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历史首先要给国民党记上一功。但随之成立的民国政府却一直就处于风雨飘摇中,也并无良策结束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积贫积弱。很不幸,孙中山先生过早地走了,历史如能有假设,孙中山先生能继续掌舵国民党,国民党那个委员长就一定另有其人。原本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局面,就不会被国民党内的投机分子们所摧毁,历史可能需要重写。
后来国民党掌权的一群稂莠不齐的投机者,利用手中窃取的权利,置“共和”于险境,推动了国民党向右转,使满目苍夷的中国再次陷入了更加深重的动荡中。德不配位,诸候不服,无人临朝称臣,朝廷无法号令天下。日本人正是看准了这个特殊时期,趁着中华民族在动荡中沉浮,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孙中山以后,中华大地上再无有所作为的领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蒋介石的掌权,迫使中华民族政体出现了大倒退,同时也催生了军阀混战,使原本民不聊生的国度更加陷入绝境。人们从蒋介石迫不及待地清理共产党,到屠杀进步人士中就可以看出,国民党内部已经从曾经的资产阶级革命转向了资产阶级独裁统治。列强环伺,日本军队蚕食中国领土,屠杀中国老百姓,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中;东北的半壁河山即将沦陷,无知的蒋介石却在指望着当时的“国联”来调停所谓“争端”,同时却将精力放在积极剿共上面。那是国民党清除共产党造成的动荡,让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同时也让中国共产党开始看清形式而逐渐趋于成熟,更是催生中国共产党走向自立的动力。
在波涛汹涌的历史浪潮中,中国共产党这艘航船开始并不一帆风顺。直到后来提倡到农村去,组织农民,实行土地革命,才让走过血雨腥风的中国共产党找准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从老百姓中走来,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直到历史明智地选择了毛泽东主席来作为其核心层的领导。从此,中国共产党人找准了方向,有了自己正确的革命纲领,终于让革命在中国取得了全国胜利。
毛主席这个头衔,虽然来自于早期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职务称谓;但为其定位,却还是在长期残酷的斗争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经过严酷的斗争实践,认识到了毛泽东主席不仅有着深邃的洞察力,并且还能以其独特的眼光运筹帷幄,领导中国革命一步步从小到大,最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才促其走到了领导的最高位。
回顾历史,中国革命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完整与民族团结,这也是近代中国在遭受到强侵略欺侮以后的醒悟;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之所在。与此同时,这也是评价党的领袖与所作贡献的主要依据。
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在近代面临的多次中国被列强分裂的危机中,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这些贡献与作用,集中表现在建国前后围绕夺取政权与维护主权、反对国家分裂问题上的正确决策与深谋远虑。
(一),1945年,在蒋介石抢占全国重点区域的背景下,中共军队以民主联军的名义进军东北。
其作用是将军队卡在前苏联军队与国民党军队之间,冲破雅尔塔英美苏秘密协定,避免了第二个“外蒙古”或苏记黄俄“满洲国”的出现。
人们都知道“二战”胜利前夕,美英苏三国召开的雅尔塔秘密会议,实际上是美苏划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的会议。中国虽然也属于战胜国,但没人尊重中国的付出,美国却擅自拿中国的领土主权与前苏联做交易,以中国的外蒙古和东北中长铁路和旅大港为筹码,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以减轻美国自己的牺牲;用以求得太平洋战场的提前胜利。也不顾及当初掌权的国民党政权,更不顾及这些地方全都是中国的主权地,该是多么地讽刺。
抗战胜利了,美国人却要把中国领土割让出去,与前苏联交易。但在美苏这种交易中,蒋介石始终处于被人拿捏的尴尬境地,却又无力反驳。因为抗战中的民国政府有求于美国,只能自己装孙子。虽然蒋介石派了宋子义、王世杰、蒋经国等与苏联谈判,同时也获得斯大林三项保证:苏军解放东北后,确保东北行政权交给国民党政府。不干涉新疆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
这三项保证对于蒋介石来说,倒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抗日战争中,能威胁蒋介石政权与地位的日本人投降了,现在就剩下是共产党能威胁他的地位。可见蒋介石政权何以会被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打垮,其大部分原因皆为蒋介石自身的政治短视与贪婪有莫大的关系。
