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培训心得体会(通用7篇)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日前参加福建省教育厅举办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培训,参与《指南》制定的学前教育专家就《指南》制定与发布的背景、指南的结构与内容及《指南》目标的内涵,通过生动的案例,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进行了专题辅导。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引导大家解读文本,还运用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帮助大家理解《指南》的理念、目标和标准,令我受益匪浅,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学习中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从讲座的案例分析中,我们领会到教育教学实践一定要遵循孩子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如果幼儿的行为特点与《指南》不完全一致,不可以简单地轻率地对幼儿发展的好坏下判断,因为《指南》的"目标"不是准则,而是指引的方向;因为《指南》是整体,而孩子是个体,千万不要当作"量表",不要当作筛选幼儿的工具。在学习中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领域的学习目标融合在一日生活中,避免小学化倾向,保护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园领导者的科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智慧,充满信任、欣赏和接纳的师幼关系,丰富的活动资源,支持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形式,负责任的家园协作体系将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爱是教育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教育智慧。 "路漫漫其修远兮",本次的培训,我们有聆听,有思考,引领我们在反思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和来自各个幼儿园的老师一起参加了第一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点解读培训。
这个的主办教研队老师们也从外县调过来好多知名的,学识渊博、通读过《指南》的学者们来讲座,其中就有我们本园幼儿园的园长丁老师。专家团队们就《指南》的制定的背景、作用和意义、结构和内容、与《纲要》的关系及实施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在座的老师分享了美国的教育标准和日本的教育模式。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身为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在幼儿园安全重于一切的压力下,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限制和包办过多。专家们有几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自己,那就是“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度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职责带来孩子的无措”,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处处都是一个“过”,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独立,如何才能长大?其次,我们要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是《指南》,对我们幼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引和导向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和实施《指南》的重要意义,正确解读理解《指南》的性质,关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整合;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习。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和游戏中,多提供一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和方式,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最后,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包括相关文件、专业理论的学习,观察、分析、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多与同事交流、研讨,促进自己保教能力的提升。
专家团队们从五大领域逐一的深入介绍,让我对《指南》浅显的解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从刚入手《指南》时的那种糊里糊涂、没头没脑的盲目看书到如今的深刻体会,都是培训带给我的,感谢教研组这次能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能够与新老教师们一起学习解读《指南》。
下面就以下几点说说我培训中所学所得:
一、更加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指南》培训活动中,专家老师把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各目标做了详细的解读,并结合案例,图文并茂的对各领域的子目标展开分析,特别是每个领域子目标后的教育建议,给我们今后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指明了教育方向。《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方向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应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二、越发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对于幼儿来说,个性特点、生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就算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各自发展的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也不完全相同,通过专家对《指南》的引领解读,让我们意识到:《指南》不是一把衡量幼儿的尺子,而是为我们指明了每个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调整工作思路,转变错误的教育模式,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重新审视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许多教师都明白“幼儿一日生活皆游戏”的道理,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大相径庭。幼儿学习不是“教课”,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促进各方面的发展。四、更加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而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幼儿学习结果的好坏,而忽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对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的品质视而不见,而仅仅去用学习结果的优差去评价幼儿。这次培训,专家也采用了类似具体的案例,比如,我们园的丁老师在讲座中就以我们本园晨间户外活动的一些典型例子与教师上课时幼儿的一些反应来做案例跟培训的所有老师分享。
