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范文个人报告
文章内容页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 作者:林翠华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2-23 17:43:35
  • 被阅读0
  •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通用30篇)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1

      在授课这一阶段应该好好分析学习情况,这是学生学习的进步以及养成很好素养的当务之急,在初中的数学授课中应该具体到每一位学生,弄清楚她们的行为、爱好、想法以及个人思想这一系列的东西对促进教育有重要影响。

      尽管当下大多数老师都明白学习情况的掌握十分关键,可再进一步的行动中却发现了很多困难。

      1当下的初中数学学情分析态势

      1.1分析方法科学性缺失通过样本调查,超过半数的教师通过谈话和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相应的科学合理性。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如问卷调查、谈话、前测、后测、练习等,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学习效果。

      1.2分析内容太泛化从调查来看,初中数学教师进行学情分析主要围绕以下两点进行:一是分析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困难和兴趣,这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二是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班级的整体水平等,这是对学生学习准备的分析。如此的学情分析,没有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展开,内容粗糙,对教学并无实际指导意义。例如,一位教师这样进行学情分析:该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有较强的学习欲望。这是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和生理模糊特征的分析,并不是对本班学生具体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分析,这样的学情分析比较空洞抽象,对改进教学帮助不大。

      1.3学情分析的反馈工作没有落实学情分析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教师都只是孤立地把学情分析当作备课的环节之一,没有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作业练习来设计适应相应学情的教学环节,更没有根据学情分析的结果来进行后续的反馈与完善工作。例如,在分析“学习需要”时,很多教师在备课环节分析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却没有针对这些可能性设计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具体措施。针对学情分析的现状,我认为,要能正确地进行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分析什么,这就要弄懂几个概念,包括“已知”、“未知”、“能知”、“怎么知”,“已知”指的是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能力水平;“未知”包含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已经学习过了但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能知”就是指通过教学,学生能掌握什么知识;“怎么知”是如何学习到知识,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二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情分析,不仅需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同时还需要通过实际观察以及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

      2利用学情分析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2.1根据学情分析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学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属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教学应通过分析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来确定教学目标。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这一章节时,先进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生活中数的应用理解不深。根据对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摸底调查,制定了本堂数学课的学习目标。一是复习上两堂课关于有理数的相关知识点;二是在正号和负号在数中代表的意义;三是介绍这些不同概念数的产生背景,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必然产物。这一教学目标不但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且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验等。

      2.2根据学情分析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只有当孩子们对学习的知识十分喜欢时,就会出现内心的渴望与学习的理由,这样他们才会有完成目标的积极性,从“要我学”换成“我要学”。如“有趣的七巧板”是一节数学教学活动课,通过本节课可以进一步丰富七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中平行、垂直和角的有关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创精神。就学情而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几何的初步知识——线段、平行、垂直、角的概念,能够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等画线段、平行线、垂线、角。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不是绘制七巧板,而是借助七巧板来了解线段的位置关系,然后借助这套工具来设计和欣赏图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以及审美,让充满好奇心的初中生对七巧板的操作充满了求知欲,进而让他们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2.3根据学情分析针对性开展教学“学习需要”和“学习准备”都是学情分析的重点内容,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都要分析本班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特殊群体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譬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涉及的定理、性质、公式较多,且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平时上课都不够活跃。教学时笔者鼓励较为积极的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退居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促使上台讲解的同学必须先理清思路,组织语言;台下听讲的同学对这一新颖的方式感到新奇,促使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的热情高涨。这一变化不仅激发了讲课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听课的学生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对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锻炼语言表述能力也大有裨益。

      3结语

      总的来说,学情分析并不属于孤立形式,其实应是教师安排组织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找到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保证。正确的学情分析,教师不仅仅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也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性格方面、兴趣点等,参考教学改革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2

      本届九年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8%,学习发展生占5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生基础太差,学习习惯差,许多学生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指导和练习,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数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3

      一、学情分析的意义

      学情分析就是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包括经验、知识、能力、情感等。建构主义的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相应地,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说,个体在遇到新刺激时,先尝试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它,以求达到暂时的平衡;同化不成功时,个体则采取顺应的方法,即通过调节原有认知结构或新建认知结构,来得到新的平衡。个体的学习不是在一片空白或完全相同的背景下进行的,他的已有经验、知识、能力、情感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把教材中学习的新内容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本质的清晰的联系,才是有意义学习。

