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先生的这本诗集,也是他唯一的诗集,名字起得特别好。把这个名字扩展一下来诠释,发现对于绝大部分读者来说,阅读贾平凹先生的诗集,还真是个空白;出版这本书,也是填补了他自己著作的空白。当我无意中看到这本书时,也很兴奋,实现了好久以来想读一读的愿望。这本诗集出版于2013年,收录了贾平凹先生从1976至1986之间写的32首诗歌,诗歌虽然不多,但是作为贾平凹所有文学体裁的一个部分,作为研究贾平凹文学和文学创作历程和思想的重要资料,绝对是沉甸甸的。
贾平凹先生在本书的《后记》里说:我更多的是写小说和散文,最倾心的却是诗歌。足见贾平凹先生非常喜欢写诗歌,为诗歌站台,或者说他从一开始就是喜欢写诗的。而他的这些诗歌写作年代,也正是他青年时代。也印证了流行的一句话:一个作家要是没有写过诗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好多作者对文学的热爱都是从诗歌开始的,从一开始写诗到最后转而写其他文学体裁,特别是小说。为什么后来都转了?因为诗歌这个路子太窄了。其实也不是路子窄,而是路上的人太多了,太拥挤了。男女老少,形形色色的人,都在玩诗歌,而不在这里硬挤,跳出诗歌圈,是最聪明的人。贾平凹先生就是这样的聪明人。
贾平凹先生的诗歌,比起他的小说和散文来,虽然逊色而且没有什么名气,但却有自己的特别之处,不可估量。
一、贾平凹诗歌温和敦厚,老到醇熟,生活底蕴很深,耐品耐读,就像他的小说和散文一样,也像他小说和散文的迷你版。我最喜欢贾平凹的散文,其次是小说,所以,读贾平凹的诗歌,总是能够想起他的散文或者小说来。他诗歌中也有抒情也有叙事。《一个老女人的故事》是贾平凹先生诗歌中最长而且最值得一读的叙事诗。它讲述了一个女人从年轻时无知被人玩弄到最后被众人唾弃,从而离群索居、孤独到死的悲惨命运。而事实是,她却是给村民给村民带来财富的人。诗歌中运用了一个特别的意象——牡丹花。她买花籽,种牡丹,与牡丹相依为命。虽然她又老有丑,人人嫌弃,与牡丹花的美丽和富贵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她的精神世界,像牡丹花一样的美丽,一样的富有。整个叙述就像是一个贯穿人物一生命运的小说,情节起伏,让人揪心,既有诗歌的精炼,又有小说的曲折;既发挥了诗歌特长,有借用了小说的魅力。我们来欣赏一段:她渐渐地老了/老得嘴里只剩下一颗牙/她种了许多牡丹/悄悄地看着花开了花再谢去……她开始把花移在路边/花根护住了路堰/她把花载在山上/夜里风把香送到村里……诗歌中的关于她和牡丹的章节,是让人最感念也最美好的文字。诗歌的后半部分,受她的影响,村民们种牡丹卖药材丹皮,叙述也渐渐地以民间故事的手法把主人公升华了,也神话了:后来有了传说/她坟山上的土可以使牡丹花繁衍/于是人人都去坟上抓土/坟堆便被抓平了……她的坟年年都被堆起来/堆起了年年再被人抓平/发财的是村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她的墓碑。读到最后这一句,让人从对人物命运的哀叹中突然解放出来,深刻地感到生活和生命的周而复始和深厚流远。每个人都是她的墓碑,这是多么简洁而又蕴含庞大的礼赞。
不仅是叙事诗,贾平凹先生的抒情诗也很特别,不是那种空洞的缥缈的感觉,也透出一种厚实老成和接地气的感觉,可以说是既有行云流水的浪漫,也有高山大地一般的厚重感:雪地里/你穿一件红衫/天地也温暖……但愿你是颗太阳/天天就在雪线上分娩/我就天天来看——《啊,亚克力兰》。诗歌把自己爱着的人,写成了温暖天地的太阳,因为用最熟悉最质朴的意象,而没有让感到空泛和不沾边的夸张。
二、贾平凹先生的诗歌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充满智慧,充满机智,是智者的语言,超越了诗歌所要求的语言的灵动性,面对现实和生活的尖刻诘问,答案游刃有余。一部好的诗集,是智慧的结晶。我觉得,诗人不应该是一个木讷的人,即便他在生活中看起来是笨拙的不善言辞的,但他内心需要的是充满了大江大河一般的智慧,像一个沉默不语的高僧,偶尔一句话,便可点化众生。而像贾平凹先生的诗歌,有些看似笨拙的诗句,细品却是最生动的,也是最高明的处理。诗人不应该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不仅要有真知灼见而且不一样的真知灼见,不仅仅是在冬天看到了春天和在夜晚看到了黎明那样的在时间和空间的线性的发展中的简单递进,而是在平常中发掘出神奇和看似不可能的结果,就像在石头中找到了一枚花朵和马蹄声。我们来看他的一首抒情诗《天·地——静夜给A》中的一段:有多少水/你就有多少柔情/有多少云/我就有多少心绪……诗中的多少云和多少水,把自然中的最美最有灵性的意象,用到了极致而看起来却是信手拈来,那么不经意,那么举重若轻,这是智慧之笔。再看《送友人李XX出任周至县》中的一段:当你感觉到身体的某一部分存在的时候/这一部分就病了/当你一个人在山谷里唱起歌子的时候/心里就惶恐透了/当你知道一个熟人的好处的时候/他一定是死了……这样的描写,看似平常的生活体验,却是大智慧的总结和提炼,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野游》是一首写山里游玩的诗歌,写得禅意而智慧,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寺是世的幽静处/钟声熨着生之平和/野游到深山/石头里藏了寂寞……《鱼化石》是一首写得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诗歌,看似简单,细品寓意深邃博大:四十五条鱼在一块石头里游动/它们是自由死的/死了/才保持了上千年的自由/石头陈列在博物馆里/这就是一块历史/参观者经过了这里/想到了水/一只猫跑过来/想到了腥味。有人称贾平凹是小说鬼才,他的诗句中也隐约体现出鬼才出其不意的大智慧,大手笔。
贾平凹先生的诗歌创作沿用的是传统写法,因而他的作品不要和同时代的新潮诗人和当今的新锐诗人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但如果非要相比较,其实是各有千秋,各领风骚。与其他的传统写法诗歌相比较,贾平凹的诗歌语言朴实,生动,自然,可读性强,画面感强,更亲近读者,亲近大众,又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个人特色和思想特色,这也是它的闪光之处。而更重要的是,贾平凹作为中国最著名最有成就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凤毛麟角一般的诗作,有着特别的意义,更是无人能够匹敌的。所以,我相信,没有人能够夸口说我比他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