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范文工作总结
文章内容页

“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参观记

  • 作者:千里马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1-26 19:01:36
  • 被阅读0
  •   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北侧的河南省博物馆,其主体建筑高大恢宏,古朴典雅庄严,造型精美别致,藏品闻名遐迩,是无数莘莘学子、文化名人、知识分子、广大省会市民和旅游爱好者经常游览光顾的文化殿堂,由于是凭身份证可以免费参观学习,故我经常到这里观光。前不久,在博物馆的西侧展览馆,我冒着炎热,盛夏时节,详细参观了“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

      河南地处中原,远古时代天下分为九州,河南史称豫州。自古以来,滔滔的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河南又是远古华夏儿女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带,五千年来的中华民族文明史,最早有夏商周两千年的农耕文明发源于河南。中国的八大古都分别是郑州、安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其中四大古都都在河南,因此,有人考证,“三千年前看河南、两千年前看陕西、一千年来看江南、六百年来看北京”,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这也是我参观了“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以后所得出的结论。不信,你随我一块儿参观......

      上午十点,我走进富丽堂皇展品丰富的河南博物馆西展厅,感到空气凉爽,温度宜人。首先,迎面可见竖排中间的“大象中原”四个楷书大字熠熠生辉;然后,下面一行为“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九个宋体小字揭示了此展的主题。看展览说明,得知此厅展品分四大板块,前有辞赋,文采飞扬,内容高度概括;后有展品,出土实物,细分单元,按照不同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来布展,图文并茂,内容极为详实,每个展件都有明亮的玻璃橱窗保护、灯光照耀、标注说明,使人一目了然,自解其意。因为正值暑假,来参观者以学生们居多,外地旅游者也不少。这里的服务一流,展览厅门口就是公厕和生活服务间,还有供游客参观后题词的留言簿和购物间。我紧随人流,在低沉悠扬的音乐声中眼观、耳听、手拍、脑记,缓缓前行。工作人员穿制服穿梭其间,时刻注意维持秩序、做好引导,也有身着工装、年轻漂亮的讲解员守在门口服务台,一旦有游客需要,立马面如桃花,款款而来,用满口标准的普通话解说。

      往前走,第一个板块为“文明曙光——原始社会时期”。

      前言云:“天地玄黄——我从哪里来?站在布满鸟踪兽足迹的莽原上破石成器,薪火承递,人猿揖别,血脉沧桑。骨笛唤醒的晨曦,沐浴着大河边最初的农庄”磨石绘陶并渔猎耕纺,野处穴居至筑城立邦。击壤、击壤——文明创自众人指掌。”优美的诗句开篇,把我们最先带进了“走出蒙昧——中原旧石器时代文化”。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最早阶段,从距今约300万年前人类诞生开始,至距今约1万年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结束,这一漫长岁月占有99.8%的人类历史。距今50万年以前,中原地区已经有人类的活动,河南境内发现的旧石器和古人类化石遗址73处,时代囊括了自更新世中期至世晚期漫长的岁月。当时的中原人开始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骨器和木器进行劳作,懂得用火熟食并驱赶野兽,在征服自然的历程中逐步摆脱蒙昧。接着,又带进了“走向文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人类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迄今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2000处,距今900年——4000年。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自成序列并精彩迭呈。在文化的创新与积累、汇聚和辐射的进程中,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在此板块,我看到,所有精致的展品,那都是出土的远古文物:有石刀石镰石臼石锥,样样都镌刻着新旧石器时代的印记;有骨笛骨针木器陶具,件件都体现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有原始人茹毛饮血、直立行走的图画,幅幅都揭示出人类起源的自然状态;更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让我们去畅想:“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人类由野蛮到文明漫长而遥远的世界生活,是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是靠智慧与大自然长期奋斗得来的,是靠集体靠团结靠巨大的力量支撑着、斗争着、亦步亦趋地前进着!社会的进步靠变革,人类的文明靠劳动。人脑的进化愈来愈聪明,现代的机器人再先进也是人发明的,终究不会取代人类,“杞人忧天”的故事当今不能再发生。

