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杂文精选
文章内容页

黄基竹:仰望史铁生

  • 作者:第一次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9-24 00:41:34
  • 被阅读0
  •   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作家、散文家。他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我知道史铁生,还是从他那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开始的,那时,就知道了陕北不只有“南泥湾”,还有这“清平湾”。《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同时获得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青年文学奖”。史铁生是一个因腰腿病成天只能坐在轮椅上十余年的人,对他更生敬仰之情。后来,知道了他是全国著名作家,也知道了他与疾病顽强抗争的一些故事。

      我从2017年5月被确诊为鼻咽癌后,就更关注像史铁生这样的残疾、与病痛作抗争的作家。于是就从网上看到了他的许多信息,也从网上购买了他的《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等书籍。

      我与史铁生有许多共情之处,只不过无论哪方面我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而已,无论是病痛程度还是与疾病抗争的时间跨度,无论写作层面还是思想境界(哲学层面),我都是“小巫见大巫”,正如那俄罗斯套娃一般,他是最大的那个套娃,而我只是最微小的那个套娃。

      我是2017年5月被确诊为鼻咽癌的,时年已49岁又3个月(生于1968年2月),而他却是20岁左右就患上了腰腿病,最终导致双腿瘫痪,从此就被轮椅赖上了一辈子。我后又于2022年4月被确诊为牙龈癌,并做了左下牙龈切除术,从右大腿处进行皮瓣和血管移植。他后来又患上肾病,于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进行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我虽然在放化疗和手术过程中有过许多生活的不便和痛苦,而他却是轮椅和透析一直伴随到生命的终点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

      我在鼻咽癌治疗时段和康复期间,写了《竹箫抗癌日志》,在牙龈癌手术基本康复后也写过《病中散记》,但与他的《病隙碎笔》《我与地坛》等等诸多作品比起来,我只是一个初学写作的习作者,而他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是一个站在生命的制高点俯瞰芸芸众生的智者。

      史铁生在临终之际选择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为了保证器官不失去作用,哪怕憋得满脸通红,他也一直撑着等待医生赶来。最后终于圆满地达成了他生前的遗愿。我也决定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和遗体,能用的器官就捐赠给需要移植的病人,不能用的就捐献给医院作研究。这并不我一时心血来潮,是我在得第一次癌症后的决定(当时也并不了解史铁生死后捐献器官之事),当时就与儿子进行了沟通,并在老家祖坟立一衣冠塚。有我2017年6月25日的QQ空间和《竹箫抗癌日志》第207页中的《竹箫墓志铭》为证:“这里埋着/一位教书匠的衣冠/他向需要的人们捐了能用的器官/他把冰冷的肉身献给了医学院//这里驻着/一位文学爱好者的魂灵/陪伴着他的父辈 祖先/看护着生养他的郁郁青山”

      对史铁生,我无能也无力作出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评价。现引用几位前辈名家的评论。

      王蒙: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

      韩少功: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邓晓芒: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

      王又平:史铁生绝对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

      每当我看到史铁生的文字,想到他照片上那满面含笑的乐观时,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写作呢!最后,借用史铁生先生的一句话作结:

      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

    【审核人:雨祺】

        标题:黄基竹:仰望史铁生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0134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