是上典天鼋伏羲(民间尊称为真武祖师)的父亲。这是怎么回事?伏羲之父不都说是雷泽氏吗?在庆阳市根本就没有所谓雷泽氏。华胥把女儿女娲嫁给了蒲水太阳池的太婼部落,让伏羲娶了西戎之女的元盇。在卧龙村有卧龙台,这里就是原始天尊的居住地——玉京山。其实不然,此处的盘古并非创世大神的盘古,而是玉皇大帝的儿子。而玉皇大帝也不是张百忍,也不是张友人,而是华胥氏的儿子。因为根据《海内东经》记载:海内东北隅以南者,雷泽中有雷神,人首而龙身,鼓其腹则雷,在吴西。不是吴越之地,也不是山东的菏泽或者甄城,而应是山西永济县的虞乡,华胥氏踩了巨迹(注:不是人迹),然后就怀孕了。关于雷神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雷泽氏,有的认为是华胥本人,也有的认为是她的儿子。但她的儿子玉皇上帝是以鸟为图腾,她本人应是以凤为图腾。又或者,这个雷神是指雷泽氏,也就是华胥氏的丈夫——雷泽氏。大部分人都认为,伏羲是以龙为图腾,至于是什么龙,多数人认为是蜥蜴。蜥蜴应是第三代伏羲的图腾,因为蜥蜴素有雷公之称。商朝的螭龙图案还能隐约看出大鲵的模样。而在往后的汉代则逐渐被模糊化或者抽象化。‘燧人之世,大迹出雷泽。’今首阳山(指永济市的雷首山)境内仍然存留‘巨迹’,永济市的人们还有‘履巨人迹’的习俗。雷兽山以雷字挂头,证明与雷有关。《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名曰夔,其声如雷,其光如日月。黄帝得之,撅以雷兽之骨,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风衮的‘风’应是‘風’,呈现宛延状,如龙蛇之类。在一些古老的铜币所雕刻的是明显是海豚的模样,因为海豚喜欢溯洄到江河的下游,经常出没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下游,并且善于跳跃,不时发出巨大声响,喷出的水花如同下雨。夔兽是雷兽,那么它就是雷帝。夔兽我认为应是犰狳,即黄帝依昌块的图腾。而雷泽中的雷神不应是人,人不可能站在水里。有人认为吴当指向古代的吴山以西。即吴回曾经居住过的陇山。曾被封为西岳,而当时华山却为中岳。而女娲氏却是以虬龙<即小鲵>为图腾。伏羲五世就是西葫芦河河神,女娲六世却是清水河河神。因为大鲵有‘娃娃鱼’之称,所以《山海经》的作者总是称呼鲵鱼为人鱼或者龙鱼。女娲七世却是以小鲵为图腾,也就是虬,她应是雨师。正如《南次八经》所描述的那样“恒出入于漳渊,出入水则必飘风暴雨。”还有另外一个有力的证据,山西的壁画有关于雷神的。但这个雷神不同凡响,既不是鸟,又不是龙,而是一头熊拖着三只翼虎,右下方是两只神龟。熊可能是伏羲四世的熊猫图腾,翼虎应是羲和<字>西末的九尾狐(即小熊猫)图腾。因为长得像老虎。而龟可能是观音的龙龟图腾。熊可能是地府的最高统治者,太乙真人(一名太乙救苦天尊)所乘的九头狮可能原型是大熊猫(《山海经》的开明兽)。而太乙救苦天尊是元盇娘娘所化,九头狮是伏羲四世的大熊猫。而伏羲四世是王母娘娘的小儿子。他应现为紫薇大帝,统辖万雷。接下来才是龟。龟善于咬人,只要被咬住就难以脱身。所以古代利用这一特征把它比喻为闪电母。那么雷霆公又是谁呢?请看《海外东经》讲述——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雷泽中的雷神应是赤腹蝾螈,也就是姜嫄的动物图腾。姜嫄就是炎帝节并之妻,对应小北斗星,对应之地大致在陕西靖边县和内蒙古的右沁旗。也对应飞马座的雷电,对应之地大致在甘肃省平凉市。

