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宋春晖的《我在汝城小垣当童工》文:芳子
白天上班,只待夜深人静间,方才潜心专注对宋春晖先生的文章细品赏析。
我喜欢读宋春晖先生的每一篇作品,他的作品总是蕴藏着一种大爱,一种真诚,一种温暖。总能让生活里的恩与怨,笑与泪,瞬间化蛹为蝶,成为一个积极的、向上的,有责任、有担当的阳光女人。
宋先生的《我在汝城小垣当童工》,通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词汇,但宋先生却能用他细润的笔力,情感真挚的表达了那个年代的人与事。虽然历史久远,但历历在目,忘不了那段史,忘不了那段事。
1970年,当时整个中国正处在文ge时期,宋先生也正值青春年少之时,“读书无用论”的思潮侵蚀着这代年轻人。加上家庭的原因,宋先生不得不放弃学业,离开家乡。以自己柔弱的身体去支撑生活的压力,去承担社会造成的责任。
十四岁,对现在来说正处青春叛逆期,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车接车送,远离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当时宋先生的14岁,却要告别家人,踏进小垣矿上当童工,独自闯荡社会养家糊口,过早品尝了人生的艰辛。
简单的行李,长途跋涉,单薄的被褥,缺水少电,还有毒蛇蚊虫,住进极其简漏的窝棚栖身。这样的生活环境,即使一个成年男人都难以承受的现实,何况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看到这里,我的心灵被深深的震撼,最敏锐的神经被刺痛,泪眼婆娑……
在宋先生诸多的作品中,唯独这篇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被翻阅出来。我和宋先生出生的年代跨越不是很大,或多或少的有着同样年代的经历,共鸣和认知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有着同样怀揣对家乡的深情,对难忘岁月的追忆,特别是到了我们这个退休的年龄,更愿意回忆诉说曾经的过往和chanmian。虽然那个年代已经离我们久远,但它却承载着我们这代人的苦与乐,悲与喜的交织。
矿口垮塌和师傅们连续奋战三天三夜进行设备抢修,仿佛我也参与其中的战斗。让我想起曾经工作的单位,那时,20元新版人民币刚发行的产品,不幸丢失一张。那夜,我们全体员工翻箱倒柜,不吃不喝,连续奋战直到天亮之前终于查找出来。这可是共和国的名片,数字准确,代表国家的形象,更代表着一个企业的信誉,一份责任,一副重担。
缺吃少穿,出勤必需足月才能拿到30元的工钱,除了自己生活必要的打点外,其余给家里贴补。为了让师傅照顾自己少受欺凌,还要绞尽脑汁使用“三寸不烂舌”讨好师傅们欢心,讲有趣的笑话,买烟,打洗脸水,不顾自尊心受伤害,只为能混口饭吃。这是怎样的毅力和斗志,是怎样的顽强与勇敢?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要遭受如此沉重的负担。冬天衣服洗了,等着火烤干了再穿,回家一次就得步行六、七小时,夜幕降临,精疲力尽是常事。
年代是艰苦的,岁月是漫长的。五十年的往事已久远,宋先生却放不下的曾经,于是重返故地,再现曾经青涩少年的童工生涯。从图片上看,小垣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当年的矿区只剩下了框架,荒凉、废颓。岁月在流逝,历史在演变,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
小垣的童工生涯,宋先生写活了那个年代的艰辛,还原了每件事的本真,把当时的情写真了,事写清了,回忆写满了,难忘写哭了。
每当我读起这篇《那年14岁,我在小恒当童工》,让人读着读着就哭了,看着看着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