      进入第二个板块是“定鼎中原——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此次展览的重点。

      这里,有赋为证:“泱泱九州,茫茫禹迹,二里头深藏第一王朝之谜。煌煌重器,翼翼都邑,商王城筑就青铜时代之基。安阳殷墟,甲骨惊世。陵墓殿宇,青铜狩厉。试问贞人何在,王者焉归?周代商起,立国于中,营建洛邑,礼乐相成。颖淮长子口,古器存殷风。河淇卫康叔,历世传彝宗。南土申与吕,身籍宝黹铭。虢公钟鸣鼎食,应侯金瓯玉佩,礼乐之器重启封,韶光几度匆匆。王纲解紐,列国群雄并起。鹤舞九皋,郑卫占先声。华夷交融,汉淮拥群英。诡异浪漫,荆楚问周鼎。刻镂华章,韩魏主夏盟。哲思成大道,风云聚天中。八方共逐鹿,华夏成一统。”具体来说,你可伴随展板解说词仔细阅读,窥知详情:

      “中原立国——二里头都城与夏代遗存”。禹传位于启,代表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家天下”世袭制度的开始。夏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以及中原诸多夏代遗存的发现,证明了夏王朝在中原建都的事实,为揭开夏王朝神秘的面纱提供了真实的依据。奴隶社会由此而起,阶级产生了,城市出现了,国家建立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从此有了明确分工。

      “神秘王朝——商代都城与商代遗存”。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从商汤立国至纣王灭国,共历十七代,三十一王。商朝存在的500多年间,曾多次在河南境内建都,目前在偃师、郑州、安阳等地发现,具有王都规模的遗址,在信阳、温县、辉县、新郑等地还发现有大量商代文化遗存。商人敬神崇鬼,开始使用成体系的文字、铸造大量的青铜器,制造原始的瓷器,将中国的青铜文明推向了高峰。这里,最为代表的是郑州商城遗址和安阳殷墟遗址。我曾两次到郑州商城遗址凭吊,在今天的郑州管城一角,作为一级文物,商城古城墙一段保存完好,城南路、城北路、城东路、城西路清晰可见,古城都的昔日旧貌我已在郑州博物馆先睹为快。商城路一角的老郑州体育馆内矗立的司母戊鼎成为郑州城市的标志物之一,印记着省会郑州的历史厚重感。就连安阳殷墟遗址我也于上世纪90年代和2012年夏两次参观,最为感慨的是,在昔日的废墟上建成了中国文字博物馆,镌刻在龟兽骨片上的几千片甲骨文重见天日,名扬天下,殷商文化因此也成就了郑州、安阳两个有史为证闻名世界的中国古都,更是中原河南之骄傲,也为中国成为举世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增添了历史沉重的砝码!

      “宅兹中国——洛邑的营建”。周武王灭商后,迁九鼎于洛邑(洛阳)。成王即位,周公辅政,迁殷遗民, 营建新都洛邑,称为“成周”或“新邑”。成周城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与宗周并立、抚镇四方的又一王权所在地。从此,洛阳就成为中国历史上十三朝古都而闻名全球。至今,洛阳故城遗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成为人们旅游的著名景点之一。由于洛阳古城名声显赫,连王宫贵族每年春季鉴赏的牡丹,也因国色天香甲天下,荫及后人,年年举办“牡丹节”,文化唱戏,经济搭台,造福于当今洛阳人民。更有“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流传迄今!

      “藏礼于器——礼乐文明的物证”。周公营建洛邑后,依据周制,参酌殷礼,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西周中期,逐步形成等级严密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体现在贵族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飨宾客所使用礼器数量与规格上,即所谓“藏礼于器”。河南发现的西周封国遗存,正是西周礼制的物质表征。在上世纪“文革”中开展批孔运动,提到的“克己复礼”就是指“周礼”。

      “天下枢机——郑卫之地”。西周末年,王室的族邦联合体开始瓦解,天下共主的观念受到挑战。王纲解紐,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势不如大国的诸侯。中原的郑卫二国,地处列国间频繁交往、会盟、征战、婚媾、商贸的中心,经济文化先进,人民富足多识,郑卫文化在礼乐制度上挑战传统,开辟了列国文化的崭新面貌。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郑人买履》即讲述当年郑国人买鞋的真实故事。

      “天下共主——东周王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王城历经14王计300余年,其间群雄纷争,“礼崩乐坏”,周王室日渐衰微,政权名存实亡, 至公元前256年终为强秦所灭。在东周王城内外,发现大量宫殿遗址、仓窑群、手工作坊遗址及贵族墓地。如平顶山应国墓地、浚县卫国贵族墓地、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地、三门峡虢国墓地等。我就两次参观过三门峡虢国车马坑博物馆,亲眼见证了墓地的存在。