这次《指南》的培训,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案例的分析,既有教育理念的引领,又有教师与专家智慧的碰撞。我也深深地感到,对于《指南》的学习和消化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实践与理论、探究与反思相结合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它是引路石,又是指明灯,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开辟了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进过了这连续四天的培训,相信跟我一样会有很多教师都有不同层次的体会,我们会更明确《指南》的真正制定方向,用心做好一名更加优异的幼儿教师!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日前参加福建省教育厅举办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培训,参与《指南》制定的学前教育专家就《指南》制定与发布的背景、指南的结构与内容及《指南》目标的内涵,通过生动的案例,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进行了专题辅导。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引导大家解读文本,还运用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帮助大家理解《指南》的理念、目标和标准,令我受益匪浅,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学习中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性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从讲座的案例分析中,我们领会到教育教学实践一定要遵循孩子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如果幼儿的行为特点与《指南》不完全一致,不可以简单地轻率地对幼儿发展的好坏下判断,因为《指南》的“目标”不是准则,而是指引的方向;因为《指南》是整体,而孩子是个体,千万不要当作“量表”,不要当作筛选幼儿的工具。在学习中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领域的学习目标融合在一日生活中,避免小学化倾向,保护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园领导者的科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智慧,充满信任、欣赏和接纳的师幼关系,丰富的活动资源,支持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形式,负责任的家园协作体系将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爱是教育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教育智慧。 “路漫漫其修远兮”, 本次的培训,我们有聆听,有思考,引领我们在反思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对教师、保育员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范中规定认真完成好每项工作。常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幼儿的常规教育和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在一日活动中,也要注重孩子的常规培养。 在生活常规方面:
生活常规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所有细节的规则培养。例如:盥洗的常规要求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入厕需要遵守的规则;并鼓励提醒幼儿按时喝水,在运动后还要解便、洗手、喝水以补充体内的水份等。进餐的常规要求包括饭前的准备(消毒、洗手等);吃饭时不挑食、细嚼慢咽、安静进餐等;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及饭后的漱口、擦嘴等。睡眠的常规要求幼儿能自觉地入睡,让幼儿养成正确的'睡姿及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蒙睡。
对照着自己的班级研究或讨论,边思考自己是怎么做,汲取好的方法进行自身的改进完善。班级老师相互交流,最近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例如:在入厕习惯喜欢大声吼叫,洗手的时候,水花要溅出台面,滴落在地面上,尽管提了要求,孩子们还是发生同样的事情。
第二天李老师就利用餐前组织谈话活动给幼儿讨论入厕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孩子们和老师就讨论出了一个(洗手间公约),孩子们在想约定的时候,慢慢的就清楚了自己在洗手间应该怎样做。
我就带着孩子们再次回忆学习一下,新的洗手间的约定出来了,最后我们把洗手间的约定粘贴在了,我们的洗手间,秩序有所好转,但是还得继续加油!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及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正确的步骤将小手洗干净。
同时为了鼓励小朋友们喝水制作了尿尿自查表,小朋友们根据自己尿尿的颜色调整自己的喝水量。
一日活动常规培养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对幼儿付出爱心,付出耐心……我会慢慢地从中吸取经验,一步一步的调整,踏踏实实的工作、学习。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8月26、27日,我参加了东山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26日早上,来自闽南师范大学胡杨老师为我们初步解读了《指南》的概述。下午,长泰县实验幼儿园马阿芬园长为我们解读了《指南》中的社会领域和健康领域。27日早上,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索丽珍老师为我们解读了《指南》中的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下午,漳州幼儿园周奕苹老师为我们解读了《指南》中的科学领域。老师们都通过生动的案例,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进行了专题辅导,帮助我们大家理解《指南》的理念、目标和标准,让我也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新老师,通过学习后,我感到肩负重任,正确贯彻落实《指南》的精神关系到全园的发展,关系到幼教质量的提高,幼儿的发展,甚至是千万家庭的幸福生活,如何正确学习理解《指南》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让《指南》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福音,让每个孩子都能自尊自信地成长,将是我们新一年工作开展的“重点工程”。
以下是我学习《指南》后,感触最深的两个方面:
1、《指南》不是“测验”。
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才制订了《指南》,而并没有叫做“标准”,那是因为“指南”强调的是“指引”和“导向”的功能,而且指南面向的不仅仅是幼儿老师,还包括家长。《指南》既引导幼儿学习,同时也引导幼儿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发展结果。从讲座的案例分析中,我们领会到教育教学实践一定要遵循孩子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如果幼儿的行为特点与《指南》不完全一致,不可以简单地轻率地对幼儿发展的好坏下判断,因为《指南》的“目标”不是准则,而是指引的方向;因为《指南》是整体,而孩子是个体,千万不要当作“量表”,不要当作筛选幼儿的工具。在学习中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领域的学习目标融合在一日生活中,避免小学化倾向,保护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2、《指南》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是“爱”。
我始终信奉的一句话是:“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爱是永恒的归宿”。《指南》同样告诉我们应该注重爱的教育。我们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爱的环境,包括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伴之间等,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领导者的科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智慧,充满信任、欣赏和接纳的师幼关系,丰富的活动资源,支持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形式,负责任的家园协作体系将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爱是教育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教育智慧。
