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范文致辞讲话
文章内容页

从来没有幸福过(赏析) ——包法利夫人悲剧探析

  • 作者:绿沁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9-04 20:11:18
  • 被阅读0
  •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851年写作,1856年在《巴黎杂志》发表。

      女主人公爱玛是外省富裕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里受过贵族化教育。她瞧不起做乡村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传奇式爱情。先后成为地主罗尔多夫和书记员莱昂的情妇。为了取悦莱昂,维持奢侈开销,她挥霍了丈夫的财产,借了高利贷。后莱昂对她生厌,债主向她逼债,她走投无路,服砒霜自杀。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窗外正下着雨。绵绵的雨落向昨天,也落向今天;落向远方,也落向眼前。一百多年来女性的形象、地位、待遇发生很多很大的改变,但在某些地方,又惊人地相似甚至倒退。爱玛小姐——包法利夫人,她的形象那么清晰。我只觉得她可怜、可悲、可叹,甚至“可爱”……但奇怪,搜遍脑海,找不到“恨”的情感。是的,爱玛只是一个弱女子,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坏秉性,却无可挽回走向了深渊。“妇女在这个社会中更是弱者。”福楼拜说,“就在此刻,同时在二十二个村庄中,我可怜的包法利夫人正在忍受苦难,伤心饮泣。”

      包法利夫人追求理想的浪漫式爱情,却没有给她带来人生的幸福。“反正她不幸福,从没幸福过。为什么人生会这样不如意,为什么她依靠的东西,顷刻间就会化为泡影……”

      为什么呢?

      一 社会原因

      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和公民宣言》全部有十七条权利,说明了人权、自由、财产,却单单没有说明女性的权利。1791年玛丽·古玆提出关于女性权利的宣言,也不被议会通过。

      十九世纪法国女性的地位,像极了中国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她们是父亲和丈夫的附属品。即使资产阶级的美丽太太,也只是“用华丽礼裙和良好教养来给上层阶级舞台增添光彩”。她们没有独立地位,她们的经济几乎全都依靠自己父亲或丈夫。

      当时法国针对女孩的教育,设立了专门有关婚姻的课程。课程主要有厨艺、舞蹈、音乐、绘画、刺绣以及一些语言课程等,语言课程知道怎样用这些进行基本的阅读、写作即可。如《包法利夫人》中爱玛在修道院的学习。她学钢琴,习绘画,饱读浪漫派作品。这些学习将女孩培养成与外界隔离,只陶醉于自己或家庭小世界的那种人。她们对世界与现实懵懂无知。爱玛耽于幻想,对爱情、婚姻不切实际的想象,与她所受到的教育有关。

      在读《包法利夫人》时,也许有些读者会跟我一样,产生一个想法,爱玛如此不爱她的丈夫,不爱她的家庭(虽然夏尔木纳、迟钝、平庸,但实际上他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可惜爱情真是种特殊的情感,爱玛对他没有任何爱的情愫和火花),时时想着要和情人私奔,过你侬我侬的两人世界,为什么爱玛不离婚呢?不光明正大的和自己所“爱”的人走在一起呢?(从爱玛走投无路时在公证人处拒绝公证人无耻的乘人之危的暴行:“先生,你真是太不要脸了!我可怜,可我不卖身”,可看出爱玛还是有她的基本是非观,她并不是个事事糊涂的女性。)除了爱玛自己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等一些条件限制了她的选择权外,当时的婚姻规定,使女性根本无法有自主意识。

      为了维持家庭的稳定,为了维护男性的利益,立法者对离婚抱有敌对态度。离婚曾于1816年废除,后在议会中多次谈过离婚法案,都被驳回。直到1884年恢复离婚法,但离婚条件纷繁复杂。

      法律规定离婚双方必须统一,并且不能在结婚后两年内及二十年后提出。父母长辈必须同意。离婚要求要在一年内重复四次,离婚三年后不得再婚,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复婚。