日本的投降,虽然部分要归功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但中国人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蒋介石认为只要苏联不支持中共,就去掉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心病;即使牺牲主权换得政权安稳也在所不惜。自私自利与权谋让蒋介石与国民党永远洗不掉用主权换政权这一历史污点。
当初的中国共产党,虽然对外蒙独立问题插不上手,但毛泽东主席认为,东北这块土地还是需要下先手棋,如果等到前苏联与国民党的军队扎好了架子,共产党的军队肯定就进不去了。其实,最有资格去东北接受日本投降的应该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因为“九一八”事件后,蒋介石令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而退出东北,是共产党的武装在东北一直坚持着武装抗日斗争。
其实中国共产党当时并不知道苏军攻占东北后,要将东北交给国民党政府;是毛泽东主席敏锐地意识到了美国与前苏联的图谋。况且中国共产党早有先见之明,收复东北是中共在“七大”上就确定下来方针。事实上,前苏联如果落实与国民党的三项保证,就必然会出现与中共的决策相抵触的纠纷。南京国民政府与前苏联政府的矛盾必然会显露出来,从而影响到美国与苏联在雅尔塔秘密协议的贯彻落实。
正是因为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提前派兵东北,让雅尔塔秘密协议部分地流产。
在此背景下,毛泽东主席去国共重庆谈判就就多了另外一层意思,打破国民党的图谋,让美国人与前苏联的交易无法成交。
当年的重庆谈判,毛泽东主席是冒着极大风险的行程。虽然是国共双方的谈判,实际上是由前苏联、美国、蒋介石政权与中共的三国四方的博弈。中共这一方需要单独挑战苏、美、蒋,毛泽东主席身上承受着无限制的压力与引诱,以及人生安危;其高官厚禄,让处于军事劣势的中国共产党人无从选择。十分诡异的是,1945年8月14日,当南京政府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所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注①)的同一天,蒋介石就致电毛泽东,邀其到重庆谈判,这其中有蒋介石的算计,认为毛泽东主席没有那种胆量敢赴重庆。接着还有苏联也派员敦促中共通过国共谈判的压力,希望中共效仿法共,走议会道路,实现战后“和平建国”。
毛泽东主席看出来了蒋介石这一步的套路,也深知蒋介石之的为人;但当时“和平建国”的呼声很高,如果不答应赴重庆谈判,就正中蒋介石下怀。中国共产党自然清楚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就是逼中国共产党签定放弃根据地的协议,“和平建国”。也许美国人当初就是不想中国共产党太靠近前苏联,于是由美国政府特派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张治中乘专机到延安迎接毛泽东,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其接待规格不可谓不高。
抗战刚刚胜利,全国上下“和平建国”的呼声很高。因为人民渴望有安定的生存环境,希望政党不要违背民意。经过八年抗战,谁都不愿意再打内战。至于怎么样“和平建国”,因为认识不同,立场也不同,理解的角度也不一样。一些民主党派也劝说毛泽东交出武装,放弃根据地;有的批评毛泽东有“封建割据”思想,这无形压力就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与魄力。
至于前苏联为什么劝中共“交枪”,证明当时的前苏联,已经从标准的共产主义开始蜕变成民族主义,其中当然有斯大林自己的打算,所开出来的“当官”条件,不能不说极具诱惑力。如果真的走法共的议会道路,当然也可以避免内战的残酷;问题是蒋介石政权的恶政,根本就容不下另外一个手中握有枪杆子政党与国民党共享权利,中国共产党自然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但形式逼迫着共产党必须接受挑战,况且当年的斯大林根本就瞧不起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共产党成不了气候。后来又看到中国共产党开始强大了,又担心前苏联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中大哥大的头把交椅的位置被动摇。谈而不破,打而有力的不放弃武装的基本决策,才是毛泽东主席必须坚不退让的原则与立场。因此国共谈判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不要交出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讨价还价。
毛泽东主席深知战后国共的矛盾,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如果按照中国继续走蒋介石的独裁治国路线,即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合法政党地位,中国也一定不会改变自己的国际地位。其结果依然还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前途和命运,中国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与主权完整。毛泽东主席在重庆的43天,主要时间就用来同国民党高层和民主党派领导人交流看法,听取意见。同时审时度势地作了让步,同意将南方新四军各根据地撤退到北方。蒋介石自有自己的盘算,目的就是拖延时间调兵谴将,从而达成书面“双十和平协定”。同时毛泽东主席明确告诉各主党派,中共要是完全交了枪,肯定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同样也没有各民主党派的地位。