      当学生头脑中不具备学习新知识的知识储备时,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新知识的固着点;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知识储备,但是不具备独自探究的能力时,教师可以采取讲授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和教学目标的提升,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由此可见,学情分析对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选择和教材处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的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预期目标。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通过一个特定教学过程(如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而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状态,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因此,我从课程目标这四个维度来划分学情分析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状态和教学目标要求状态的有效衔接,也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1.知识与技能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数学应用的基础。在教学中,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相关概念以及对有关定义的运用情况影响着后续学习。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戴维奥苏伯尔(DavidAusubel)曾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中说:“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2.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指运用“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进行的思考,它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学生除了要学习一些现成的概念和法则外,更重要的是这些结论的生成过程,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数学思考。如从现实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推理丰富数学结论,通过建模把这些结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些抽象、推理、建模思想在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生成过程中都需要考查,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思考。

      3.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包括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它是经由数学思考发现问题,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提出问题,借助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分析解决问题,多次训练后形成一种稳定的能力。问题解决的学情分析应侧重于学生的已有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积累了足够经验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4

      一、问题提出

      多数人的眼里,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数学新增加了很多内容,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向老师抱怨说数学课本的内容和知识点那么多,老是记不住,学过就忘了。有的还说课本里的内容太简单了,能看懂,但是到考试的时候不会做题,题目跟学过的知识点联系不起来。老师也说,想不明白明明很简单的题目搞不懂为什么学生不会做,教学相当的被动。为了更好地指导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数学,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和新课程改革的调查问卷。

      二.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

      针对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我们对六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2)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对待数学的兴趣与态度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来,42.80%的同学对数学用着浓厚的兴趣,他们都认为数学是一门有趣,有挑战性的学科。这对数学老师无形是一个鼓舞,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证明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自有吸引学生的特性,只要好好的引导,适当的处理教材的内容,很多学生还是愿意学,并且学好它的,但不可否认,由于数学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教科书相对枯燥,在实际生活中难以用到,这也造成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数学,不过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教科书的例子已经越来越多采用现实生活的例子,这对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基础。能否培养他们的兴趣,这将对教学的成功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老师的因素,也有课本本身的因素。

      在调查中,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17.74%是因为“数学有趣”,23.91%是因为“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将来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11.57%的学生是因为觉得“数学有我想从事的事业和理想”,38.82%的学生是因为感到“数学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只有7.97%的学生是因为“老师讲得好”才喜欢。调查的问卷中可以体现出,学生对数学是否感兴趣,取决于能否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用和能否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

      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学生,38.00%的学生认为“数学太难”,30.75%的学生是因为“以前没学好,基础不好”,9.75%的学生是因为数学跟自己理想从事的方向太远了,只有8.00%的学生认为数学没有多大用处,13.50%的学生回答是因为“老

      师教得不好”。因此,如何扭转学生对数学的看法以至改变这种现状,这将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上课语言要简洁易懂,将课本的重难点讲解透彻,把握到位;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情况。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书本中的小结都是持肯定的态度的,也就是说每一章的小结或多或少都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这个小结,怎样去对待每一章或是每一个知识点的小结归纳,从第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有32.58%的学生觉得书本中总结得还可以,有44.19%的学生觉得总结得不够,有10.49%的学生觉得很难把这些总结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12.73%的同学就是没什么感觉,而从第二组数据里可以看到,能够真正自己把知识总结出来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只有11.57%的同学,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老师要在学完每一章或是每一个知识点之后帮学生总结归纳相关的知识,使之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习惯。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时间安排上都不是那么的有规律,每天都安排时间复习的学生几乎是没有,好像有一种“即兴”学习的感觉,那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前的中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他们不但需要学习数学这一科,还要学很多的科目,那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实行真正的素质教学.其次就是要从学生方面加以突破,因为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那就需要我们老师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三.小结

      调查问卷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喜欢数学,觉得数学是有趣的一门学科,但是学起来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2)相当多的学生不注重课本知识,课后少做习题,甚至不做习题。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基本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复习的学习三步曲。

      (4)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上课听课的质量不高。

      (5)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够高,效率不高。

      (6)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总结,归纳出一套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7)新课程标准的课本知识跳跃性大,习题难度大,内容多,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四、建议

      针对目前数学学习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

      (1)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使他们养成每节新课前都要进行预习的习惯,从而了解下节课教师上课的内容提高听课效率。