      东汉四川彭山一号石棺西王母图(书籍资料)其中有一只特别的鸟是三足金乌。

      第一代伏羲是华胥氏的丈夫上沴——注意,不是典。他是以熊猴为图腾,对应仙王座,对应之地大致在贺兰山以西地区。贺兰山传闻有关于溜耳猕猴的壁画,也就是《西游记》六耳猕猴的来源。但孙悟空不是真正的猴子,而是来源于史皇仓颉的虎鼬图腾,对应半人马座的人,对应之地就在河南省北部。也对应巨蟹座的灵台与司怪,对应之地就在山东。而华胥氏是以凤——即环颈雉为图腾,可见鸡猴相配是对的。‘沴’字的甲骨文像极了一个趴着的人,而熊猴就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喜欢像狗一样趴着。后来上沴迁居陕北子午岭,所在地称为上沴子。上沴被误传为上典,民间尊称为‘荡魔祖师’,子午岭中部偏东有镇天岭。

      第二代伏羲是玉皇大帝,诞生于山西省永济市。东王公与西王母从遥远的西北(庄浪县、华亭一带)而来,首次来到了陕西,在蓝田县留下了东王公与西王母的传说。尽管《山海经》并没有涉及到陕西境内的华氏,但是有种种遗迹存在。蓝田县华胥镇有三皇的陵墓。就是华胥陵、伏羲陵、女娲陵。骊山顶上有“仁宗庙”,又名“人祖庙”。骊山有关于女娲的蛙图腾。华氏先在陕西妊娠,生下了三个女儿,即女娲(以蜗牛为图腾)、嫦娥(以蟾蜍为图腾)、还有一个小女儿(以文鳐鱼为图腾)。后来才去了河南,这里有最早的五仙山(岱舆<指王屋山>、员峤<指太岳山>、方壶或方丈<指吕梁山——因这里有壶口瀑布>、蓬莱<指中条山>、瀛洲<指崤山>)。《北山经》记载了一种禽类,据推断,应是环颈雉,也就是华胥氏的凤图腾。先在洛阳嵩山南面定居了一段时间才北上山西。伏羲二世——即玉皇上帝诞生于陕西省渭南市蓝田县,他的褐马鸡图腾就产于陕西。后来北上山西,并在这里留下了相关的壁画。陕西有华胥沟(后期又改成李华沟)、三皇庙(供奉着他们一家三口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第二代伏羲驾崩后和二姐嫦娥同葬在家乡陕西蓝田县。吕梁山脉吉县发现了伏羲壁画,伏羲画像头上所饰之三根翎羽,被鉴定为褐马鸡尾羽,这一发现将褐马鸡有记录的历史延伸至五千年前的华夏人祖时代。翎羽代表太阳的光芒。另外还有一只极其硕大的鸟,形象极似褐马鸡,鸟就是太阳神。始画八卦的伏羲当是第二代伏羲,在盘克塬‘一画开天’,而盘古不过是继承者。伏羲二世当以鸟为图腾。那么是哪种鸟?各文献没有记载,也没有相关的壁画,所以就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幸好《山海经》里面暗藏玄机。请看——《山海经·西次二经》说:“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

      “有鸟焉”:有一个打着鸟旗的部族。“有”是族徽。‘凫徯’两字音同伏羲,凫是一种雁鸭类,也写作鹜,属于水鸟。但是雁鸭中并没有长得像雄鸡的,我敢大胆推测,可能是《山海经》的作者故意把这种鸟说成凫徯,与伏羲同音。此鸟应是古代的鹖<也即褐马鸡>,勇猛善斗,这就是所谓‘见则有兵’。伏羲一世定是以此鸟为图腾无疑。其所在方位大概应在陕北,而后迁入山西西部。宝鸡不是指凤凰之类,而可能是指褐马鸡。

      伏羲三世应是阏伯。这个人物都认为他是帝喾的儿子,这是错误的,他应是玉皇大帝的大儿子。他是以藏狐为图腾,对应心宿,对应之地大致在陕西省商洛市。他可能是最初被封为祝融者。

