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镜子。那些有功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方百姓的人,无论有无姓名,都注定会被永远铭记!
烈士,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敬佩而又振奋的词语,舒适而又安逸的生活,已经快让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永远遗忘在岁月的长河里了。带着对英雄的敬慕,我来到了扶眉战役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的风采,感受革命伟人的事迹。
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而修建的纪念馆。扶眉战役纪念馆,是由纪念广场、纪念碑、战役纪念馆和烈士墓区组成的社会科学类历史专题纪念馆,占地四十七亩,建筑面积三千三百平方米。据资料介绍,早在一九五三年,扶眉战役纪念馆就被宝鸡行政专员公署批准设立修建。经过了多年的收集、征集、整理展品资料,纪念馆于一九七二年正式对外开放。扶眉战役纪念馆,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陕西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扶眉战役,发生于一九四九年的七月十日至十四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陕西扶风、眉县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因此,被称为“扶眉战役”。走进扶眉战役纪念馆广场,首先看到的是矗立着的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军政首长的雕像。雕像从左起分别为,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赵寿山,西北军区政委习仲勋,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在整个西北地区的解放过程中,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雕像的后面就是纪念碑,巍然挺立在群山翠柏之间,总高度23.57米,碑身高度19.49米,寓意着扶眉战役于1949年胜利告捷。纪念碑正面镌刻着习仲勋同志1986年题写的“扶眉战役烈士纪念馆”九个大字。
扶眉战役纪念馆分上下两层,共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布设了扶眉战役介绍和烈士遗物、文史资料等两个展厅,对扶眉战役全过程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第一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战前形势、作战准备、钳马打胡、欢庆胜利等内容。第二展厅,主要展示的是革命英烈、光辉历程、将星璀璨和缅怀先烈等内容。纪念馆藏品来源,主要通过收集、征集、捐赠等获得。类别有图片、题词、题字、战旗、锦旗、奖章、武器和报话器材等。扶眉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兵团部、四个军部、八个整师另三个团,共计四万四千余人,解放了宝鸡等九座县城,彻底扭转了西北战场上敌强我弱的被动局面,打开了解放军解放大西北、进军大西南的战略通道,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扶眉战役中,第一野战军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作战,解放军共伤亡4600余人,30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其中有姓名者2160人,还有很多无名英雄。牺牲烈士平均年龄25岁,最小的仅有14岁,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史诗。革命军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颂歌,铸就扶眉忠魂纪念碑,激励着后人们踏着先烈的足迹奋勇前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据资料介绍,在扶眉战役期间,关中地区支援前线的粮食计有一亿五千九百万斤,送往前线的军鞋计有五十五万双,出动的担架计有九千三百多副,大车计有二千七百余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基本上保证了前线作战部队的需要。可以说,扶眉战役的胜利,既是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胜利,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也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展览馆内丰富的历史资料、烈士肖像和使用过的物品,无不在诉说着当时战争的惨烈和艰难,尤其看到年仅14岁就牺牲的烈士照片时,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一幅幅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的画面,令人热泪盈眶。
参观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支黝黑且历经风霜的钢笔。它有着一段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钢笔的主人就是栗政通,他时任第1兵团第2军6师18团独立营营长,在攻占马家山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我站在栗政通的照片前,看着旁边用钢笔写下这样一段话:“这是我寸心的表白,当我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让这张被战争锻炼成的肖像,随着你们漂泊吧”。质朴的语言里饱含着对战友的深情,充满了对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我在心里一直默念着“寸心的表白”这几个字,将我的思绪瞬间拉到了二十多年前。我在西安市委工作时,服务的主要领导,曾为此事专门写过一篇“寸心的表白”的回忆文章,介绍了自己叔父栗政通的事迹,令我动容,印象深刻。我不禁被革命前辈对祖国、对人民深情的表白所震撼,被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今天这支依旧承载着栗政通营长寸心表白的钢笔在扶眉战役纪念馆展柜里,依然向我们诉说着一种勇往直前、追求真理的精神!展览馆内一幅幅珍贵的画面、一张张历史的镜头、一件件曾经战斗用的枪械、一个个为国献出年轻生命指战员名字,为了我们广大的劳苦大众、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无数革命先辈在胜利的前夕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长眠于这片黄土地上。
从展览馆缓步走出,我的心情特别沉重,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打下的红色江山,是多么的艰难!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