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华夏精神,永续中国力量!——宋春晖作品《河南行(1)殷墟访古,红旗渠揽奇》赏析
还未细读文章,首先被题目中“殷墟”“红旗渠”字样所吸引。三年疫情过后,作者能选择这趟河南行第一站就是安阳殷墟,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相信当时作者的心情也是十分激动的,正如我看到“殷墟”两个字时的眼前一亮。因为作者的这篇文章,让我得以又去重温那段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捡拾起那个朝代,结合作者的文字,把这段历史细细地了解,让我有了对这个时期历史进行抽丝剥茧品读的动力:殷墟名称和地望,最早记载的文献是《竹书纪年》。其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墟。南去邺四十里(一作三十里)。”以后《史记·宋微子世家》里也提到过“殷墟”,《项羽本记》又云:“项羽乃与(章邯)期洹水南殷墟上。”
商代前期多次迁都,到盘庚在位时,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并固定下来,从此商朝也称殷朝。盘庚迁殷以后,商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直至武丁即位以后,商四处讨伐,征服了周围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商朝达到全盛时期。作为古代东方大国都城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王都,在世界城市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安阳殷墟不仅是商王朝后期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有幸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安阳殷墟,通过文字了解殷墟博物馆,领略“司母辛方鼎”的风采、感受甲骨文这种古文字的厚重与魅力是一种难得的荣幸。对作者文章里所提到的“司母辛方鼎”我虽略有耳闻,真正对它产生兴趣并了解,是通过这篇文章实现的。同时对于安阳这座甲骨文的故乡,“七朝古都”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一直对殷墟有着极大的兴趣,从前却以各种理由搪塞,并未真正地去了解这段历史,是这篇文章重新让我拿起关于殷商历史的书籍阅读和研究,把之前存在电脑里关于殷商的电子书也一一翻出来,预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进行阅读。可以说是这篇文章又勾起了我的求知欲,它就像是在我面前埋下了一个勾子、一条引线,让我再次重拾了解研究殷商时期那一段上古历史的兴趣。甚至于想用那段历史为背景构思一篇小说……有点扯远了,重回到这篇文章中,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游览殷墟古迹,重回3300年前去聆听战鼓隆隆、祭歌声声。
一、司母辛方鼎,遥闻上古战鼓声
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对这件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司母辛方鼎”有了了解,文中所说:“鼎内壁一侧刻有铭文‘司母辛’,司是祭祀的意思,母是母亲,辛是鼎主人的庙号。该鼎是商朝一位叫妇好的英雄的祭祀用品。”“妇好”之名见于武丁时期甲骨文,生前曾主持祭祀,从事征战,地位显赫,通过这件“司母辛方鼎”让我们去了解这位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军的英姿和风采:这位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作为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不但英勇善战,屡任将帅征战沙场。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国家大事,除了祭祀与占卜之外,就是保卫边防、开拓疆土和掳掠奴隶的征战了,可见妇好称得上是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战鼓擂动,旌旗飘扬,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妇好不但是商王的妻子,也是他的臣僚和战将,她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受到了商王极大的礼遇,她生前并没有如其它妃嫔一样与商王住在一起,而是有自己的封地和财产。她死后,不但有独葬的巨大墓穴,有拜祭的隆礼,商王这位开明的君主还为她操持冥婚,把他这位珍爱的妻子许配给去世已久的贤王,这在华夏5000年的历史中也是罕见的。
“司母辛方鼎”与甲骨文上对这位巾帼英雄的记录,让我们走近她,穿越3000多年的历史隔空向这位杰出的女性致敬,南北朝时期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而妇好作为古代第一位女英雄,她更加英勇更加酷飒,妇好征羌是殷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商王拨给妇好士兵达一万三千之众,这在当时称得上是大战了,作为当时的第一统帅,她带领军队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国家,堪称是一位战无不胜当之无愧的女战神。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军事家,她的传奇人生让我们为之叹服,只可惜她英年早逝,只活了33岁。
七十年代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有755件,其中不乏大量精美的玉饰铜镜等女性饰物,可见妇好这个历史人物并非只知行军打仗。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观看“司母辛方鼎”,因为文章篇幅有限并未对她与这件文物做过多的介绍,然而这已经足够让我们穿越千年时光,去想象一位平日里娇俏爽利的女子,因为战事频繁,不得不穿上武装征战厮杀,而只有在战争结束后,她才能重拾女子的红装精心打扮。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金戈铁马、战鼓擂动,响彻天际的厮杀声似犹响在耳边!妇好……这位奇女子留给我们的终将是一段充满无尽想象的历史。
二、甲骨文,三大古文字之一