      伏羲四世(即《山海经》的帝俊)的出生地说法不一。有的说他出生于中原地区的太行山的盘谷,山西沁阳县有一个地方像盘子,而古就是荒古。还有太行山(古称为盘古山、女娲山或五行山)济源市的邵原地区的盘谷,据说是盘古的出生地。华南地区也有关于盘古的传说,其中以广东广州地区最著名,‘南海中有盘古国……,等等,不一而足。但这些都过于牵强附会,毫无根据。庆阳市的人们认为盘古极可能诞生于子午岭的盘克塬,他可能是以老虎为图腾。据有关博文记载,盘古最初是以葫芦为图腾,葫芦意味着多子多孙。而葫芦的繁体就是膚蘆,带虎字头,与老虎有关联。盘古应是以老虎为图腾。盘古顶天立地,可谓火之象。盘古被认为有开天辟地的功德,于是一跃而超越了玉皇上帝。今之庆阳市还遗存盘古的许多遗迹,诸如盘古城、盘克塬、盘古神像,还有盘古的妹妹华仙。然而,盘古果真是以老虎为图腾吗?伏羲四世应该是以开明兽(即大熊猫)为图腾。开明兽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1]出处是《山海经·海内西经》:“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 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开明兽长着人的面孔、形似老虎,那么应是指向大熊猫。这里的昆仑虚应是指向秦岭,伏羲四世可能出生于陕西西安,后来才迁往子午岭,后期才北上靖边县,并以此为正都。因为这里正好对应小北斗七星中的紫薇星。这是有根据的,在靖边县发掘到了一种雕塑,一头熊居于中央,左右两侧分别是鸡与牛。这就是第四代伏羲的熊猫图腾,玉皇大帝的天鸡图腾,元盇娘娘的金牛(即白牦牛)图腾。女娲五世西末的图腾也类似于老虎,但却是体型较小的小熊猫。他曾经与妻子羲和一同前往山东。伏羲在济宁,而羲和后来去了临沂和日照。日照市有‘羲和老母殿’。江苏连云港也有她的遗迹。义乌市发掘到的神人兽面龙爪,应是句芒,距今大约五千多年。他被称为‘琮王’,是浙江的最高神祗。请仔细阅读《海外东经》‘有五彩之鸟,相乡弃沙,帝俊之下友’。‘俊的甲骨文分明就是一个外表俊俏的人,即大熊猫就是。‘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而九尾。’这是小熊猫的形象。分别是第四代伏羲与第六代女娲(羲和)。浙江境内的我认为最大可能是春神勾芒,传说他是句芒<即重>,驻守东方,负责万物的生长,被誉为春神。东方勾芒最初当在山东境内,具体大致在极北部的沿海地区。《海外东经》开头就说‘……在尧葬东……’可能在谷林,距离鄄城仅十里或者七里。那么,《海外东经》所讲述的当为山东上古的地貌。但是‘双凤朝阳’怎么在浙江宁波市余姚被发现?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方位被错置。照此推测,‘君子国’应在东平,西晋著名的稽康就出于此,杜甫有诗言——稽康最堪悲,乘驴上东平。

      伏羲五世出生于甘肃静宁,以螭龙为图腾。在静宁的大象山的伏羲大殿就供奉着伏羲的神像,下方摆放着两个雕刻着螭龙图案的铜鼎,显得庄严肃穆。他所处的是六盘山,六盘山如同盘龙一样坐落在宁甘边境。《海外西经》有记载‘龙鱼陵居其北,其状如狸。大者曰鰕,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沃野北,其为物也如鲤。’这就是大鲵。对应宝瓶座。对应之地就在静宁。在甘谷县和武山县发掘到的鲵鱼瓶表面所刻画的龙应是大鲵,因为这个瓶暗藏玄机,暗示伏羲所对应的星座就是宝瓶座。上古时代的人们常常以此祈祷上天降雨。

      那么第六代伏羲呢?

      《西次一经》讲述道‘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枬;下多菅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大致在漳县,前面的狗可能是指石貂,属于柏皇氏一世伏显的图腾。后面所说的动物一定是伏羲六世的图腾。血雉有点像鹌鹑,但是并没有黑色部分。而且血雉是舜帝的图腾。应该是西北地区所出产的勺鸡。它的头部呈现暗绿色,类似于黑色,而通体大部分呈现赤褐色。它的外形确实有点接近于鹌鹑。伏羲四世早期在漳县,后来才逐渐到达甘谷县,这里有‘太昊宫’。但这是庙,并非实际意义的宫殿。大皞初期的都城当在甘肃省兰州。对应天体的走鸡星云,对应之地就在河南省西部洛阳。这里就有伏羲的遗迹。