写在纸上的协定,对于蒋介石集团并没有多少约束力。其实蒋介石内心早已谋划好了行动,就是谈判在桌上,运兵在路途。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的军队就一直在美国人帮助下,用飞机与军舰运兵到沿海和东北,对中共武装展开重点进攻。
兵贵神速自古就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尽管按国民党与前苏联签定的条约,前苏联“不援助中共”,要将东北行政权交与国民党。按照毛泽东主席的说法,就说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当时前苏联人也没理由禁止中国人进入中国自己的东北领土。自1945年8月8日前苏联对日宣战,同年8月28日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这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正在山东等地应战蒋介石军队的重点进攻的同时,8月30日第一支中共武装就出现在东北黑土地上。
就像《从军行》里描述的那样:“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东北,并不是西北,这块黑土地一直就是沙俄与日本人觊觎的富饶之地,这里可以养活千千万万人,可以养活千千万万军队,其战略地位自然十分重要。当时,前苏军高层对中共出兵东北大多数都缺乏思想准备,而前苏联的基层部队更不知中国还有国共之争,那时候蒋介石驻军也不多。1945年8月31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民主联军与原东北抗联的军队一起占领了山海关。虽然,美苏之间有“苏军不入关、美军不登陆”的默契。但上述行动,立即被美国与蒋介石认定为是苏联违约支持中共抢占东北。其实这就是毛泽东主席的妙招,挑战两个超级大国的如意算盘,让他们互相之间不信任。
说来好笑,其实毛泽东主席是被迫下了这一盘大棋。自美军于1945年9月13日开始在青岛、天津、秦皇岛等地大规模为国民党运送军队,说好的三国四方的默契,终于被利益矛盾激化;美国人,蒋介石集团,前苏联三方的战略计划至此全乱了阵脚。
有可能蒋介石完全没有想到毛泽东主席会亲自赴重庆谈判,这种乱中有谋的胆略,完全打破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原本蒋介石认为毛泽东主席不敢赴重庆谈判,就可以将发动内战的帽子扣在中国共产党的头上,制造不利于共产党的舆论。没曾想毛泽东主席一边人在重庆谈判,一边派部队长途奔袭东北,同时告诉新成立的东北局,部队只占据农村与小城市,铁路沿线大中城市交由苏军与国民党去接管。这一招叫做主动出击卡位置,不但巧妙地处理了同苏联的关系,同时也作好了苏联撤出东北后,仍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应对国民党挑起的内战。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回顾历史可以看重庆谈判,如果如果毛泽东主席顾及自身的安危,不去重庆冒险;如果毛泽东主席不顾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只顾目前“和平”去“当官”,无原则地妥协退让,像蒋介石那样“让主权保政权”;那么,战后的中国东北,就自然地成为美苏争霸的前哨阵地和冷战的牺牲品。到时候美蒋可以利用东北围剿华北的中共武装力量;苏联则利用其在东北特权,培植亲苏势力,伺机成为苏记“满洲国”,东北这块土地有可能早就丢了。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利用美苏之间各有所图的矛盾,一箭双雕,明抗美蒋,暗拒苏联,下了一盘世纪大棋。
再或者,中国仍由蒋介石所代表的国民党掌权,按照蒋介石丢弃外蒙古的心态,东北这块黑土地一定会被分裂出去。
历史无法重演,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以抢占战略的先机的深远谋略,堵死了潜在的东北再成为“满洲国”的可能性。如今有很多人拿抗日战争时期以蒋介石“委员长”的合法身份,用来贬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地位,为其歌功颂德,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无知。
如何评价领袖人物,怎样看伟人的贡献,首先就看其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毛泽东主席能担负起国家与民族的历史重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作为,而是长期对于治政理国的慎秘思考,这就是我们对于何为领袖的新认识。
(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其核心就是避免了中国南北分裂。
危机,并不源自于主观意识。国共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虽然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但就蒋介石的秉性来说,没有人相信蒋介石能容忍共产党的存在。不过,毛泽东回延安后提出的“争取和平建设的新时期”的口号,确实也准备了此后与国民党展开议会斗争的准备,同时还提出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在议会中斗垮国民党,说明中国共产党还是有诚意去实现双十协定的愿望。
蒋介石之所以叫做蒋介石,他亵渎了《易·豫》中的“介于石,不终日,贞吉。”那一纸协定,并没有阻碍其调兵谴将的运作。从1946年6月围堵中原军区新四军开始,蒋介石并宣布3至6个月内消灭共军。三大战役后,不可一世的蒋介石便从狂妄顶,再到全局溃败,只用了二年多一点。
