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北京 近日,读了文友上海阿蔡先生的短篇小说《未庄的阿Q新婚之烦恼》,不禁跟着“烦恼”了一会儿,但更多的是不由自主发出的一种泛着灰色、粉色抑或不明色泽的烦恼人的笑。呵呵,阿蔡你也太逗了,让阿Q这个在鲁迅先生笔下行走广袤时空无羁绊的小说人物走到百余年后的故国热土,以全新的包装示人,反馈当下某些社会热点或噪点问题,所蕴含的现实意义自然不容低估。更让人称道的是,作者还给了他一个平台、一个视窗,借结婚这一美事儿透视浮华加浮躁加N种情状的世相世情,让林林总总的是非善恶、世道人心在他那Q式显微镜下逐一曝光和演绎,将其固有的精神胜利法延展并嬗变出新的外延与内涵。作者独运之匠心不可谓不奇崛哦。
在阿蔡小说中,阿Q算是在真正意义上在物质与精神双重鏖战中“胜利”了一把。凭着鲁大师为其制造的知名度,也凭着他自己几乎是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的“精神胜利法”,还凭着他与时俱进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地穿插于传统与新锐、传承与革新、执着与变通之间的诸多优势,居然赢得了一位心仪美人的芳心,不日将走上婚姻的神圣殿堂。然而——大凡小说都少不了诸如此类的“然而”——世道人心中丑陋的乃至邪恶的部分操持着高科技这把双刃剑,对即将抱得美人归故而踌躇满志的阿Q先生一招又一招地使出了网络软bao力,竟然龌龊到要看阿Q未婚妻的内裤,并肆无忌惮发展到用手机偷拍的罪恶手段来偷窥甚至明看美人的luoti已实现最大限度的意淫并借此恶搞阿Q窃取其物质精神层面的胜利成果。好在阿Q愤怒归愤怒,但也不是愚夫莽汉般毫无理智的愤怒,更不再是百余年前那种吃苦是福精神胜利就好的无端妥协,而是秉着精神胜利法的精髓要义,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高度重视,迂回曲折,灵活多变,赢得包括“娱记”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道义声援和实质性的道德助攻,终获得初战告捷。而这一波鏖战的胜利并不单单是战胜了那些恶意攻讦自己的无耻小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阿Q籍此改变了固有的精神胜利法的战法,给这一驰名全球的精神产品添加了新内涵。
读完阿蔡此文,不由得想阿Q精神再絮叨几句。
窃以为,阿Q精神固然不是什么令人崇敬更不至于令人永世崇拜的精神图腾,但其中特有的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先生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甚而至于思想哲学领域中独特的无出其右的“这一个”,当是思想界文学界一以贯之的共识。作为艺术形象,阿Q其人不仅是极具个性化、辨识度和社会性的足以在世界文学长廊中占据重要席位的领军人物,更重要的在他身上彰显出的精神胜利法,极为深刻而灵动地把一种逆来顺受为苟活于人世的国民劣根性高度典型化了,让读者在含泪喷饭的笑声中看清楚某种本质。即:盘踞中国朝野数千年之久的封建意识、极权主义,凭借其所处道貌岸然制高点的位置压迫芸芸众生的肉体乃至精神,挥舞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大棒,操控着愚民政策外加三纲五常之类精神枷锁,不仅把黎民百姓的肉体视为草本一般肆意蹂躏,而且麻痹涂炭戕害其心灵,让普天之下蝼蚁般的芸芸众生自觉地认定自己作为奴隶的幸运,而戚戚于贫贱之贱,唯恐落到做不成奴隶或做不稳奴隶的悲哀处境。
由此可见,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和极权主义对国民心理的碾压和扭曲到了何等扭曲的程度鲁迅小说和杂文在披露这一黑暗社会机理的层面是不遗余力并触及灵魂深处的。阿Q精神作为普罗大众不甘奴役的一种社会潜意识,就在鲁迅先生笔下应运而生。我们从中看到:一个人不管忍受何等的压榨和屈辱,自己必须瞧得起自己,至少得在精神层面做一个胜利者,那些赵太爷、假洋鬼子之流别看表面上器宇轩昂到不可一世,可骨子里是不值俺阿Q一哂的可怜虫、失败者。俺阿Q就是要革命,革他妈妈的命,直到被捕被杀头,签字画押画不圆一个圈又有什么打紧?龟儿子才画得圆呢?老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至此,读者对阿Q其人的古怪行状不会一味讪笑吧?在他身上绽放的精神胜利法光泽固然很微弱,但或多或少能照耀到与他同时代读者甚至后世人们的心坎上吧?直到如今,在不少鲁迅作品渐渐撤出中学教科书的如今,《阿Q正传》的有关章节不是仍在广大中学生的阅读天地里字字珠玑振聋发聩吗?还有,世界上对鲁迅作品研究特别是对《阿Q正传》的研究不是仍然没有绝迹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阿Q精神胜利法的思想震撼力是划时代的,其艺术生命力是永恒的,这应该说是不容置疑的不刊之论吧?
阿蔡老师让这位在鲁大师笔下被封建势力杀了头的阿Q复活了,而且不受生命盛衰自然规律的束缚,不仅活得好好的,还那么年轻,身体反而棒棒的,喜剧人物的范儿更加足足的,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土大地与时俱进,如鱼得水,成为一代精神导师,甚至还成了网红,让诸多美女纷至沓来求关注求交友乃至交欢。至于之后一系列备受网络软bao力攻讦以及阿Q如何应对的细节更是洋溢着全新的时代气息,为丰富阿Q形象、给精神胜利法添加新内涵做出了虽然很小但亦不可忽略的尝试。
阿蔡先生的想象力可真不是盖的,不过我还是觉得阿蔡先生未免太吝啬笔力的付出了,篇幅尚嫌短小,让人读得有些不过瘾。新时期的阿Q新传还应该写具体写长一些,最好也像鲁迅先生一样再来一个中篇小说几万字的篇幅,再设计几个具体人物作配角,设计些更有内涵也更有搞笑意味的故事桥段,让阿Q精神再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辉。另外,稍显不足的是前面叙述性的部分尚未涉及到阿Q的婚姻,不宜过多。再者,标题中的“末庄”估计是阿蔡先生疏忽所致,在鲁大师笔下可是“未庄”哟。挑个小刺,与阿蔡商榷吧。
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这篇作品对续写鲁大师笔下人物命运是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值得肯定。毕竟,阿蔡先生之所以再度推出阿Q的故事,其主旨不仅仅是要让阿Q复活,而是要让阿Q精神复活,并活出新的内涵和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