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浙江衢州
九江的湖口是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有一座雄奇秀丽的石钟山,因其形如覆钟,经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发出声响如洪钟而得名,素被人称之为"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北宋文学大家苏东坡曾写过《石钟山记》,更使此山名扬千年,我也是阅读了此文方才得知此山,并终于在很多年后专程前来一睹真容。
从九江乘车至湖口,在江岸码头登上游船,旁边就是挺立在湖边的下钟山。原来石钟山是两座山,从此向北不到千米处就是濒临长江的上钟山。上下二山合称“双钟山”,犹如一把铁锁挂在湖口县门前,故又号称"江湖锁钥",此处还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两山皆由石灰岩构成,临湖略呈弧圆形,锥顶上树木繁茂,危崖浸流,峭壁耸立,下部均有洞穴。在船头观赏,湖光山色,相映成景,真是一道绝佳的江山风景图。
当船行至江、湖交汇处,一道江湖两色的景象出现在眼前,但奇怪的是,我看到的鄱阳湖水呈浑浊的黄褐色,而长江水则是青绿色。而且水色只可勉强分辩,远不如在武汉见过长江与汉江的交汇,那才是清浊相交,色彩分明。我原来一直以为是江浊湖清,而现在看到的却是江清湖浊,这让我很感奇怪,最后听了导游解说,才明白鄱阳湖在丰、枯水时水位会变化,所以江湖两色也就随着变化,枯水时江清丰水时湖清,这到也真可算是一个奇观了。
船很快就返航,下了船就上了石钟山。入门上行过“紫云庙”,穿“船亭”,就到了临水的山崖边尖顶飞檐的“锁江亭”,可赏观江湖风光。亭左侧是七层高的临湖塔,从右下行通过依壁傍水的悬崖栈道,再上行到山的另一边,有圆形的“清浊亭”,在此观望江湖两色比船上更为清爽,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浊湖清江的界线,令人印象深刻。亭旁就是石钟山的主体建筑“忠烈祠”,是由晚清“雪帅”彭玉麟主持修建,两侧古樟也是由他左边是亲手种植。出了祠的右门,可到最高处的“梅花亭”,此亭也是为彭玉麟所建。彭玉麟是晚清三杰之一,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而声名卓著。他不治私产、不御姬妾,军政之暇,作画吟诗,尤以画梅闻名。所绘梅花"老干繁枝,鳞鳞万玉",被称为"兵家梅花",其"诗书皆超俗"。而且他还是个千古情痴,妻死后,终生未娶,一心思念恋人梅姑,为其画梅万幅。此亭也因此四周密植梅树,据说当年曾有六十多棵。
由于时间比较充足,我将山上转了两个来回,先后还观看了两层八角的“上谕亭”和“浣香别墅”,山脚下还有“白云亭”和“观涛亭”,象是新建不久,十分鲜亮。此外还有辛亥革命时期著名人物杨赓笙的故居以以及渔人精舍“桃花涧”等建筑。最后落脚在“石钟亭”,亭中竖一块白色巨石,游人可用小石块敲击听声。我试敲了几下,只有很轻微的声音,想要听到撞钟一样的声音,显然是不可能的。
石钟山毕竟只是江上湖中的一座海拔只有六十多米的小山,所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游览完了。我感觉除了自然风光较佳外,人文景观也相得益彰,它就象一处坐落在江湖小山上的江南园林。大自然不仅造就了石钟山形的奇特,尤其令人惊奇的还是那江湖水灌注穹形石洞内,水波连续冲击洞之顶壁,砰訇之声回环四起,似物相击的钟声。当然这样的钟声只有在夜晚方能可闻,做为一个普通的游人,我很遗憾无缘赏听到这样的钟声,就只有从苏东坡的文字中来领略了:“……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这“如乐作焉”的钟声,仿佛来自洪荒时代的天籁之音,悠远峻冷,令人惊心动魄。苏东坡还在文中发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质疑,告诫人们对于没有亲身体验的事物,不可妄下结论。我虽然亲临了石钟山,但却没能听到这洪荒之音,听说在忠烈祠内还有仿制编钟的古乐演奏项目,但就是这样的钟声,我还是没能听到。既然难以目见耳闻,也就再不能行文,只好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