一直有人认为,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内战,其实这只是看到了表面。在美国人眼里的中国的国共内战,早就是美国人寻找的代理战争。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出钱出力,国民党是依靠美国人出钱出枪,帮蒋介石打共产党的一场旷世“代理战争”。
也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没有苏联的支持,哪来的中国共产党。所以国民党总是一口咬定自己的失败,是因为毛泽东的共产党得到了苏联的支持。表面上看,这种推断没有错;用江湖上的说法,中国共产党原本就是马克思的门徒,推翻资本主义就是其责任。历史事实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以后,苏联支援的并不是共产党,而是中国国民党。虽然苏联没有像美国人那样出钱出枪支持国民党去消灭共产党。但前苏联领导人们目光短浅,错估了国民党的力量,认为中共根本无力打垮国民党,将来在中国执政的一定是蒋介石所在的国民党。
苏联人瞒着毛泽东与蒋介石作交易,然后“逼”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就是“劝”中国共产党交出武装和根据地,逼毛泽东主席与蒋介石“团结建国”。可见前苏联人并不认识毛泽东主席的伟大,毛泽东顶住美蒋苏三家的压力,叱咤风云,避免了在中国出现国民党与共产党划江而治分裂。后来,美国人又使出“弃蒋”的政策,扶持李宗仁上台,妄图通过“谈判”,求得“划江而治”的局面。苏联派了特使米高扬来到西柏坡,企图说服毛泽东不要进军江南,也来一个“划江而治”的“南北朝”。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前苏联米高扬不吃死鱼的剧情,就是毛泽东主席不满意前苏联长臂管辖的伏笔。直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当时的苏联大使还是随国民党迁移广州,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却依然留在南京,想与中共拉回关系。其实当初的美国还是没有看清楚国民党政权的昏馈,如果早期与其断交,中美关系可能就要另写了。
毛泽东主席其实早已看透了美帝国人利益至上的本质,无论对美国还是苏联都想将中国分成两部分,因为划江而治对他们都有着极大好处,可以分裂中国,世界就减少了一个潜在的威胁。美国只有全世界百分之几的人口,又想要世界霸权,最那么最好办法是就肢解所有的国家,或者能找到到一个为美国人打工的代理人,这就是美国人的目的。
前苏联操弄外蒙古独立,其目的也还是肢解中国。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勃列日涅夫,前苏联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念。中国如能划江而治,长江以北就成了苏联与美国的缓冲区,长江以南就是美国人的势力范围;即使中共在北方强大起来了,也会成为苏联的附庸国,中国的前途在何方就一目了然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目的是消灭共产党,因为蒋介石眼中容不下共产党,这也就是台湾省始终不愿意回归的根源。
我们假设没有毛泽东主席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再或者中国人民解放军不那么强大,历史上东西德国分裂,现在还存在的南北朝鲜的现状,就会强加在中国人的头上,中国就会支离破碎。许多年后,归国的李宗仁回忆说,如果中国真的“划江而治”,我们就犯下不可饶恕罪责,将会给国家民族带来不可弥合的历史创伤。
历史不可以复制,但过程让人后怕。战争的经历深刻地告诉我们,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不仅仅只是国共内战;是觉醒了的中国人抗击美苏两强肢解中国的战争,是防止国家分裂,维护中华文明古国的地位能得以延续的民族战争。
(三),抗美援朝,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有中国军队在境外挑战世界霸主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当初下决心抗美援朝,需要领袖有魄力与胆略,需要有过人的担当。一个刚刚建国的民族,百废待兴;一个经历过了几十年动荡不安的民族,在经历了上百年任人宰割的时光以后,却需要为重新崛起而不惜挑战强权;其目的就为了以战止战,以战争奠定立国之基石。而人民军队的英勇无畏,就成为了保障国门的那一道防线。
朝鲜战争,就发生在身边;美军的介入,有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意图,也有朝鲜内部战争的外溢效应。最严峻的事实是美国人已经打到了鸭绿江边,美国人的炸弹已扔到了丹东威胁到我国的边境安全。同时前苏联已告知中国,要做好美军占领朝鲜后,中国在东北接受朝鲜的流亡政府和人民军余部的安置工作。
历史依旧没有假设,现在偏偏有一些人说抗美援朝这一仗不该打,说抗美援朝保卫了朝鲜,牺牲了自己的同胞等等言论。如果按照这些人的思路,解放东北就是可有可无的战争,因为这些人的家乡就不在东北,死去活来与自己无关。只是如果一个不小心,朝鲜全境在美国人的控制之下,东北必然会遭受到美国人的战争渗透,长城以北的国土必然会受到美国人与前苏联的夹击,那时候就真可以叫做国无宁日了。
二战后的美国有了更多的原子弹,不久苏联也有了原子弹,当时的南北朝鲜就是两强争雄的分界线。如果被北朝鲜被占领,美军就实现了在鸭绿江边饮马的叫嚣,新生的中国就会与战争无缝连接。