      包法利夫人不是一个普通的弱者,她意识到自己的精神苦闷,她具有反抗意识。可是,她的反抗是盲目的,有自毁性质。她寄希望于白马王子,理想的爱情、婚姻是她的全部,她的精神支柱。她在尝试改变命运的同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当时的法国,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惟利是图的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和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金钱至上。她身边的情人、商人,在有所图的时候虚情假意,甜言蜜语,在不需要的时候弃之如敝履。药店老板奥梅之类欺世盗名者功成名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弱女子的反抗,也许就注定了悲剧。

      二 个人原因

      1 匆忙走进婚姻

      爱玛与夏尔相识不过几个月,两个人缺乏了解和交流。夏尔觉得自己喜欢她,爱她。“想要娶她。因为鲁昂老爹很富有,而她!——那么美!”

      而鲁昂老爹听说夏尔“品行端正,为人节俭,学问又好”,而且想来“不会太计较嫁妆”,鲁昂老爹当时自己又需要钱,就想:“要是他来求亲,我就把她给他!”“把她给他”——多像给一个物品呢!又多像一宗生意的交换呢!征求女儿意见,只是走个过场,走个形式。

      而爱玛自己呢?

      夏尔来到她父亲庄园的时候,正是她百无聊赖、心灰意冷的时候,“就凭一种对新生活的渴望,或者说不定就凭这个男人的出现所引起的生理刺激,她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

      怎么可能呢?

      就凭书里一些浪漫派的写法和描述,也为了“逃避”,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可婚姻不是避难所,“爱情”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缺乏个人精神架构,缺少深层次的精神了解、追求,是很难“琴瑟和鸣”的。

      结婚之后的包法利夫人,很快感受到内心的失望和空虚,夏尔跟她“愈是亲近,她的内心也离他愈是遥远”。

      2 耽于幻想

      包法利夫人犯了致命一点,把爱情想得过于浪漫。爱情有浪漫的一面,但不是全部。爱玛把爱情片面、简单、肤浅地想象成了风花雪月,卿卿我我。而摒弃了道德、责任、尊严等,把声色娱乐看成心灵的愉悦,“沉湎其中终至溺死”。

      她向往奢华,爱慕虚荣,追求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奢华、高雅、体面的生活方式也许是很多人的向往;或许有人也会说虚荣心在某一阶段也可成一些人前进的动力,但爱玛错就错在不顾实际、过渡沉湎。参加了伯爵夫妇的一次聚会,“那个灯火辉煌的夜晚跳舞的乐曲,是上流社会传来的回声”,“她的思绪,从幻梦舞向幻梦,从忧伤跳往忧伤”。当现实不能满足时,被幻想所控制,做了情绪的奴隶。

      3 关键时刻的软弱

      风月老手罗尔多夫投其所好,甜言蜜语满足了包法利夫人的虚荣心。但罗尔多夫和她一起游玩想挽她腰时,“她想轻轻地挣脱出来”,说明她对罗尔多夫还是有戒心,对这种感情还是有顾忌的。“我不该这样,不该这样......我听您的话真是疯了”,尽管“以手掩面地抖个不停,她还是顺从了他”。

      由此想到了《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傲慢与偏见》描写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但小说中女主伊丽莎白有极强的自尊心,平等意识和守卫自己人生、捍卫幸福的能力。“你不能使我幸福,我也不能使你幸福。”“我自己的事自有主张。”“我决不会答应你的这种荒唐到极点的事,你没有权利干涉我。”伊丽莎白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语言铿锵有力,内心也非常强大。

      而爱玛呢?关键时刻不能为自己做主,她并非感情上的主控者。摇摆不定,自觉不自觉地顺从对方,也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她和莱昂的重逢。

      “我们都要明智些!我愿意那样!”