通过本次的培训,我们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指南》引领我们在反思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促使我们真正做到: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拒绝“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在听蔡博士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讲座,在教学活动中其选择性地、挑重点地对《指南》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剖解,让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里有展示让我们学习老师在对小孩子出现闹问题、家长纷争的有效运行方法,尤其是其中的一道测试题“一个小班的小孩儿,认真地听你讲故事,但他有太多的疑问,不停地发问与故事相关的问题。这时你会怎么做呢?”给出的选择如下“1、阻止孩子再说话,然后你接着说故事。2、不管孩子的说话,直接把故事完整地讲完。3、为了惩罚孩子多说话,停止说故事。4、逐一解答孩子的问题,再继续说故事。5、与孩子一起寻找问答案,即使你知道,然后引导孩子继续听故事。”现实中,我们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1-3,其结果是阻碍孩子的想象力,压制孩子的求知欲望。这个测试让我认识到别让我们的教育太功利,应该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让我们担负起教师的使命——不是塑造幼儿,而是发掘幼儿的天赋。
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乱象和误区,《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它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培养提出建议。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它是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按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需要,对家长的科学育儿具有指导性作用。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它更符合现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这次《指南》的培训,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案例的分析,既有教育理念的引领,又有教师与专家智慧的碰撞。我也深深地感到,对于《指南》的学习和消化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实践与理论、探究与反思相结合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它是引路石,又是指明灯,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开辟了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
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篇7
8月19日—8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__县20__年暑期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班,为期三天的培训,给我带来了不小收获,董旭花、丁鹏、鲁燕等三位专家教师的精彩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不但将自己工作中成功的经验与我们分享,还给我们带来了鲜活的案例,并在案例中加上自己的见解,加以剖析,让我们对照自身的教学,从中找出不足,吸取案例中的先进经验,引导我们多方位、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下面就这次培训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教育理念
1、幼儿园教育教学
董教授给我们讲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面对两方面的发展需要。一是个体,就是要让幼儿健康、快乐、感觉有趣味,学得轻松,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因为幼儿都是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而且还喜欢称赞的。二是社会,老师的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既要体现德、能、勤、绩,德、智、体、美、劳,还要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总之,教师的教育既要对照社会的发展需要,还要对照个体的发展需要。
2、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天生就好奇、好动、敏感,同时幼儿还热情、天真、自我中心、还有情绪主导。让幼儿去“自我中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的重要途径,幼儿思维灵活,学习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人际交往过程也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过程,幼儿的学习和物质操作是密不可分的,幼儿的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还有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一个好的活动应该能看见幼儿真实的一面,看见幼儿真实的发展。
3、教学活动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源于好的活动素材和内容,优良的活动设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经验,还要有教师的精心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关注,良好的师幼互动,适宜的组织实施策略,还要教师灵活的调整,课后还要及时反思,做出科学的评价。
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董教授列举了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第一点是素材和内容没有意义,没有意思,不能吸引幼儿;第二点是对素材价值的挖掘不到位;第三点是目标定位不准确,过高或过低,过于笼统、空洞,表述不一;第四点是缺乏情境性、活动性、操作性和趣味性等环节。比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数字宝宝”时,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很多物品上有数字,而且应引导幼儿观察数字数量的多少及其排列的不同。教师要知道物品并不是罗列的越多越好,要选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典型的几种即可。董教授边举例,边讲解,使我避免在以后教学中出现类似问题。
三、环境创设
在这次的报告中,董教授和__主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讲解了幼儿园室外、室内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创设,通过学习,使我对室外、室内的环境创设要求更加明确。室外要绿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游戏化综合考虑,要巧妙的利用自然元素和空间。室内要合理拟定区域的种类和数量,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区域投放材料,投放的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数量要适宜、安全、有教育性、趣味性,材料的摆放要有条理性,层次性,并让幼儿参与区域布置,因为布置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四、写作方面
__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写作的要领,通过学习知道,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非一日之功,首先要有正确的理念,平时要多读书,多学习,多观察,勤记录,就像鲁燕老师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身边的“人”和“事”要多观察,关键是要选好题,写别人没写过的,组织好材料,用好语言文字,抓住主题和核心,主题和核心要与文章的论述内容保持一致。
总之,三天的培训下来,虽然有点累,但我还是从几位专家教师的精彩报告中,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所以,自己认为还是值得的。今后,我一定要以这次的培训为动力,不断的充实自己,把专家们抛下的“石头”变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