      随后又东迁麦积区,这里有卦台山,是他早期画八卦的地方。甘谷县的大象山‘太昊宫’<一般称为大皞,以别于第十一代伏羲太昊。>仍然供奉的神像应是第六代伏羲,两侧蹲着麒麟与巨鳌(即龙龟)。原出自一个传说,河图呈现龙马之状,洛书呈现龙龟之状。龙龟是王母娘娘的四女儿愈意(别名愈音)的图腾,麒麟则是涂山氏女娇的图腾。后来又被编造成动人的神话。甘谷县有风沟、风台、风茔,还有龙泉。再后来又偕同女娲一同前往陕西,大致在柞水县一带。最后来继续东迁河南,主要在洛阳一带。洛阳地区有关于伏羲和女娲的传说。西华县有“女娲宫”、“女娲陵”,可能是嫦娥的姐姐女娲的所在地。最后又去了山西,王屋山、吕梁山是他们活动过的地方。

      在永昌县,考古发掘到大约距今1.2万年前有人类居住,应是后来弇兹氏迁居于此。而早期燧人弇兹一定生活在陇东地带。

      古代典籍中记载伏羲“生于成纪,都于陈”,因华胥氏孕伏羲十二年而生,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因此,人们为感念伏羲的圣德,就将他出生的地方命名为成纪。近年来,学术界对伏羲出生地成纪展开了比较热烈的考证争鸣,基本形成了伏羲“生于成纪,都于陈(今河南淮阳)”的共识。传说中自伏羲氏出现后,该氏族首领历经十五代都称伏羲氏,这样人们就不难理解伏羲“生于成纪,都于陈”这一历史现象了。

      古代陈是今天的河南淮阳,而古成纪又在今天的哪里?随着考古研究的进展,对伏羲出生地――古成纪地处位置也有了新的认识。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新版《辞海》对李广释文“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改变了《辞海》旧版中“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的传统说法。2000年5月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对成纪县释义是:“西汉置,治所今甘肃静宁西南。”

      尤其是近几年来,在静宁西南治平古城的内外及四周发现了很多秦汉时期的板瓦、简瓦、瓦当、铺地砖、陶器碎片等及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刻有“成纪容三升”铭文的汉代陶壶等。其实早在清代就有学者提出“治平成纪、显亲成纪、秦州成纪”的成纪三迁说,再联系到伏羲“都于陈”的记载,这些说法正符合上古时期人们逐水草而居,并由河流上游向下游发展而不断迁徙的规律。

      在甘肃东部和东南部伏羲家族的各种遗址和古迹密布,有花仙沟(原名为华胥沟)、盘克塬、卧龙台、玉虚宫(原始天尊的道场)、太阳池、华池、大凤川和小凤川、伏羲庙(又名太昊宫)、成纪文化城,可见这里才是华夏文明的起始点。

      女娲一词应起自华胥氏的长女,以白玉蜗牛为图腾,对应蜗牛星团,对应之地应在浙江。河南省南阳地区就有蜗牛图腾。‘娲’字去掉‘女’就是‘呙’字,旁边加‘女’就表示属于比较漂亮的品种,而非雌性。

      第二代女娲才是嫦娥,以青蛙为图腾。后来又改以蟾蜍为图腾。其实女娲也不止一个,女娲二世名嫦娥,出生于陕西蓝田县,嫁给了大鵹柯乌耶劳氏,因在庆阳市种植桑树养蚕,而蚕长大之后名为飞蛾,也即蝴蝶。起初以蝴蝶为图腾,而后改以蟾蜍或鱼蛙<鱼实际上不是鱼,而是两栖动物的小鲵之类。在有关女娲的铜器鱼蛙图腾中可见上部为一只活生生的青蛙,而在下部两侧则缠绕着两条龙,它的身材较为修长,头部略微凸起,而表面似乎有粒状物或者条纹。但不应是大鲵,而极可能是小鲵。因为山溪鲵称为白虬,小鲵应称为青虬。《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为图腾。由于蟾蜍的蟾与飞蛾的蛾谐音如同嫦娥,故而命名嫦娥。后来继承了他的帝位。