      “问鼎中原——楚族文化”。楚于周初立国,都于丹阳,之后曾多次迁都。从周成王封熊绎开始,至春秋楚庄王时,国力日盛,拓土千里,陈兵周郊,问鼎中原,表现出称霸天下的雄心。原本属于周文化范畴的汉淮诸侯,都在楚人北上、东渐的过程中,归附于楚而最终为其所灭。河南淅川、上蔡、信阳长台关等地的楚墓中所出文物神秘瑰丽,再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上蔡古城西楚国贵族墓地,2005年被发掘,从我目睹的出土文物中找到了当年蔡国归属于楚的铁证。

      “南北交融——汉淮诸小国”。汉淮地区处于中原与荆楚之间,历来是上古民族交错杂居之地,既有复杂的历史渊源,又有错综的文化形态。周初在此地分封了许多同姓和异姓诸侯,以作为王室的南土屏障。河南境内的蔡国、黄国、樊国、曾国、魏国等诸小国在东周长期的列国兼并争霸中,纷纷为强国吞并。这些小国墓葬所出风格各异的青铜器,述说一段缤纷的故国历史。可见,我老家古蔡国的民间传说“百里为王”是有历史依据的,并非信口雌黄!

      在此板块,我看到:青铜器文化独领风骚,生产力水平缓慢提高,国家的建立形成了“世袭制”、“家天下”,朝代更替都是伴随着兵刃相见血淋淋的战争开始;奴隶主剥削奴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奴隶就是会说话的牲口;社会发展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有了开始适应后来又不适应的矛盾特征出现。我畅想:假如没有远古尧舜禹的“禅让制”变味于启“世袭制”,哪会有自夏代以来的王朝“家天下”?假如没有夏商周的历史辉煌,哪有中原三千年前的称霸天下?假如没有殷纣王的骄奢淫逸,哪有西周东周“春秋五霸”?假如没有李耳庄周孔丘孟轲等文人武将,哪里会有“诸子百家”“战国七雄”?

      再往前走,第三个板块是“有容乃大——两汉魏晋南北朝”。

      这里,有赋为证:“铜驼荆棘,兴衰只叹汉魏故城,膏腴蓬蒿,沉浮还现梁苑遗冢。楼头明月,欲揽广厦边栋,墟间炊烟,遥唤阡陌桑农。瓷里青白,俑之千态,不废陶土情,胡汉交错,佛陀西来,千秋砖石证。铁铸耧耕,造纸测量,修典刻经,礼仪繁盛,以天下一家,大哉中华汉风。”华丽的辞章描述的是中原中古时代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具体表现如下:

      “风云际会——汉魏帝都与帝乡”。洛阳在西汉时为汉王朝的东方重镇,新莽时定为东都,刘秀起兵于南阳,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之后曹魏、西晋、北魏晚期均以此为国都。东汉末年汉献帝迁都于许(今许昌),三国鼎立,魏霸中原,许昌为魏五都之一。洛阳、南阳、许昌作为汉魏之际帝都与帝乡,不仅演绎了风云际会的历史,而且遗留下了大量的遗迹、遗物。我最为熟悉的是许昌,不但是从小爱读《三国演义》历史小说,了解书中描写的古代都城情况,而且还因为许昌位于我从家乡到郑州的必经之地,故对今日新城建设也不陌生,听到有关的历史故事也最多。作为曹魏帝都,今天建设得很漂亮,是个很不错的旅游新城,值得一逛。

      “大风起兮——庄园经济与文化”。汉代贵族大家的庄园,既是财富的创造地,又是家庭成员阻挡外侵的城堡,在这些规模巨大的田庄中,农、林、牧、渔以及手工业、商业多业并举,具有极强的自给自足性,从河南出土的汉代遗物中看到的是庄园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在陈列品中,我看到了汉代的农耕文明,那个时期发明的我所熟悉的耧犁锄耙,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期还在使用,农家的田园生活,庄园的粮仓,民居草房等是我小时候的清晰记忆,怎么也磨灭不掉。

      “多元一体——民族融合的物证”。两汉帝国开疆扩土,交通四方,开辟丝绸之路,华夏民族与西域各民族有了更多的交往。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不仅有汉族政权,而且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在此立足,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民族文化大融合。这一时期出土的文物风格多元,形态各异,是民族与文化在中原汇聚与交融的物证。如我2000年到福建去招商引资,当地的陈姓人家就说他们的祖先是在河南固始县,正是此期的民族大融合,才使他们的祖先离乡背井,来到闽约南蛮之地生根,衍繁后人,现在,他们有人每逢清明节,都要到内地寻根问祖,祭祀先人。

