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记忆,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那个有淡淡月色的元宵之夜。
那一年,大姐从重庆主城落户到垫江已有两个寒暑。寒假,我和小姐姐去了垫江,和大姐一起度过了一个神秘而浪漫的元宵偷青之夜。
“偷青”可追溯至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公元537年),《魏书》中有“禁十五日相偷戏”的记载。
按照当地正月十五偷青祈福的民俗,临近十五,生产队朱队长的儿子“小猪”就带着我们几个小伙伴漫山遍坡去打探,邻近生产队哪块菜地的豌豆苗、生菜、萝卜正惹人喜爱?哪块菜地的蒜苗、青葱正绿油油地长势喜人?打探完毕,我们便哼着“天青青,月明明,玉兔引路去偷青。偷了青葱人聪明,摘了生菜招财灵”的民谣得意洋洋地回到生产队。
正月十五夜,朱队长带着我们出发了。“小猪”冲在队伍最前头带路。一路上大家既亢奋又紧张,“小猪”更是压着正在变声的嗓子不停招呼着大家小心坡坎洼地。
夜深了,山里的风寒冷刺骨,淡淡的月光中高高低低的山和远远近近的树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路上只听见齐刷刷急促的脚步声。也不知道走了多远,转过一个山头,我们终于看到了几大片绿油油的菜洼地。
一茬茬翠色的青菜齐齐伸直了腰,萝卜娃娃也探着小脑袋笑开了花,娇嫩的豌豆苗伸展婀娜的腰肢紧紧拥抱着大片洼地,丛丛俊俏的大葱、小葱、蒜苗也都水灵灵地翘首以待。朦朦的月色和闪烁如星点的手电光交相辉映,真是“疑似银河落九天”。
仿佛有灵感一样,大家都同时放慢了脚步。“小猪”自豪地说:“就是这里了!”话音没落他便一个鱼跃扑进菜洼地了。
朱队长告诫大家不得践踏菜地、不要采摘没成熟的幼苗,摘下来的菜不得挑肥拣瘦扔在菜地里。还没等朱队长啰嗦完,我们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猫腰摸到菜地里,趁着月色掐葱拔蒜,青菜、萝卜、豌豆苗一捧一捧搂到怀里。
“小猪”更是敏捷,小身影儿在夜色中急速起伏,一忽儿双手翻飞一忽儿得意地摇头晃脑,没一会儿就“偷”满了一背篓的菜。
女孩子们屏气凝神,紧张得汗水跟珠子一样一颗颗顺着额头滚了下来。不久,我们就“偷”了五背篓的菜了,也分不清到底都偷了些什么菜。我们往回走,绿油油的菜在月光下闪悠闪悠的。
这时,我才注意到,远远近近还有不少人影在田洼地头神秘地跳跃出没,星星点点的灯光忽闪忽闪的像萤火虫在舞蹈。“小猪”得意地说,那一定也是咱们生产队的“战友”。说着,他放开脚步亮着嗓大声吼唱起来:“病虫瘟疫上天去,五谷丰登下凡来。”
大伙儿也跟着嘿唷嘿唷应和着,朱队长走在队伍最后眯缝着眼睛咧开了嘴。
回到屋里,几个大姐姐烧火为“吃青”做准备,“小猪”带着我们清理战果。“偷”得最多的是豌豆苗和大葱、蒜苗,青菜、萝卜为次。“小猪”神秘地说,生菜就是“生财”,萝卜菜头就是“彩头”,青葱就是“聪明”哟!
朱队长把白天钓的鲫鱼端上灶台,给我们熬豌豆苗鲫鱼汤。火,升起来了,柏树枝丫在灶膛里欢快起舞,红红的火苗像女子妖艳的舞姿。渐渐地屋子弥漫开鱼和豌豆苗的清香气,锅里的汤透出浓郁的乳色,豌豆苗和切成细粒的青葱点缀其间,煞是馋人。盛到碗里我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真是太好喝了。毫不夸张地讲,那是我这辈子喝过的最鲜美的豌豆苗鲫鱼汤了!
记得当时农村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小媳妇“偷”得青葱会更加聪明,大闺女“偷”得菜蔬能嫁个如意郎君。这或者也是大姑娘小媳妇都把偷青当成一件乐事,流连忘返的另一个原因吧?
只是这样的风俗如今的农村是否还存在,不得而知。但对于我来说,那一次偷青就是我人生的绝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