      她原先在陕西境内,骊山传说曾是她初建都的地方。陕西发掘到了许多青蛙的图腾,是女娲的遗迹。后来她嫁给了大鵹部落的柯乌耶劳氏。柯乌耶劳氏驾崩后,华氏继承了他的帝位,之后才是纪氏,再后来才轮到上典,最后以女娲却五行属水收尾。扶桑大帝后来成为了东夷部落的开创者。与伏羲二世共同创建。女娲一世应是继承她母亲华胥氏的帝位。之后轮到嫦娥,最后才是她们的妹妹继任。但自从她西迁后便不怎么出名了。女娲二世后期迁往山东历城,是《海外东经》的黑齿国。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喜欢吃稻穗和啃蛇,那么就是蟾蜍,也就是嫦娥的图腾。汤谷应是指附近千佛山的温泉之谷。据推断,她的配偶柯乌耶劳氏可能居住于此。其实嫦娥应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姐姐名女娲,以蜗牛为图腾。西华县有“女娲宫”、女娲陵,这里有关于女娲的造人神话。河南省西华县的女娲陵可能是第一代女娲的陵墓。妹妹以甲虫为图腾,原先在宁夏境内,后来建都于内蒙古,对应六甲座星。这样一来,按照五行来排列才讲得通。上沴五行属木,华氏五行属火,女娲五行属土,嫦娥五行属金,赢母五行属水。然后才轮到玉皇大帝五行属木。他是小儿子。因为玉皇大帝以天鸡为图腾,在五行中属木。柯乌耶劳氏的儿子扶桑大帝以蓝翅八色鸫为图腾。他与西末羲和可能是同父异母所生。女娲是正室,生下了常羲与西末;嫦娥是次妃,生下了羲和与却;而嫦娥的妹妹是三妃,生下了扶桑大帝。柯乌耶劳氏之后可能是常羲继任,随后可能是西末继任。再之后才是羲和继任。最后是女娲五世却继任。扶桑大帝较晚,继承却之后,他在五行中应属木。有些壁画雕刻着东王公乘着龙车,西王母乘着凤车,旁边随行的是文鳐鱼。东王公就是上沴,西王母就是华胥氏,随行的应是他们的小女儿,嫦娥的妹妹。后来去了甘肃与宁夏一带,继承姐姐嫦娥的帝位。

      女娲四世常羲,以鼠兔为图腾,对应天兔座,对应之地大致在湖北省西南。毕宿六星呈现兔形。‘常羲生月十有二’。可见常羲属于占月星官。后来当上女帝。

      女娲五世<字末,也写作貘>,出生于宁县,为西貘国的女主。以小熊猫为图腾,对应狐狸座。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原出自天体崇拜,以小熊猫为图腾。它确实长着人面,而体型又略似老虎,所以《山海经》有些版本以老虎的形式出现,那是没有全面理解。她原初在庆阳市的镇原县,替代父亲管理天下。后来她的妹妹羲和与伏羲四世结合。而她自己曾迁移到河南的伏牛山以南,因为青丘国据推断应大致位于这一带。请阅读《海内东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里的‘东南海’当大致在江苏的连云港一带,锦屏山有羲和极其天神的太阳石,有各种各样的岩画。《海外东经》‘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即指连云港。另外,羲和最初在镇原县境内。后来嫁给了伏羲四世。再后来又东迁山东日照市。但是西末不是羲和,两者不可等同。她们是姐妹关系。

      女娲六世<字却>出生于固原,以虬龙为图腾。后来在甘肃东南建都。《西次三经》讲述‘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䱻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可见女娲六世确实是龙图腾,这种动物不会是蝾螈,因为蝾螈有毒,不能吃。而是小鲵或山溪鲵。有些铜像雕塑雕刻着青蛙和龙的图腾。表面上呈现凸起的小斑点成条状。但不会是蝾螈,应是小鲵。

      女娲八世出生于秦安县,当地有‘龙泉’、‘女娲宫’等遗迹。以梅花鹿为图腾,也就是风神。后来伏羲和女娲表兄妹成婚,沿着渭河进入山西。因有‘补天’的功德,被封为‘救世主’。女娲四世后期移居山西,大致在吕梁山以至太行山这一带。这里山洞遍布,所谓补天应是指补山洞。王屋山洞因她而闻名天下。王屋山洞名列天下第一洞。这不是无的放矢,在吉县就有一个风洞,里面隐藏着天大的机密。期间有一处壁画,有一只巨大的鸟站立于日中,可谓太阳神。而四周被一些鸟的羽毛所环绕,应是褐马鸡的翎羽。另外还有女娲的裸体相。而在旁边还有一对比女娲更加硕大的鹿。这种鹿可能是梅花鹿,应是女娲四世的图腾。因为《西次一经》讲述到一种鹿应是梅花鹿,大致就在柞水县,对应天体的斗宿三(天禄星)。后来去了河南,具体在洛阳一带,这里有关于伏羲和女娲的壁画。最后又去了山西,大致就在吕梁山中南部。