      在此板块,我看到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社会发展的起伏过程,昔日里的秦皇汉武开疆拓土、领骚世界;中原刘秀曹操威震八方、一代枭雄,是河南的历史骄傲,也是传颂千古的风流人物。秦砖汉瓦镌刻着时代的记忆,南北民族大融合是多元一体的历史契机。我畅想,假如没有“郡县制”,中国的地方管理几千年将会出现何等局面?假如没有“鸿门宴”“霸王别姬”,刘邦何以建立大汉帝国项羽怎能“四面楚歌”?假如没有《盐铁论》《史记》《资治通鉴》等巨著,哪有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科技记载和传承?假如没有历史上多次的分分合合,怎能会出现56个民族今日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后一个板块是“盛世荣华——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这里,有赋为证:“隋唐东都,巍巍洛阳,万国衣冠,八方咸集。运河帆楫充流,丝路驼队络绎。当惊神工开物,火土历练,三彩绚烂,自有帝国气度,武士威猛,女性丰腴。佛国圣像,传颂盛世梵音。东京梦华,一段清明上河的熙攘世景。北宋皇陵,一个中原王朝的寂寥背影。瓦舍勾栏,汇聚粉墨人生。石雕泥塑,写真世俗民情。官瓷民窑,熔炼制瓷胜境。明清秘器,盖世奇珍,金银珠宝,瓷器牙雕,美轮美奂,工艺绝伦。东方智慧,博大精深,——集千年文化之大成。”文人墨客的华丽歌赋无非是用优美的词语来抒写此期的昨日辉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

      “天下都会——隋唐洛阳”。洛阳是盛唐帝国的东都,北靠黄河,南依伊洛,东接邙岭,西控函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在此交汇,连接东西的丝绸之路在此发端,人口最多时候过百万,是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天的巩义、偃师、孟州、孟津、新安、宜阳、伊川、汝州、登封等都是拱卫东都的京畿地区。古代洛阳城区图显示,盛唐的洛阳城规划比较合理,百万之众的都城天下第一,王宫贵族区与庶民区、集贸街市与城郭,泾渭分明,整齐划一,可见城市发展已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也体现了祖先的聪明智慧。

      “盛唐气象——唐代人文风情”。大唐帝国的文治武功,创造了一个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贯通中外的盛世文明,社会上下洋溢着充沛的活力和创造的喜悦。我们从众多唐代工匠的创造中深刻感受到这种悦近抚远、融汇八方的盛唐气象。如唐朝的铜镜可以正衣冠,光彩照人,在南阳镇平县出土的“双凤双狮花鸟纹铜镜”就可见一斑。唐太宗李世民就有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知荣辱”。有这样的开国明君,必然会带来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泰民安,民众安居乐业。

      另有“市井风情——宋代戏曲文物”、“瓷业高峰——名瓷名窑”、“匠心独具——明清工艺”等细分小单元,无非是展示:宋代的砖刻戏剧人物造型生旦净末丑栩栩如生,禹县、临汝钧瓷和明清时期用玻璃、玉石、珐琅、牙、骨等材料雕刻镶嵌的工艺品,制工精巧,造诣很高,彰显出中原在晚古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达到了国内顶尖的先进水平,但是自元朝以来,她已失去了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

      在此板块,我看到,隋朝开挖的大运河畅通了水陆交通,唐朝的丝绸之路和玄奘西域取经都打开了中国古代开放的大门,洛阳古都的繁盛迎来了万国朝圣,龙门石窟镌刻的是人们顶礼朝拜的奉先寺大佛,唐三彩等瓷器显示了中古时期中国科技的发达,中国古代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大多都来源于此期,连东夷日本、高丽等国都曾经是我们的藩属国,那时的中国是世界最强,全球老大,谁敢不来朝拜?我畅想:假如没有古丝绸之路的成功,会有习近平当今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吗?假如没有古洛阳的历史积淀,会有当今洛阳建国后“一五”计划以来国家机器制造重地吗?假如不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会有今日古都开封《清明上河园》《东京梦华》等著名景区和景点吗?假如没有《包公祠》《铡美案》,会有国人称道而怀念的历史清官包拯吗?

      参观完毕,我思有所得: 总之,中原古代文明博大而厚重,久远而深邃,华夏先民以卓越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化,留下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原文明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主流历史,在中原这片沃土上,数不尽的物证折射出文明的辉煌,共同构成一幅幅生生不息的历史画卷,没有继承就没有发扬,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而在继承之前,我们应当知道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应当发扬什么?我们应该有什么创新?!

      这正是:酷暑盛夏观展览,“大象中原”记心间。古代瑰宝今盖世,神州万里数河南!

    【审核人:站长】

        标题:“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参观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aiqing/wangluoaiqing/861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