当初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主席并不十分信任,也有可能以调停者身份,将朝鲜的主权与中国做交易,让美国安稳地占领朝鲜,也让苏联在中国东北扩展其特权。
毛泽东主席决定出兵涉及朝鲜战争,是一个具有非凡胆略的举动。一方面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相当恶劣,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必须拿出精力应对蒋介石集团余部的骚动,同时还有如英国人与印度对于中国西藏的觊觎。这些综合因素如果不用雷霆万钧之力,中国东北与西北,以及西南与华南的不安定因素就会被放大,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也有可能被敌对势力无限制放大。蒋介石在旧中国的残余势力并不会睡觉,这些人蠢蠢欲动,就希望中国边境有事。
纵观国民政府始终无法完全统治中国的原因,并不是国民党的过错,原因只有蒋介石自己知道。腐败与官僚资本是一个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蒋介石的不作为。抗日战争初期,蒋介石一心一意谋剿共,在东北军阀张学良易帜后,蒋介石却命令其退入关中,放弃了东北的大好河山。蒋介石让人诟病的政策,莫过于攘外必先安内的小人心胸。日本人已经打过了长城,蒋介石与国民党却还在玩弄权术。
毛泽东主席最后的遗憾,大约就是没有解放台湾。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估计自己作了一些反省,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上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他终究没有为历史作出正确的选择,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至今没能统一,也没能在毛泽东主席与蒋介石活着时达到统一,这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梗,同时也应该是这些历史风云人物留下的遗憾。
今天中国的成就,除了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还因为抗美援朝这一伟大决策,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边境就不会安宁,就没有和平环境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东北工业化建设,更没有安定的环境,在2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早期工业化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建成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就没有工业反辅农业,就不会有今天生活的改善与提高。同时,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教训,就不会拥有原子弹的国防力量。
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唯武器论者,从不想发动侵略战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勒紧裤带去制造“两弹一星”,恰恰是为了反对拿着尖端武器去发反对霸权主义者。没有抗美援朝这一仗奠定的基础,中国连“和平崛起”都不用想。连台湾人都说,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充其量也只是如印度或印尼那样的中国。
抗美援朝,是毛泽东战争生涯中最艰难的决策。毛泽东主席派周恩来去莫斯科同斯大林商谈援助时,是带着“出兵”与“不出兵”两种方案去试探前苏联的决心。至于究竟出兵与不出兵,开始就是想看看苏联态度,看看前苏联能支援到什么程度。但当周恩来要求空军支援时,斯大林表示暂时不能用空军支援。
让时光倒回到当年10月11日,毛泽东收到斯大林与周恩来联署的电报,在同意不出兵参战的同时,要求我们做好在东北接受朝鲜流亡政府的工作。毛泽东深深地沉思了两天后给周恩来去电,阐明了“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的利害关系,要他去向斯大林表明,即使没有空军支援,我们也出兵参战的决心。
斯大林终于被感动,就是毛泽东主席的这一决策,创造了弱国打退世界头号霸权国家的经典,又避免了新中国边境长时期处于与美国军队对峙的局面。从更深层地看抗美援朝,这是一场捍卫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保卫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和平的报幕剧。
毛泽东主席在挽救国家面临着分裂危机的魄力与胆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更不会有新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灿烂辉煌!
注①,中国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代表莫洛托夫于莫斯科签订。计有条约文本8条,中苏关系换文1件,关于外蒙古问题换文1件,关于长春铁路协定18条,关于大连协定7款,关于旅顺协定9条,关于苏军进入东三省后苏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协定8款,关于苏军从东北撤离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