      有的认为太昊伏羲是同一个人,其实错误。伏羲是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一任帝,第二任帝应是女娲。庆阳市一带的传说认为他是第六代伏羲,应出生于甘谷县。盘古是第四代伏羲。第五代伏羲可能是陵。第六代伏羲就是与女娲结合的那个,名大皞,创立了伏羲女娲政权。第七代伏羲师嬟,以狞猫为图腾,对应狮子座,对应之地就在山东西部。太白不是伏羲氏,娶了女帝嬟移,她是第八代伏羲。典籍上没有把太姬列入,这是错误的。第九代伏羲是以斑头雁为图腾,对应飞马座的臼宿与天琴座渐台星。第十代伏羲是昊嬟,以伶鼬为图腾,对应波江座的α星<水委一>和天乙星与罗盘座的天庙。第十一代伏羲是太昊,以白牦牛为图腾,对应金牛座。第十二代伏羲就是少昊,以豺为图腾,对应东方天狗星。第十三代伏羲是女性,

      嬑节,以蠵龟为图腾,对应巨爵座。第十四代伏羲是伏泰,以龙虾为图腾,对应虾状星云。第十五代伏羲是男性,以朱鹮为图腾,对应猎户座的火鸟星云。第十六代伏羲女性印枪,以蜂猴为图腾,对应半人马座的马腹。有一篇博文说太昊的出生地在山东省泰安,也就是泰山地区。太昊曾经居住在泰山,因而得了个泰皇之称,晚期返回河南淮阳。其实错了,因为在远古时期泰山还未封为东岳,东岳最初是指河南省中部的漯河市的山区,即《中山经》的会稽山。也就是昊嬟的封地。东岳大帝最初是指她。太昊原先应在青海境内,以红毛狗<即青海境内的豺>为图腾。后来才迁往河南省漯河市。

      接下来,伏羲的都城何在?第六代伏羲原初的都城当在甘肃的甘谷县,对应天体的天垒城。早期在麦积区,其中有‘卦台山’为证。曾经是他成长过的地方。他首先东迁洛阳,后来又北上山西。传说在他晚年时候南下信阳市的桐柏山,使用龟壳雕刻符合。病逝于鸡公山。第五代伏羲都城应在静宁。因为这里正好对应双鱼座的M2。第四代伏羲最初可能在陕西南部的西安境内,因为《山海经》所涉及的开明兽就在秦岭。然后北上子午岭,定都于靖边县。后来又东迁山东,与羲和共同创造了太阳部落。第一代伏羲的都城在子午岭的卧龙台,即传说中的玉虚宫。大致就在正宁县东北。子午岭西坡就是天庭。但是他早期曾定都于古陈仓,也就是今之宝鸡市。境内有“元始天尊峰”。而《山海经》那个伏羲鸟图腾的也大致位于陇山,也就是说,原始天尊就是第二代伏羲。

      第二代伏羲死后葬于临潼区;第四代伏羲死后葬于山东,大致在徽山湖一带。第四代伏羲死后可能葬在榆中一带,因为那里有‘伏羲泉’,又临近女娲五世所在的武山县。他极有可能葬在那里。第六代伏羲死后葬于桐柏山的鸡公山。(山东境内有关于帝俊(其实就是第二代伏羲)的传说,帝俊的妻子是常羲(即嫦娥所生的女儿,以鼠兔为图腾。细心钻研《山海经》就能看出羲和应该是与第四代伏羲结合,前期应在陇东地区,后来去了山东。)