      (2)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课后先看书再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真正理解上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再运用掌握的知识去完成作业加以巩固,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3)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做到对老师批改的作业要及时了解,对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及时订正。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杜绝“治标不治本”的订正方法。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思考,决不轻易放过。

      (4)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测验中临危不惧,潇洒应对。靠临时“抱佛脚”去应付测验是无法真正提高学习成绩的。(5)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思想上扭转部分学生的观念,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主动养成积极的学习。

      (6)教师应探索新课程教学模式,积极稳妥推进新课程改革。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5

      1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1.基于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属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教学应通过分析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来确定教学目标。例如,笔者曾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这一章节时,先进行这样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生活中数的应用理解不深。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生产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教学目标不但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且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验等。

      2.基于学情分析,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时,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在学习《椭圆》一节时,首先我让一位学生按照课本要求在黑板上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自主画椭圆,其余学生观察椭圆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加之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与方程》部分内容,这就为得出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做了铺垫。就学情而言,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了解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过程直观性强,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眼球,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为本课数学的高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基于学情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需要”和“学习准备”都是学情分析的重点内容,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都要分析本班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特殊群体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譬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节中所涉及的定理、性质较多,且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教学时笔者鼓励较为积极的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退居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促使上台讲解的同学必须先理清思路,组织语言;台下听讲的同学对这一新颖的方式感到新奇,促使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的热情高涨。这一变化不仅激发了讲课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听课的学生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对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锻炼语言表述能力也大有裨益。

      2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设计问题

      “好奇”是兴趣的基础,如果把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设计成与学生日常生活有联系的问题,然后呈现给学生,这样他们会很容易由好奇心引起需要,引起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记忆。

      我曾经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学习整式加减这部分的时候,我们遇到了这样一道题:x-y=2,求3y-3x+2(x-y)的值。对于这样的题,学生会觉得很难,没有思路。通过老师的讲解后,再次遇到还是不会。我们通常是说明y-x与x-y是互为相反数的,学生不感兴趣就记不住。如果我们把x-y看成是一家人,他们家的门牌号是2,那么y-x这家人的门牌号正好相反,说明这两家人是有联系的,他们是亲属关系,互为相反数。这样讲学生会认为很有意思,并记忆深刻。

      设计实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教师设计的内容再精彩,学生不听、不学,也没有兴趣,也会事倍功半。上课前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是小实验,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关注数学的习惯,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和期待,在每节课上课前就已经期待老师会有什么样的惊喜,这样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数学。

      所以,我尝试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我曾在学习等式性质这节课时,首先拿出了天枰,然后拿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棒棒糖放在天枰上,使天枰平衡,学生马上就能说出两边相等。我又拿出了两块完全一样的巧克力,同时放在天枰上,天枰依然平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探究出等式的性质,并且哪一组最先探究出结果,哪一组就能获得这些奖励。这样做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数学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可用“猜”的办法。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每一个内角的度数。上课时,随意叫学生说出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以后,教师猜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教师每次都能猜对,学生惊奇之余,急切地想探寻其中的奥秘,于是就会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乘法竖式计算”时,教师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乘法竖式与以前学的加法竖式写法基本相同,只是把原来的加号变为乘号。”教师继续问:“现在谁能帮助老师把这个竖式写出来”这样一个新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就解决了,教师没有过多地讲解,学生却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

      从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概率”这一节时,这个概念的描述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改进:模仿一个商场的活动设置了个转盘,让学生体验中奖的可能性,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最后,笔者还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奖品,让学生仿照上面的例子设计一个游戏方案,使自己尽可能地获得这份奖品,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怎么设置方案自己机会才大呢游戏与数学概念无形中连在了一起,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诱发求知欲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和规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笔者决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数学思维培养

      把握教材是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高效教学的关键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不是资源。实验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使用的广阔空间。如,有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大家灵活使用。但实验教材处于实验阶段,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我们在教学教程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下面提供几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议:1、可以根据情况重新调整知识的顺序。2、可以结合本地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能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3、可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体现知识的整体效应,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或删减有关教学内容,但是也应注意,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降低或拨高教学要求。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6

      一、学情分析的目标: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学习任务,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的内容: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两部分。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知识维度,指学生的认知基础;技能维度,指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素质维度,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主要指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与可能的发展。下面我就初中数学课作学情分析,敬请各位老师斧正。

