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杂文精选
文章内容页

059.【晖作赏析】秋语/心灵深处的共鸣

  • 作者:秋语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08-17 12:11:25
  • 被阅读0
  •   心灵深处的共鸣——读宋春晖先生《那年14岁,我在汝城小垣当童工》文/秋语

      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没有刻意的拔高,没有花哨的铺垫,就如同一个老朋友似的在我的对面坐着,与我促膝长谈,把那段曾经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宋春晖老师的精品散文《那年14岁,我在汝城小垣当童工》就这样走入了我的心中。

      或许是同龄人的缘故,又或许有着大致相似的经历,屏幕上的文字就在我的眼前灵动起来,像一个个的精灵,携带着数不清的神奇,争先恐后地跃入我的眼帘,迫不及待地发出感人的跫音。不光吸引着我一口气读下去,也开启了我的记忆闸门,让我沉浸在了深深的回忆之中。往事在心头翻腾着,不知哪一件是散文中的描述,哪一件是我自己亲身的经历。

      十四岁,正是青葱般的年龄,如果是在现今,在不少的人家里,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还是父母跟前的娇儿,许多人还处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状态中,连上学都还在接送。就算是要锻炼孩子,也只会让他干一些比如扫地、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可是在那特殊的年代,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让本该在学校求学的孩童,走上了打工养家的道路。夏日的风雨,冬天的霜雪,催熟了正在成长的孩童,让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过早地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那么多对于成年人都不算轻松的体力活儿,一下子就圧在稚嫩了的肩上,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呀。

      当年青春正年少,为奔前程远离家。瘦小的身影,简单的行李,长途的旅行……再加上一颗与年龄不相匹配的老成的心智,就这样走上了人生的征途。这样的情景与我当年为减轻家庭的负担,放弃学业,只身前往北方打工的情况是何等的相似?就连住的地方都好像是比照着我的际遇而写出来的。只不过作者与他的伙伴是住在山边的窝棚里,而正在拜读作者这篇怀旧散文的我,却是暂借着马厩而栖身。

      文学是奇妙的,特别是怀旧的散文作品。不拘一格的形式,灵活隽永的语言,非常适合于创作怀旧类的纪实文章。尽管这种怀旧散文,不少事例都是片断性的,由于年代久远,在人们的记忆中,总是保留下最精彩的部分,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然而,这些片断却像是一颗颗闪着岁月光彩的珍珠,用语言的丝线将它们串起来,就成了一个完美的珠串。

      文学的奇妙之处还在于能够触动读者心灵最深处的那些情感,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让阅读的过程变成一种思考、回顾、与自身的经历相比较的过程,从而完成一次心灵的沟通,实现对作品的再创作。因此,一百个读者阅读这篇散文,就能产生一百种不同的感想。如果你愿意多读几次的话,每一次的感触又有不同。

      在散文《那年14岁,我在汝城小垣当童工》中,作者用朴素的语言讲述着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其中的情节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海。那在矿井中三天三夜抢修设备的故事,是那么的打动人心,很快就与我在山东那个园林场中巡夜的往事融合在了一起,我甚至感觉到,宋老师笔下的那次抢修,我也参与在了其中。

      作者关于打工生涯的描写,朴实具体,很能引起人的联想。我的眼前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清晰的画面:一辆抢运送往珍宝岛前线的拥军蟠桃的马车,在北国种植着高大杨树的大道上疾驰,而那个跟车搬运的少年就是我。老师笔下那条压死在草席下的毒蛇,更是让我想起了在园林场警卫班巡视自己负责的领地时,沿途所看到的那么多的毒蛇的影子……

      用火烤干衣服的事情,对我也不陌生,在那个时候,谁会有多的衣服呢?特别是冬天,打湿了的衣服就得生堆篝火来烤干,否则第二天就没有穿的。直到今天,曾经在看林子的窝棚里烤衣物的情节仍在我眼前晃动着。

      作品中关于在夜里加班担运石料的身影那么像少年时的我,那时,十五岁的我在一个地级市的报社人防工地当抬工,许多时候,为了赶工期,都加班加点地把一块块打制好的卷石抬上拱架,以便石工去砌防空洞的穹顶……那位因受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最后不幸去世的年轻人是我的伙伴么?我的那位知青战友只因父母的疏忽,而将癌症当成了痣疮,以至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刚上调回城,就去了本不该那么早就去的地方……

      作品中描述的主人公回家的情形是那么的真切,步行数十里,经过六、七个小时的奔波,方在夜幕降临后抵达县城,精疲力尽地回到家里。这不正是在说我么?所不同的是,我是在那个最热的暑天里,一个人在细若羊肠的山道上足足跋涉了好几个小时,才在天黑后来到那个小山村,将给在那里当知青的二姐带的咸菜等物品,送到她的知青小屋……

      是的,人的心灵在许多时候都是相通的。文学如诗似歌,总能引起共鸣。一篇优秀的作品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感受。或是在听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或是品味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或是勾起了自己相同相似的经历和情感……而对于我来说,这些兼而有之。

      在这篇朴实的散文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回顾着往事,这些事情确实都不是我所经历的,但却与我的经历那么相似。看着这篇作品,过往就在我的脑海里翻篇,甚至都分不清哪个是作品中的,哪个又是我所经历的了……

      《那年14岁,我在汝城小垣当童工》这篇作品的风格是朴实的,没有太多的抒发情感,对景物描写也很简洁,只用于交待环境,但却恰到好处地将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描述了出来。整个作品都发人深思,引人遐想。那在萧瑟的寒风里掀开一个个稻草堆,把正在冬眠的黄鳝、青蛙抓来,给自己青春的生命增加点卡路里和蛋白质的举动,也像极了曾经的我们,在写这篇赏析时,我的眼前仍然闪现那年在我的知青小屋,一帮年轻的知青聚在一起,享用着难得的草鱼大餐的情景……

      这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它会引起许多人的沉思和共鸣,勾出你最宝贵的岁月珍藏。而对于我来说,我所经历的那些往事,已经和散文中的描述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审核人:站长】

        标题:059.【晖作赏析】秋语/心灵深处的共鸣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8885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