甲骨文是我们能见到最早的成熟汉字,是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作者娓娓道来,从甲骨文这种古文字的载体说起,原来龟甲有极重要的药用价值,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把龟甲列为中药名录,而在《本草纲目》成书的2400年前,龟甲的记载文字的功能比之药用价值更加重要,我们熟知的“福”也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正如作者文中所说:“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正是中国文字的始祖,与现代文字一脉相承,也是世界上三大古文字之一,对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用两个段落为我们介绍了甲骨文的由来,跟随作者我们“走”过“甲骨文长廊”,通过他的文字去感受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折服,虽然未曾亲见,但从文字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作者彼时彼地心中的自豪与震撼:“那一块块甲骨,那一个个符号,无不是中华民族的魂宝,无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历史。认识中华民族,读懂中华民族发展史,从安阳殷墟开始,它像一束光,照亮中华民族前进之路,成就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这样的文字又怎么不让人心生荣耀自豪之感。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多达16万片,单字有4500个,破解单字1700个……”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充满智慧,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灿烂而辉煌,泱泱华夏文明,追溯到上古,我们可以从一张张甲骨上了解探究那个朝代:殷商时期的特点是信史、饮酒及敬鬼神,而一些农业、征伐、祭祀等大事件都需要去占卜,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其所记载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天文、历法、医药等诸多方面,求神问卜,以知吉凶,甲骨文不但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更被称为“最早的汉字”,是汉字的雏形,也是上古书法的遗存……
神秘的甲骨文、女英雄妇好的祭祀用品司母辛方鼎,各种各样的文物古迹,厚重的上古历史遗存……作者带领我们游览的殷墟古迹让人应接不睱,随着他文字的描绘,让我们重回3300年前,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与相隔千年的人物对话,这一趟的殷墟之旅,我们不虚此行!
三、红旗渠,众志成城敢为先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建的,被称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奇迹”。七万民工,十年苦战,“先后有81位干部群众为工程献出了生命”……响亮的三个字“红旗渠”,背后却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作者用一串串详实的数据把红旗渠展现在我们面前,“该工程共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糟,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掘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主渠全长70.6公里,总长度1500公里,灌溉面积达林县三分之二的耕地,总投资12504万元……”
红旗渠不仅仅是一处景观:“悬挂在峭壁上,渡槽在峡谷中凌空飞越,蔚为壮观……”,它更是“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口号下孕育形成的一种红旗渠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绳索绑着身子的民工,不停地悬崖上弹跳摇晃开山凿石”……这些描述瞬间把我们拉回到那个奋斗的年代。而对于“青年洞”的描写更是让人肃然起敬:“红旗渠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通过,必须要凿通一条长达600多米的隧洞,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坚硬如钢的石英岩石,民工们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将山洞贯通,因参加的突击队员是用全县民工中挑选的优秀青年,故将此洞名命为青年洞……”
我没有机会一睹红旗渠的壮观,也没有看过《红旗渠》这部电影,却有幸从作者的这篇文章中领略它的风采,对它背后的故事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阅读文字的时候,我时时被作者的描绘所震撼与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那种强大的“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力量让我热血沸腾,同时也为当时当地林县人民的气魄和勇气所折服,为那些流下过血汗的人点赞,更为失去生命的人而痛惜……与此同时,有隐隐的自豪之感从内心升起。红旗渠的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中国力量吧!艰苦奋斗,不畏艰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没有什么困难是华夏儿女所畏惧,所战胜不了的!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被纳入。“红旗渠精神”这五个字渗透着血汗,呈现着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这种精神力量的传承与绵延是不需要太多语言的,只要红旗渠在那里,就是一处地标,承载着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魄力,永远激励着后辈人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力量,鼓舞我们无所畏惧、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一往无前……
整篇文章读下来,亦有些意犹未尽,在作者的带领下我游览了最想看到的景观。或许会有人觉得此文有详略不当之嫌,但暇不掩瑜。况且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读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还是更倾向于去剖析文本所传递出的内涵与精神。整篇文章语言精炼,看似有些松散,但形散而神不散,字里行间时时都传递着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文本由上至下,从华夏起源最早的朝代、文字、文物再到60年代的红旗渠;从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到开凿“青年洞”的优秀青年民工,再到前来观看红旗渠的千万个戴着红领巾的少年……这是时空镜头的由远及近,更是精神力量的传承与延续、时代的发展与律动,哪怕是写郑州与林州市这两座城市,看似闲来之笔,其实也不无深意。
时空交错,由古及今,但精神力量的传承却是永恒的。无论是征战沙场的女军事家妇好,还是为了开凿红旗渠英勇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干部群众,和在太行山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共产党,他们付出血汗生命都是为了家国安泰、保家卫国,其中凝聚的是无不是民族力量的信仰与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是共通的,终将响彻历史的岁月,振奋时代。它更是我们这些后辈人以及未来千万代的华夏人,传承不息的精神力量,这力量将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它有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中国力量”!传承华夏精神,永续中国力量!祝愿我们的祖国民富国强、众安道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