      在我的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学生的数学基础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九年级任务重,学习进度快,两级分化严重,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学生学习习惯有待提高。学生除了需要学习数学,还要学习其它科目,时间有限,需要我们教师教会学生解题方法以提高速度。

      三、学情分析的方法:

      1.学生的热点问题要善于剖析

      我们捕捉到的来自学生中间的信息,可能非常凌乱,成因也可能会很复杂,与数学教学的联系或许未必紧密,不可能把捕捉到的所有信息简单地堆砌到课堂教学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学会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方法,耐心分析、遴选出与思想数学结合最紧密、最有代表性的学生热点。分清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2.用心捕捉学生热点问题

      学生在为人处事的生活实践中,常常会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倾向,这种关注点和倾向性构成了学生的热点,成为把脉学情的捷径。数学课是一门思维较强的课程,准确把握学生学习中的热点问题,有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阐明中考竞争的严峻形势,让学生有忧患意识,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多与各科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接受科任老师的建议。多与家长交流,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学生学习,使其进步。学生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促成每个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7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

      扩展阅读: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8

      通过研修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可以说这次网上研修内容很深刻,研修的效果影响深远。下面我谈谈一些体会。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 其次,教师要立足课堂,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其自信心,在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发展自学技能。课堂上我有意识对学生的进行合作训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承担小组任务,同时有目的地在小组活动中示范,协调教学活动,确保小组专注于学习目标,使小组成员在教师带领下逐步学会合作的技能。

      第四运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使自己的课堂多姿多彩。

      第五课堂上重视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总之,今后,自己一定更新观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精心设计每堂课,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9

      数轴

      11 有向直线

      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为了区别一条直线的两个不同方向,可以规定其中一方向为正向,另一方向为负相

      规定了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有向直线,读作有向直线l

      12 数轴

      我们把数轴上任意一点所对应的实数称为点的坐标

      对于每一个坐标(实数),在数周上可以找到唯一的点与之对应这就是直线的坐标化

      数轴上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数量等于它的终点坐标与起点坐标的差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长度等于它两个断电坐标差的绝对值

      上面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知识点之数轴,相信同学们看过以后都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吧。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更全的初中数学知识就来关注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10

      一、圆

      1、圆的有关性质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圆,固定的端点O叫圆心,线段OA叫半径。

      由圆的意义可知:

      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

      就是说: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圆弧,简称弧。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劣弧。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圆形叫弓形。

      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同心圆。

      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等圆。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等弧。

      二、过三点的圆

      l、过三点的圆

      过三点的圆的作法:利用中垂线找圆心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圆的内接三角形。

      2、反证法

      反证法的三个步骤:

      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③由矛盾得出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例如:求证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证明:设有两个以上是钝角

      则两个钝角之和>180°

      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不可能有二个以上是钝角。

      即最多只能有一个是钝角。

      三、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理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两条弧。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个条弧。

      推理2:圆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四、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实际上,圆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顶点是圆心的角叫圆心角,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弦心距。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相等。

      推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五、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推理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理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理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由于以上的定理、推理,所添加辅助线往往是添加能构成直径上的圆周角的辅助线。

      六、圆的判定性质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 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11

      顾名思义。中位线就是图形的中点的连线,包括三角形中位线和梯形中位线两种。

      中位线

      中位线概念

      (1)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注意:

      (1)要把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区分开。三角形中线是连结一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而三角形中位线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2)梯形的中位线是连结两腰中点的线段而不是连结两底中点的线段。

      (3)两个中位线定义间的联系:可以把三角形看成是上底为零时的梯形,这时梯形的中位线就变成三角形的中位线。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12

      正棱锥是棱锥的一种,具备着所有棱锥的性质和定理。

      正棱锥

      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2)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3)正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

      (4)正棱锥的侧面积:如果正棱锥的底面周长为c,斜高为h’,那么它的侧面积是 s=1/2ch‘。

      特别地,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的正三棱锥叫做正四面体。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13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带上符号进行正常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或指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例如:π=3.1415926…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

      A^M+A^N=A^(M+N)

      (A^M)^N=A^(MN

      )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ax^2+bx+c=0;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像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

      ,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B,则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

      例如:如果A>B,则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

      例如:如果A>B,则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

      例如:如果A>B,则A*C<B*C(C<0);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的数就不等于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3、函数

      变量:因变量Y,自变量X。

      在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像。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时,则经234象限;