      她写了一封长信,“他俩要为各自的幸福着想,不应该再见面。”但见面时书记员的一句话“在巴黎都这样!”就使她改变主意,下了决心。

      但使爱玛软弱的深层原因是爱玛的爱情观、价值观。

      三扭曲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她所依样、寻找的是书里虚幻的不着尘世的爱情和上流社会奢靡的生活方式。和罗多尔夫私通时,她心里反复在说:“我有情人了!我有情人了!”把“有情人”对等成了“爱情”的欢乐,“幸福”的癫狂,而不了解罗尔多夫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是逢场作戏还是真心对她。和莱昂在一起时,“巴黎都这样”成了缴获她的武器。“巴黎”是爱玛心中的圣地和迷宫,她要模仿巴黎的一切。女人啊!青春美貌易逝,但愚蠢会长存!乞求上帝给我们一个智慧的会思考的大脑吧!爱玛欠缺思考,也没有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导致她越来越堕落。虽然后来她自己也意识到了虚幻,但无力挣脱,反而纵情享乐,越陷越深。

      由比想到《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简爱》。

      盖茨比一心一意奋斗,成为有钱人。发财后在黛西家对面买了一栋豪宅,过上了他上流社会的生活,日日笙歌曼舞。但他不知道一场由黛西演的“嫁祸于人”的灾难正在覆灭他。有钱后干什么呢?何谓真正的上流生活与贵族精神呢?这些盖茨比都没认真思考过,也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命运和人生。

      包法利夫人与盖茨相比,他们都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掩蔽了耳目,迷幻了心灵。

      尤其包法利夫人,她只是简单地要模仿、追逐上流社会“五光十色”“令人晕眩”的表象,不顾自己实际,不顾家庭经济收入,不惜一次又一次欺骗自己身边人。

      而《简爱》女主人公,出身卑微,人也长得不漂亮。但她从不自怨自艾,自尊、自立、自强、自爱,勇敢挑战命运。她爱罗彻斯特,因为她和他“心灵都是丰富的”。他们在一起时,她感到平等、坦率。当她知道罗彻斯特已婚,即使内心再爱慕,她知道这段感情违背道德和法律,也违背她内心的追求和价值守则,清醒、理智、果断地结束了这场关系。而包法利夫人呢?她讨厌生活的平凡单调乏味,怨老天的不公,不断地寻求刺激,不断地触碰道德底线。在伪君子的虚与委蛇中迷失了方向,最终驶进死亡之舟。

      包法利夫人自己也意识到虚幻,也产生过怀疑。

      可她无力挣脱,反而愈陷愈深。“为了一次让她心满意足的幽会,她甘愿付出任何代价。”肉体的放纵使她越来越空虚。她陷入了恶性循环中。对物质、爱情的虚幻追求害了她。即使在巨额债务缠身,走投无路时到公证人家去借钱,看到公证人的餐厅,她想:“这才叫餐厅。我想要的不就是这么一间餐厅吗?”到那时,她还痴迷于对物质执着的幻想中。

      记得一个报纸专栏,作者是一位身有重疾的单身母亲,她说:“如果一份感情见不得人,你就不该陷在里面。她在情感上、精神上都带给你痛苦;其次,它阻碍你拥有那种公开、诚实、滋润身心的感情。那样的感情才值得你拥有。”包法利夫人在两段遮遮掩掩的私情中,自欺欺人,撒谎成性,沉迷于肉体和其他物质的双重放纵,最终害了自己和家庭。

      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结局悲惨,让人不胜唏嘘。

      评论家说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本意是对浪漫主义、浪漫派小说的清算。对我们普通读者而言,她的教益是什么呢?还有哪些呢?

      包法利夫人也可以说是死于她自己的欲望,过高的欲望。她的理想爱情是虚幻的,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是“过高”的;她的生活要求,也是脱离了乡村医生的实际。

      “有的人只看见六便士,而他抬头看见了月亮。”

      而我们在抬头看月亮时,别忘了,地上的六便士。

      ——那是坚实生活的基础。

      而真正坚实生活的基础又来源于哪里呢?

      也许,它更多地来源于良好的社会制度,完善的个人权益保障,美好的世态人情。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当然,它也来源于你正确的价值追求和坚守。阿多诺说:“错误的生活无法过得正确。”即使生活有很多不如意,甚至艰辛、孤寂,也不要因为贪婪、恐惧、侥幸、懒惰、痴念……而走上错误的生活之路。

    【审核人:站长】

        标题:从来没有幸福过(赏析) ——包法利夫人悲剧探析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aiqing/ganrenaiqing/2596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