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成长日记
文章内容页

刘东升:梦回吹角连营

  • 作者:好人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12-24 20:19:24
  • 被阅读0
  •   常听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也有过类似的亲身体会:但凡平日里想起过往的一些事情,牵念得多了、久了,留在头脑中所经历过的一些零星时空碎片,便会不经意地或清晰或模糊随风入夜无声入梦。一觉醒来,多多少少给你留下一丝丝欣喜抑或失落的惆怅。

      时光如电,一晃,自己离开部队生活已经许多年了。那远在湘西大山深处曾经度过的几年军旅生涯所经历的一幕幕,却不因时光的流逝、生活的消磨而淡忘。反之,却更深刻了随梦而来的是自己对那里翠色密布的青山、清可见底的绿水、夏日紫红色的杨梅、春天里风来花动、四季常青的环境和连队起床跑操、紧急集合、早晚准时响起“答——滴滴滴——答——”悠扬军号声的铭心记忆。那里,留有我们学习训练时的刻苦辛勤、集体活动时的铿锵歌声,更镌刻下我们青春洒脱、生龙活虎的赳赳身影和在军队大熔炉中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各地新老战友朝夕相处难忘、美好的一点一滴……

      01

      自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我对军旅生活、对国防绿,与生俱来就有着一种深深的崇敬和向往。十八、九岁,正值青春韶华时,我终于得偿所愿,穿上了绿色军装。

      在经历几天几夜山重水复、辗转颠簸的铁皮“闷罐”火车、军车的运送情况下,我们终于到达新兵集中训练所在地。来之前,也听说过新兵连苦。毕竟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有的生活在农村、乡镇,初出茅庐没有见过世面。大伙儿刚刚走出家门,再赶上远途跋涉、人多集中,方方面面一时难以适应。加上训练时间紧、任务重,身边的确有一些新战友撑不住了。有想家的,也有深夜睡在新兵集中休息的大通铺上偷偷哭鼻子的。好在新兵连训练时间不算长,仅仅只有两个月,再苦再累,六十多天眨眼间也就过去了。记忆中,我所在的新兵连所有的新战士都一直坚持到最后,并以优异成绩和高标准圆满地完成了新兵各项训练任务,没有一个掉队、更没有当逃兵的。

      在六十多天新兵连集中训练过程中,发生过星星点点一些事,大都因时间较长,模糊了记忆。但之前从来没有遇到过、感觉新鲜的一些事儿,总是难以忘记的。一次,上午训练任务结束之后,临近中午,全连指战员以班为单位围成一个小圈在连队广场蹬地就餐。吃饭的时候,战友们注意力自然都集中在自己的碗筷之间,现场的状态只偶尔能听到盘盏轻微碰击之声,相对还是比较安静的,没有人讲话,更无人大声喧哗。就在战友们急切地运动朵颐专注于咀嚼吞咽的时候,临近一个班的新战士悄悄地放下碗筷,“呼”地一下站起,从口袋中拿出一页稿纸,声音洪亮地念将起来。一开始,都还没有搞清楚是咋回事,听到最后才明白:新战友所念的内容是本班某位战士在训练中是如何的刻苦、老班长在训练新兵的过程中又是怎样地用心之类的一篇宣传稿。就在隔壁班的新战友收稿还未蹲下,离得较远的另一个班的新战友又“呼”地一声起立,大声念诵起稿件来。内容也是赞扬本班新战友牺牲休息时间,怎样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相关内容。紧接着,类似的情景像极了“多米诺”,一个接着一个,这个班的战友刚蹲下,另一个班的战友又站起来。战友们念诵的稿件短小精悍、字句铿锵。短的一两分钟,长的也不过三四分钟。整个吃饭过程大部分时间大都是在这样“吸睛”、热烈的氛围中进行着,吃饭的战友们仿佛都被带了节奏似的,吃起饭来更加劲道有味儿。起初,大家伙儿都感觉新奇,后来听我们的老班长说,这就叫“饭堂广播”,算是部队一个小小的传统吧。别的班新战友这么做,肯定是在老班长的指点下进行的。想想那时,都是新人新兵,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谁都不服谁,也都喜欢争强好胜,别的班可以,我们班怎能落后,别人能行,我们也不可掉队!集体的荣誉促使本班的新战友坐不住了:我们不能逊色于人。后来,在老班长的鼓励下,我也留心于班里战友们在日常训练时间内、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好的言行举止,暗中记下来,并用自认为富含文采的笔触写出来,在连队“饭堂广播”中,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出来。一来二去,“出境”的次数多了,不仅为本班争得了训练宣传先进的荣誉,赢得了班长的好感,同时,在新兵连里也有了小小的“名气”。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后来,新兵连训练结束,我还被选中代表那年一起入伍的全体新兵,在全团欢迎新战友大会主席台上作表态发言。为此,我暗自欣慰、开心了好一阵子。

      后来,下到老连队,我便很快、很自然地融入到了老连队“饭堂广播”这个“传统节目”程序中,直到因工作需要离开通信连调进团部机关。

      在当时,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在短期的新兵连还是老连队里,“饭堂广播”用其最简单的方式,传递着战士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和信息,在一定意义上,也确实起到了鼓励先进、提振士气有效的作用。

      现在想来,那时连队里的“饭堂广播”给人以朝气,给人以亲切!