      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

      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

      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二空间与图形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上下底面就是N边形。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即:60分为1度,60秒为1分。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180。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360。

      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平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

      垂直平分线定理:

      性质定理: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线段2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平分线。

      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平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2、邻边相等的矩形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补角=180-角度。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余角=90-角度。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1、推论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32、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

      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HL)

      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sin(a)=cos(90-a),cos(a)=sin(90-a)

      (a<90)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tan(a)=cot(90-a),cot(a)=tan(90-a)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直径)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0<=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相交与一点,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

      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

      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平均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2/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L=nR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d-(R+r)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14

      1、重心的定义:平面图形中,几何图形的重心是当支撑或悬挂时图形能在水平面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的支撑点或者悬挂点叫做平衡点,也叫做重心。

      2、几种几何图形的重心:

      ⑴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⑵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⑶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⑷任意多边形都有重心,以多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作为悬挂点,把多边形悬挂时,过这两点铅垂线的交点就是这个多边形的重心。

      提示:⑴无论几何图形的形状如何,重心都有且只有一个;

      ⑵从物理学角度看,几何图形在悬挂或支撑时,位于重心两边的力矩相同。

      3、常见图形重心的性质:

      ⑴线段的重心把线段分为两等份;

      ⑵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把对角线分为两等份;

      ⑶三角形的重心把中线分为1:2两部分(重心到顶点距离占2份,重心到对边中点距离占1份)。

      上面对重心知识点的巩固学习,同学们都能熟练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复习学习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15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 ①直线L和⊙O相交 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32.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35.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16

      通过几个月的网上研修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多。可以说这次网上研修内容很深刻,研修的效果将影响深远。作为一个农村中学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我个人感觉在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多,盘点收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

      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其次,教师要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第三、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在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帮助学生发展自学技能。课堂上我有意识对学生的进行合作训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小组角色,承担小组任务,同时有目的地在小组活动中示范合作技巧和协调教学活动,确保小组专注于学习目标,使小组成员在教师言传身教带领下逐步学会合作的技能。

      另外,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就要求我们自身不断网上研修,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自觉地走进新课程。

      作为一个具有30多年教年的老教师,我见惯了“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通过网上研修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网上研修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师生关系才能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这也是新课改向我们提出的课题。

      通过这次网上研修,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另外,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通过努力,我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数学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社会又应用于社会的一面。以此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17

      圆的知识:平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

      圆心:

      (1)如定义(1)中,该定点为圆心

      (2)如定义(2)中,绕的那一端的端点为圆心。

      (3)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

      (4) 垂直于圆内任意一条弦且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的二分点为圆心。

      注: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d=2r或r=d/2。

      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它的近似值,π≈3.14。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的面积公式: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πr,用字母S表示。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二分之一。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他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18

      一直以来,在试卷讲评课的上法上总存在着一些困惑。例如,试卷上的错题因人而异,如何上能照顾到全体,将每位学生出错的问题解决?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面面俱到的讲解,在一定的时间内想面面俱到,那么每个题目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节课下来真正沉淀到头脑中的知识寥寥无几。今后的试卷讲评课我打算按照下面的思路来上,请刘老师多批评指正。

      一、考试之后教师要做好测试分析,并充分备课。

      通过测试分析,首先,弄清学生集中出错的题目,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并针对这些共性的问题展开备课。备课要备学生出错的原因,试卷讲评时如何对这些问题讲解与完善。其次,弄清每位学生的得分,对于成绩波动大的同学通过谈话等方式及时了解情况并帮助解决困难。

      二、下发试卷,学生自己纠错。

      给学生自己纠错的机会,将能自己改正或通过小组合作改正的题目在试卷讲评前改过来。

      三、订正答案,进一步改错。

      给学生标准答案,在答案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寻找解题思路,完善解题步骤,查找丢分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重点题、错题重点讲解。

      经过两轮的改错之后学生存留下的问题已经很少,教师试卷讲评时就要解决这些遗留问题、重点题、错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分类讲解、同类知识串讲、变式训练、一题多解、多个知识点上串下联等方式讲透。经过寻根问底,可使学生对不明确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再认识,然后巩固练习。这个过程下来同时可复习到多个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拓展学生思维。

