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热血和青春变成南疆一块坚挺的碑石,与青山为伴,同日月长存。周围是一排排挺立的名字,镌刻在坚强的石碑上。那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是和他浴血奋战的战友,用忠诚和鲜血守卫祖国的南疆,至死不渝。
他的碑前,有无数的敬仰者带着鲜花来祭奠他。他们在他的碑前立下誓言,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忠于党,忠于国家。这也是他曾经的誓言。为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服从命令,1984年7月,从美丽的西子湖畔调拨到老山前线,走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给来犯的侵略者予以坚决的回击。
1984年12月,他带领两个尖刀班,插入敌人的腹地,坚守在541、140两块高地上。在三面受敌,多次被敌人炮击、后勤补给不足及通讯联系不上的情况下,在猫耳洞里编写了《阵地之歌》,“炮火连天,弹痕遍地。胜利在召唤!我们英勇的解放军,坚决消灭侵略者。用我们的头颅热血、枪炮、手榴弹,牢牢守住阵地!”《阵地之歌》鼓舞了士气。他撕下罐头瓶上的包装纸,在背面画解放军英勇杀敌图贴在猫耳洞的岩壁上。他们用空盒子和塑料袋配合,接露水解渴。在断粮断水,弹药匮乏,伤员运不出去的情况下,这些好男儿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反攻,坚守阵地五天五夜,直至1984年12月20日,战斗结束。那些和他一起在枪林弹雨中抗敌的战友,有的,再也没有回来。
1985年1月15日,116阵地前推拨点战斗打响,尚在休整的他再次请命上前线,这个刚刚经历炮火洗礼的年轻军人,他很清楚,上前线意味着什么,他义无反顾,主动请缨。他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学院毕业的优秀炮兵学员。他带领火力队在无名三号高地上架起机枪和火炮,掩护我们的进攻分队向前推进,1月17日,他的火力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疯狂轰炸,他的生命被定格在23岁。
这个年轻的党员,勇敢无畏的军人,在奔赴前线,出征前的1984年8月11日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爸爸、妈妈:
二十二个春秋,在您们的哺育培养下,在党组织的教育和首长的帮助下,我已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的干部,人民军队的指挥官。我始终牢记爸爸在上封来信中摘抄的陈毅告诫儿子的语句:“我是党之子,祖国如有难,理应当先锋。”
在这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相信您们会坚定地支持我英勇战斗,勇往直前。因为,您们是老党员,党的老干部,您们几十年来为党和人民勤勤恳恳地工作,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屈服的精神,一直在教育和鼓舞着我。我在给小雷的信中写道:“父母能给我们留下的,不是索取私利的权利,不是金钱和财富,更不是超越他人的特殊,而是他们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会使您们满意的。
您们的:小勇
八、十一 于云南老山
他们的儿子的确让他们满意了,他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也用他短暂而热烈的青春表达了对国家的一片忠诚。他的英雄事迹在家乡广为传扬。
可是,谁能体谅中年丧子的父母内心的悲凉?23岁,多少孩子还羽翼未丰,在父母的呵护下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多少同龄人还在浑浑噩噩,虚度时光?他让多少年轻人汗颜?父亲声泪俱下,我不该把他送去学炮兵。这不是一个老党员该说的话。但是是一个怜子的老父亲的心声。如果可以,他愿意代替儿子死。他太年轻啊,他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他会娶妻生子,他也会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自从收到儿子的来信,他们回信给儿子鼓励和叮嘱,但他们整天生活在担忧中。天天看新闻,夜不能寐,时刻等待电话响起,又害怕电话想起。每一个细微的声音,他们都侧耳聆听。他们是老党员,什么风雨都见过,但是,儿子是他们的心尖尖。他们也知道,他们教育出来的儿子不会是怂包。他们给他取名勇,就是希望他勇往直前。他们在默默祈祷,战争,快结束吧。儿子,平安地回家吧。
儿子的战友们回来了,齐声喊妈,说,我们以后就是您的儿子。母亲看着齐刷刷站在她面前的热血男儿,掩面而泣。她的小勇没有回来,永远回不来了。
年轻军人的英名被供奉在家乡的烈士纪念馆里,这里松柏青青,山峦环绕,旁边就是矗立在高山之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像一个灯塔,俯视着滚滚长江,也见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与无数为中国的解放战争牺牲的先烈们一起,受后人的瞻仰怀念。纪念馆里祭奠着很多抛头颅洒热血的年轻人,有的出生名门,或大家闺秀,或豪门公子,有的是青年才俊,海外学成归来,一心想报效国家,有的是一介布衣,或戎马军人,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新中国的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烈士纪念馆一楼的大厅里,有一排宣传栏,这是为抗击疫情逆风而行援驰武汉的年轻的医护人员而树立起来的光荣榜。他们为人妻,为人父,为人子,却在国家有难时,坚定地递交请战书,离别幼子,老母,丈夫或妻子,披挂上阵,风尘仆仆,赶往不见硝烟的战场,全力以赴,去打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役。他们的血脉里流淌着的是勇敢,是担当,是为国分忧的责任。“我是党之子,祖国如有难,理应当先锋。”陈毅对其子说的话,这些年轻人用实践践行着,他们是勇者,是国家的中流砥柱。
在宣传首页上,却是一个朴素干练、头发花白的老妇人的照片,她的脸上带着谦和的笑。下文介绍:铜陵好人,第八届道德模范王凤英,79岁,有46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在儿子牺牲前,从未放弃对儿子的教育,不论儿子在部队还是最前线,他都坚持写信教育勉励儿子。在儿子牺牲后,她没被沉重的打击击垮,擦干眼泪,继续投入到社区的党建拥军活动中。她立足平凡,追求崇尚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她是小勇的母亲。
她的儿子全名叫:崔跃勇,安徽铜陵籍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在1985年1月17日在老山前线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3岁。身穿军装和战友们站在高地上,挂着阳光般笑容的年轻人,他的目光似乎在眺望他的祖国,他誓死捍卫的祖国,一个决不允许外国侵略者肆意践踏的亲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