      02

      有句老话说得真切:“儿行千里母担忧。”当年,参军到部队,远离家乡几千里。虽然算不得是一个真正的“游子”,但父母牵挂着远在他乡卫国戍边长年难归的孩子,战士们想念着故乡和亲人,思而不得的心情、那种纠结,只有自己的内心是最清楚的。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致使信息不畅,消息闭塞。天南地北,电话也不容易打通。发个电报还要跑百十公里之外的县城去办理。唯一算得上便捷的能与亲人朋友沟通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鸿雁传书”,靠写信交流。不像现在,通信便捷,手机一打,音容并茂,要声音有声音,要图像有图像。战士们普通的一封信从深山里的连队寄到魂牵梦绕的故乡,一般往返都要一、二十天。好不容易盼来远方亲人、朋友辗转多日的来信,就能让这些生活、战斗在条件比较艰苦环境里的战友们激动无比,兴奋异常。古人所说的“家书抵万金”,在这里实实在在得到了印证。写信在那个时候,成了每个新老战士生活训练间隙联系亲友们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许是新兵连“饭堂广播”对我写作水平有所提升的缘由,下到老兵连之后没多久,我就从通信班调到连部做起了连队文书这份工作。能任职连部干文书,在新老战友们的眼里多少也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人”。在这个岗位上,凭实力我不仅赢得了连队新兵老兵的尊重,身边还成功地吸引了几个追随者和对我无话不说的“铁杆粉丝”。最为有意思的是和我一起入伍从农村到部队的战友Y,他总感觉自己的文化水平低,更是对我“崇拜”有加,无论是连队里、班排里的事,还是远在千里之外家乡遇到的事,有了苦闷向我诉,开起心来,也会毫无保留地与我分享。一次,家乡的父母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女朋友第一封情书到了。赶快回信,怎样回信,成了Y的一桩重要的心事。知己莫若己,Y知道自己的水平底子几斤几两,要完成一封比较满意又有分量的情书,不是自己心想就能成的。婚姻大事不是儿戏,不能搞砸了。写好回信便成为他想起来就很是挠头着急、左右为难的第一要务。不知他“小九九”是怎么想的,很快便找到我。他倒也不隐晦,前因后果一解释,顺带当面把我海吹一通,夸我字写得漂亮,又有文化,硬是腆着脸嘻嘻笑着恳请我帮他给女朋友回一封信。依稀记得,当年,他盘腿坐在床沿,一边用期期艾艾不太顺畅的话语构思着他想要表达的心意,一边倾听着我给他念着文绉绉的复信内容,看着已经完成字迹秀美的信笺,“吃吃”笑个不停。兴奋得像个孩子,并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不错不错,老刘,真有你的,你真棒!”同时,笑脸堆砌,绽成了一朵花。后来,Y战友好事玉成,最终与他的女友结为眷属。我在想,如果他们的“秦晋之好”是因为我替他代写的这一封信,是因了这封情真意切的内容抑或是秀美文字的情书而成的,这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种很好的慰藉吧……

      后来,我们服完兵役,先后都回到了家乡。每每谈及此事,他对我总是一脸笑意、依旧充满一种溢于言表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03

      几年火热的军营生涯并不都富有诗情画意。由于山里交通不便,道路闭塞,物质生活条件不算好,文化生活也不太丰富。一个礼拜看一次电影就算是相当不错的精神调剂了。看电影也就成了官兵们最愉悦、最亢奋、最来情绪的事儿了。

      每每电影通知一下达,连队便象是过节会餐,官兵们奔走相告,走起路来也显得格外轻快。而让人经了一次便可没齿不忘的就是每次电影放映前,气氛最为激烈、最热闹的各连队比赛唱歌的情景了——

      先行入场的连队,屁股刚落座,很快歌声爆响。后入场的连队也不甘落伍,才进“阵地”歌声便起。更有一些连队,队伍没到场,歌曲就在路上唱将起来。战士们一步一步踏着雄壮、宏亮的歌声节奏,“唰!唰!唰!”威武、整齐地步入会场。

      会场坐满了,电影一刻不放,歌声便一刻不停。由我指挥的通信连等方阵这边厢“你是灯塔”歌声未了,那畔儿其他连队“走向打靶场”又以压倒的声势唱了起来。尔后,便不知是哪里,从哪个方位又响起“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的歌,一声接着一声,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哪个连队也不甘服输,每位战士都挺直脖子扯着嗓门入情地唱,仿佛要唱出胸中那壮怀激烈的豪情,要唱出从戎戍边、保家卫国那份赤诚的真心!比赛达到了高潮,歌词也已分辩不清,歌声汇成了一片海洋,在高大的礼堂内、在空旷的露天广场、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间“嗡嗡”回荡……

      我曾好奇猜想,那时的部队看电影前比赛唱歌是一条不成文的习惯,还是部队延续流传下来的传统?后来才听说,哪里有队伍,哪里就有歌声。以歌声激励自己,以歌声鼓舞士气,就像“饭堂广播”,形式异样、意义一样,历来也是我军的一个优良传统。在过去,在今天,军队歌曲最能表达战士们乐观的精神,必胜的信念,高尚的追求。战士们在歌声中得到了愉悦,也能在歌声中鼓舞士气、陶冶情操。

      而今,每当听到有人唱起“咱当兵的人”、“人民军队忠于党”等部队歌曲,我便不由地在自己的记忆中搜索部队生活中那些熟透了的场面。想起逝去了的、耐人回味在部队经历过的一幕幕。那些唱熟了的歌便又会在我的耳畔重新振响……

      记不清在多少个夜晚,我还真的屡次做到过这样一个梦:自己竟又重新穿起了绿色军装,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连队,在军号吹响、集结整齐的队列中,和战士们一起引吭高歌……

    【审核人:雨祺】

        标题:刘东升:梦回吹角连营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chengchangwenzhang/5268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