      五、方法总结。

      围绕一个知识点讲解之后,要让学生总结解题思想、方法,掌握答题技巧。需要时可让学生简记。

      六、解答疑问。

      通过学生提出疑问,大家共同解答,完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近几年教基础年级,所以感觉上章节复习课较多,专题复习课很少。我们学校的章节复习课与刘老师的“出示问题,引出知识”是一致的。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点的复习。

      通过听两位韩老师的课我感觉有几处大的收获:

      一、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师首先高效备课。从两位老师对题目的选取上能看到她们备课的用心。值得学习。

      二、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三、重要知识点、思想、方法及时简记。“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的确如此。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一节课下来学到的知识点总在慢慢遗忘,如果课堂上不把关键点记录下来的话,回过头来复习时头脑中的知识漏洞难以得到修缮。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觉收获很大,希望刘老师多组织类似活动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同时对于这次培训的肤浅认识希望刘老师多批评指正。谢谢!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19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折·,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V正方体=a3,V圆柱=πR2h,V圆锥=πR2h。

      本章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20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⑴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⑵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⑶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⑷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提示: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线段相等、角相等,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此又可与勾股定理联系,可得对角线与边之间的关系,即边长的平方等于对角线一半的平方和。

      3、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4、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5、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6、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7、提取公因式步骤: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8、平方根表示法: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a叫被开方数。

      9、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被开方数a≥0

      10、平方根性质:①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②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0。③负数没有平方根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区别:定义不同、表示方法不同、个数不同、取值范围不同。

      12、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存在条件相同;0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都是0

      13、含根号式子的意义: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a的负的平方根。

      14、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完全平方数类型:①想谁的平方是数a。②所以a的平方根是多少。③用式子表示。

      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只需找出平方后等于a的正数。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21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国培计划(20xx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贵阳初中数学教学技能研修班的培训学习,使我深受启发和鼓舞!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开阔了知识视野,加深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提升了对素质教育改革的理解,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衷心感谢各级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第一、通过参观学习及研讨交流,丰富了阅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对数学教育教学的认识。在短短几个月的学习时间里,虽然紧张而忙碌,但更感充实与快乐。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各领域专家学者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专家们精辟独到的理论阐述、鲜活生动的案例分析,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启迪着我们的思想;

      培训学习的同时,有机会与来自贵阳市各地的100多名学员们一起交流各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切磋课堂教学技艺。往日教学教研中的许多疑难、困惑就在这种学习、讨论、交流中得以解答。这次培训为全体参训学员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二、通过学习经典务实的课例,开阔了我的视野。数学教师的视频课,对于我,很好地起到了示范作用。让我从他们的课堂中领略了他们的执教标准,以及驾御课堂的能力,可以说重新让我坚定了课堂教学的信念。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定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能力。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

      第三、通过几次专家在线研讨,解除我心中的许多困惑。在培训中,专家们的授课涌现出太多精彩,让我感受到了大师们高尚的师德修养,以及他们的敬业精神,深邃的思考、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我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真谛,给我这个一线的教师留下了终生挥之不去的印象,它必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南,事业的航标,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他们身上理想的光辉照亮了我的心房,也改变了我曾有的.学习观念,告诉自己要多学习。曾经认为自己从教十几年,知识已经足够,课堂也可以深浅无谓。当我看完视频欣赏完同行的课堂听完专家的点评之后,我深有感触: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自身要多学习知识,让自身知识不断厚重。专家的在线研讨,对困扰一线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认真学习专家的留言答疑,使我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目标,而且对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有了自己解决的心理准备。尽管面对的困难很多,但我要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尝试新课改。

      第四、通过专家的讲课,专家的研讨,使我们知道教学中要了解数学的发展,深刻意识数学的发展史对教学中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育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的现在,忽视了知识的过去发明过程。我们说人的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而教科书上讲的往往是成熟的、完美的知识,而从不讲获得真理的艰苦历程,使学生认识不到数学发展的曲折性,更不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发展过程,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以为数学家获得知识很轻松。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数学家的故事,能够使学生从数学家身上学习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习中鞭策自己。

      第五、通过远程研修,激励自身成长,展望未来。培训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并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参与投稿或评比活动。我的未来目标是通过自己的不断磨砺成为一名数学骨干教师,我有信心在未来的道路上通过学习,让自己走得更远,要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骨干教师,为了理想中的教育事业,我将自强不息努力向前!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专业研修,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数学骨干教师。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22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

      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A0=1,A-P=1/AP

      整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

      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

      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

      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3: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