      那女娲的都城呢?第八代女娲的都城据说在山西省洪洞县,位于太岳山区,西临吕梁山,汾河流经西面。而有的却说都城在河南省济源市,坐落在王屋山,滨于黄河。女娲八世的都城当在山西的吉县。因为这里是鹿豹座对应之处。第七代女娲的旧都应在平凉市,双鱼座的右星座正好对应这里。而后又迁移至秦安县,境内有‘娲皇宫’与‘女娲祠牌’,是现存最早的女娲建筑。第六代女娲羲和的都城为河北。据考证,羲和部落遗址位于东海之滨的山东日照,这里留有太阳神石、太阳神陵、石质日晷、祭祀台等遗存,曾出土石斧、石铲、石箭头等器物。传说羲和是帝俊的妻子,因其生了十个太阳儿子,而被称为太阳女神。除了“浴日”还有“羲和驭日”的典故,讲述羲和会每日驾着六条龙拉的马车在天上驰骋,接送太阳儿子当值。《山海异闻录》手游是否会将此段异闻收录其中,还有待玩家亲自探索。可见她的女儿确实是以龙为图腾。第五代女娲是西末,以九尾狐为图腾,她建都于河南省栾川一带,后来迁都于山东临沂与章丘。她曾一度居住在南阳地区——即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阳。青丘所对应之处。‘青丘北有狐九尾……’。可见其迁徙迹象。后来又迁移到山东的临沂市,是青丘的又一对应之地。还有日照市,因为天台山有一座叫做‘老母庙’的庙宇,里面所祭祀的正是日母羲和,羲和素有‘东母’之称。但是早期的羲和只是日御,到了山东之后才有了一定的地位。第一代女娲当在河南省境内,西华县有‘女娲宫’、‘女娲城’,有女娲炼石补天的遗址。而第二代女娲是嫦娥,嫁给柯乌耶劳氏之后便迁往遥远的青海——大致在柴达盆地西北。这里附近就是三青鸟与戎氏的共同居住地。还有甘肃省兰州市临潭县。后期才转移去了山东博山。博山境内的碧霞元君其实就是第二代女娲(即嫦娥)。嫦娥的都城当在山东博山,因为之前一直都是柯乌耶劳氏与她姐姐当天帝。她最初是在陕西,尤其是秦岭北面。在骊山顶上有‘黎山老母’,说的就是第二代女娲。考古发掘到了骊山的女娲图腾,甚至在陕西的许多地方到处都是女娲的蛙图腾,并且这种图腾发展成了一种定格。女娲二世的蟾蜍代表月亮,所谓月母最初就是指向她。她早期在陕北的蒲城县一带,这里应是她的旧都。柯乌耶劳氏退位后,首次称为新天子的是扶桑大帝,是以蓝翅八色鸫为图腾。

      那么她死后葬于何处?我阅读过一篇博文,文中记载说蓝田县华胥镇的孟岩村有华胥陵、伏羲陵和女娲陵以及其氏族的陵塚。这或许不会虚假,在骊山之巅(九龙崖)有仁宗庙(即人祖庙),供奉着他们一家三口。既然有庙就有陵,因为此地正是他们的曾祖母的故乡,绝灭归葬原地合乎情理。华胥氏的家乡在蓝田县,而后跑到陇东建立了国家。女娲初定都于临潼。此处有老母殿、女娲祠等建筑。据说蓝田县境内有女娲的遗迹:如娲氏庄、女娲沟(华胥渚)、女娲谷、女娲炼石补天台、女娲陵。河南西华县境内的女娲陵当为第一代女娲。陕西境内的女娲陵当为第二代。第四代女娲死后葬在山东济宁,有‘女娲陵’为证。山西的羲和陵极可能是羲仲或者羲叔的。羲和就是第六代女娲。第七代女娲死后可能葬于平凉一带,或者固原市也不一定。第八代女娲葬于山西省的洪洞县,分为正副两陵。正陵葬本人尸体,副陵葬其首饰及衣物。华阴县的风陵可能是风后的陵墓。但这里的风后并非黄帝时期的臣子,而是葛天氏之陵。因为她是以戴胜鸟为图腾。‘风’的繁体有两种,一种是‘風’,另一种是‘鳳’。前一个在甲骨文中就像戴冠的龙蛇,这使我联想到柏皇氏变色龙。这种动物喜欢攀附树木,身子略微弯曲。而它的头上似乎有冠状物,这正是‘風’得体现。后一个在甲骨文中像是头戴皇冠的鸟。但不是长尾鸟,而是短尾鸟。而戴胜鸟就是这样的形态。而后又迁至晋豫交际的济源市,为王屋山区。至于第三代女娲并不清楚。

    【审核人:站长】

        标题:《羲娲传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19000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人生在旅人生在旅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2篇
      • 获得积分:45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