      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二、空间与图形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

      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3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

      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

      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

      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23

      圆周角知识点

      1、定义: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两条件缺一不可)

      2、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推论:

      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2)直径(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直径。(①常见辅助线:有直径可构成直角,有900圆周角可构成直径;②找圆心的方法:作两个900圆周角所对两弦交点)

      4、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补充:

      1、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2、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

      3、同弧所对的(在弧的同侧)圆内部角其次是圆周角,最小的是圆外角。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知识点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有理数知识点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24

      动点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

      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图形运动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三种类型:

      1、线段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条线段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三角形或四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2、多边形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另一个多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3、多边形与圆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圆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或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圆,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动点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

      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

      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通过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全等或相似,得出它们的边或角的关系.

      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探究构成的新图形的边角等关系.

      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探究是否存在动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与已知图形相似等问题.

      总结反思:

      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动态性问题通常是对几何图形运动过程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发掘“动”与“静”的内在联系,寻求变化规律,从变中求不变,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解答函数的图象问题一般遵循的步骤:

      1、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函数进行分段.

      2、求出每段的解析式.

      3、由每段的解析式确定每段图象的形状.

      对于用图象描述分段函数的实际问题,要抓住以下几点:

      1、自变量变化而函数值不变化的图象用水平线段表示.

      2、自变量变化函数值也变化的增减变化情况.

      3、函数图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25

      转眼的时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走过了半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无愧于“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一称号,我现将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初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20xx-范文大全初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20xx-范文大全。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 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其他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半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班级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

      三、 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担任的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将继续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教学成绩,为学校争光!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26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27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本科和积极学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

      五、不足之处

      反思一年多的工作,自己在一些细节工作上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学生对作业本的保管、潜能生作业的书写缺乏指导和严格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充分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尽量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扎实。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收获了很多,提高了很多,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充实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提高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注重细节工作,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尽量使自己的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完善、更有效、更实在。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28

      考点1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

      (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

      (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

      三角形的重心

      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考点6

      向量的有关概念

      考点7

      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点8

      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9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

      (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10

      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

      (2)知道常值函数;

      (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11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

      (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12

      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核要求:

      (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

      (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13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

      (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

      (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注意:

      (1)解题时要数形结合;

      (2)二次函数的平移要化成顶点式。

      考点14

      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

      考核要求:清楚地认识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并会用这些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15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认清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有关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定理及其推论的基础上,运用定理进行初步的几何计算和几何证明。

      考点16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圆这一板块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考点17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从与之间的关系和交点的个数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常需要分类讨论求解。

      考点18

      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熟悉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半径、边心距、中心角、外角和),并能熟练地运用正多边形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在正多边形的计算中,常常利用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和边长的一半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将正多边形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考点19

      画正三、四、六边形。

      考核要求:能用基本作图工具,正确作出正三、四、六边形。

      考点20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核要求: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确定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

      (2)能区分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点2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考核要求:

      (1)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能判断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顺序;

      (2)知道概率的含义和表示符号,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和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范围;

      (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注意:

      (1)在给可能性的大小排序前可先用“一定发生”、“很有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一定不会发生”等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事件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而概率是不确定的,可是近似值,与试验的次数的多少有关,只有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才能更精确。

      考点22

      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问题及概率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等可能试验的概念,会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会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区域面积之比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3)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机会与风险、规则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简单概率问题。

      注意:

      (1)计算前要先确定是否为可能事件;

      (2)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过程中要将所有等可能情况考虑完整。

      考点23

      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考核要求:

      (1)知道数据整理分析的意义,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区别;

      (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掌握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29

      平方根表示法:

      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a叫被开方数。

      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

      被开方数a≥0

      平方根性质:

      ①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0。

      ③负数没有平方根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区别:

      1、定义不同。

      2表示方法不同。

      3、个数不同。

      4、取值范围不同。

      联系:

      1、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

      2、存在条件相同。

      3、0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都是0

      含根号式子的意义: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a的负的平方根。

      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完全平方数类型:

      ①想谁的平方是数a。

      ②所以a的平方根是多少。

      ③用式子表示。

      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只需找出平方后等于a的正数。

      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篇30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

      ①结果必须是整式

      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

      ③结果是等式

      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

      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

      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

      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

      ②确定商式

      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审核人:站长】

        标题:初中数学学情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aiqing/aiqingganwu/14288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